罗金萍;路玲;李艳艳
目的 调查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现状,对近视眼发病率与地区、性别、年级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调查银川市200名中小学生的近视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验光,静态屈光>-0.50 D定义为近视.结果 银川市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33.5%,城市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低于农村;男生近视患病率29.70%,低于女生(37.37%),近视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逐渐增高.结论 中小学生的近视率较高,发病率与地区、年级及性别有关.
作者:高伟;李洁;王凯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现状分布情况及其与血清尾加压素Ⅱ(UⅡ)、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宁夏地区宁夏南、北部山区和银川市城市社区1 208例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的T2DM患者,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其是否有抑郁状况进行定量评估,研究不同人口学特征T2DM患者的抑郁状况,对不同抑郁状况下的T2DM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中UⅡ的水平,用BioRADD1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对其血浆HbA1C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不同人口学特征T2DM患者体内UⅡ、HbA1C的差异及其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女性T2DM患者的抑郁症状标准分值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低龄区段T2DM患者的抑郁标准得分显著高于高龄区段(P<0.05),文盲T2DM患者的抑郁标准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区段(P<0.05),肥胖T2DM患者抑郁标准分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T2DM患者(P<0.05).女性T2DM患者的血浆UⅡ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抑郁组血浆UⅡ和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T2DM患者血浆UⅡ和HbA1C水平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UⅡr=0.41,HbA1Cr=0.39(P <0.05).结论 不同人口学特征T2DM患者的抑郁状况分布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其抑郁程度与血浆中UⅡ和HbA1C水平可能呈正相关性.
作者:杜婧;马风珍;赵茜;尹彩君;陈更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并发血栓形成的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诊治的9例促排卵后诱发OHSS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轻度OHSS 1例,中度OHSS 3例,重度OHSS 5例;合并脑梗死1例,急性肺血管栓塞l例,颈动脉血栓形成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1例留有后遗症状,6例清宫.结论 血栓形成是OHSS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应积极做好诊断、治疗,重在预防.
作者:陈进东;何盛昱;马小红;鲁艾林;崔新青;何永权;马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丸联合参芪五味子辅助心理咨询技术对于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和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2例,分为研究组(血府逐瘀丸联合参芪五味子辅助心理咨询技术治疗)与对照组(舍曲林常规治疗辅助心理咨询技术治疗)各61例.2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4、8、12周后分别给于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丸联合参芪五味子辅助心理咨询技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舍曲林治疗,且相对更安全.
作者:文永霞;师宏宇;苏丹丹;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70例、对照组66例,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卒中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前后均采用统一标准评定.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68.57%,对照组治愈率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有助吞咽功能恢复和重建,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申铁华;白桂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GJ)是否通过PI3 K/Akt信号途径影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增殖.方法 培养A7r5细胞株,将细胞分4组,即对照组、OxLDL组、OxLDL+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OxLDL+ Akt抑制剂(MK-2206)组.用MTS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A7r5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发绿色荧光的供体细胞(Q3)与双阴性受体细胞(Q4)的比值(Q3/Q4)变化,从而分析GJ功能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x43、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及OxLDL+ DMSO组A7r5细胞增殖活性增加,细胞周期S期细胞比率增高(P<0.05);与OxLDL组比较,OxLDL+ MK-2206组两者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OxLDL组及OxLDL+ DMSO组A7r5细胞的Q3/Q4比值增大,GJ功能增强(P<0.05);与OxLDL组比较,OxLDL+ MK-2206组Q3/Q4比值减小,GJ功能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OxLDL组和OxLDL+ DMSO组A7r5细胞的Cx43、p-Akt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OxLDL组比较,OxLDL+MK-2206组Cx43、p-Akt蛋白表达减弱(P<0.05).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LDL+ DMSO组及OxLDL+ MK-2206组A7r5细胞的Akt蛋白均变化不明显.结论 GJ可以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影响DxLDL诱导的A7r5细胞增殖.
