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巧;张延芳;张跃斌;刘欣
目的 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及疗效.方法 36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接受关节镜探查、清理、切除并软骨半月板成型术.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 关节镜微创技术不仅是诊断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思海;刘会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经口腔护理后机体免疫机能的变化.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2组,第1组30例入院后由口腔专业人员行口腔护理(研究组),第2组30例入院后由护理人员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入院时NK细胞活性研究组(16.87±11.12)%及对照组(16.88±11.25)%,经4周不同的口腔护理后2组NK细胞活性分别为研究组(24.21±17.08)%,对照组(23.66±17.24)%;入院时NK细胞活性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8,P<0.05),4周后NK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2,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经专业口腔护理后NK细胞活性上升.
作者:贺小宁;赵红梅;李斌;翟爱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检测在终末期肾脏疾病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组选取因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行规律血液净化治疗>6个月的患者63例,男4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15)岁;对照组选取因CKD 1~4期住院但未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67例,男42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17)岁,其中CKD1期患者19例,CKD2期患者10例,CKD3期患者24例,CKD4期患者14例.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所有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CKD5期采集透析前静脉血),同时收集临床资料行分析.结果 CKD 5期患者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134.5±47.7)mg·L-1高于CKD 4期(88.5±32.8)mg·L-1、CKD 3期(65.0 ±27.4)mg· L-1、CKD 2期(55.4±20.1)mg· L-1、CKD 1期(52.9±21.3)mg·L-1(P<0.05);CKD5期患者血中RBP水平与透析前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呈现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钙、血磷、血白蛋白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检测对于判断终末期肾病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体内毒素水平有一定临床意义,但该指标并未很好地反应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程度.
作者:张霞;张彬;曹丽;王慧;郑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活性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利用1.5 mM氯化锂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 96 h,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 随着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发育为少突胶质细胞,总的糖原合酶激酶3β的表达量不变,而非活性形式的糖原合酶激酶3β(磷酸化的糖原合酶激酶3β)减少,说明活性糖原合酶激酶3β增加.加入氯化锂后,磷酸化的糖原合酶激酶3β显著增加,表明活性糖原合酶激酶3β减少,并且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标记物髓鞘碱性蛋白的信号显著减弱,表明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的活性后明显阻碍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正常的分化过程.结论 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邵佳伟;李苗苗;李云鸿;张楠;马骄;郎冰;丁斐嘉;李凡;张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医疗与护理专业实习生的社会技能现状,分析社会技能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会技能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护理与医疗专业实习生150人进行测量.结果 医疗与护理专业实习生间社会技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与护理专业实习生社会技能总得分高于常模(P<0.05);社会技能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 医疗与护理专业学生社会技能越好,其自我效能感越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训与实践.
作者:孙洪;梁艳;芦鸿雁;王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糖尿病足病患者分别行动脉旁路术、膝下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47例糖尿病足病患者静息痛完全缓解,9例截趾术后伤口愈合,6例仍有间歇性跛行,5例血运重建术无效后行膝下截肢;患者术后ABI 0.62±0.04较术前ABI 0.42±0.048显著增高(P<0.05).结论 通过行动脉旁路术、PTA和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等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病,疗效肯定.
作者:闫波;苏少飞;田玉峰;陈林宝;李全成;何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Cdk5抑制短肽(TFP5)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体重和血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早期干预:分为正常小鼠生理盐水组(1 mL·只-1,组1),正常小鼠注射TFP5组(200 mmol,1 mL·只-1,组2),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1 mL·只-1,组3),db/db小鼠注射TFP5(200 mmol,1 mL·只-1,组4).从第5周开始每日注射1次,以后均为隔日注射1次,注射至第8周,共注射3周,第8周时处死小鼠.晚期干预:分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组5)和db/db小鼠注射TFP5(400 mmol,组6),从第15周开始每日注射1次,第16周改为隔日1次,第17周停止注射1周,18周处死.注射方式均为腹腔注射,由第5周时体重每周测2次,处死之前测体重,取血送血糖监测.结果 2组正常小鼠的血糖和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血糖明显高于注射TFP5组(P<0.05),6周后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体重明显高于注射TFP5组(P<0.05);2组在第18周时,体重及血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FP5能够降低T2DM模型小鼠的血糖及体重,但其治疗效果可能受到治疗时机、疗程的长度等的影响.
