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熊菀;肖农;刘万清;黄舒

关键词:儿童, 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摘要:目的:通过时本院门诊患儿静脉注射抗生素的调查,了解目前我院抗生素应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呼吸道感染静脉注射抗生素患儿584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患儿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急性支气管炎组抗生素使用以单用为主,肺炎组以抗生素联用为主;随着病变部位的深入,病情加重,单用抗生素比例逐渐减小,而级别较高的抗生素使用比例增加;在联合使用抗生素中,随着病情加重,抗生素联合种类也逐渐升级.结论:我院门诊患儿抗生素使用正趋于合理化、规范化.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珠珀猴枣散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珠珀猴枣散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除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珠珀猴枣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5,P<0.01),治疗组未见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珠珀猴枣散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两种甲泼尼龙制剂治疗过敏性紫癜严重消化道病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甲泼尼龙制剂治疗过敏性紫癜严重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米乐松,对照组给予甲强龙,均为5~10 mg/(kg·d),疗程3~5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效果肯定,米乐松价格更便宜,可作首选.

    作者:李政锦;戴尚君;王晓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用草乌酒致中毒身亡1例

    1病例资料患儿,女,2岁11个月,汉族.患儿入院前27 h,左下肢被开水烫伤,烫伤面积为1.5%左右,烫伤处起水疱,伤后家长立即给涂搽自制药酒(含草乌、雪上一枝蒿),涂搽后包扎,约15 min患儿出现全身青紫,口吐白沫,四肢抽动,呼之不应,立即送往当地医院救治.查体:呈深昏迷状态,双肺大量湿啰音,心率240次/min,心音低钝,病理反射未引出,立即给予西地兰、阿托品及镇静、利尿、脱水等治疗,抽搐停止后转院,2 h后收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作者:白云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穿琥宁注射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穿琥宁注射液15 mg/(kg·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喘憋症状缓解、哮鸣音消失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穿琥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作者: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受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MTX)连续24 h持续静脉输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耐受性.方法:72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连续24 h持续静脉输注,第36 h亚叶酸钙解救,检测36 h、48 h、72 h MTX血药浓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和Ⅰ°~Ⅱ°白细胞减少、Ⅰ°~Ⅱ°口腔粘膜损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92.5%的患儿72 h MTX血药浓度<0.1μmol/L.结论:大剂量MTX加亚叶酸钙解救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受性较好.个别患儿出现排泄延迟,通过监测MTX血药浓度,增加亚叶酸钙解救次数,可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韦润红;赵国兴;陈疏敏;程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四)

    4儿科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4.2儿童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儿童器官功能发育逐步完善或成熟,但较娇嫩,活动范围在逐渐增大,但免疫能力仍较偏低,以及环境等因素,亦极易发生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

    作者: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005年度我院抗感染药物处方抽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即抽取4 d处方,计算其处方使用率,利用DDDs分析方法对2005年我院抗感染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55.73%;处方使用率50.66%,其中两联使用率60.61%,三联使用率2.38%;青霉素类占抗感染药物DDDs44.76%,头孢菌素类占抗感染药物DDDs 25.88%,大环内酯类占抗感染药物DDDs 6.72%,抗病毒类占抗感染药物DDDs 12.89%.结论:抗感染药物使用种类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处方使用率稍大于<江苏省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要求.

    作者:刘红;王庆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重庆市HIV暴露后处理和预防服药情况分析

    目的:对HIV暴露后进行处理和预防用药(PEP)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大程度地降低暴露后感染HIV的危险.方法:通过查阅建库至2005年底的职业暴露统计资料,重点分析暴露方式、暴露后伤口的处理及其预防服药的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暴露的机率大,其中以护士的针刺伤为主;伤口处理中的问题是处理不及时,冲洗时间不够长;有52.8%的人自行停药,这样可能增加感染的潜在危险.结论:通过改进HIV暴露后的处理和预防服药方面的工作,可进一步降低暴露后感染HⅣ的潜在危险.

    作者:李廷荣;李桓;孙庆云;王治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例M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脑炎和MP脑膜炎14例,脑梗塞2例.16例中治愈13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M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中以肺炎支原体脑炎占多数.

    作者:杜清勉;张靖;刘阳;高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维生素C抑制甘露醇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甘露醇引起血管损伤及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动物实验:将健康大白兔随机分4组,A组在兔耳缘静脉注射甘露醇;B、C、D组分别以生理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E预处理后再静脉推注甘露醇,电镜、光镜下观察局部血管的损伤.(2)利用Biostar H-40s型芯片,检测甘露醇分别在应用三种保护剂前后对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动物实验:血管损伤程度上,A组为重度;B组为中~重度;D组为轻度;C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2)基因芯片检测:330条凋亡基因中,生理盐水组芯片无改变;维生素C组中45条促凋亡基因表达下调,34条抗凋亡基因表达上调;维生素E组3条促凋亡基因表达下调.结论:维生素C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起到抑制甘露醇血管损伤的作用.

    作者:潘开宇;尚世强;戴晓娜;叶志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为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建立专属性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甲基正壬酮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HP-1(Aglient 19091z-413,30 m×320μm×0.25 μm);氮气为9.23 psi,流量1.8 mL/min;空气400 mL/min;氢气40 mL/min;柱温80℃(2 min)至220℃,升温速率为15℃/min;再升至270℃(13.75 min),升温速率为40℃/min;汽化室240℃;检测室280℃;进样量1 μL;检测器为FID.结果:线性范围为1.0~20.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1.29%(n=6).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可靠、具有实用性.

