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桂芹;刘红;何毅;齐雁超;尹君
目的:了解腰臀比( WHR)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41例STEMI后行择期PCI的中老年患者测量腰围、臀围,按WHR分为正常组、轻度中心性肥胖组、重度中心性肥胖组,术后第2天晨用比浊法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对各组间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比较。结果随着WHR的增大,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呈现增高趋势(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WHR与血小板聚集率间有相关性(r=0.333,P<0.05)。对应因子分析显示,男性WHR≥1.00、女性WHR≥0.95对应于血小板聚集率>50%,即氯吡格雷抵抗。结论 WHR与服氯吡格雷后的STEMI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正相关关系,对于男性WHR≥1.00、女性WHR≥0.95的患者,应考虑增加氯吡格雷用量,以抑制过高的血小板功能。
作者:吕娜娜;张宁;郭蕾;宋梅;张振伟;宋继萍;陈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门诊腹透患者炎症和营养指标的结果。方法对门诊透析的150例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前白蛋白( PAB)、转铁蛋白( TRF)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检测。结果腹透组TRF结果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CRP的增高,患者营养指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发现门诊腹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秀英;李莉;苏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宁夏银川市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与心电图ST段压低的相关性。方法对城市社区958例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和进行临床检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内容包括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对空腹血糖受损与心电图ST段压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58例受检人群中,血糖正常788例,其中ST段压低40例,占5%(40/788);空腹血糖受损者有170例,其中ST段压低者有29例,占17%(29/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血脂代谢紊乱明显,与血糖正常人群比较 TC、TG、LDL-C明显升高(P<0?05),HDL-C低于正常水平(P<0?05),肥胖(体质量指数)增高人数于正常血糖组(P<0?05)。吸烟与空腹血糖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组心电图ST压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与糖代谢异常和脂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程羽萱;姜敏;范雅洁;刘旭颖;于晶晶;马荣;黄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解郁疏肝胶囊治疗首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首次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肝解郁胶囊,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测定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结果 HAMD评分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NIHSS评分降低(P<0.05),BI增高(P<0.05);2组各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6周所有病人无严重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80.25%,明显高于对照组55.23%(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可以调节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境,改善其抑郁状态。
作者:李云霞;沈焱;何文亭;王巍;高焕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胆囊结石的微创治疗1987年, Mouret完成了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此,胆结石的治疗真正步入了微创时代。腹腔镜手术切口约1 cm,不切断肌肉,腹式呼吸恢复早,美观,术后腹部运动与感觉几乎无影响,肺部并发症远低于经腹胆囊切除术。同时手术时间短,平均约30~60 min,肠蠕动恢复快,早进食,基本不用止痛药。因此,微创手术更注重病人的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神风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大程度地体贴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初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四孔法,即除了经脐孔插入腹腔镜外,另设剑突下为主操作孔,右侧肋缘下分别在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处为2个辅助操作孔。其中经右腋前线操作孔的抓钳用于胆囊底部的牵拉显露,经右锁骨中线操作孔的操作钳用于协助主操作孔内电凝勾的分离操作。为了进一步减少创伤,腹腔镜( LC )已由初的四孔法相继演变为三孔法、两孔法、经脐单孔法(( SILC)以及近年来出现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NOTES)。
作者:田明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隆德地区5个社区与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社区和医院内尿路感染两种不同来源的病原学信息和临床治疗依据。方法对就诊社区与医院内尿路感染患者送检的清洁中段尿进行常规需氧细菌培养、鉴定,以KB法进行药敏实验,对结果采用WHONET5.6进行分析。结果社区与医院内尿路感染培养的病原菌分别为376株和516株,各自病原学分布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属、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前五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真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另外,两者均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也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但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明显高于社区尿路感染病原菌。结论社区与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和药物敏感性有所不同,其结果对预防和治疗两种不同类型尿路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柳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2009年9月因胆总管结石在当地医院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胆总管结石取石术。