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英;王述蓉
目的:建立检测人尿液和粪便中马来酸依那普利浓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方法:尿液和粪便样品经前处理后,与表面信号增强剂胶体银溶胶按1∶1(V/V)的比例混合,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检测。激发功率为400 mW,激发波长为785 nm,分辨率为4.5 cm-1,用于定性的拉曼位移为(800±2)、(1050±2)、(1330±2)、(1450±2)和(1630±2)cm-1,用于定量的拉曼位移为(1050±2)cm-1。结果:马来酸依那普利尿药、粪药浓度分别在0.50~100.00μg/ml和2.00~100.00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893和0.9780,n=6),定量下限分别为0.50μg/ml和2.00μg/g,检测限分别为0.10μg/ml和1.30μg/g;日内、日间RSD<5%,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5.24%~99.38%、86.73%~94.57%,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4.29%~90.43%(RSD=0.84%)、82.36%~87.70%(RSD=1.84%)。采用该法检测15例高血压患者马来酸依那普利的尿药浓度为15.31~33.46μg/ml,粪药浓度为5.08~41.79μg/g;疗效判定为“有效”的患者平均尿药、粪药浓度与“未见好转”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用于人尿液和粪便中马来酸依那普利浓度的检测简便、快速。
作者:甘盛;赖青鸟;韩婷;吴超权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了解节拍化疗在乳腺癌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节拍化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节拍化疗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减少肿瘤干细胞数量、调节免疫功能、诱导肿瘤休眠等多方面来实现抗肿瘤作用。单药节拍化疗可减少用药品种,降低化疗费用,但会导致疗效降低;多药联合节拍化疗可通过多靶点作用增加疗效,但会增加费用并降低患者顺应性;节拍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特别适合激素相关的乳腺癌,可减轻耐药程度,提高疗效。结论:节拍化疗在乳腺癌晚期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乳腺癌晚期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程斌;蔡鑫君;王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经济性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调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溶剂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病历各15份,分别包括72和74个化疗周期,以每2次连续化疗周期为1个计量点,收集患者成本数据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计算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较溶剂型紫杉醇组的客观缓解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22%vs.37.84%,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9例vs.16例,P>0.05),因此采用小成本分析法研究二者的经济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成本较溶剂型紫杉醇更高(37404.82元vs.17049.02元),且敏感度分析支持该结果。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效果略高于溶剂型紫杉醇,但后者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作者:范丽萍;焦园园;郭子寒;张艳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虎黄烧伤搽剂治疗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烧伤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创面清洗后,给予磺胺嘧啶银霜涂于创面,厚度0.15~0.30 mm,每日换药1次;治疗组患者给予虎黄烧伤搽剂每日涂搽创面1~3次。两组均用药至愈合为止。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感染率,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治愈时间及细菌感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虎黄烧伤搽剂治疗烧伤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避免创面感染,并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金梅;张成志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小儿七氟烷全麻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组(21例)和SN组(20例)。两组患儿均以阿托品0.01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8%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待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对等后进行机械通气,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手术开始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SD组)或生理盐水0.5μg/(kg·h)(SN组)。手术结束时停用麻醉药物,待观察到患儿自主呼吸良好、潮气量恢复正常、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恢复时予以拔管。记录两组患儿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前(T1)和静脉泵注后10 min (T2)、20 min(T3)、30 min(T4),以及拔管时(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儿的术后躁动程度和疼痛程度(CHIPPS评分)进行评分。结果:SD组患儿给药后各时点的MAP和HR均较给药前下降,但SN组患儿未见类似变化,T2~T5时点组间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均显著长于SN组,术后苏醒即刻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CHIPPS评分均显著低于S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作为全麻辅助用药,虽会使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延长,但可有效降低小儿麻醉术后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CHIPPS评分,利于患儿平稳度过术后苏醒期。
作者:李佳蔓;周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醋酸奥曲肽用于小儿急腹症患儿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腹症患儿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0 mg/kg,iv,qd,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泵持续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01 mg/(kg·d),ivgtt(术后即刻),1~3 d。观察两组患儿腹内压、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肾功能指标、血/尿淀粉酶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两组患儿腹内压、TNF-α、血/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儿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醋酸奥曲肽用于小儿急腹症术后可有效降低患儿腹内压、TNF-α、血/尿淀粉酶水平,改善胃肠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广承;王玉红;徐晓青;邹大军;魏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施保利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儿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了布地奈德喷雾剂左右鼻孔各喷1次,每喷64μg,bid。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0 mg,q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施保利通片0.9 g,tid。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和细胞免疫(CD3+、CD4+、CD8+、CD4+/CD8+)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1.