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玲;王焕彬;宋琳苑;罗莹嘉
目的:评价我院急性胰腺炎(AP)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合理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2例AP患者信息,统计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法用量等指标,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132例AP患者中,男性10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3.75±1.26)岁,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17例(88.64%),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5例(11.36%);AP的前3位诱因分别为梗阻因素(32.31%)、高脂血症(27.21%)和酒精因素(18.03%),症状主要为腹痛、腹胀和呕吐;132例AP患者中,治愈101例,好转31例;使用抗菌药物的MAP、SAP分别为107例和13例,其抗菌药物总体使用率为90.91%(其中90.15%属于治疗性用药);共使用5种抗菌药物,其中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77.28%,二联所占比例多(69.70%),二联用药主要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替硝唑”(45.65%)与“左氧氟沙星+替硝唑”(27.17%);经过治疗,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计数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我院AP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相关指南要求,但预防使用的合理性仍有待商榷。
作者:张蔚;黄丽;龙丽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以下简称“诺和灵30R”)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B细胞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及次数。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均为空腹血糖(FBG)3.9~7.2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7.8~10.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FBG、2 hPG、HbA1c、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PG、HbA1c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I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净增值与葡萄糖净增值的比值(I30/G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OMA-B和I30/G30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诺和灵30R强化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1c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郡;周慧敏;董斌;窦婵婵;陈志花;郭艺璇;吕晓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研究泸州地区苗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CYP)2C19、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BCB1)、CYP3A4和CYP3A5的基因型和基因型频率。方法:采用抛掷硬币法选择四川省泸州地区无直接血缘关系的健康苗族受试者54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CYP2C19、ABCB1、CYP3A4和CYP3A5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检测、测序后,采用Chromas 2软件对其基因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受试者CYP2C19、ABCB1、CYP3A4和CYP3A5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54例苗族受试者CYP2C19快代谢型(HomEM,*1*1基因型)、中代谢型(HetEM,*1*2或*1*3基因型)和慢代谢型(PM,*2*2、*2*3或*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7%、61.11%和18.52%;ABCB1 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63%、51.85%和18.52%;CYP3A4 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89%、53.70%和7.41%;CYP3A5 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48%、16.67%和1.85%;不同性别苗族受试者CYP2C19、ABCB1、CYP3A4和CYP3A5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族受试者中CYP2C19 HetEM型和CYP3A4 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比例较高,ABCB1多态性位点的实变率较高,CYP3A5多态性位点的突变率较低;性别对泸州地区苗族受试者CYP2C19、ABCB1、CYP3A4和CYP3A5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功利;王国俊;杨婷;陈竹;叶云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了解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天麻素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天麻素能在脑中降解为天麻苷元,从而发挥镇静、催眠等中枢抑制效应;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管顺应性、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发挥对心脏血管的保护作用;还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使RNA的分泌并抑制受损神经元的凋亡,减轻β-淀粉样蛋白对海马神经元的神经毒性,并提高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的活力,改善学习记忆力;还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浓度,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天麻素注射液临床用于治疗失眠、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头痛、眩晕、神经衰弱、老年痴呆和糖尿病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其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口干、头晕等。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药理机制广泛,应加强对其物质基础的深入分析,开展系统的药理、毒理学研究;天麻素保护神经的药理机制、穴位注射治疗失眠和头痛等治疗方式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还应加强对天麻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的研究,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云;王志伟;耿岩玲;刘大会;王晓;周洪雷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了解节拍化疗在乳腺癌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节拍化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节拍化疗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减少肿瘤干细胞数量、调节免疫功能、诱导肿瘤休眠等多方面来实现抗肿瘤作用。单药节拍化疗可减少用药品种,降低化疗费用,但会导致疗效降低;多药联合节拍化疗可通过多靶点作用增加疗效,但会增加费用并降低患者顺应性;节拍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特别适合激素相关的乳腺癌,可减轻耐药程度,提高疗效。