手术后1年胆管结石复发在当地医院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中误判一支胆总管,遂行右肝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后2个月行T管造影考虑先天性胆管畸形,未行处理后拔出T管。患者因“间断性右上腹部胀痛3月余”于2013年8月就诊我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右上腹部和剑突下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入院行血常规、各项肝功能化验及肿瘤标记物指标均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胆总管结石并囊状扩张。磁共振胆道水成像提示:先天性胆道畸形,双胆总管囊状扩张,双胆总管结石。2013年8月在我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外胆管囊状扩张,左右肝管未汇合,肝外有2支胆管一直向下延伸至十二指肠后壁穿过,遂从十二指肠上缘切断肝外肝管,见其双胆管下段均有结石,取尽结石后用胆道镜探查见肝外胆道2支分别进入十二指肠;向上分别探查见左、右肝管呈囊状扩张,右肝管扩张明显,直径约3.0 cm,左肝管直径约2.0 cm,从第一肝门处切除肝外胆管后再将左右肝管整形使其成为一个直径约为4.0 cm开口,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4d拔除腹腔引流管,愈合良好。随访1年无不适症状。
作者:张多钧;雷鹏;赵国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37岁,主因“发现右侧乳腺进行性胀痛1月余”于2012年10月收住我院。查体:右侧乳腺明显肿胀增大,表面张力和皮温均明显高于对侧,皮肤呈紫色,无破溃,乳头无溢液,未触及明显肿块。左侧乳腺无异常,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乳腺超声检查:右乳外上象限腺体明显增厚,厚约3.8 cm,回声减低且不均匀。 CDFI可见血流信号,右侧腋窝见几个低回声结节,较大约1.2 cm ×1.2 cm,边界清,淋巴门结构清。乳腺肿块活检病理: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IHC:CD20(+), CD3(-), CD10(-), LCA(+), Bcl -6(-), Mum -1(-), TDT (-), CD138(+), CK - pan (-), CD68(+), E - cadherin (-), CD56(-),TTF-1(-),CEA(-),Ki-67 index95%。骨髓穿刺检查未见异常,既往无肿瘤病史。确诊后给予“CHOP”方案化疗4周期后行“右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术后病史证实为“CR”,术后继续给予原方案化疗2周期。
作者:刘媛媛;刘新兰;黄春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膝骨性关节炎( OA)患者与正常人血清、关节液、滑膜中的脂肪因子Chemerin浓度的关系,分析其与膝OA、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和滑膜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行关节镜手术的病人中,选取30例确诊膝OA的患者为实验组,其他膝关节疾病30例为对照组(非O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对关节液以及血清中脂肪因子 Chemerin 浓度进行测定,利用免疫组化 SP 法显色检测滑膜中脂肪因子 Chemerin 浓度。结果 OA组血清中、关节液、滑膜中脂肪因子Chemerin浓度均高于非DA组,但是2组间关节液及滑膜中脂肪因子Chemerin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A组滑膜、关节液中脂肪因子浓度与患者血清中hs-CRP、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法和Ayral滑膜炎评分法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OA患者血清、关节液及滑膜中均检测到脂肪因子Chemerin表达,而且其浓度与膝O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作者:马军;万宁军;李立新;尚小可;李富荣;张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生物医学论著问世。为扩大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必须附有英文摘要。1986我国发布了“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也提出生物医学论著必须附有英文文摘要。1986我国发布了“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也提出生物医学论著必须附有英文摘要[1]。
作者:马汉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骨科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0例,分为A、B组,每组20例。 A组为单纯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组,B组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组。患者分别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记录手术组总时间,术后测量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总费用以及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时间,综合评价分析2组在临床应用期间的疗效。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可以在感染性骨缺损中应用。
作者:李亮;杨海波;米占虎;伯宇;李飞;崔福斋;胡宁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组(IEPN,n=25)、联合早期普通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25)、全肠外营养组(PN,n=25)。 IEPN组患者于术后第2天起给予免疫肠内营养(瑞能,400 mL)和肠外营养(卡文,1440 mL)至第8天,EP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瑞素,500 mL)和肠外营养(卡文,1440 mL),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卡文,1920 mL)。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 ALB、PA、TP)、免疫指标( CD3、CD4、CD8、IgA、IgM、IgG)和炎症指标( C3、C4、CRP),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3组ALB、PA、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g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PN组IgA、CD3显著高于EPN组和PN组(P<0.05),IEPN组患者CD4/CD8显著高于EPN组和PN组(P<0.05),IgG、CD4显著高于PN组(P<0.05),CD8显著低于EPN组和PN组(P<0.05);3组C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PN组C3显著高于PN组(P<0.05),CRP显著低于PN组(P<0.05);IE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3组均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能维持营养状态,可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志;白晶;马德强;黄允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评价结核病控制质量和效果,为宁夏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夏全区5个市、22个县全部作为监测点进行普查,每个监测点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为入选病例,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成功分离了665株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31.7%,涂阳培阴率11.0%,涂阴培阳率13.7%,总耐药率27.0%,其中初始耐药20.2%,获得耐药率77.3%,总耐多药率7.8%,污染率3.4%。