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莲;李倩;李桂芳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下计划性脱机与经验性脱机的优劣.方法 选取16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并进行随机分组,做病例与对照研究.结果 试验组开始脱机前接受机械通气(MV)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脱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费用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在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ICU死亡率、总住院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并发症方面,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气管切开MV> 21 d、48 h内再插管、患者自我拔管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计划性脱机的试验组,有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炜妍;王宝华;唐明贵;白静;王印华;浦践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总结以单侧腹股沟斜疝就诊患儿对侧存在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的患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单侧腹股沟斜疝就诊并行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患儿术中探查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共65例,患病率为34.9%(65/186);左侧腹股沟斜疝64例,右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29例,患病率为45.3% (29/64);右侧腹股沟斜疝122例,左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36例,患病率为29.5%(36/122),左右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相对于左侧相对危险度为1.54.结论 患儿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有较高患病率,腹腔镜术中探查可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并积极行前瞻性治疗,以减少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对侧再次发生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及相关并发症.
作者:吴佳龙;苏泽礼;刘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10只眼)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行改良的Yokoyama术并联合内直肌后徙术,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10只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为29.62 mm,10只手术眼均存在明显的眼球外转和上转运动受限,术前眼眶MRI和CT检查显示,上直肌鼻侧偏位,外直肌下偏位.术后第1天术眼眼位均正位,眼球外转和上转均能过中线,随时间推移眼球运动又进一步改善.术后MRI显示,外直肌和上直肌联结后,上直肌与外直肌止点位置偏移恢复正常.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患者的术后情况保持稳定.结论 通过改良的Yokoyama术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并改善眼外肌走行及眼球运动功能.
作者:马鸿娟;张芳霞;马润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方位全程干预措施在综合ICU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1 361例重症患者为实验组,2012年1-11月收治的1 447例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多方位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例数,并记录留置导管天数和住院天数,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留置导管天数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17.26%,对照组为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论多方位全程干预措施在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作者:徐翠莲;李倩;李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8例官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于子宫肌层26例,占官内节育器异位的93%,其中25例为部分嵌顿,1例完全嵌顿,1例包裹在大网膜中,1例粘连于后穹窿,异位于盆腹腔的占官内节育器异位的7%.20例官内节育器异位的患者均为放环时间选择不当,占71.4%.对28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手术方式均顺利将异位的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上环时间、定期复查、把握小创伤是预防和治疗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关键.
作者:何盛昱;陈进东;张新岩;张建霞;侯素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特立帕肽和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85例伴随骨密度降低的绝经后妇女进行半年随访,将患者分为2组,特立帕肽组40例给予特立帕肽20 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阿仑膦酸钠组45例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10 mg,每日1次;疗程均为半年,于用药后第1、2、3、6个月时采静脉血进行血清骨钙素检测,并在第6个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进行股骨近端、腰椎BMD的测定.结果 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与阿仑膦酸钠组相比较特立帕肽组患者其脊柱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明显增高[(19±10)%与(6±5)%,P< 0.05],股骨颈的骨密度显著增高[(12±5)%与(4±3)%,P<0.05];特立帕肽组的血清骨钙素水平较阿仑膦酸钠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与阿仑膦酸钠相比较特立帕肽可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增高血清骨钙素水平.
作者:狄晓萍;狄维鹏;任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回医特色针砂马准灸对兔骨性关节炎(KOA)模型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13水平的影响,探讨回医针砂马准灸治疗KOA的作用机理.方法 6月龄新西兰大耳兔50只,随机分为针砂马准灸组(A组)、艾灸组(B组)、双氯芬酸钠组(C组)、模型组(D组)、空白组(E组),每组10只.右后肢伸直位石膏固定造模6周后,A组给予针砂马准灸治疗,B组给予艾灸治疗,C组给予双氯芬钠灌胃,D、E组不予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兔软骨细胞中MMP-1和MMP-13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较空白组MMP-1、MMP-13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模型组,针砂马准灸组、艾灸组、双氯芬酸钠组MMP-1、MMP-13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砂马准灸组、艾灸组较双氯芬酸钠组降低明显,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医特色针砂马准灸可以治疗KOA的软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影响MMP-1、MMP-13的表达有关.
