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用微透析法研究雷公藤甲素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的药动学差异

张紫萍;曾维东;郭秀彩;赵博欣;邓英光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 微透析法, 皮肤药动学, 糖尿病, 经皮透过量, 大鼠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的药动学差异,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ip 0.1%链脲佐菌素造模),每组6只。两组大鼠分别于腹部皮肤给予雷公藤甲素乳膏0.5 g后,采用微透析法每30 min收集1管透析液,连续12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检测皮下药物浓度,分析比较两组大鼠皮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并采用Winnonlin 5.0.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皮下药物cmax分别为(1.54±0.37)、(5.12±1.34)μg/ml,tmax分别为(7.32±0.24)、(6.21±0.35)h,AUC0-12 h分别为(12.65±4.64)、(37.43±5.23)μg·h/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引起大鼠皮肤结构的改变会造成雷公藤甲素经皮透过量增加,用药时应酌情减小剂量,以减少毒副作用。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微透析法研究雷公藤甲素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的药动学差异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的药动学差异,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ip 0.1%链脲佐菌素造模),每组6只。两组大鼠分别于腹部皮肤给予雷公藤甲素乳膏0.5 g后,采用微透析法每30 min收集1管透析液,连续12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检测皮下药物浓度,分析比较两组大鼠皮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并采用Winnonlin 5.0.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皮下药物cmax分别为(1.54±0.37)、(5.12±1.34)μg/ml,tmax分别为(7.32±0.24)、(6.21±0.35)h,AUC0-12 h分别为(12.65±4.64)、(37.43±5.23)μg·h/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引起大鼠皮肤结构的改变会造成雷公藤甲素经皮透过量增加,用药时应酌情减小剂量,以减少毒副作用。

    作者:张紫萍;曾维东;郭秀彩;赵博欣;邓英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32份治疗用生物制品类注射剂说明书标注项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治疗用生物制品类注射剂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马鞍山市中心医院2015年1-6月在用的32份治疗用生物制品类注射剂说明书,对其标注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收集的32份治疗用生物制品类注射剂说明书中,药品名称、主要成分、性状、适应证、规格、用法用量、包装、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项的标注率均达100%;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老年用药、贮藏等项标注率虽然也较高,但有些项缺乏具体说明内容;儿童用药、药物过量、毒理、警示语、临床试验等项的标注率较低,分别仅为56.25%、62.50%、59.38%、37.50%、18.75%;部分治疗用生物制品类注射剂说明书的修订不及时、项目内容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临床医师和患者难以通过说明书获取足够的用药安全信息。建议生产企业应尽可能将生物制品类注射剂说明书项目内容标注完整,及时修订与补充说明书中的相关内容,规范与完善说明书。

    作者:胡进平;胡志红;周成莉;李化冰;吴国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丹参酮胶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及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丹参酮胶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糖脂代谢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200 mg/kg)和丹参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30、60、90 mg/kg),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复制PCOS模型,建模后各组大鼠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28 d。比较干预前、干预28 d后各组大鼠的排卵率,检测干预后各组大鼠体质量、脂肪湿质量、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ISI)和血清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停止排卵,体质量、脂肪湿质量、FINS、FPG、葡萄糖AUC、HOMA-IR、FSH、LH、T均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丹参酮胶囊各剂量组大鼠干预后排卵率明显升高,体质量(丹参酮胶囊低剂量组除外)、脂肪湿质量(丹参酮胶囊低剂量组除外)、FINS、FPG、葡萄糖AUC、HOMA-IR、FSH、LH、T均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P<0.05),其中丹参酮胶囊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效果明显。结论:丹参酮胶囊能调节PCOS大鼠的糖脂代谢和血清性激素分泌紊乱。

    作者:虎亚光;岳嘉;李金娟;刘建鸿;陈丽;张书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虎杖苷对大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虎杖苷对大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贝那普利,5 mg/kg)和虎杖苷高、低剂量组(100、50 mg/kg),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复制肾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ig 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4周。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评分,检测24 h尿蛋白和血清中尿素氮、肌酐水平,检测肾脏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连蛋白(FN)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评分,24 h尿蛋白,血清中尿素氮、肌酐水平,肾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以及TGF-β1、F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中尿素氮、肌酐以及肾组织中F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阳性组和虎杖苷高剂量组大鼠病理评分,肾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肾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虎杖苷能够改善单侧输尿管结扎致大鼠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脏组织中TGF-β1、FN mRNA表达有关。

    作者:王松;赵晓玉;陈成群;任清华;齐跃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药品安全监管的演化博弈与对策分析

