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群;张军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心理干预对高考月经不调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2例高考月经不调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逍遥散360 ml,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15%vs. 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E2、LH、FSH、PRL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2、LH、FSH水平显著升高,PRL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考女生月经不调是由于腺垂体或下丘脑功能异常, FSH、LH、E2、P等激素减少所致,逍遥散联合心理干预可以增强高考月经不调患者治疗效果,但在激素水平调节方面未能显示出心理干预的优势.
作者:刘云肖;陈红月;王健;马京华;闫翠环;王荣;王永红;陈金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阿加曲班和奥扎格雷钠分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A组(银杏达莫+依达拉奉)22例、B组(阿加曲班+依达拉奉)19例、C组(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23例,治疗7~14 d后观察各组方案的疗效;并计算治疗成本,采用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3组方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分别为8 746.36、10 770.64、8 264.67元;敏感度分析结果与小成本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的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经济.
作者:乔媛;储秋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CHC患者90例,按是否合并甲状腺疾病分为甲亢组、甲减组、CHC组,各30例.3组患者均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40μg,qod,联合利巴韦林0.1 g,tid,进行抗病毒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及稳定甲状腺功能治疗.治疗前后,观察3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效果及甲亢组、甲减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RVR、EVR、ET-VR、SVR率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RVR、EVR、ETVR、SV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亢组、甲减组患者T3、T4、FT3、FT4、TS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合并甲状腺疾病可以获得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且不加重原有甲状腺疾病.
作者:杨永生;黄桂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慷舒灵凝胶在治疗Ⅱ度烧伤创面和防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60例Ⅱ度烧伤确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清洁、消毒、清除坏死组织、使用抗生素等)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慷舒灵凝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磺胺嘧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敷料渗液情况及创伤周围炎性反应、创面换药次数及内层纱布更换次数、创面感染率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后第14、18天,观察组患者的创面平均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内,观察组患者的敷料渗湿纱布层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创伤周围发生炎性反应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换药次数及内层纱布更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慷舒灵凝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患者,可以有效防治创面的感染,降低创面感染率,减少创面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因而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蔡海军;孙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番泻叶联合甘露醇进行肠道清洁对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检查的炎性肠道疾病患者52例,根据肠道准备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在检查前12 h禁食,对照组患者在检查前12 h给予中药材潘泻叶20 g加500 ml开水浸泡半小时服用,然后再次加入500 ml开水浸泡半小时服用,同时饮清水1 000 ml;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1 d早餐后2 h采用中药材番泻叶10 g加500 ml开水浸泡服用,中餐后2 h再次加入500 ml开水浸泡服用,晚餐后2 h口服10%甘露醇500 ml,同时饮清水1 000 ml.两组患者服药后直至大小便排出清水样无粪时采用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有效率、成像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成像质量优良率为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泻叶联合甘露醇是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检查中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肠道清洁效果好、成像质量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项微微;刘克昌;殷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给予常规针灸、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以2 mg/h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40 mg,qd,治疗3 d,然后口服尼莫地平片40 mg,qd,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围性面瘫、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及面瘫发病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病变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周围性面瘫和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8.6%和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8%和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周围性面瘫发病起始时间为(15.32±3.15)d,晚于对照组的(12.21±2.16)d,持续时间为(36.52±5.84)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73±6.5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House-Brackman分级法评价,观察组患者Ⅲ、Ⅳ级面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周围性面瘫和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茂华;朱迪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环氧合酶2(COX-2)在乳腺癌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为乳腺癌预防和治疗药物的使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COX-2抑制剂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用于化学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COX-2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通过多种致病机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进展,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的靶点.COX-2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能的协同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与其他具有良好安全性的药物的协同作用是具有研究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袁建梅;石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痛风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79年1月-2014年12月报道的抗痛风药致ADR文献146篇共计167例,并进行分析.