作者:武永利;马晓秀;刘娣;李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等比重腰麻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麻醉效果观察.方法 ASAⅡ~Ⅲ级拟选择73例行老年TKA患者,分为3组,即:B组,布比卡因15 mg+脑脊液1 mL;BF1组,布比卡因15 mg+芬太尼25 μg+脑脊液0.5 mL;BF2组,布比卡因15 mg+芬太尼50 μg.记录3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患者手术维持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手术后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ASA分级、性别、手术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3组血压、心率在麻醉后T5、T10、T15、假体植入即刻与麻醉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F2组、BF1组的感觉及运动阻滞完全消退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2组与BF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μg芬太尼组、布比卡因组相比较50 μg组更适宜应用于老年TKA手术.
作者:姜鹤;李敬娴;周小红;刘文勋;叶青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2例,均给予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排除内膜异常病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雌激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单一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为(3.26±1.12)d,短于对照组的止血时间(5.04±1.8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雌二醇(E2)外,观察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孕酮(P)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雌激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见效快、疗效肯定等优势.
作者:路玲;汪丹;罗金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已有数据分析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1.6亿,其居高不下的发病率严重地危害着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除外疾病本身带来的影响外,更多是多种脏器的损伤导致机体功能的下降,自理能力逐渐下降,患者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不得不依赖于家属的照料,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
作者:王宏;徐月玲;张振华;王秀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后天性肾上腺肿瘤性征异常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 总结11例后天性肾上腺肿瘤性征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为女性患者,表现为女性男性化,其中3例伴有库兴综合征.患者全部行肿瘤切除术,病理提示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复查睾酮均降至女性正常水平.术后异常性征消失,有正常月经,随访1~9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后天性肾上腺肿瘤性征异常症中女性男性化较为常见,也会表现为混合性分泌紊乱综合征.肾上腺肿瘤为后天性肾上腺性征异常的主要病因,肿瘤切除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广永;李猛;吴海峰;高裕;吴春华;陈福宝;李培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对冠心病(CHD)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男性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将58例CHD合并BPH老年男性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9例.2组均根据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药物常规用药,治疗组口服非那雄胺,对照组口服安慰剂,随访观察1年.观察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RU)、肝、肾功能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并记录服药前后发作心绞痛的次数及心率、血压.结果 治疗组用药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显著改善(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减少(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TBIL、DBIL、IBIL、UA、Cr、Bun值、心率、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没有因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而中断治疗.结论 对于CHD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BPH的患者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长期使用非那雄胺,Qmax明显增加,前列腺体积明显减小,RU明显减少,所以排尿困难、尿潴留等下尿路症状随之减轻,进而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减少;CHD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且无明显增加副作用.
作者:马玉芳;马金莲;李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慢性皮肤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常规治疗换药方法虽然对难治性创面有一定的疗效,但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本科在用自制祛腐生肌散换药的同时对病人施以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青;万惠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05例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术中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移位的情况、成因,以期降低DLT移位并提高处理能力.方法 术前DLT定位准确,双肺分隔满意.术中出现通气侧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分支气囊压力下降、灌洗中不能通畅注水、气道压(Paw)不明原因升高、肺顺应性降低、低氧血症等情况下用电子明视插管软镜检查,发现移位并明视下调整位置.结果 73例发生移位,占35.61%,但在不同情形下发生例数与比例各不相同.结论 DLT移位导致通气肺漏水,机械通气或手控给氧时Paw<4 kPa、吸引管和电子明视插管软镜进出摩擦力要小、DLT固定牢靠等因素可减少DLT移位,电子明视插管软镜在检查及指导调整DLT位置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明舟;曹淑萍;代江群;徐向钊;马兰;马斌;马会珍;崔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针对囊型包虫病流行区之一的宁夏西吉县中间宿主的调查,以期揭示该病在这一区域的流行强度,为包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家畜调查采用两种方法,即直接摘录屠宰厂检疫记录(2008与2009年)、现场检查个体屠宰家畜内脏的方法(2012年);人群调查(2012年)方法是用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比较不同组别血清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2008与2009年牛、羊的感染率分别为6.5%、4.7%和4.3%、4.8%,2年感染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年调查家畜均为阴性.1 907名青少年血清抗体阳性者共有350例(18.35%),阳性率在区域、性别以及各年龄段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高于回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屠宰模式会扩大细粒棘球绦虫卵的污染范围,是导致该地区现阶段细粒棘球绦虫卵污染情况严重的原因之一.