结论宁夏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耐药谱呈多态性和复杂性,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王晓平;王晓林;肖慧霞;王福锐;刘晓妮;沈筱晨;马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高频功率经尿道电切对糖尿病罹患膀胱患者癌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高频功率经尿道电切治疗糖尿病罹患膀胱癌患者38例,对患者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随访3~50个月,高功率电切组12例创面隆起伴有膀胱黏膜肉芽肿等炎症表现,其表面有钙质与絮状物形成的包壳覆盖,活检提示纤维素样炎性增生,未发现肿瘤复发。低功率电切组24例中有6例创面不平且有类结石物附着,活检结果纤维素样炎性增生。随访期间高功率电切组12例中2例术后11个月复发,即刻灌注患者4例未见复发。低功率电切组24例中在6~12个月4例复发,即刻灌注患者19例中有2例复发。结论膀胱浅表性非浸润性膀胱肿瘤罹患糖尿病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采用低功率高频电切,同时配合即刻灌注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创面延迟愈合的发生,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洋;冯铮;韦娟;陈福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学特性胃癌中Notch-1基因与p53蛋白、Ki-67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Notch-1、p53、Ki-67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otch-1、p53、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48/80)、47.5%(38/80)、52.5%(42/8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分别为28.1%、0%、和12.5%,P<0.05),并且都与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浸润明显呈正相关(P<0.05);p53、Ki-67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Notch-1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Notch-1与p53、Ki-67表达均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 Notch-l与p53在胃癌的进展中可能共同起作用,联合检测Notch-1、p53、Ki-67可能成为胃癌患者预后判断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杨玲娣;景丽;张建中;王平;秦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合有限内固定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外固定及有限内固定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68例。结果57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骨不连、关节完全僵直及骨髓炎等并发症,临床愈合的时间平均6周;手功能评价按手部TAM功能评分,优27例,良19例,优良率达80.7%。结论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直,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伟;李晓林;穆广态;铁钊;黑生仓;吴碧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特别是英文缩略语,正文内也要尽量不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宜移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结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剂量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选取26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搭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组(37支桥血管)和前瞻门控扫描组(34支桥血管),图像重建均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2组左右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CT值、噪声、SNR和CNR,对比分析2组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客观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组CT值、图像噪声、左右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与回顾性心电门控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及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0.0±2.1)msV、(2.1±0.4)msV,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较回顾性心电门控组辐射剂量降低79.0%。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应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既保证了桥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是冠脉搭桥术后随访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利莉;赵艳红;汪芳;吴东波;杨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患儿,女,1岁8个月。主因发热1周,呼吸困难2 d ,以“颈部脓肿”收住儿科。入院给予氧疗、补液、抗感染、物理降温等处理。 B超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双侧甲状腺旁不均回声区(脓肿不除外)。血常规:WBC 30.82×109, Gran 88.9%,K+3.2 mmol·L-1,CRP 62 mg·L-1。术前诊断:①颈部脓肿。②咽后脓肿。会诊后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儿端坐呼吸,12 kg,T 39.5℃,HR 168次·min-1, RR 42次·min-1,SPO280%,BP 100/60 mmHg。口唇发绀,吸气困难,三凹征(+),口吐泡沫,双侧颈部肿胀明显,张力较高,范围约7 cm ×3 cm大小,皮温升高,有波动感。追问病史,10 d 前患儿被鱼刺卡入,未予特殊处理。因B超不能完全明确脓肿范围及性质,拟镇静下行颈部CT,但患儿平卧位时烦躁无法配合,呼吸困难明显加重,SPO275%~80%,考虑镇静可能加重呼吸道梗阻,故放弃CT检查,紧急手术。患儿入室后面罩加压吸氧(4 L·min-1),HR 165次·min-1, SPO289%,RR 45次·min-1,BP 110/65 mmHg。
作者:李敬娴;姜鹤;刘文勋;叶青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