    目的:提出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的博弈策略,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方法,构建药品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对药品安全监管过程进行演化稳定性分析。结果与结论:药品安全监管的演化博弈结局有4种可能的策略组合,包括提供合格药品,监管;提供不合格药品,监管;提供合格药品,不监管;提供不合格药品,不监管。其具体向何方向演化主要取决于药品安全监管支付矩阵的参数值。药品安全监管的稳定状态与监管者的监管力度、监管成本,以及监管对象的安全投入成本、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处理成本等参数相关。后续提高药品安全监管效果的策略选择,包括加大惩处力度、提高监管技术、强化协调机制、倡导社会共治、强化企业自控和行业自律。

    作者:宋燕;甄天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模型的研究进展

    目的:为快速运用利血平诱导抑郁模型筛选抗抑郁中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利血平”“抑郁症”“中药抗抑郁”“Reserpine”“Depression”“Antidepression drugs”“Depression and metabonomic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4年1月-2016年4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中关于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模型的实验研究文献,归纳总结后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6篇,其中有效文献26篇。通过观察动物体质量变化及食物消耗情况、测量体温以及开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等结果和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组学标志物等生化指标可以初步判定大鼠是否产生抑郁。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1~0.5 mg/kg适用于慢性抑郁症造模、4 mg/kg适用于急性抑郁症造模。结论:通过腹腔注射利血平可快速诱导抑郁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阐明中药治疗抑郁症的药效机制和为后期运用中药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宗阳;朱立静;孙冰婷;张倩;居文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比较雷奈酸锶与甲状旁腺激素(1-34)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雷奈酸锶与甲状旁腺激素(1-34)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分别接受假手术(A组, n=10)和双侧卵巢切除(B组,n=70)手术,术后3个月B组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sc生理盐水[0.9 g/(kg·d),B0组];ig雷奈酸锶低、中、高剂量[0.45、0.9、1.35g/(kg·d),B1~B3组];sc甲状旁腺激素(1-34)低、中、高剂量[30、60、90μg/(kg·d),连续给药5 d后停止给药2 d,B4~B6组],A组大鼠给药方案同B0组。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1型胶原C端肽(CTX-1)含量;骨密度仪检测第4腰椎骨密度;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测松质骨相对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压缩试验检测第5腰椎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结果:与A组比较,B0~B6组大鼠血清P1NP、CTX-1水平显著升高,第4腰椎骨密度、第5腰椎大载荷、弹性模量显著降低(P<0.05);B0组大鼠第4腰椎BV/TV水平显著降低、Tb.S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B0组比较,B1~B3组大鼠第4腰椎骨密度、第5腰椎大载荷、弹性模量显著升高(P<0.05);B4~B6组大鼠P1NP含量、BV/TV、Tb.N水平、第4腰椎骨密度、第5腰椎大载荷、弹性模量显著升高,且高于B1~B3组(P<0.05);B1~B6组大鼠Tb.Sp水平显著降低,且B4~B6组低于B1~B3组(P<0.05)。8组大鼠Tb.Th水平比较,B0~B6组大鼠CTX-1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1-34)抑制去卵巢大鼠骨丢失、改善其椎体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作用强于雷奈酸锶。

    作者:冯云波;刘小坡;曹国龙;张沛;田发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三级医院药材集中采购四权分离模式SWOT分析

    目的:规范医院药材采购管理。方法:介绍我院在统一集中采购药材的基础上,对药材的计划、采购、库管、付款进行四权分离管理模式的实践,通过SWOT法分析该模式的优势、劣势、威胁与机遇,并制订相关改进措施,后评价此模式的效果。结果:四权分离采购模式可发挥采购管理专业化优势,弥补管理制度缺失和人力不足等劣势,适应政策抓住改进机遇,减少标准缺失威胁,降低采购成本,促进药材合理消耗;经采用该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完善制度流程、精细管理药材、提升业务水平后,我院的采购成本支出减少,医院的药占比从2010年的42%下降至2014年的37%,后勤保障稳定、规范,药材供应水平提升。结论:四权分离的药材采购模式为医院药材采购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借鉴。

    作者:蔡大伟;柳勇;张丽君;古光耀;杜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检测中药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及其原理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检测中药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及其原理的研究进展,为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方法: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中药抗氧化成分”“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Antioxidant ingredien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0年1月-2016年3月在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基于DPPH检测中药抗氧化成分方法及其原理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249篇,其中有效文献36篇。整理出DPPH-紫外分光光度法、DPPH-酶标仪法、DPPH-薄层色谱法、DPPH-电化学法、DPPH-电子顺磁共振(ESR)法、色谱技术联用法、流动注射分析法、高速逆流色谱法等8种筛选中药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分别利用了DPPH在特定波长下吸光度变化比例、酶联免疫反应显色与吸光度值大小关系、薄层色谱显色、电化学性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色谱技术、连续流动分析技术、液-液分配色谱技术。结论:基于DPPH筛选中药抗氧化成分方法众多。其中DPPH与新型色谱技术联用法受到研究人员关注,成为了目前广泛应用的检测中药抗氧化成分的方法。