    作者:邓六勤;钟鸣;陈怡禄;何艳玲;黄跃;卓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梗阻性肾病细胞凋亡的药物调控研究进展

    所有的梗阻性肾病不论梗阻发生在泌尿道的何处,终都可因梗阻导致的一系列复杂的损伤反应引发不可逆的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而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肾细胞凋亡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的异常主要包括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减少[1](但仅就肾间质细胞总体而言,此时其细胞凋亡也是增加的,只是程度比小管细胞小[2])和肾小管(尤其是远端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的凋亡增加[3],分别对应着形态学上的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扩张、萎缩.动物实验已经证实甚至在输尿管梗阻解除后,肾小管细胞的凋亡仍会继续加剧[4,5].故能够调控肾细胞凋亡特别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药物,就极可能对梗阻性肾病尤其是梗阻解除后肾功能继续恶化者具有实际的治疗作用[6].近年来,随着对梗阻性肾病发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许多药物的作用正是针对梗阻性肾病已知的发病环节,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又促进了对梗阻性肾病发病机制的更深的了解.

    作者:陈剑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定眩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

    目的:研究定眩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定眩口服液中的葛根素含量,色谱柱:20RBAXExtenel 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24:76),流速:1.0 mL/min.结果:葛根素绝对进样量在0.16~0.96 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4115.59x-42.8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86%(RSD=1.84%,n=6).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文洪宇;陈玲;谢安永;杨娟;夏泽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叶酸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目的:探讨叶酸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2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叶酸口服组、叶酸保留灌肠组及利巴韦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叶酸口服组给予叶酸5 mg/次,3次/d,连服3~5 d;叶酸灌肠组将叶酸片剂10~15 mg溶于15 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1次/d,连用3 d;利巴韦林组将利巴韦林10~15 mg/(kg·d)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各组发热、呕吐、腹泻、脱水等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72 h后对照组、叶酸口服组、叶酸灌肠组及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9.6%、73.9%、91.4%及65.9%.其中,叶酸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均较其他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叶酸保留灌肠可明显缩短患儿退热、止吐、止泻及脱水纠正时间.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叶酸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比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配合口服叶酸或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效果好.

    作者:刘兰梅;黄建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时本院门诊患儿静脉注射抗生素的调查,了解目前我院抗生素应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呼吸道感染静脉注射抗生素患儿584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患儿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急性支气管炎组抗生素使用以单用为主,肺炎组以抗生素联用为主;随着病变部位的深入,病情加重,单用抗生素比例逐渐减小,而级别较高的抗生素使用比例增加;在联合使用抗生素中,随着病情加重,抗生素联合种类也逐渐升级.结论:我院门诊患儿抗生素使用正趋于合理化、规范化.

    作者:熊菀;肖农;刘万清;黄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川崎病复发2次伴支原体感染1例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小儿出疹性疾病,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同时易并发冠状动脉损害[1].目前该病在我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关于其复发病例报道较少,而复发两次患儿报道则更少.现将我科临床中收治的1例复发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广红;王敏;赵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拉呋替丁药物浓度

    目的:建立拉呋替丁血药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R) C18色谱柱(54 μm,4.6 mm× 150 mm);固定进样环20 μL;流动相:甲醇:0.005 mol/L磷酸氢二铵=50:50(V:V);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8nm;柱温:25℃.结果:拉呋替丁在0.506~0.01265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506.00、50.60、12.65μg/L的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05±3.31)%、(101.21±3.30)%、(94.87±3.18)%;日内RSD分别为3.44%、3.75%、4.67%,日间RSD分别为4.68%、6.98%、9.4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拉呋替丁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郑永;陈梅;赵春景;刘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雾化吸入博利康尼联合氨溴索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博利康尼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A、B、C组)与对照组各30例.A组:博利康尼雾化液2.5 mg/次;B组:氨溴索注射液7.5 mg/次;C组:博利康尼雾化液2.5mg/次及氨溴索注射液7.5 mg/次;对照组:α-糜蛋白酶5 mg/次.每组药物均加入生理盐水5 mL稀释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2次/d,5~10 min/次,连用5~7 d.观察各组咳嗽、喘憋、气促、哮鸣音和湿啰音好转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C组与A组、B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9,4.04,7.21,P均<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P>0.05).喘憋消失、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C组与A组、B组、对照组三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博利康尼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增强疗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安全、有效、简便.

    作者:陈正珊;项素素;吴少华;冯思国;杨象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西诺非和鹿瓜多肽辅助治疗小儿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西诺非和鹿瓜多肽分别辅助治疗小儿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骨折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Ⅰ组加用西诺非10 mg/d、治疗Ⅱ组加用鹿瓜多肽4 mg/d,疗程8 d.结果: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诺非和鹿瓜多肽辅助治疗小儿骨折均安全有效.

    作者:刘星;李明;张德文;刘传康;覃佳强;曹豫江;王忠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舒必利浓度及其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舒必利浓度,并研究其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固相萃取HPLC法,以甲氧氯普胺为内标,乙腈:5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5:5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λex 244 nm,λem 280 nm.18名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以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判定.结果:舒必利血浆浓度在6.76~1 689.6 ng/mL范围内样品浓度与峰面积比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289079X+0.00247349(r=0.9998,n=9),方法回收率90%~110%,日内日间RSD<5%.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0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AUC0→36分别为(3 996.0±579.5)ng·h·mL-1和(3 939.6±469.7)ng·h·mL-1,AUC0→∞分别为(4 715.5±753.2)ng·h·mL-1和(4 629.7±773.2)ng·h·mL-1,Tmax分别为(3.3±0.8)h和(2.7±1.0)h,Cmax分别为(362.9±118.7)ng·mL-1和(358.9±98.9)ng·mL-1,t1/2分别为(10.3±3.8)h和(9.7±4.1)h.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9%±13.7%.结论:HPLC法能快速、准确的测定人血浆中的舒必利浓度;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袁洞君;阳利龙;祝文兵;何周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