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文军;王宝珍;杨宁梅;张慧;孙永静;马金凤;哈丽君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Ⅰ期缝合的疗效.方法 统一标准下选择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成胆管Ⅰ期缝合组38例和传统T型管引流组38例,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 Ⅰ期缝合组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近期并发症等方面较传统T型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黄疸消退时间、切口感染、胆管结石再生、胆管狭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把握适应证,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Ⅰ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立云;丁洋;马松波;李明皓;王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疾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8例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二尖瓣置换术(MVR) 10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MVR+ TVP) 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6例,AVR+ MVR 44例(10例同时行TVP),三尖瓣置换术(TVR)6例,其他术式20例(其中包括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及带瓣血管置换+远端支架植入术等).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0例,房颤伴快速室率3例,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2例,心包积液、胸腔积液2例.早期死亡7例(2.82%).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术及改进心肌保护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加强术后抗凝治疗的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作者:陈永祥;张华;张亚政;吕君其;杨海波;李雄;刘新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早产儿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8例早产儿分为脑损伤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收集外周血和尿液,用ELISA方法检测8-OHdG的水平变化.结果 早产儿脑损伤血和尿8-OHdG高达(8.7 ±0.3)ng·mL-1和(2.32±0.7)μg·mg-1,与对照组比较(4.5 ±0.4)ng·mL-1和(0.56 ±0.5) μg·mg-1,早产儿脑损伤患者血和尿8-OHdG表达显著升高,并且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血和尿8-OHdG是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指标,氧化应激损伤(DNA氧化损伤)可能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优先数字出版对医学科研论文学术影响力及出版效益的影响.方法 收集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字化出版平台优先数字出版与非优先数字出版论文各835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及评价出版效益.结果 优先出版论文被引频次和平均下载量均高于非优先数字出版(P<0.05),优先数字出版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 =0.288,P<0.05).优先数字出版组网络出版收益占总收益67.33%,非优先数字出版收益占总收益的32.67% (P <0.05).动态评估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优先出版组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为非优先出版组论文的5.26倍.结论 医学科研论文优先数字出版可以提高学术影响力与出版效益.
作者:马兴忠;王凯荣;田彦花;黄占宝;王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软件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容积测量与二维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在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或二维超声发现宫腔占位、内膜不均匀性增厚病例58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二维式下测量内膜厚度,三维式下行内膜容积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宫腔镜检查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与内膜良性病变组、内膜恶性病变组,在年龄、产次、孕次、绝经年限、有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险因素,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子宫内膜厚度、体积,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在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血流分级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11例,Ⅲ级血流显示率81.81%(9/11).④对照病理诊断结果,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 三维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准确性较二维超声提高,子宫内膜容积测量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红;张炳英;杨雨卿;郭庆;田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58例癫痫患者中29例主要给予奥卡西平和托吡酯口服治疗为观察组,29例以口服苯妥英钠治疗为主的为对照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72.41%;观察组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6.56%,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头痛、皮肤过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5.17%,观察组为31.03%,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6 ~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复发次数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疗效优于传统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史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及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6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5.71%优于对照组的32.14% (P <0.05).结论 治疗组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国成;马明超;周永强;周艳鹏;赵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多种重建技术在鉴别诊断肺动静脉瘘(PAVF)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临床疑似为PAVF的患者进行了CTPA检查,依据采集的薄层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薄层多向倾斜VR和MIP、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曲面重组(CPR)等重组技术,得到肺血管图像,沿不同旋转轴观察患者重建图像的病灶的空间解剖关系,以明确病变供血动脉及其引流静脉.结果 9例患者共发现14个病灶,其中单发灶6例,多发灶2例,弥漫分布1例;均清晰显示病灶边缘轮廓,其中呈卵圆形分叶状1个,管状6个,逗点状3个以及结节状4个;均能充分显示供血肺动脉、引流静脉的空间解剖关系,畸形血管的直径、数目以及其走行方向均可准确、直观地显示,病灶均呈“动脉瘤”以及“血管蒂”征.对全部PAVF病例均作出了准确诊断,其中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8例经肺动脉造影(PADSA)证实.结论 CTPA多种重建技术对PAVF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PAVF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杨书鲲;周攀;何仲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鼓膜置管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影响.方法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4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儿行鼓膜置管术,术前行电测听及声导抗检查,鼓膜置管术后抗感染1周,并定期行电测听及声阻抗检查.对照组中西药联合并加超短波治疗,治疗前后听力检查同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52例患儿随访1年,患儿鼓膜结构基本正常,听力明显改善,鼓膜未见液平,声导抗图为A型,有效50例,有效率为96.15%,2例患儿经治疗听力基本无改善.对照组有效43例(82.69%),其中9例患儿听力有不同程度下降,经CT检查发现并发化脓性乳突炎,4例为神经性耳聋及化脓性乳突炎.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优于保守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邹德勇;黄蓉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对临床上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中重度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均给予RPH术治疗,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为37.5 min;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22例治愈,30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5%;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RPH术能有效缓解中重度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痛苦轻、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存林;杨云;鲍聚喜;冯作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将青少年正常(牙合)数字化模型牙齿形态的数据资料与Andrews、国人测量结果比较其形态差异,以供临床区域化正畸参考.方法 对120付正常牙(牙合)模型行激光扫描并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精确测量其4项测量指标,即牙冠轴倾角、牙冠转矩角、牙冠凸距及磨牙补偿角.结果 银川地区青少年正常(牙合)牙冠轴倾角、牙冠转矩角、牙冠凸距及磨牙补偿角的测量数据与Andrews、国人测量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测量可提供不同地区不同人种正畸所需牙体形态数据,为临床弓丝弯制及直丝弓托槽个性化数据提供参考.