    作者:邱妍川;韦丽佳;李琳;何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共聚物Soluplus?在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综述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在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其更好地应用及应用范围的扩充提供参考。方法:以“Soluplus?”“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9-2015年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就其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及应用范围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8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文献分析表明,Soluplus?作为聚合物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固体分散技术、热熔挤出技术和过饱和自乳化释药系统制备中,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同时,也可作为聚合物胶束释药系统的载体及一种能量屏障剂通过抑制晶体聚集和生长从而发挥稳定纳米颗粒的作用。结论:Soluplus?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载体材料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璐;黄婷;曾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王培安副主任出席重庆市综合医改试点启动暨2016年医改工作会议

    本刊讯2016年5月30日,重庆市召开综合医改试点启动暨2016年医改工作会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出席会议并讲话。重庆市综合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市长黄奇帆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主持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美国药师申请“卫生保健提供者地位”的介绍及对我国临床药师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Δ

    目的:为我国临床药师的职业发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美国药师申请“卫生保健提供者地位”的背景、历程和现状,并从政治、经济和教育等角度分析和总结美国西海岸3个州(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率先实现药师“卫生保健提供者地位”的原因,并探讨其通过国会立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我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我国临床药师法律体制的建议。结果与讨论:美国药师“卫生保健提供者地位”率先在经济发达、药学教育先进、药学协会结盟积极推动的3个州获得立法承认。美国药师协会、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美国药学院学会等全国性的药学组织已经结成联盟,正在积极推动药师“卫生保健提供者地位”通过国会立法得以确立。我国应重视临床药师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备、明确的临床药师法律制度,为我国临床药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作者:李佳朋;刘阳;赵立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维甲酸对早期发育斑马鱼的心脏与骨骼毒性研究

    目的:研究维甲酸对早期发育斑马鱼心脏及骨骼的毒性。方法:将受精后24 h的斑马鱼胚胎作为毒性模型,分别暴露于含维甲酸0.1、1、10、25、100μmol/L的培养基中,分别于培养24、48 h后观察胚胎和幼鱼心脏形态的变化,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将受精后4 d的斑马鱼幼鱼作为骨骼致畸模型,分别暴露于含维甲酸0.1、1、10、25、50μmol/L的培养基中,5 d后处死,采用茜素红对各组斑马鱼骨骼染色,并以显微镜采集图像,观察骨骼染色区域差异。结果:维甲酸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能力造成了明显不利影响,且胚胎在维甲酸暴露过程中均产生了明显的心脏致畸现象。1~100μmol/L维甲酸均对胚胎和幼鱼产生心脏致畸效应,胚胎和幼鱼表现出的主要畸形特征有心脏形态线性化、心包水肿、卵黄囊肿胀、血细胞在心区堆积。100μmol/L维甲酸可抑制胚胎的孵化能力,且对胚胎和幼鱼造成致死效应,暴露24、48 h后LC50分别为36.44、23.69μmol/L。0.1~50μmol/L维甲酸均使斑马鱼幼鱼脊柱提前骨化,且骨化程度与维甲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维甲酸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具有心脏和骨骼毒性,且与维甲酸的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詹扬;王长梅;韦英杰;贾晓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滑石粉烫狗鞭的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筛选滑石粉烫狗鞭的优工艺,并为其质量控制标准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粉碎率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 L9(34)正交试验优化烫制温度、烫制时间和滑石粉用量,并进行验证试验;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相关方法对制狗鞭中水分、灰分、含氮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制狗鞭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优炮制工艺为100 kg狗鞭加40 kg滑石粉、烫制温度为350~380℃、烫制时间为4 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批炮制品的粉碎率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0.2%、15.7%(RSD分别为0.95%、2.30%,n=3)。制狗鞭中水分为5.7%、灰分为18.7%、含氮量为8.3%、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5.7%;含有16种氨基酸,总量为42.44%。结论:优化的滑石粉烫狗鞭工艺稳定、可行;建议水分、灰分、含氮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氨基酸含量可作为制狗鞭质量标准的控制指标。

    作者:赵斌;刘敬;王琼;曹晖;温春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

    本刊讯对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药品价格谈判机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降低广大患者用药负担的重要举措。2016年5月20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其中有慢性乙型肝炎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3种谈判药品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与周边国家(地区)趋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浅述孙思邈《千金翼方》对本草学的贡献

