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儿童铅中毒

陈渝军;林晶;王钦岚

关键词:心理行为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 重金属元素, 智力发育, 造成危害, 神经损害, 神经毒性, 潜能发展, 永久性, 亲和性, 多系统, 体内, 胎儿
摘要:铅是多系统、多亲和性的且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当铅在体内的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对胎儿及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智力发育、潜能发展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1-3].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咽颊炎的病原体及其治疗

    儿童咽颊炎系指具有发热、咽痛等主要临床表现,查体可有腭弓、舌、咽后壁、扁桃体的充血、水肿,扁桃体上可覆有黄白色的渗出物的疾病,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扁桃体炎.病原体可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是咽颊炎常见的病原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i,GABHS)是咽颊炎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临床难以通过咽颊炎的临床表现确定其病原体[1].病毒或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咽颊炎均具有自限性.但后者可引起儿童多种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影响患儿生存质量.治疗咽颊炎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由GABHS咽颊炎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罗冲;刘岚;杨锡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脉定颗粒中阿魏酸含量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脉定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色谱柱(5μm,250 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20: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3 nm.结果:阿魏酸在进样量0.232~1.3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4%,RSD=0.58%(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复脉定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琼芳;王贤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关于维生素C大剂量静脉给药问题的讨论

    目前临床应用VitC(VC)静脉给药治疗某些疾病越来越多,如大剂量用于治疗克山病心源性休克、亚硝酸盐中毒和病毒性心肌炎、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的辅助治疗等,尚有将VC广泛、大量地应用于许多效果并未得到证实的疾病,且为1次/d大剂量静脉给药.根据VC的药理作用和药动学规律,大剂量临床给药争议颇多,许多问题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本文旨在对目前临床及某些文献中的一些用法提出意见或建议,供大家讨论.

    作者:秦立忠;胡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3岁,有头孢唑啉皮试阳性史,曾有二次在我院连续2~3 d静滴克林霉素磷酸脂.于2005年10月20日因发热咳嗽来我院就诊,予克林霉素磷酸脂0.3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给药后约1 min,患儿出现烦躁,诉眼睑痒、腹痛,继之颜面及唇肿大.立即停药,2 min内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口唇紫绀、四肢湿冷、呼吸困难,继而惊厥、神志不清、喉中大量分泌物,心率150~1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血压为零,脉搏触不清.

    作者:熊荣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8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86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温、部分静脉营养、体位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3~5 mg/(kg·d)缓慢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病程明显缩短(t=4.76,P<0.01),每日奶量明显增加(t=7.27,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作者:漆明霞;肖建群;郭辉;陈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儿童哮喘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98例分析

    哮喘是-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可测定哮喘患儿的特异性(对一种或多种过敏原敏感),以利于尽可能避免过敏原或进一步加用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对98例哮喘儿童进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炳中;谭忠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儿童铅中毒

    铅是多系统、多亲和性的且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当铅在体内的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对胎儿及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智力发育、潜能发展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1-3].

    作者:陈渝军;林晶;王钦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研究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在正常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229nm,测定口服单剂量5 mg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或口服液后人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口服液的Cmax分别为(230.42±35.67)ng/mL、(250.46±41.07)ng/mL,Tmax分别为(1.32±0.44)h和(0.90±0.33)h,AUC(0-T)分别为(3 504.67±510.37)ng·h·mL-1和(3 306.47±672.32)n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06%±13.99%.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口服液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邱峰;阳建华;何海霞;周远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安肺颗粒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目的:制备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颗粒剂,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协定处方结合现代制剂技术制备小儿安肺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基础上加用小儿安肺颗粒,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P<0.05),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安肺颗粒制备工艺合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较好的治疗小儿肺炎的药物.

    作者:苗云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咪达唑仑治疗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29例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治疗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患儿首先给予咪达唑仑负荷量0.2 mg/(kg·次),30min后给予维持量1.0μg/(kg·min),每30 min增加维持剂量1.0μg/(kg·min)直到惊厥停止.结果:29例患儿中26例在咪达唑仑维持量8.0μg/(kg·min)内惊厥停止,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是治疗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石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Ⅰ组常规治疗加果糖二磷酸钠,治疗Ⅱ组常规治疗加生脉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8.0%,治疗Ⅰ组有效率76.0%,治疗Ⅱ组有效率96.2%,治疗Ⅱ组与治疗Ⅰ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用果糖二磷酸钠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志英;卿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门诊药房新型调剂模式的探讨

    在新形势下,医院药房的工作重点已从保障药品供应向技术型服务转变.门诊调剂工作,重点是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保证患者合理、有效、安全地用药,实现对患者的药学监护[1].因此,要求门诊药房从封闭式的小窗口改为开放式的大窗口或敞开式柜台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就我院门诊药房建立的新型调剂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陆国光;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34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6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1~0.03 mg/(kg·次)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疗效肯定,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杨丽珍;丰文增;杨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1].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对婴幼儿保健具有很大作用,另外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讨论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情况.

    作者:董沛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1 mg/(kg·d)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60例给予头孢噻肟100~150 mg/(kg·d)或氨氯西林50~100mg/(kg·d)加利巴韦林10~15 mg/(kg·d)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总有效率9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是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彩霞;毕亮亮;张国兰;宋业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疑似病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疑似病例的疗效.方法:60例流感疑似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奥司他韦2 mg/(kg·次),2次/d,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d),疗程均为5 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1.5±1.01)d,对照组(2.77±1.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疑似病例疗效显著,在流感流行季节,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基本上可以作出流感早期诊断.

    作者:王孙尧;颜伟朝;陈明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加替沙星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口服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选用大鼠口服加替沙星后,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3P97推算药物分布时间和药动学参数,根据不同的药物分布时相设计实验,研究加替沙星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加替沙星口服后吸收迅速,分布较为广泛,体内各组织中均有较高浓度,尤其明显的在生殖系统浓度较高,保留时间长.结论:加替沙星组织中分布广泛,适用于体内各种敏感菌感染治疗.

    作者:黄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儿科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处方6 000张,选取含抗生素的处方,对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含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处方635张,占抽查处方的10.58%.不合理用药主要反映在药物间相互拮抗、毒性相加、用法及用量不当等.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仍然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

    作者:戚双双;王增寿;蒋剑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口服锌制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思密达与锌制剂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给予口服思密达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锌制剂,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和73.3%,平均止泻时间分别为(48.92±3.02)d和(100.23±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与锌制剂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琼;包芸芸;高淑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物致小儿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2例

    1病例资料患儿,男,2岁.因腹泻4次,口服痢特灵片(产地及批号不详)50 mg,2次,未服其他药物.10 d后颜面部出现紫红色斑疹及斑块,逐渐累及全身,且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表皮松懈、易破,自觉疼痛伴低热、乏力,就诊于我院.患儿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7.5℃,P 120次/min,R 30次/min,Wt 11 kg,BP90/60 mm Hg(1 mm Hg=0.133kpa),精神差,神志清晰,痛苦面容,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可见大量紫红色斑块及斑疹,部分融合成片,上有大小不等水疱,松弛、易破,疱液淡黄,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

    作者:沈文强;房英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