作者:李博;王岩;保莉;郑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每周3次血液透析,A组)和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2次血液透析组(B组,各30例),并匹配健康体检者30例(C组)为对照组.比较入组时和透析6个月后血甲状旁腺素(PTH)、血骨钙素(BGP)、β-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变化.结果 A组和B组入组前血BGP、β-CTX、PTH、PI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高于C组.透析6个月后,A组患者血BGP、β-CTX与入组时相比显著上升.B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血BGP、β-CTX、PTH、PINP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均显著低于A组透析后6个月的各指标水平(P<0.05).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能降低骨代谢指标,效果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对预防和改善肾性骨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丽君;鲁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足细胞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用db/db小鼠作为实验组(n=5),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n=5),2组小鼠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饲养至第14周并将其处死,取其肾脏,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Cdk5和VEGF表达并半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小鼠Cdk5的表达均主要沿肾小球基底膜及足细胞分布,但实验组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MOD值0.510±0.024,对照组MOD值0.486±0.023,P<0.05);对照组小鼠VEGF仅在足细胞有较弱表达(MOD值0.249±0.015 3),而实验组VEGF除了在肾小球足细胞阳性表达外,还可见系膜区阳性表达且表达强度明显增加(MOD值0.276±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dk5与VEGF表达的MOD值呈正相关(r=0.99).结论 Cdk5和VEGF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足细胞中表达均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提示Cdk5和VEGF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彬;保莉;张霞;郑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以提高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软骨发育不全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结果 所有患儿均符合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其中12例膝关节轻度内翻学龄前患儿和17例髋臼角为10.以下患儿均得到有效诊断.结论 通过分析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进行产前诊断,及时进行处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杜凤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的两种使用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MHD治疗病人70例分为2组,A组35例使用促红素1万U皮下注射1周1次,B组35例使用促红素3000U皮下注射1周3次.2组患者均给予间断静脉补充蔗糖铁、口服补充叶酸及甲钴胺补充造血原料.治疗开始期间时以及治疗12周时复查患者血常规,记录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值,每天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并且观察促红素的疗效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贫血改善方面A组中明显有效25例(71.4%),有效10例(28.6%);B组中明显有效20例(57.1%),有效15例(42.9%),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的发生方面,A组中发生血压增高12例(40%),未发生18例(60%);B组中发生血压增高5例(16.7%),未发生25例(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使用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肾性贫血,大剂量单次使用促红素较低剂量多次使用发生高血压副作用的比例升高.
作者:田大成;马晓莉;陆晓华;王慧;郑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主客观差异以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患者作为病例组,1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图(PSG)进行主客观评定,行PSG第2天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主客观评定的睡眠潜伏期(80.5±49.3) min延长,总睡眠时间(267.00±38.16) min缩短,睡眠效率(50.77±7.97)%低.多导睡眠监测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浅睡眠(S1+S2)增多,深睡眠(S3+S4)及REM睡眠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及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的患者主观评估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民效率与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主客观入睡潜伏期差值与焦虑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 =0.13,P<0.05),睡眠效率差值与焦虑评分呈正相关(r =0.41,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主客观评估的睡眠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浅睡眠增多、觉醒次数、唤醒次数增多及抑郁、焦虑情绪等有关.
作者:李婷;李娜;刘洋洋;马薇;范学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宁夏沙枣花醇提取物(AE-EAB)对哮喘模型小鼠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法复制哮喘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AE-EAB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升高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SOD水平(P<0.05),降低MDA和NO含量(P<0.05).结论 AE-EAB可明显减轻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细胞的炎性浸润,AE-EAB可能通过调整体内的氧化与抗氧化系统,从而改善哮喘的气道炎症.
作者:王基云;王丹;李艳芳;杨莉萍;姚遥;姜玥;王平;陶丽君;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GAD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均服用米氮平治疗,合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观察8w.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第2、4、6、8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8周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60%和87.7%,2组改善焦虑症状的起效时间相似,合并组治疗8周末HAMA评分下降较单用组明显(P<0.05),合并组显效率高.结论 米氮平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GAD的疗效优于单用米氮平治疗.