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gG、IgA、IgM、IgE、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A、IgE、CD8+水平显著降低,IgM、CD3+、CD4+、CD4+/CD8+显著升高,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保利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建亚;黄正华;李琦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3-14日,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王培安、崔丽、金小桃、王贺胜,中央纪委驻国家卫生计生委纪检组组长李五四,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出席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提高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门诊药房处方24947张,对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共计1342张,占所查处方的5.38%。主要包括超量、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使用商品名、剂型或给药途径错误、适应证不适宜、给药途径或剂型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和配伍禁忌等。其中以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占22.88%)和用法用量不适宜(占61.18%)常见。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不合理处方的各项干预措施,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唐慧芝;高颖;倪海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了解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CSC)的药物治疗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外相关文献,对CSC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CSC是尚未被完全了解的多因性疾病,其治疗尚无固定标准。CSC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的视网膜下积液可在3~4个月内自行吸收,对于病程<3个月的急性CSC,观察病情变化不作特殊处理是合适方法,部分学者则建议早期药物干预有助于缩短病程。采用奈帕芬胺滴眼液、肾上腺素能阻滞药美托洛尔、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等,均可缩短急性CSC病程,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急性CSC没有肯定的治疗效果。复发性CSC一般按照急性CSC的治疗原则处理。慢性CSC治疗方法较多,争议也较多,盐皮质激素受体(M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可导致视网膜积液、脉络膜扩张并在低氧条件下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表明MR拮抗药治疗慢性CSC可能有益。抗皮质激素治疗、MR拮抗药治疗、抗雄激素类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甲氨蝶呤治疗等均有助于缓解慢性CSC病情并改善症状。MR拮抗药治疗慢性CSC有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彭晶莹;张军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与评价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监护病区(ICU)发热患者血流感染(BSI)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ICU 233例发热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血培养结果、不同病原菌类型和不同细菌种类感染患者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和比较PCT、CRP对BSI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233例发热患者中,血培养阳性患者有74例,阳性率为31.76%;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PCR、CRP水平均高于血培养阴性和污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血培养阴性患者与污染患者血清PC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4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45例,占60.81%;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18例,占24.32%;真菌感染患者11例,占14.86%;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也显著高于真菌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种病原菌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患者感染的主要细菌包括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和CRP对区分血培养阳性与阴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89[95%置信区间(CI)(0.732,0.845)]和0.629[95%CI(0.568,0.690)],截断值分别为1.2 ng/ml和81.4 mg/L;PCT和CRP对区分血培养阳性与血培养污染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UROC分别为0.805[95%CI(0.711,0.899)]和0.673[95%CI(0.540,0.805)],截断值分别为0.5 ng/ml和73.4 mg/L。结论:PCT有助于ICU发热患者BSI的诊断及血培养结果的判定,且其预测效能优于CRP;监测患者血清PCT水平可指导BSI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作者:黄思超;钟劲松;徐芳;钟吉文;潘莹;张彦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9日上午,中美百名医院院长互访计划第三届中美医院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代理副部长玛丽·韦克菲尔德(Mary Wakefield)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美双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及专家等约150人出席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评价我院急性胰腺炎(AP)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合理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2例AP患者信息,统计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法用量等指标,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132例AP患者中,男性10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3.75±1.26)岁,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17例(88.64%),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5例(11.36%);AP的前3位诱因分别为梗阻因素(32.31%)、高脂血症(27.21%)和酒精因素(18.03%),症状主要为腹痛、腹胀和呕吐;132例AP患者中,治愈101例,好转31例;使用抗菌药物的MAP、SAP分别为107例和13例,其抗菌药物总体使用率为90.91%(其中90.15%属于治疗性用药);共使用5种抗菌药物,其中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77.28%,二联所占比例多(69.70%),二联用药主要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替硝唑”(45.65%)与“左氧氟沙星+替硝唑”(27.17%);经过治疗,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计数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我院AP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相关指南要求,但预防使用的合理性仍有待商榷。
作者:张蔚;黄丽;龙丽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富马酸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VA患儿11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片5 mg,q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酮替芬片1 mg,bid。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指标,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CVA较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咳嗽症状和肺功能,且不良反应未增加。