作者:刘伟;陈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生后24 h内收入新生儿病房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80例,按照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儿均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疗程3~5d,观察每日增加奶量、增长体质量、达全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在日增加奶量、每日增长体质量、达全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避免或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其方法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峰;马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减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疼痛感和促进角膜上皮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及术中丝裂霉素湿敷的患者30例30眼,分成软性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15眼.软性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膜表面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后5d取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比较术后24、48和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术后5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2组患者疼痛度评分,软性角膜角膜接触镜组分别为(1.80±0.94)分、(0.93±0.80)分、(0.40±0.63)分,对照组分别为(3.00±0.76)分、(1.80±0.68)分、(1.20±0.56)分,软性角膜接触镜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5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软性角膜接触镜组为(3.93±2.76)分,对照组为(7.86±2.72)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作者:郗淑红;尤妍;章圣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集束化干预从而减少胺碘酮静脉输注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率,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静脉输液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发生7例,发生率为14%;对照组静脉炎发生26例,发生率为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胺碘酮静脉输注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廖风琴;范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症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 选择起病72 h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0例,接受阿托伐他汀20 mg· d-1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90 d时检测患者血清中Lp-PLA2水平;另选择56例体检者为对照组,不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90d后Lp-PLA2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Lp-PLA2水平.
作者:陈正强;李雁;钟萍;李华;吴丹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不同企业规模和经济类型煤矿员工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抽取2家试点煤矿的117名管理者和686名一线工人,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工人分别有67.85%和53.52%的指标具有较高知晓率(85%以上);企业管理者在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上岗体检机构的选择、职业健康检查的必要性、职业病报告责任、承担职业病诊断和医学观察费用等方面知晓率较低;一线工人在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尘肺病的主要症状、纱布口罩防尘作用和职业病防治权利4个方面的知晓率较低,均在70%以下.2家企业管理者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线工人中型国有煤矿有19个指标的知晓率高于小型民营煤矿,其中有11个对应指标知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试点煤矿员工职业病防治知识认知严重不足,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的一线工人,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加强.
作者:郑华;王冠梅;孙伟;顾芸;耿敬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为镇痛组,另选择同期初产妇120例为对照组.镇痛组于产妇子宫口开大3 cm、有规律性宫缩时硬膜外持续注入药液,速度为4mL· h-1至分娩结束,对照组无镇痛措施.观察术前术后2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以及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窒息、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镇痛组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镇痛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2组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及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
作者:梁战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口腔显微镜在确定上颌磨牙根管数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患有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上颌第一磨牙264颗、上颌第二磨牙240颗,分别采用肉眼、显微镜确定根管数目,运用统计学分析将两者根管数目的发现率进行比较.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中,肉眼组和显微镜组的发现率分别为26.5%和51.5%;上颌第二磨牙中,发现率为10.8%和32.5%,显微镜组对根管的发现率显著高于肉眼组(P<0.05).结论 上颌磨牙根管变异较大,特别是MB2发生率较高,显微镜的应用有助于寻找上颌磨牙根管,从而有效提高上颌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董枫莲;王静;郭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评估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即60例编入舌针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舌针治疗;另外60例进入对照组,只进行腕部和颈部常规针刺.舌针组选取聚泉穴(EX-HN10,位于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和海泉穴(EX-HN11,位于舌下系带中点处),对照组选取风池穴(GB20)和内关穴(PC6).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用吞钡X射线透视吞咽功能评分(VFSS)、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等指标,治疗4周后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4周后舌针组与对照组比较,NIHSS评分和VFSS评分明显改善(P<0.05);舌针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对照组10%,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针能改善吞咽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沈焱;邢向娈;郭爱玲;高焕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空泡蝶鞍MRI影像分级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86例MRI诊断为空泡蝶鞍患者,对蝶鞍大小、垂体大小进行测量,并对空泡蝶鞍的程度进行分级,总结组中病例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空泡蝶鞍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86例MRI诊断空泡蝶鞍患者中有头痛、头晕临床表现75例(40.3%),血压增高、肥胖3例(1.6%),月经不调2例(1.07%),视力减退4例(2.1%),无明显不适者102例(54.8%).结论 空泡蝶鞍分级与临床症状之间无明确关系,临床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病情.
作者:杜风帜;陆小庆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