结果:167例ADR中,男、女性的比例为5.4:1,70岁以上发生ADR患者比例高(34.14%);别嘌呤醇引起的ADR多(137例);抗痛风药的ADR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0.00%)、全身性反应(9.19%)、泌尿系统损害(5.95%)等,具体临床表现为皮疹(51例)、剥脱性皮炎(38例)、药物超敏综合征(13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1例)、重症多形红斑(9例)等;新的严重的ADR有66例;13例严重的ADR患者死亡.结论:抗痛风药引发的ADR较为常见,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治疗指南用药,及时处理、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杨澍;高秀清;高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单药与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6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单药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CPT-11)150 mg/m2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ivgtt,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消癌平注射液80 ml,qd.两组患者均14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70.00%,显著高于单药组的33.33%,联合组患者PFS为(11.23±2.17)个月,显著长于单药组的(9.36±0.8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腹泻、口腔黏膜炎及手足综合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武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大黄赤芍汤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保肝利尿、降低门脉压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西医组患者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0.42 g,tid,po;中西医组患者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赤芍汤口服,每天1剂,两组均连用6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与血清内毒素(ET)、降钙素原(PCT)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ET、PCT和DA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中西医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大黄赤芍汤治疗肝硬化患者,能降低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保护患者肝功能;还能降低血清ET、PCT和DAO水平,减轻内毒素血症,保护与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卜仁梅;傅石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44抗原对乳腺癌患者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表柔比星75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方案化疗.化疗前后,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CD44抗原表达情况,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评价耐药性,观察乳腺癌组织中CD44抗原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敏感患者48例,总有效率为77.42%,耐药患者14例,无效率为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所有患者癌组织中的CD44抗原高表达率高于化疗前,耐药患者CD44抗原高表达率高于敏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4抗原与乳腺癌化疗耐药性密切相关,高表达CD44抗原可以作为乳腺癌化疗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陆佩知;杨会张;杜娟;金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销售金额、限定日剂量(DDD)、日均费用(DDC)、用药频度(DDDs)等客观指标,对我院2010-2014年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我院2010-2014年,抗菌药物销售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下,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2010年的27.35%下降至2014年的14.70%.在各类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的销售金额占比及DDDs均高,但销售金额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44.05%下降至2014年的30.49%,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1.00×104上升至2014年的14.22×104;其中,第二代头孢菌素销售金额及DDDs连续5年均高.各年度头孢替安销售金额均排名第1;2010-2011年头孢丙烯DDDs排名第1,2012-2014年则为头孢替安.2010-2011年头孢匹罗DDC高,2012-2014年则为头孢孟多,说明该药价格高.各年度头孢丙烯、头孢呋辛的序号比均>1,说明该药价格较便宜,使用率较高;大多数药物的序号比接近1.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日益趋于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监管.
作者:王建青;刘丽萍;杨琍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乙肝病毒(HBV)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2014年抗HBV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序号比(B/A)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0-2014年抗HBV药物销售总金额由569.82万元逐年上升至2 011.56万元,其中恩替卡韦增长为明显,年均增长率(AARG)为76.37%,普通干扰素金额逐年下降,AARG为-20.30%.除普通干扰素的DDDs逐年下降外,其余各类抗HBV药物的DDDs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恩替卡韦增幅为明显,2010-2014年,增长率为1 366.30%.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普通干扰素B/A值连续5年均处于等于1或接近1的水平,用药人数与销售金额同步性较好.结论:核苷(酸)类似物已经成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作者:翁蒋丽;赵卫国;劳国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地佐辛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采用舒芬太尼0.3 μg/kg,ivgtt,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术毕前20 min输注舒芬太尼10 μg;观察组患者术毕前20 min静脉输注地佐辛2.5 mg.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前、术后1、2、3、5 d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分别于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延迟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较舒芬太尼更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且胃肠道反应较低,耐受性好,但患者容易发生麻醉苏醒延迟,应对患者加强监护.
