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陈琼;梁颖文
目的:研究小儿肝炎Ⅰ号合荆的制备工艺及方法,并观察其治疗小儿黄疸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小儿肝炎Ⅰ号合剂的制备方法及质控标准;并观察12l例黄疸患儿单独服用小儿肝炎Ⅰ号合荆的临床疗效.结果:本合荆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可靠,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本合剂配方合理,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献菊;张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炎琥宁和利巴韦林分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结果:炎琥宁组显效率64.1%,总有效率为95.3%;利巴韦林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为6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止泻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作者:孙丽霞;于秀卿;唐国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频雾化吸入氨溴索及α-干扰素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氨溴索、α-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止咳、化痰等治疗.结果:氨溴索、α-干扰素联合高频雾化吸入组在临床症状消失及平均治疗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氨溴索、α-干扰素联合高频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
作者:李慧;丁明德;毕研花;李希红;王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3个月,住院号:0303728,因运动语言发育缓慢,头围过大1年余入院.人院诊断:智力低下,脑积水待排?人院后予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甲氯芬酯、尼莫地平等促进脑细胞代谢治疗.人院第一天输液无不良反应,第二天在静脉输注第一瓶液体10%葡萄糖100 ml+10%氯化钠2ml+甲氯芬酯0.1 g,速率20滴/min,约输入80 ml时患儿注射部位周围皮肤出现荨麻疹,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
作者:陈碧珠;吴红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儿中11例为新隐球菌脑膜炎,3例为新隐球菌全身感染;13例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2例单用氟康唑(Flu),另11例用二性霉素B(AMB)或脂质体二性霉素B(L-AM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5-FC),3例治愈,7例好转.结论:新隐球菌是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AMB联合5-FC或Flu是治疗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方案.
作者:黄延风;杨烈利;朱朝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和药敏.方法:随机抽取87例患儿进行痰培养和咽试子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43例培养出细菌株(占49.4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青霉素、头孢一代对抗生素耐药率高,而儿科不常用的万古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敏感率高.结论:为临床医师掌握儿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和药敏情况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张莉萍;宋洁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左旋咪唑、葡萄糖酸锌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惠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一般抗炎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肤、左旋咪唑及葡萄糖酸锌.结果: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g值和CD+值都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胸腺肽、左旋咪唑及葡萄糖酸锌联合应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疗效.
作者:邱培全;黄东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现察新鞣酸软膏的制备及疗效.方法:采用机械法和手工法两种方法制备新鞣酸软膏,临床现察80例尿布性皮炎患儿使用本品的疗效.结果:新鞣酸软膏对尿布性皮炎患儿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新处方、新方法制备的新鞣酸软膏的质量稳定、生产效率提高、疗效肯定.
作者:胡立荣;梁幼兰;冯晓海;张立人;邓干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心肌炎性病变,为儿科心血管常见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危害除了极少数急性重症患者可发生严重心功能不全及心率失常甚至死亡外,部分患者还可以导致扩张型心肌病(DCM).尽管VMC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在VMC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上也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向平;易岂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MP-IgM阳性及MP-DNA阳性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红霉素、营养心肌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结果:两组患儿AST、LDH、CK、CK-MB、α-HBD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钙蛋白Ⅰ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u=2.07,P<0.05).心电图恢复正常例数两组惠儿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5.33,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及保护心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唐兆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乙型肝炎流行状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乙肝病毒(HBV)慢性携带者约有3.5亿,按各地HBsAg携带率的不同可分为高流行地区、中流行地区和低流行地区.高流行地区包括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中东部分地区,其人群携带率≥8%,而北美地区携带率低于2%[1].全球有20亿人感染或感染过HBV.在美国估计每年HBV感染者约12.5万,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HBV感染者高达1.2亿.HBV感染者不仅可引起急性乙型肝炎,而且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因素[2].
作者:胡夏;陈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了解常用抗癫痫药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FPA法测定228例癫痫患儿单一使用抗癫痫药物(AED)的血药浓度,并对药物剂量、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所有患儿经过一年以上随访.结果:228例中192例(84.2%)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有效183例(80.3%),发生不良反应55例(24.1%).结论:剂量过大和特异体质是抗癫痫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不同类型的AED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有明显差异;选择抗癫痫药物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志;陈琼;梁颖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内,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伴多个系统损害[1].小儿药疹常见,由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婴儿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其全身器官系统尚不成熟,生理功能尚不完善,体内处置药物的能力和方式均与成人不同,因而,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药品不良反应也有其特殊性.小儿发疹性疾病较多,常需相互鉴别.误诊导致过敏者不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可引起严重后果,现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以来住院及门诊病人发生药疹94例分析如下.
作者:武爱红;王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7例胎龄≤32周,体重≤1 200的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固尔苏与19例未用固尔苏的同条件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并发NRDS、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例数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以降低NRDS发病率及减轻发病程度,减少呼吸机的应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早产儿预后.
作者:刘棋明;曹南华;胡春芳;曹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8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对照组三组.结果:治疗3 d总有效率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对照组分别为91.7%、92.9%、41.7%,差异有显著意义(x2=26.33,P<0.01).组间比较显示,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7.73、15.90,P<0.01);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总有效率与更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x2=0.09,P>0.05),但显效率(64.3%)明显高于更昔洛韦组的36.1%(x2=5.0l,P<0.05).结论:更昔洛韦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淑君;柳锡永;朱笑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副流感病毒(PⅣ)4种病原的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上述四种病原特异性IgM抗体.结果:MP、ADV和RSV在深圳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依次MP-IgM(18.51%)、ADV-IgM(13.65%)、RSV-IgM(7.30%)及PIV-IgM(3.19%),随年龄增长4种病原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增加.在3~6岁年龄段,喘息性呼吸道感染MP和ADV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喘息性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交叉感染阳性检出率略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结论:深圳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MP、ADV占较高比例.常规进行上述四种病原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作者:林瑞春;查文清;陈实;田青;苏卓娃;杜冀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对热性惊厥急救的价值.方法:112例热性惊厥患儿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用咪达唑仑溶液滴鼻给药,对照组采用安定溶液直肠给药,观察两组在控制惊厥方面的疗效及副作用等指标.结果:现察组用药后惊厥控制时间为(197.7±61.8)秒,对照组为(262±74.7)秒,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通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均未发现副作用.结论: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迅速、安全、有效.
作者:王书举;朱平;薛海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因静滴阿奇霉素(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20550)0.5 h后发生头后仰,手足强直持续约1 h就诊.患儿因发热咳嗽l周,经查:冷凝集试验1:64,支原体抗体IgM(+),确诊为支原体感染,给予红霉素静滴3 d,改用阿奇霉素治疗.入院后体查:T 36.7℃,P 92次/min,R 30次/min,神志清,精神萎糜,皮肤无皮疹,头后仰,双目凝视,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肝脾无异常,四肢肌张力升高.临床诊断为静滴阿奇霉素所致锥体外系反应.即停用阿奇霉素,肌注东茛菪碱0.3 mg,静注氟美松5 mg.1 h后患儿锥体外系反应消失,头颅CT、脑电图检查无异常,观察2d患儿无不适,继用红霉素治疗至痊愈.
作者:张新春;程凤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ion index,DUI)为指标作为评价医院用药是否合理的依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占统计处方65.28%;联合用药占抗生素统计处方49.52%;统计的二十种抗生素中有十三种抗生素DUI≤1.0.结论: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杜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α-细辛脑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62例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成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2例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α-细辛脑,时照组30例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气急缓解、喘鸣音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低氧血症改善的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α-细辛脑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邵启民;何炜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