作者:许阳阳;李正直;李燕兵;王丽;路宗仁;尹媛婕;刘灿;王浩;杨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其分群检测在缺铁性贫血(IDA)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81例健康体检者、72例非IDA患者及80例IDA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L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M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HFR)、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及红细胞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DA组与对照组比较,Ret-He、MCH、MCV、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与非IDA组比较,Ret-He、MCH、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IDA组与对照组比较,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et-He、MCH、MCV、Hb的灵敏度和特异性.IDA组治疗前Ret%、MFR、HFR、IRF均高于对照组(P<0.05),IDA组治疗后Ret%、Ret#、MFR、HFR、IR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LFR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Ret-He在IDA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IDA的诊断指标,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分群检测能较早地反映IDA患者铁剂治疗后骨髓的造血功能,是评价IDA患者铁剂治疗敏感、可靠的早期指标.
作者:贺岩;张亚梅;柴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斯康杜尼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209例(242颗牙)为研究对象,分为斯康杜尼麻醉组105例,122颗牙;利多卡因麻醉组104例,120颗牙.斯康杜尼麻醉组采用盐酸甲哌卡因制剂(斯康杜尼),1.8 mL·支-1,其中含盐酸甲哌卡因36 mg,肾上腺素0.018mg.利多卡因麻醉组采用盐酸利多卡因,5 mL·支-1.2组均采用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并在拔除牙的颊舌侧行黏膜下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常规进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比较2组麻药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镇痛效果.结果 斯康杜尼组麻醉起效时间(1.36±0.25) min,利多卡因组为(4.56±1.28) 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斯康杜尼组麻醉持续时间(75.60±20.86)h,利多卡因为(48.12±12.34)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斯康杜尼组麻醉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的91.7%,差异有统计学(P<0.05).斯康杜尼组注射过程中麻醉注射无痛率85.24%,高于利多卡因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应用斯康杜民能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旻;贾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树脂粘接技术对于劈裂牙、折裂牙在保存牙体修复中应用.方法 将因牙体解剖形态、生物力学、医源性因素等方面造成牙劈裂、牙折(冠折、冠根折)的41例患者,共涉及58颗(前牙34颗,后牙24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在保守牙体修复中,采取树脂粘接技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其中患牙优16例20颗占34.5%,良22例31颗占53.5%,临床总优良率为88%;治疗后上下颌疗效比较,上颌牙40颗优良率为92.5%,下颌牙18颗优良率为77.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树脂粘接技术在保存牙体修复中是一种临床可行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牙折、牙劈裂治疗的第一选择,它可以使相当一部份患牙得以保存.
作者:朱琳虹;马敏;张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对国人成人尸体颈部进行解剖研究,明确颈部主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并对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手术相关重要解剖标志进行测量,为术中更好地保护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30具(60侧)成人颈部尸体标本(男性16具,女性14具),将尸体头部后仰并转向对侧,模拟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手术入路,观测颈部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结果 男性、女性解剖测量值分别为颈动脉分叉角度(38.21±11.65)°、(33.55±12.84)°,颈总动脉内径(6.92±0.78)mm、(6.74±0.56) mm,颈内动脉内径(5.93±0.67) mm、(5.25 +0.43) mm,颈外动脉内径(4.81±0.82) mm、(4.58±0.58) mm,男、女性组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右侧解剖测量值分别为颈动脉分叉角度(37.82±12.45)°、(31.87±12.87)°,颈总动脉内径(6.95±0.54) mm、(6.84±0.37)mm,颈内动脉内径(5.99±0.67)mm、(5.78±0.43) mm,颈外动脉内径(4.85±0.82)mm、(4.52±0.58)mm.左、右侧组测量值比较,除颈动脉分叉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测量值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神经袢平环状软骨弓的仅占8.4%,位于环状软骨弓上占45%,位于环状软骨弓下占46.6%;颈总动脉分叉部位在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缘平面之间约占75%,高位占25%.结论 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特殊体位时,明确颈部血管的直径、颈总动脉分叉部位及舌下神经袢位置的高低,可避免术中直视下解剖动脉时损伤毗邻的血管及神经.
作者:王伟;陈中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近10年来银川市三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抽检方法对辖区各类医疗机构重点科室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10年共抽检样品3 589份,合格样品为3 354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3.45%.检测不同项目消毒效果,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高为98.73%,室内空气合格率低为82.79%.检测不同级别和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三级医院合格率高于其他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高于民营.结论 银川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对民营医院和基层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消毒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应当加强监督、监测和指导,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就医安全和身份健康.
作者:王柏松;邬红娥;米克德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