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原发灶与癌周淋巴结中LYVE-1、VEGF-C及VEGFR-3表达的研究

张海霞;刘新兰;马志兰

关键词:胃癌原发灶, 癌周淋巴结, 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生成, 微转移, 组织微阵列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原发灶和癌周淋巴结中表达差异及其与微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的组织微阵列(TMA)技术检测125例胃癌组织、600枚癌周淋巴结、9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YVE-1、VEGF-C及VEGFR-3的表达水平,并对Podoplanin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计数.结果 LYVE-1、VEGF-C及VEGFR-3在胃癌原发灶与癌周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在胃癌原发灶与癌周淋巴结中三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转移性淋巴结中阳性表达率高达48.0%、51.0%及47.0%.LVD表达量在胃癌原发灶为(4.22±1.09)个(瘤周)、2.98±0.81(瘤内)及癌周淋巴结为(4.14±1.56)个,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82±0.63(P <0.05),但在胃癌原发灶与癌周淋巴结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LYVE-1、VEGF-C及VEGFR-3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癌周淋巴结中LYVE-1、VEGF-C和VEGFR-3表达水平,可以有效预测和评估胃癌患者潜在的淋巴结微转移情况.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L-6基因-174 G/C位点多态性与宁夏汉族复发性自然流产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174G/C多态性与宁夏地区汉族女性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28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和213例健康对照IL-6基因启动子-174G/C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IL-6基因SNP-174G/C的GG、GC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96.93%和3.07%,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97.18%和2.82%,2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基因SNP-174位点G、C等位基因在RSA组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98.46%和1.54%,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98.59%和1.41%,2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基因SNP-174G/C位点可能与宁夏地区汉族女性RSA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詹福寿;万艳;李霞;党洁;霍正浩;陆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宁夏地区视力残疾人视力辅具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提升宁夏视力残疾人适配辅具的服务模式,为实施国家救助项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辅具效果评估调查表对宁夏地区225名受助者进行调查.结果 回访人群中91.78%的人每天坚持使用,69.42%看近能力有帮助,55.71%看远能力有帮助;阅读成功率80.99%,脱残率82.86%,脱盲率17.14%,有少数受助者配用助视器后仍然有其他康复需求.结论 大部分低视力者使用助视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视觉功能,完成近距离或远距离的视觉任务,使得助视器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但仍需加大视力辅具知识宣传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以保证持续康复服务.

    作者:赵志清;李春林;马占秀;王维梅;安慧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Rs3025039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关联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Rs3025039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关联性.方法 从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网等检索VEGF Rs3025039基因多态性与公开发表的AMD论文,使用STATA 12.0软件,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作为效应指标,分析VEGF基因Rs3025039多态性位点与AMD的关系,同时评价所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5篇VEGF基因Rs3025039多态性与AMD关联性的公开发表论文被纳入本研究,包括病例4 290例,对照1 021例.分析结果显示,VEGF Rs3025039 T等位基因相较C等位基因的合并OR值为1.13,95%,CI为0.82~1.56;遗传显性模式和隐性模式合并的OR值以及95%CI分别为1.24(0.85 ~ 1.82)和1.07(3.20 ~0.36);纯合基因型TT相对于CC的合并OR值及95% CI为1.17(0.37 ~3.76);杂合基因型CT相对于CC的合并OR值及95% CI为1.24(0.97 ~1.60),上述分析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种族进行亚组分层分析中也未发现VEGFRs3025039是AMD的易感位点.结论 VEGF Rs3025039的T等位基因和AMD可能没有关联性.

    作者:向伟;迟昊;薛中淇;张雯;庄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宁夏2007-2014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对宁夏近几年死亡孕产妇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对策及可行性干预措施.方法 对宁夏全人口监测的156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因构成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产科出血为首位死亡原因,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产后24h内.死亡孕产妇多为低学历、低收入、接受保健意识差的农村妇女,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均有向县(区)级及以上医院转移的趋势;经评审,多数是可以避免的死亡.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大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建设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陆晓莉;常晶晶;李宏艳;刘媛;潘玉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烧伤后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烧伤发生率在所有损伤中排列第4位,高于肺结核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生率之和.PeckMD报道每年烧伤发生超过1 000万[1],由于人口及社会原因,中国烧伤患者数量巨大,造成的社会和个人损失难以估量.众多的烧伤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基本属于情况较严重者,他们有着共同的一些特点比如不同程度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体液的大量丢失,细菌入侵感染,炎症反应的发生.