    目的:诠释孙思邈《千金翼方》对本草学的贡献。方法:以“孙思邈”“《千金翼方》”“本草学”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1983-2015年在中国知网、万方、大医医学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阐述的“采药时节第一”“药名第二”“药出州土第三”“用药处方第四”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14篇。孙思邈《千金翼方》将本草学置于卷首是他宝贵经验的结晶,对本草学有着巨大的贡献。其中,“采药时节第一”是保证药物品质的真谛;“药名第二”是保证临床用药正确的根本;“药出州土第三”是保证药物疗效的基础;“用药处方第四”开创了药物按功能分类的新纪元。

    作者:郭彩娥;李卫红;李晓燕;孔增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马鞭草总苷对小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及其抗炎、镇痛作用研究Δ

    目的:研究马鞭草总苷对小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影响及其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前列康片1.5 g/kg)和马鞭草总苷高、中、低剂量组(0.2、0.1、0.05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复制CNP模型;从造模第8天开始,各组小鼠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1 d;观察小鼠前列腺组织白细胞数、卵磷脂小体密度和病理形态变化。分别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阿司匹林片0.3 g/kg或醋酸地塞米松片0.01 g/kg)和马鞭草总苷高、中、低剂量组(0.2、0.1、0.05 g/kg),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进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阳性药物为阿司匹林片)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阳性药物为醋酸地塞米松片),测定小鼠耳廓肿胀度、肉芽肿净质量;进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和小鼠热板舔足实验(阳性药物均为阿司匹林片),测定小鼠扭体潜伏期、20 min内扭体次数、痛阈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前列腺组织白细胞数减少、卵磷脂小体密度升高,阳性组和马鞭草总苷高、中剂量组小鼠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多集中于0、Ⅰ级;阳性组和马鞭草总苷高、中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肉芽肿净质量减少;各给药组小鼠20 min内扭体次数减少,阳性组和马鞭草总苷高剂量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延长、痛阈值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马鞭草总苷对小鼠CNP具有改善作用,并表现出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王琳琳;王灿;苗明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药大分子的药理作用及其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大分子的药理作用及其给药途径提供参考。方法:以“Polysaccharid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tein”“Route of administra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蛋白”“多糖”“给药途径”“剂型”“药理作用”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1990年1月-2016年4月在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中药蛋白、多糖药理作用及其给药途径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215篇,其中有效文献49篇。中药大分子如蛋白、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随着制药工艺和药剂学的发展,生物大分子的给药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外,报道较多的有口服、肺部吸入、鼻腔、口腔黏膜以及透皮吸收等给药途径,各途径有各自特点。结论:中药大分子的药理作用比较明确,而其给药途径对保持活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需结合患者特点对其给药途径进行深入探索,以切实保障大分子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莫雪林;李涛;程雪娇;刘玉杰;赵重博;张超;吴纯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首先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再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PLGA微球,检测载药微球的形态和粒径,计算包封率和累积释放度。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VA体积、投料比。结果:优处方工艺为搅拌速度4000 r/min、PVA浓度3%(g/100 ml)、PVA体积30 ml、投药比1∶10。所制微球为圆球形,表面光滑,包封率为(41.79±1.09)%,粒径较为均一,粒径范围为0.5~127.5μm;随着载药微球的降解,阿司匹林的释放速度较平缓,600 h内累积释放度为83%。结论:成功制得形态规则且具有缓释作用的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PLGA微球。

    作者:卢建忠;刘婷婷;刘冬蕊;白璐;赵心洁;张诗晨;马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自动化药房系统应用于我院门诊药房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为我国医院现代化药房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经验,推动药房自动化系统在医院的应用。方法:通过介绍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快速发药机、智能存取机)的调试与应用情况及由此带来的药房管理的相应改变,提出我院自动化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评价自动化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效果。结果:配合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我院药学部调整了药房布局、对上机药品进行了调试优化、改进了加药和盘点操作、制订了门诊药房合理排班作业内容、建立了完整的药品有效期管理方案等;针对自动化系统出现的问题,制订了快速发药机和智能存取机规范的加药流程及相关作业书;针对自动化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制订了快速发药机加药、出药故障应急处理流程及智能存取机故障应急处理流程。经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表明应用自动化系统并对其不断改进后,加药药师劳动强度降低(加药步行数由5634.6步/d减少至4087.8步/d),发药药师工作效率提高(高峰时段发药处方数由226.55张/h升高至311.55张/h),调配药师工作差错降低(调配内差数由54.75件/周减少至21.50件/周)。结论:门诊药房应用自动化系统后,规范了药房的调剂及人员管理等,已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建议在应用过程中应对其不断进行调整及优化,以促进其发挥大效能。

    作者:张婷;陈迎平;张琳琳;凌柏;祁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