作者:王小婕;李学善;刘瑛;李媛媛;任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退行性变(AVD)与脑动脉粥样硬化(CA)之间的关系.方法 132例体检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记录测量指标,比较脑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组间各测量指标差异,寻找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132例体检者中,脑动脉硬化组65例,正常对照组67例,其中主动脉瓣退行性变66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合并主动脉瓣反流(AVD +AR)66例.2组间年龄、升主动脉内径、AVD+AR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正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升主动脉内径增宽、AVD+AR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总体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诊断准确度达到中等,获取预测脑动脉硬化的小分界值为升主动脉内径> 30 mm、年龄≥55岁.结论 年龄、升主动脉内径增宽、AVD +AR可作为体检者中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马征;杨文娟;王丽娟;尚丽婕;陈大鹏;薛莉;纳丽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降低初产妇经会阴侧切术助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方法 选择经会阴侧切术助娩顺产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于产后第2天开始做缩肛运动、会阴肌按摩和产后瑜伽训练;对照组于产后42 d后才开始盆底功能锻炼.结果 产后3个月2组产妇盆底肌肌力比较,治疗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阴道壁脱垂、张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子宫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盆底肌训练能够早期改善因分娩造成的盆底脏器脱垂,使产妇盆底组织恢复至未孕状态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桂秋;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康复知识调查问卷对52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康复知识掌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2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对患者日常饮食及脑卒中诱发因素的知识掌握较好(88.5%,86.5%),而对脑卒中用药知识掌握较差(61.5%),护工或保姆对脑卒中康复知识掌握较好,朋友对脑卒中康复知识掌握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应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加强如何预防并发症及相关康复护理技术知识的宣教与指导,使照顾者能科学、正确协助指导患者,以促进其康复.
作者:白桂莲;狄小欢;路永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收治的70例室间隔缺损(VSD)0 ~3岁婴幼儿,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胸微创封堵术(观察组35例)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对照组35例).观察2组患儿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感染、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7.17%,对照组为94.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对照组肺部感染、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34.29%、17.14%、28.57%,而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VSD,具有较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并发症明显较低.此外,手术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有金;刘新波;张亚政;杨海波;吕君其;牛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预先吸入七氟醚对肝部分切除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行预先吸入七氟醚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肝功能指标、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和凋亡分子、外周血中免疫分子.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 h(T2)、6 h(T3),七氟醚组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脱氢酶(GLDH)、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醚组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酶Ⅵ (Prx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终末氧化蛋白产物(AOPP)以及凋亡分子Bax、Caspase-3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醚组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含量以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先吸入七氟醚能够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凋亡分子表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是肝部分切除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勇军;闫晓琼;陈本栋;卜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45岁以上公务员的健康状况,为做好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上半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 843名45岁以上公务员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843名45岁以上公务员体检结果主要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状腺增生及结节(53.72%)、超重或肥胖(45.19%)、脂肪肝(35.97%)、高甘油三脂血症(30.55%)、高血压(30.39%).男、女主要健康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状腺增生及结节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超重或肥胖、脂肪肝、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血压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男、女两性不同年龄主要健康问题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45岁以上公务员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尤其以甲状腺疾病及代谢性疾病为主,从而提出优化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管理的建议.
作者:李秀萍;丁丹;王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功能.方法 选取高血压前期患者50例、高血压患者63例、健康对照组69例,应用应变成像技术获取各研究对象左室长轴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短轴各水平的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CS),取纵向、径向、圆周心肌的收缩峰值应变平均值作为左心室的长轴整体收缩峰值应变(GLPSS),径向整体收缩峰值应变(GRPSS),圆周整体收缩峰值应变(GCPSS).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前期组GLPSS值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PSS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PSS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GLPSS、GRPSS、GCPSS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及高血压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室心肌的纵向、径向、圆周的应变出现变化,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应变成像技术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室心肌的运动及功能.
