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荣;张阿龙;张志业;李振毅;武政喜
目的 探讨1.5T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成像(ADC)值对膀胱癌诊断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2例膀胱癌患者,进行DWI及MRI常规扫描,比较DWI序列不同b值膀胱病变的ADC值,分析膀胱占位病变与周围组织ADC值有无差异,结合病理分析磁共振对膀胱癌生长方式及TNM分期定位、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在1.5T核磁共振b值在800 s/mm2显示病变佳,膀胱癌ADC值平均值低于周边膀胱壁、尿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方式分为:①乳头状型;②广基肿块型;③浸润型.DWI序列对膀胱癌诊断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8% (51/52)、96%(50/52),与病理TNM分期符合率为92% (48/52).结论 磁共振DWI表现弥散成像(ADC)值对膀胱癌诊断及评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以及复发肿瘤与术后良性病变的鉴别价值,DWI序列扫描对膀胱病变定位性、准确性、敏感性高于其他常规检查.
作者:何平;张剑;李建文;王新辉;杨学俊;舒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眩晕疾病的分布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神经内科眩晕患者38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6例中以眩晕为第一诊断的住院患者逐年增加,45 ~ 70岁的患者占总住院人数的71.75%;诊断的病种以眩晕综合征所占比例高,其次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伴随疾病常见的为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结论 眩晕发病率高,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所占比例较高,在病因诊断中还存在对一些常见病诊断认识不足而出现眩晕综合征过多的诊断.所以需要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治疗时应注意其常见合并症.
作者:马彦;刘佳;赵婷;杨蜀东;刘兴元;王自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夜遗尿是儿童常见疾病,是目前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和其他治疗等.祖国医学对儿童夜遗尿有其独特理论,治疗手段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认为与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节律、膀胱机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1-3].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与肺脾肝密切相关.针对夜遗尿,中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如下.
作者:马俊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宁夏成年居民膳食摄入状况,为预防营养相关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4年在宁夏6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8岁以上居民进行食物频率调查,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分析蔬菜水果、红肉、食盐和食用油的摄入情况.结果 宁夏成年居民蔬菜水果摄入量平均为397.2 g,摄入不足的比例为58.0%,女性摄入不足的比例高于男性,回族高于汉族,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肉摄入量平均为39.2 g,摄入过多的比例为8.7%,男性摄入过多的比例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入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7.9g,摄入量超过5 g的占74.6%,超过6 g的占65.4%,超过12 g的占14.4%,超过15 g的占6.2%;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为39.6 g,摄入量超过25 g为79.6%,超过50g为22.8%.结论 宁夏成年居民膳食摄入不合理,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营养知识宣教,提高居民科学进食、平衡营养的意识.
作者:马芳;张银娥;靳雅男;田园;杨艺;赵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住院且存活出院的早产儿578例,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组209例和非EUGR组369例.回顾性分析2组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生长、营养摄入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EUGR组和非EUGR组早产儿在多胎、宫内发育迟缓和出生窒息发生率等围生期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感染等出生后状况,出生体重、低体重、体重增长速度、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等营养因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小、首次肠内喂养时间迟、宫内发育迟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感染等并发症为早产儿发生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EUGR的相关因素涉及宫内生长发育情况、营养因素及出生后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应积极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治各种并发症,以减少EUGR的发生.
作者:王洪波;张秋丽;王燕玲;周建生;贺瑞荣;蔡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1988-201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征,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宁夏地区1988-2015年职业病报表和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场调查资料,对发生原因、年份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8-2015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36起,中毒患者712例,中毒死亡63例(中毒死亡率8.85%);引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有毒有害物质,排在前五位的为氯气(531例)、硫化氢(116例)、二氧化碳(24例)、一氧化碳(19例)、氨气(10例),引起中毒死亡高的有毒有害物质是硫化氢(42例).结论 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缺乏职业卫生及职业安全知识,忽视个人防护,盲目施救和违章操作所致.