结论:节拍化疗在乳腺癌晚期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乳腺癌晚期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程斌;蔡鑫君;王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肿瘤专科医院)2013-2015年每月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涉及的住院病历共2221份,对其进行点评,分析不合理医嘱存在的问题。结果:2221份病历中,使用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不合理的病历共680份,医嘱合格率为69.38%。不合理用药类型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用法用量不适宜(32.94%)、联合用药不适宜(31.62%)、无适应证用药或适应证不适宜(27.50%)。用量排名前10位的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医嘱合格率高的是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为85.00%;医嘱合格率低的是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为56.67%。结论:我院需加强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的规范管理,减少肿瘤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行为。
作者:孔树佳;李高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本院收治的97例HSPN患儿分为观察组(48例)和常规组(49例)。常规组患儿给予苯那普利2.5~5 mg,qd,血尿合并蛋白尿及急性肾炎型加用吗替麦考酚酯15~20 mg/kg,bid或强的松0.5~1 mg/(kg·d)。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0.5~1.0 g,ti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以上。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CD3+、CD4+、CD8+、CD4+/CD8+)和体液免疫水平[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并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75.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和体液免疫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8、TNF-α及IgM、IgA、IgG水平显著降低,IL-10、CD3+、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辅助治疗HSPN非肾病型患儿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免疫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厉洪江;刘翠华;田明;吴丽娟;张书锋;曹广海;张雪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4例。单药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片0.8 mg/kg,qd(早晨),后逐渐减至4 mg/d后。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他克莫司胶囊0.025 mg/kg,q12 h(餐后1 h服用),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血清纤维蛋白原(FIB)、NK细胞、T淋巴亚群(CD4+、CD8+、CD4+/CD8+)和MHCⅡ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72.73%)显著高于单药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联合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SCr、BUN、FIB、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MHCⅡ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略低于联合组(9.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MHCⅡ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邓时素;欧三桃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尿液中他唑巴坦钠浓度的方法,并进行尿药排泄动力学研究。方法:尿液样品经10%高氯酸沉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尿液中他唑巴坦钠的浓度。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V/V),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301→168。入组8名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m/m)2.34 g,收集其给药前和给药后0~2、2~5、5~8、8~12和12~16 h的尿液研究其尿液排泄动力学。结果:他唑巴坦钠尿药浓度在0.25~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定量下限为0.25μg/ml,批内、批间RSD<10%,方法回收率为93.8%~111.8%,提取回收率为93.9%~99.7%,介质效应为87.6%~107.2%。受试者用药16 h后,他唑巴坦钠的尿累积排泄量为(209.70±39.24)mg,累积排泄率为(61.7±11.5)%。结论:LC-MS/MS法用于人尿液中他唑巴坦钠浓度的测定和排泄动力学的研究简便、快捷、灵敏度高;他唑巴坦钠主要经肾脏排泻。
作者:任立玲;王源园;孙鲁宁;张宏文;谢利军;刘云;王永庆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醋酸奥曲肽用于小儿急腹症患儿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腹症患儿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0 mg/kg,iv,qd,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泵持续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01 mg/(kg·d),ivgtt(术后即刻),1~3 d。观察两组患儿腹内压、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肾功能指标、血/尿淀粉酶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两组患儿腹内压、TNF-α、血/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儿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醋酸奥曲肽用于小儿急腹症术后可有效降低患儿腹内压、TNF-α、血/尿淀粉酶水平,改善胃肠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广承;王玉红;徐晓青;邹大军;魏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9日上午,中美百名医院院长互访计划第三届中美医院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代理副部长玛丽·韦克菲尔德(Mary Wakefield)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美双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及专家等约150人出席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停药后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慢性CHB患者为研究对象。达到停药标准后出现复发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治疗未复发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以及乙肝家族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乙肝血清学指标和病毒学指标等,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乙肝家族病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6岁以上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饮酒史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V-DN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见血磷升高、肌酸激酶、尿素氮、肌酐异常等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患者初始治疗时的HBV-DNA病毒载量、高龄、男性和有饮酒史可能是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CHB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作者:赖玲玲;张文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7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崔丽在京会见了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代理副部长玛丽·韦克菲尔德(Mary Wakefield)和商务部常务副部长布鲁斯·安德鲁斯(Bruce Andrews)共同率领的代表团,就两国卫生体系及健康市场发展等议题广泛交换意见。