作者:安雅萍;刘怀荣;陈青;贾武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心衰患者70例为治疗组,选择体检者中完全健康的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NT-proBNP、MAU水平,分析MAU与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恶化,血浆NT-proBNP及MAU均呈上升趋势(P<0.05);心衰患者MAU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存在负相关(r=-0.668,P<0.05),NT-proBNP和MAU之间存在正相关(r=0.781,P<0.05).结论 心衰患者检测MAU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NT-proBNP的测定.
作者:罗萍;马涛;杨丽萍;张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PKP治疗OVCFs 185例,共200个伤椎,男55例,女130例,中位年龄69岁,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所有手术均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术前、术后及终随访时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Cobb角测量,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2.2个月随访周期,L1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骨折的好发部位,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8.0±1.0)分下降至术后的(2.3±0.9)分,终随访时为(2.1±0.9)分.术前伤椎前、中柱的平均高度由(14.4±2.0)mm增加至术后(24.5±1.6)mm,末次随访(24.5±1.8) mm,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的(22.5±2.1)°,矫正到术后的(8.0±1.9)°,终随访时为(8.1±0.9)°,术后与术前、终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
作者:马宗军;马荣;锁志刚;陈振;丁小力;吴鹏;张建群;戈朝晖;丁惠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在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SP)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因阴道大量流血的CSP患者20例,给予静滴缩宫素后采用双腔导尿管置入宫腔并予球囊注水(50~200 mL)压迫止血(球囊组),选取既往因同类原因就诊且给予静滴缩宫素并止血对症处理的CSP患者20例做对照组,观察2组宫腔出血量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球囊组患者出血、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均要明显小于缩宫素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导尿管球囊结合注水压迫在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中具有简洁、止血快、安全、效果肯定等特点,可作为CSP患者快速止血的很好方法.
作者:罗金萍;路玲;李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3例pSS患者临床资料,对肾脏损害组pSS 76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6例pSS合并肾脏损害组,57例(75%)肾小管酸中毒(RTA),6例(10.5%)肾性尿崩症,2例(2.6%)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32例(42.1%)肾小球病变,其中21例(27.6%)肾小球肾炎(GN),7例(9.2%)肾病综合征;19例(25%)肾功能不全,其中3例终死亡.62例(51.5%)高r球蛋白血症,55例(72.4%)抗SSA抗体阳性,31例(40.7%)抗SSB抗体阳性,IgG增高、补体C3降低的阳性率,与未合并肾脏损害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患者容易出现肾脏损害,其中以RTA为常见,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作者:郑健;竺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银川地区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 Ⅰ位点和Fok Ⅰ位点的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性,研究银川地区儿童该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提取佝偻病患儿(病例组,119例)和健康儿童(对照组,198例)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VDR基因Bsm Ⅰ位点和Fok Ⅰ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 银川地区儿童VDR基因Bsm Ⅰ位点和Fok Ⅰ位点基因型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川地区汉族儿童VDR基因Bsm Ⅰ位点和Fok Ⅰ位点的SNPs与佝偻病发病生尚未发现有明确相关性,该位点的多态性对疾病的影响可能因种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作者:王宝珍;孙永静;哈丽君;苏娟;鲁衍强;李瑛;朱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研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组,40例为对照组,4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例数和血管痉挛持续的时间.结果 两组比较,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发生率由47.5%降至22.5%,且血管痉挛持续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对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作者:乔艳玲;周晓东;柴永萍;万定;赵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程度,并分析脏器功能损害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13例,分析脑卒中并发的器官损害程度及其关系、脑卒中神经缺损与脏器损害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213例患者中,26例(12.21%)并发单器官损害,18例(8.45%)2个器官损害,12例(5.63%)为3个器官损害,18例(8.45%)为4个器官损害,15例(7.04%)有5个脏器损害.器官损害依次是血糖升高、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肾损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的损害越重,并发的器官损害也越多;脑出血者器官损害发高,各病死组的器官损害显著多于生存组(P<0.05).结论 器宫损害与脑卒中后的脑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脑卒中损害评分越高,器官损害程度也越重.
作者:俞阳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