作者:龚茜;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胰岛素抵抗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例患者按照测得骨密度值分为骨质疏松85例为观察组(OP组),非骨质疏松115例为对照组(非OP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静脉血糖(FBP)、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Ca)、血磷(P)、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OP组与非OP组比较,OP组病程长、年龄大,BMI、FINS低、HOMA-IR、HbAm高、空腹FBP高、Ca低、PTH高、25 (OH) D3低、尿微量白蛋白高(P<0.05).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HbA1C、尿微量白蛋白、PTH、血25(HO)D呈负相关.结论 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应该考虑到对多种影响因素的预防.
作者:赵彦杰;何兰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合理的扫描触发阈值,获得满意的颅内动脉图像,以提高疾病检出率.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3组行16排螺旋CT颅脑CTA检查(触发阈值分别为110、130、150 Hu),测量右侧颈内动脉C3段,右侧大脑前、中、后动脉中段及直窦CT值,对比3组患者阈值的动静脉CT值差异,并进行主观影像质量评价.结果 3组患者动脉平均CT值与直窦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影像质量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16层螺旋CT行颅脑CTA,在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侧触发扫描并以130 HU为扫描触发阈值,能够得到满意的颅内动脉图像.
作者:张剑;王新辉;何平;杨学俊;李建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糖尿病是一种患病率持续增长的慢性病[1],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2].1980年,我国人口的糖尿病发病率不到1%,1994年是2.5%,2007年达到9.7%,因此,在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慢性并发症所致的残疾和死亡,而并发症的出现是由于糖尿病没有完全规范化治疗所致.所以,加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管理,刻不容缓.对于糖尿病规范化管理,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大鼠肾病模型的干预作用,评估ACEI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方法 分对照组(n=5),PAN组(n=5)和PAN+ACEI组(n=5)3组.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大鼠尾静脉注射PAN 15 mg·kg-1(PAN组),对照组用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PAN组于成模后给予ACEI类药物替莫普利(8 mg·kg-1·d-1)灌胃为PAN+ ACEI治疗组,测定3组4、8d与4、14及20周的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并观察尿蛋白、收缩压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PAN组及PAN+ ACEI组尿蛋白定量成模后第8天达峰值,在第4周自动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PAN组尿蛋白在14周[(44.01±11.31)与(4.34 ±1.13)mg·24 h-1,P<0.05]和20周[(100.77±20.92)与(5.47±1.86)mg·24 h-1,P<0.05]时又逐渐增高,而PAN+ ACEI组与PAN组比较在14周和20周的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6.27±0.03)与(5.38±0.1)mg·24 h-1,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在4、14及20周时PAN+ ACEI组均较PAN组明显减低[(1.55±0.17)与(6.21±0.45)、(4.09±0.56)与(25.34±7.19)、(5.04±0.84)与(30.49±4.37)%,P<0.05].同时,收缩压在PAN+ ACEI组明显低于PAN组[(102.8±4.36)与(131.40±3.99)、(113.3±6.11)与(143.43±4.59)和(105.48±6.03)与(133.56±8.65) mmHg,P<0.05].结论 ACEI类药物替莫普利可以降低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蛋白尿,降低肾性高血压,减少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作者:保莉;王妍;刘冉冉;郑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T2DM患者,分为A组60例(HbA1C≤9%)、B组48例(HbA1C>9.0%),均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测出各时段血糖和C肽值,计算C肽分泌曲线下面积(AUCCP)、OGTT 30 min C肽分泌增值与血糖增值比值(△C30/△G30)值等,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2组间糖负荷30、60、120、180 min C肽、AUC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空腹C肽、△C30/△G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与糖负荷30 min C肽、糖负荷60 min C肽、糖负荷120 min C肽、糖负荷180 min C肽、AUCC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随着HbA1C的升高,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损伤逐渐加重.
作者:黄凤丽;张宏;胡静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n=48)、2型糖尿病未合并视网膜病变(NDR组,n=56)进行PC-1基因K121Q多态性分型及研究,并与正常组(对照组组,n =56)对照分析.结果 DR组和NDR组KQ基因型频率、K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R组和NDR组比较,KK型与KQ型基因型构成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但其可能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邹晓燕;孙玉宁;谢晓敏;李仁达;李玲;刘惠莉;史静;侯庆宁;牛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