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亚;黄正华;李琦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且初始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26例化脓性脑膜炎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原菌检出情况、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会诊意见和患者转归等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2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26株,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李斯特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株)等;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存在未覆盖病原菌(11例,42.31%)、抗菌药物剂量和频次不合理(5例,19.23%)、联合用药不合理(3例,11.54%)、药物选择不合理(3例,11.56%)、疗程不合理(2例,7.69%)和给药途径不合理(2例,7.69%)等情况。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后,针对性提出了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10例,38.46%)、调整抗菌药物品种(7例,26.92%)、调整剂量和(或)频次(5例,19.23%)、改变给药途径(2例,7.69%)等会诊意见。经用药调整后,有22例患者病情好转(格拉斯哥评分5分)。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分析患者病原菌情况,并通过会诊协助医师调整和完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促进了初始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的病情转归。
作者:王海涛;张抗怀;刘娜;王娜;蔡艳;张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7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崔丽在京会见了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代理副部长玛丽·韦克菲尔德(Mary Wakefield)和商务部常务副部长布鲁斯·安德鲁斯(Bruce Andrews)共同率领的代表团,就两国卫生体系及健康市场发展等议题广泛交换意见。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Max Baucus)和来自美国医药相关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3-14日,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王培安、崔丽、金小桃、王贺胜,中央纪委驻国家卫生计生委纪检组组长李五四,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出席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本院收治的97例HSPN患儿分为观察组(48例)和常规组(49例)。常规组患儿给予苯那普利2.5~5 mg,qd,血尿合并蛋白尿及急性肾炎型加用吗替麦考酚酯15~20 mg/kg,bid或强的松0.5~1 mg/(kg·d)。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0.5~1.0 g,ti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以上。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CD3+、CD4+、CD8+、CD4+/CD8+)和体液免疫水平[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并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75.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和体液免疫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8、TNF-α及IgM、IgA、IgG水平显著降低,IL-10、CD3+、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辅助治疗HSPN非肾病型患儿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免疫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厉洪江;刘翠华;田明;吴丽娟;张书锋;曹广海;张雪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SAP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以及持续血液灌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bid。两组患者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淀粉酶、腹痛、体温异常、腹胀、恶心呕吐、白细胞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腹痛、体温异常、腹胀、恶心呕吐、白细胞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vs.64.44%),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11%vs.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对照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SAP疗效显著,患者康复较快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
作者:黄鹏;黄寨;秦文波;陆政;莫祖聪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富马酸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VA患儿11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片5 mg,q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酮替芬片1 mg,bid。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指标,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CVA较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咳嗽症状和肺功能,且不良反应未增加。
作者:杨丽丽;顾东明;俞杰;倪海东;李敏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单抗类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6年2月单抗类抗肿瘤药致ADR 148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名称、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信息。结果:148例ADR中,男性80例,女性68例,男女比例为1.1765∶1;高发年龄为50~59岁(占32.43%);原患疾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比例高(占37.84%);共涉及到5种药物,其中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致ADR的比例高(为47.97%);ADR发生时间<1 d的多(占54.73%);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占41.89%),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纤维化、食欲减退、便秘、恶心、呕吐等;严重的ADR 9例(占6.08%),新的一般的ADR 5例(占3.38%),新的严重的ADR 2例(占1.35%)。经对症处理后,总有效率为98.65%。结论:单抗类抗肿瘤药致ADR可出现在各个年龄阶段,原患疾病较广,且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危害大,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合理用药监护,做好应对措施,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徐旭;黄新恩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4例。单药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片0.8 mg/kg,qd(早晨),后逐渐减至4 mg/d后。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他克莫司胶囊0.025 mg/kg,q12 h(餐后1 h服用),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血清纤维蛋白原(FIB)、NK细胞、T淋巴亚群(CD4+、CD8+、CD4+/CD8+)和MHCⅡ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72.73%)显著高于单药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联合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SCr、BUN、FIB、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MHCⅡ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略低于联合组(9.