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Max Baucus)和来自美国医药相关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氨基酸初始大剂量与快速增加方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早产儿根据出生24 h内氨基酸静脉滴注方案分为A组(46例)和B组(40例)。A组患儿给予氨基酸初始大剂量2.4 g/kg,以0.5 g/(kg·d)递增;B组患儿给予氨基酸快速增加方案,初始剂量为1.5 g/kg,以1.0 g/(kg·d)递增,两组患儿终点剂量均为3.6 g/(kg·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生长发育指标,静脉营养、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及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治疗1、7 d的前白蛋白(PA)、胃功素(MOT)及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治疗1周内氮平衡值,并记录喂养不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周平均身长增加值、周平均头围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住NICU、静脉营养及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均短于或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7 d 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7 d MOT和VIP均显著升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1周内氮平衡值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率为4.35%,显著低于B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快速增加方案相比,氨基酸初始大剂量方案可增加喂养耐受性,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吕红艳;杨李红;吴素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3-14日,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王培安、崔丽、金小桃、王贺胜,中央纪委驻国家卫生计生委纪检组组长李五四,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出席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诊疗以及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某区级医院2013-2015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新农合”)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考察可能影响其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农合”参保患者的住院费用主要由药费、治疗费、检查化验费、一般医疗服务费和护理费等部分构成,前三项之和约占总费用的95%,其中药费占比高。影响“新农合”参保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依次为:住院时间>手术情况>年龄>年份>性别。结论:控制“新农合”参保患者住院费用过快增长,应严格管理和控制患者总住院时间,降低手术率和药占比,并引导患者及早就医。
作者:杨晓兰;刘广军;郭家芳;方焕荣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富马酸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VA患儿11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片5 mg,q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酮替芬片1 mg,bid。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指标,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CVA较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咳嗽症状和肺功能,且不良反应未增加。
作者:杨丽丽;顾东明;俞杰;倪海东;李敏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及信号挖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3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收集到的TDF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信号进行挖掘。结果:TDF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消化系统、肾和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系统、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等,同时可以影响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共挖掘出TDF可疑不良反应危险信号42个,其中6个说明书尚未提及,且其中氨基酸尿不良反应信号强度较强。结论:TDF致消化道功能障碍虽较多,但大多数表现并不严重,其致肾功能损害数量较多,但后果严重;此外,氨基酸尿信号强度较强,且说明书未提及,故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宇;饶友义;郭军;余江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环磷腺苷葡胺“”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自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2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得到的病例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涉及2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60岁患者居多,共有11例(占55.00%);ADR大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18例,90.00%);14例(70.00%)为联合用药;ADR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12例,27.91%)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例,25.58%)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环磷腺苷葡胺引发的ADR,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用药,并关注其辅料成分,密切防范ADR的发生。
作者:洪文英;王述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妊娠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合并饥饿型酮症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妊娠伴甲亢合并饥饿型酮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症状协助医师制订初始治疗方案,并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甲亢症状控制不佳、心率过快和肝功能损伤等情况,先后建议调整丙硫氧嘧啶剂量避免胎儿发育风险,加用普萘洛尔控制心率,加用谷胱甘肽保肝,并调整患者的肠外营养方案。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甲亢症状得到控制,肝功能恢复正常,准予带药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妊娠伴甲亢合并饥饿型酮症患者的治疗进行药学监护,参与了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何瑶;李卓恒 刊期: 201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