作者:李玮;耿敬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肺炎支原体(MP)药敏检测培养法与胶体金法(GIA)在MP感染儿童检测中的差异,探讨其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 000例MP药敏检测培养、GIA检测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MP药敏检测培养阳性率(33.6%)较GIA(23.4%)高(P<0.05).MP药敏检测培养+GIA灵敏度85.21%、特异度99.84%、阳性似然比532.56%、阳性预测值99.54%、阴性预测值94.2%、一致率95.54%及正确指数0.851均高于单一检测,同时阴性似然比0.15%低于单一检测.联合检测组10 d临床治愈率、单药治疗有效率较GIA组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较GIA组低(P<0.05).结论 两种方法联合检测MP更加灵敏、准确,是诊断MP感染的极好指标,其联合检测的应用明显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广谱抗生素使用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了预后.
作者:王军;王艳;孙云;李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与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胆管结石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和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每组40例.随访l2个月,观察2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及其他指标.结果 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的结石残留率、手术成功率、近期结石复发率明显优于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少于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1级(80.0%)明显高于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比较高,安全有效.
作者:李振毅;李龙;张阿龙;陶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介入性超声引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结合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对24例脑内病变患者在显微手术中辅以实时介入性超声,经硬膜下或硬膜外对病灶实施定位,选择手术入路,切除病变后再次利用超声并配合术后影像学检查评估效果.结果 24例患者中实时超声定位准确率100%,顺利完成手术切除,其中20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仅3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一过性加重.结论 实时介入性超声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颅脑显微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减少探查的盲目性,减小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樊继军;夏阳;段强;马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实验对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患者不适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行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62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同病种并行PCI术后治疗的62例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采用舒适状况量表和自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等方面问题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实施个性化护理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舒适状态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舒适状态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个性化护理实验不仅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的不适,而且还能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非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宋学香;李波;姚辉;晏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84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51例健康对照者血25(OH)D水平.结果 84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25(0H)D水平不足3例(3.57%)、缺乏81例(96.43%),25(OH)D水平为(4.72 ±2.97) 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9.94±10.2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普遍存在25(OH)D缺乏和不足.
作者:王花;俞敏;吴丽华;王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血清脑钠肽(BNP)在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35例危重症并AKI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无肾损伤者62例作为对照组.监测2组患者的血清BNP、血清肌酐(Scr)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实验组血清Scr、BNP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指标在AKI不同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KI患者血清BNP水平与Scr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NP对AKI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08%和88.95%;BNP对1期患者的检测灵敏度为89.53%,显著高于血清Scr的57.92% (P <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血清BNP可作为危重患者出现AKI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张玲;陈梦飞;杨晓明;薛维亮;李傲;何建刚;周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并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结局.方法 回顾6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62例患者中肿块型治愈率86.11%,复发率13.89%;脓肿型治愈率76.47%,复发率23.53%;溃后型治愈率77.78%,复发率22.23%;总治愈率82.26%,总复发率17.74%.乳房外形满意率对比,肿块型91.67%,脓肿型82.35%,溃后型77.78%,总满意率为87.10%.结论 根据分型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清除病灶,灵活应用组织瓣内旋和移位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满意率.
作者:李发荣;张阿龙;张志业;李振毅;武政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19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GTF假体置换组38例,PFNA内固定组41例,DHS内固定组40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基础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门诊复查随访2年,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比分析三种方法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差异.结果 手术及住院时间,PFNA组<GTF假体组<DHS组;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GTF假体组<PFNA组<DHS组(P<0.05).PFNA组出血量少(P<0.05);近期Harris评分,GTF假体组>PFNA组>DHS组(P<0.05),远期基本相同(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而GTF型假体置换对于粉碎性严重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DHS内固定应慎重选择.