    作者:任继魁;姚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T联合MRI检查在儿童先天性耳聋原因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宝石CT联合MRI检查在儿童先天性耳聋原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先天性耳聋儿童患者35例行颞骨CT及MRI检查,重建外、中、内耳解剖结构,分析其耳部畸形类型.结果 CT显示正常而MRI显示异常5例,CT显示异常MRI显示正常3例,CT及MRI显示均显示异常3例,CT及MRI均无异常24例.结论 宝石CT联合MRI检查,较单一检查更能准确显示外、中、内耳异常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影像学支持.

    作者:海录;潘自兵;宫亚琳;彭嘉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檗碱胰岛素增敏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链脲佐菌素(STZ)与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3组试药组.阴性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5周,再腹腔单次注射给予50 mg/kg的STZ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72 h后测定空腹血糖,血糖值>16.67 mmol/L的小鼠视为造模成功.其中,3个试药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浓度药物8周,阳性组和阴性组给予相应对照处理.末次给药后,检测血糖,并采用Western Blot、ELISA法等方法测定小鼠胰腺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NF-κB、TNF-α、IL-6、IL-1β的表达.结果 小檗碱浓度依赖性增强了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的胰岛素水平,抑制了胰腺AngⅡ的生成(P<0.05),以及TNF-α、IL-6、IL-1β和NF-κB的表达(P<0.05).结论 小檗碱能够显著增强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胰岛素水平,其机制可能与AngⅡ诱导IL-1β/NF-κB通路介导的促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薛瑞;陆文霞;尚博扬;马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β-七叶皂苷钠辅助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β-七叶皂苷钠辅助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9例选用β-七叶皂苷钠辅助常规治疗,对照组38例仅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面瘫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27例(69.2%),良9例(23.1%),中2例(5.1%),差1例(2.6%);对照组临床疗效优17例(44.7%),良16例(42.1%),中3例(7.9%),差2例(5.3%),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3.96,P<0.05);观察组面瘫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辅助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好,能明显缩短面瘫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赫天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瑞香狼毒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狼毒提取物对癫痫大鼠认知及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余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动物癫痫模型.高中低剂量实验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前给予25、50、100 mg的狼毒提取物灌服2周,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苯妥英钠.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认知功能;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BrdU阳性细胞的增殖情况;以Western-blot技术检测狼毒作用后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NR1的表达.结果 水迷宫结果显示,模型组较狼毒高剂量组潜伏期延长(P<0.05);模型组的BrdU阳性细胞多于对照组(P<0.05),且多于狼毒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海马齿状回中神经NR1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狼毒能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且狼毒可干预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U阳性细胞数的异常增生.

    作者:张义伟;马全瑞;刘印明;丁银秀;张姣;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枸杞多糖促进雷公藤多苷致雄鼠生殖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索雷公藤多苷对雄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Herc4表达的影响,研究枸杞多糖促进该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 将SD幼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混合高剂量组、混合中剂量组、混合低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组、枸杞多糖组.各组灌服相应药物,连续8周.8周末取睾丸,用蛋白印迹法检测Herc4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表达.结果 Herc4表达以雷公藤多苷组为低,混合低剂量组高,但是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组高表达Bax、低表达Bcl-2,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可下调SD幼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Herc4的表达,促进生精细胞凋亡;枸杞多糖可促进该损伤修复,机制是上调睾丸组织的Herc4表达,抑制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马力;史晓琴;闫亚飞;肖靖;崔瑞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毒螺旋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基于TPN47基因检测血液中梅毒螺旋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梅毒螺旋体TPN47基因的参考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对收集到的200份血液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分析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确认.结果 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扩增到梅毒螺旋体TPN47基因区164 bp长DNA片段,此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基于TPN47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TPPA阳性血清和TPPA阴性血清的符合率分别为99% (198/200)和98% (196/200).结论 以TPN47基因为扩增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灵敏、快速、便宜等优点,适用于梅毒螺旋体临床实验室诊断.