作者:代坤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ML患者16例,其中初诊CML即给予甲磺酸IM治疗者7例,诊断CML超过12个月后再给予甲磺酸IM治疗者9例,所有患者均长期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400 mg,qd.治疗后3个月通过检测所有患者血常规、骨髓细胞学、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评估疗效,并观察外周血Bcr-Abl/Abl融合基因突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6例患者均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2例患者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2例患者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2例患者无细胞遗传学缓解;15例患者Bcr-Abl/Abl转录水平<10%,仅1例>10%.16例患者均未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早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祝文娟;尹大伟;李琚;江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应用伊立替康化疗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我院晚期胃肠道肿瘤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含伊立替康的方案化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测定UGT1A1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型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42例患者(75.0%)UGT1A1*28为野生型TA6/6;13例患者(23.2%)为杂合突变型TA6/7;1例患者(1.8%)为纯合突变型TA7/7;UGT1A1*6野生型有44例(78.6%),杂合突变型有10例(17.9%),纯合突变型有2例(3.6%).UGT1A1*28野生型、突变型患者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6、3例(14.3%vs. 21.4%,P>0.01),其中纯和突变型患者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者为1例(100%);发生Ⅲ度以上腹泻者分别为6、2例(14.3%vs. 14.3%,P>0.01),其中纯和突变型患者发生Ⅲ度以上腹泻为1例(100%).UGT1A1*6野生型、突变型患者发生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3、8例(6.8%vs. 66.6%,P<0.01),发生Ⅲ度以上腹泻者分别为2、7例(4.5%vs. 58.3%,P<0.01).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中,UGT1A1基因野生型为常见,杂合突变型次之,而纯合突变型很少见.TA7/7纯合突变型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的风险增加,而TA6/7杂合突变型与TA6/6野生型相似,并不增加患者发生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的风险.UGT1A1*6突变型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发生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的风险较野生型明显增加.
作者:游云红;王颂平;朱超;柴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与微粒子酶联免疫(MEIA)法测定人血浆中地高辛浓度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LC-MS/MS法与MEIA法对质控样品及50例患者血浆样品中的地高辛浓度进行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质控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血浆样品检测结果显示,MEIA法检测结果明显高于LC-MS/MS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EIA法检测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LC-MS/MS法更适于临床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检测.
作者:白万军;宋浩静;孙晓利;安静;赫立恩;邱志宏;马杰;郭彩会;董占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233例,对其涉及的患者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种类、ADR发生时间及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岁和≥70岁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19.3%、18.5%;男性多于女性;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高,占94.0%;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多,占33.9%;ADR发生多在用药后1 d内,占63.9%;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9.3%.结论:坚持明确指征用药,在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并以合理的剂量、适宜的给药途径及疗程予以治疗,在发现ADR后及时处理,可减少ADR造成的损害.
作者:梁河;韦凤华;钟丽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考察放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而接受药物综合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17例,按治疗方案分成手术组105例和非手术组112例.除基础治疗外,手术组患者在PCI手术前后均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手术组患者长期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自患者出院至2015年5月,定期通过门诊、电话或复查冠脉造影方式随访,随访时间为24~38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全因死亡或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造成再次住院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事件.结果:手术组患者失访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非手术组患者失访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与手术组比较,非手术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者例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3年生存人数94例,生存率为95.9%;非手术组患者3年生存人数66例,生存率为6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组比较,非手术组患者在随访期的生存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仍不能得出药物治疗和PCI术治疗孰优孰劣的结论,但未行PCI术的患者3年生存率不容乐观;心肌缺血症状较重的冠心病患者应首先考虑PCI术.
作者:张扬;邹晓译;谭强;孙强;赵君;郝佳;刘双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从全社会角度评价银丹心泰滴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济性.方法:在各大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中选择与银丹心泰滴丸有关的治疗方案及其对照方案,并从文献中获取治疗方案的成本和临床效果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获取居民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药物的支付意愿,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将临床效果信息转换为治疗效益,后采用净效益值和增量净效益值两个指标来评价方案的经济性.结果与结论:当银丹心泰滴丸单独使用时,其净效益>0,具有经济性,且以56 d为疗程的治疗方案优于以28 d为疗程的治疗方案;当银丹心泰滴丸联合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辛伐他汀分散片等药品使用时,其增量净效益大于对照方案,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作者:伍红艳;汤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