作者:寇博;刘保和;吕强;陈海军;朱波;龚乐;杨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手术方式及技巧对术后效果的影响.结果 62例患者中51 (82.3%)例行卵巢(异位)巧克力囊肿剥除加子宫直肠凹陷病灶切除术及散在病灶电凝术,11例(17.7%)行子宫骶韧带部分切除术;其中52例(83.9%)完整切除病灶,5例(8.1%)因粘连严重致子宫直肠凹陷完全封闭,术中残留部分病灶,以避免直肠损伤,另5例(8.1%)行异位病灶切除同时行子宫切除术;6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切除病灶,其中2例因分离致密粘连术中出血偏多中转开腹.48例患者随诊6 ~42个月,预后良好,其中4例患者妊娠,3例已分娩,另14例患者失访.结论 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力求完整切除病灶,以达到缓解患者痛经、不孕、下腹痛、性交痛症状.
作者:李慧娟;陈晨;柏玲;张华丽;靳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3种准备方法清洁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耐受程度的比较.方法 选择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60例.A组患者在检查前1晚及检查当日共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4L;B组患者在检查当日服用25%硫酸镁200 mL、5%葡萄糖氯化钠1 000 mL;C组患者检查当日服用10%甘露醇1 000 mL、5%葡萄糖氯化钠1 000 mL、水l 000 mL.观察3组患者结肠镜检查时肠道清洁程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患者的耐受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肠道准备.肠道清洁程度,A组患者理想,A组明显优于B组、C组(P<0.05),而B组和C组比较,B组也要优于C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A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C组(P<0.05),而B组和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耐受性比较,A组患者明显优于B组、C组(P<0.05),而B组和C组比较,B组也要优于C组(P<0.05).结论 PEG用于肠道准备,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可提供较为理想的肠道清洁效果.
作者:撒志梅;张听芹;吕燕;朱学珍;马春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对危重症患者防治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入住重症监护科病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重症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同时给予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治疗干预,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治疗14 d后经血管超声检查发现,治疗组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3%;对照组有8例出现DVT,发生率为2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板减少、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D-二聚体定量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间歇式压力系统治疗能显著改善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预后,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延芳;刘亮;张跃斌;卢晓航;高媛媛;马玉龙;王玉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分析,旨在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2015年收集的425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品种及ADR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多,为321例(75.52%);涉及到的药品以抗菌药物居首为166例(39.05%),其次是中药注射剂98例(23.05%);2015年抗菌药物引发ADR例数与2011年比较显著下降(P<0.05);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为154例(39.76%);发生年龄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为202例(47.67%).结论 医疗机构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对老年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戴淑琴;康小兰;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经胸封堵微创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290例患者实施手术中,104例患者(男50,女54)为房间隔缺损,124例(男64,女60)为室间隔缺损,62例患者为动脉导管未闭(男30,女32例).年龄1~64岁,平均(15±12.4)岁,体重平均(35.0 ±9.6)kg.患者均行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微创外科手术,在食道超声引导普通全身麻醉下采取胸骨下或胸骨旁切口(2~4 cm),采用合适大小的国产封堵器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同时TEE检查封堵伞位置、是否分流、压迫房室瓣膜、冠状静脉窦、主动脉瓣膜等.结果 290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经胸封堵手术,术中TEE检查无残余分流发生;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跑伞、房室传导阻滞),其中2例膜部VSD术后第2天跑伞,发现后立即体外循环下(CPB)下行封堵伞取出、VSD修补术;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体外循环下封堵伞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287例成功完成封堵手术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1±0.9)h,平均住院时间(4.8±1.5)d.所有患者术后24 h给予阿司匹林3 mg/(kg·d),大100 mg/(kg·d).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微创外科是新的治疗方式,具有小切口、恢复快、较少的并发症优点,避免辐射伤害,但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合适的患者选择是关键.
作者:王虎;苏金林;边虹;韩育宁;于亮;刘阳;李建军;仇睿;张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脑利钠肽(BNP)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110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组58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52例,检测2组患者BNP水平.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为(502.18±120.52) pg/mL,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BNP为(1 021.81±235.20) pg/mL,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NP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7(P<0.05),诊断阈值为300 pg/mL,灵敏度为96.60%,特异度为90.38%.结论 BNP有助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占龙;杨腊梅;陈梦飞;杨晓明;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