    作者:曹守勤;邵峰;詹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诊CTA检查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急诊CTA检查(CT血管造影)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急诊CTA检查后进行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以及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58例中动脉瘤46例,动静脉畸形4例,CTA阴性8例.16例留院保守治疗,40例快速转诊,2例死亡.结论 急诊CTA检查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影响等方面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郑翠英;白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固原市2005-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固原市2005-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固原市2005-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固原市2005-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0.3/10万,每3年有一个流行高峰;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年均有发病,以散发为主,呈3~6月份和10 ~12月份2个高峰;发病年龄以3~14岁为主,报告6 717例,占总病例数的87.94%;男女性别比为1.37∶1;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73.34%、15%和5.19%;四县一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10年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泾源县、西吉县、隆德县、原州区、彭阳县.结论 固原市2005 ~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有较明显的流行规律,是引起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加大防控力度,广泛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强重点人群腮腺炎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生;赵连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FNA组41例和ALP组39例,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年评价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A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褥疮、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断裂)发生率明显低于A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ALP均可有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作者:周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昔洛韦导致急性肾损伤4例

    1 病例资料4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患者用药前均无慢性肾脏病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3例患者为非适应证超剂量用药,用药时间1~3d,用药大剂量为1 g/d,其中2例于输液当时出现腰痛、恶心,当日查血肌酐升高.4例患者均无少尿、无尿及肉眼血尿、浮肿表现,1例伴有尿频、尿痛,4例均有腰痛及消化道症状,1例伴皮肤瘙痒、注射部位局部发红.

    作者:鄂静;张秀梅;马丹娜;郑亚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脑白质弥漫性高信号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早期干预评价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脑白质弥漫性高信号(DEHSI)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并为高危新生儿脑白质异常的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对比和随访不同类型DEHSI患儿常规MRI特征性表现及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结果,并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结果 矫正年龄后5个月婴儿正常组和中重度DEHSI的Gesell评分相比较,ADQ、GMDQ、FMDQ、LDQ和PSDQ等5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矫正年龄后1个月和3个月大的患儿、3个月和5个月大患儿的中重度DEHSI的神经发育结局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RI可区分不同分级的DEHSI及较好地评价预后,中重度DEHSI患儿预后较差,早期干预对患儿预后能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黄洁蕾;高颖;张枫;叶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甲氨蝶呤给药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给予0.4 mg/kg甲氨蝶呤肌注,连用5d;联合米非司酮25 mg口服,2片/d,连用3d.B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1.0 mg/kg单次肌注,联合米非司酮25 mg口服,2片/d,连用3d.结果 A组药物治疗成功率为88.33%,B组为91.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18.46±3.31)d,B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18.57±3.58)d,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0.00%明显高于B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5);A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明显高于B组的1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大剂量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艳玲;宋丹;潘馥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探讨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钠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钠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患者在以10 d为周期的监测治疗过程中及第1 1天持续到3个月后的随访发现,轻度组69例中死亡19例,中度组34例中死亡25例,重度组14例死亡14例,3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钠者,高血钠的浓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作者:郑金平;牛彦龙;李东;刘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平哮饮对哮喘模型小鼠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平哮饮对哮喘模型小鼠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阳性(地塞米松)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平哮饮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改良的卵白蛋白多点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和雾化吸八溶液均为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从激发当天开始给予地塞米松;平哮饮组分别给予4、8、16 g/kg提取物,各组连续给药14 d.各组小鼠末次激发24h后,处死各组小鼠留取标本.镜下观察各组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小鼠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平哮饮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升高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SOD水平(P<0.05),降低MDA和NO含量(P<0.05).平哮饮可明显减轻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细胞的炎性浸润.结论 平哮饮可能通过调整炎症状态下肺组织氧自由基水平,减轻氧化损伤程度,从而改善哮喘的气道炎症.

    作者:姜玥;王丹;姚遥;季志荣;李娟;王基云;马永剑;姜良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CXC类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单克隆抗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为研究对象,实验分对照组、SDF-1组和抗体封闭组,采用MTT法和细胞侵袭实验观察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作用下增殖反应明显增强(P<0.05),抗CXCR4抗体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P<0.05).侵袭实验显示SDF-1可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发生明显迁移(P<0.05),经50 μg/mL抗CXCR4抗体孵育后,SDF-1介导Tca-8113细胞的这种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 抗CXCR4单克隆抗体能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可能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新方法.

    作者:尹东;严伟;张佐;刘丽;白晓萍;白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