作者:杨丽丽;顾东明;俞杰;倪海东;李敏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本院收治的97例HSPN患儿分为观察组(48例)和常规组(49例)。常规组患儿给予苯那普利2.5~5 mg,qd,血尿合并蛋白尿及急性肾炎型加用吗替麦考酚酯15~20 mg/kg,bid或强的松0.5~1 mg/(kg·d)。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0.5~1.0 g,ti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以上。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CD3+、CD4+、CD8+、CD4+/CD8+)和体液免疫水平[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并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75.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和体液免疫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8、TNF-α及IgM、IgA、IgG水平显著降低,IL-10、CD3+、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辅助治疗HSPN非肾病型患儿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免疫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厉洪江;刘翠华;田明;吴丽娟;张书锋;曹广海;张雪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及四川省23家医院2013-2015年中药注射剂使用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我院2013-2015年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由36种降至33种,在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率均为60%左右,而DDDs、销售金额及占比均逐年上升。四川省23家医院连续3年居销售金额和DDDs首位的都是注射用血栓通;我院2013、2014年销售金额和DDDs居首位的均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2015年分别是丹红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均为活血祛瘀类心脑血管药物。四川省23家医院B/A接近1的药品有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灯盏花素、喜炎平注射液等;我院B/A接近1的药品品种数多于四川省整体水平。我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的DDC普遍高于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其中消癌平注射液的DDC高达1328.12元、康莱特注射液为577.90元,但该类药物DDDs普遍较低。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销售金额与使用频次同步性较好,且价格适中、疗效确切的品种占有较大份额,与四川省中药注射剂使用总体情况基本一致,但应警惕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风险,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
作者:李燕;罗宏丽;王国俊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4例。单药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片0.8 mg/kg,qd(早晨),后逐渐减至4 mg/d后。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他克莫司胶囊0.025 mg/kg,q12 h(餐后1 h服用),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血清纤维蛋白原(FIB)、NK细胞、T淋巴亚群(CD4+、CD8+、CD4+/CD8+)和MHCⅡ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72.73%)显著高于单药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联合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SCr、BUN、FIB、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MHCⅡ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略低于联合组(9.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MHCⅡ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邓时素;欧三桃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氨基酸初始大剂量与快速增加方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早产儿根据出生24 h内氨基酸静脉滴注方案分为A组(46例)和B组(40例)。A组患儿给予氨基酸初始大剂量2.4 g/kg,以0.5 g/(kg·d)递增;B组患儿给予氨基酸快速增加方案,初始剂量为1.5 g/kg,以1.0 g/(kg·d)递增,两组患儿终点剂量均为3.6 g/(kg·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生长发育指标,静脉营养、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及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治疗1、7 d的前白蛋白(PA)、胃功素(MOT)及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治疗1周内氮平衡值,并记录喂养不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周平均身长增加值、周平均头围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住NICU、静脉营养及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均短于或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7 d 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7 d MOT和VIP均显著升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1周内氮平衡值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率为4.35%,显著低于B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快速增加方案相比,氨基酸初始大剂量方案可增加喂养耐受性,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吕红艳;杨李红;吴素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乌蔹莓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拟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清洗创面,给予凡士林油纱条外敷创面,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术后清洗创面,给予乌蔹莓膏外敷创面,再敷凡士林油纱条,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用药至创面愈合为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pH值、创面分泌物量(以浸透纱布总数计)和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创面二次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和创面分泌物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浸透纱布总数、VAS评分和创面二次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乌蔹莓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疗效较好,并能改善创面微环境,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郑雪平;王业皇;樊志敏;戴功建;徐俊华;韩宁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妊娠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合并饥饿型酮症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妊娠伴甲亢合并饥饿型酮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症状协助医师制订初始治疗方案,并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甲亢症状控制不佳、心率过快和肝功能损伤等情况,先后建议调整丙硫氧嘧啶剂量避免胎儿发育风险,加用普萘洛尔控制心率,加用谷胱甘肽保肝,并调整患者的肠外营养方案。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甲亢症状得到控制,肝功能恢复正常,准予带药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妊娠伴甲亢合并饥饿型酮症患者的治疗进行药学监护,参与了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何瑶;李卓恒 刊期: 201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