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MHCⅡ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邓时素;欧三桃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促进患儿合理用药和进一步开展超说明书用药相关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新疆某“三甲”医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的儿科住院病历(患儿年龄≤18岁),依据药品说明书内容,由基金课题组成员和临床药师判断是否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患儿年龄段和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住院病历864份,按病历数和用药记录数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87.85%和46.94%;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集中在超给药频次(39.33%)和超适应证(33.01%)方面;该院超说明书用药主要发生在幼儿(1~3岁,69.01%)及儿童(4~11岁,28.44%);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在各类药品中都普遍存在,其中营养类药物、呼吸系统用药和神经系统用药的超说明书发生率较高,均超过50%。结论:该院儿科住院患儿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普遍。执法部门、执业人员、临床药师及生产企业应从各自角度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干预,以促进儿科合理用药。
作者:李亚昙;贾巍;滕亮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建立检测人尿液和粪便中马来酸依那普利浓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方法:尿液和粪便样品经前处理后,与表面信号增强剂胶体银溶胶按1∶1(V/V)的比例混合,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检测。激发功率为400 mW,激发波长为785 nm,分辨率为4.5 cm-1,用于定性的拉曼位移为(800±2)、(1050±2)、(1330±2)、(1450±2)和(1630±2)cm-1,用于定量的拉曼位移为(1050±2)cm-1。结果:马来酸依那普利尿药、粪药浓度分别在0.50~100.00μg/ml和2.00~100.00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893和0.9780,n=6),定量下限分别为0.50μg/ml和2.00μg/g,检测限分别为0.10μg/ml和1.30μg/g;日内、日间RSD<5%,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5.24%~99.38%、86.73%~94.57%,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4.29%~90.43%(RSD=0.84%)、82.36%~87.70%(RSD=1.84%)。采用该法检测15例高血压患者马来酸依那普利的尿药浓度为15.31~33.46μg/ml,粪药浓度为5.08~41.79μg/g;疗效判定为“有效”的患者平均尿药、粪药浓度与“未见好转”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用于人尿液和粪便中马来酸依那普利浓度的检测简便、快速。
作者:甘盛;赖青鸟;韩婷;吴超权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以下简称“诺和灵30R”)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B细胞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及次数。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均为空腹血糖(FBG)3.9~7.2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7.8~10.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FBG、2 hPG、HbA1c、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PG、HbA1c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I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净增值与葡萄糖净增值的比值(I30/G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OMA-B和I30/G30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诺和灵30R强化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1c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郡;周慧敏;董斌;窦婵婵;陈志花;郭艺璇;吕晓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小儿七氟烷全麻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组(21例)和SN组(20例)。两组患儿均以阿托品0.01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8%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待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对等后进行机械通气,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手术开始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SD组)或生理盐水0.5μg/(kg·h)(SN组)。手术结束时停用麻醉药物,待观察到患儿自主呼吸良好、潮气量恢复正常、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恢复时予以拔管。记录两组患儿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前(T1)和静脉泵注后10 min (T2)、20 min(T3)、30 min(T4),以及拔管时(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儿的术后躁动程度和疼痛程度(CHIPPS评分)进行评分。结果:SD组患儿给药后各时点的MAP和HR均较给药前下降,但SN组患儿未见类似变化,T2~T5时点组间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均显著长于SN组,术后苏醒即刻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CHIPPS评分均显著低于S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作为全麻辅助用药,虽会使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延长,但可有效降低小儿麻醉术后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CHIPPS评分,利于患儿平稳度过术后苏醒期。
作者:李佳蔓;周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停药后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慢性CHB患者为研究对象。达到停药标准后出现复发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治疗未复发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以及乙肝家族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乙肝血清学指标和病毒学指标等,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乙肝家族病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6岁以上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饮酒史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V-DN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见血磷升高、肌酸激酶、尿素氮、肌酐异常等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患者初始治疗时的HBV-DNA病毒载量、高龄、男性和有饮酒史可能是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CHB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作者:赖玲玲;张文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醋酸奥曲肽用于小儿急腹症患儿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腹症患儿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0 mg/kg,iv,qd,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泵持续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01 mg/(kg·d),ivgtt(术后即刻),1~3 d。观察两组患儿腹内压、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肾功能指标、血/尿淀粉酶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两组患儿腹内压、TNF-α、血/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儿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醋酸奥曲肽用于小儿急腹症术后可有效降低患儿腹内压、TNF-α、血/尿淀粉酶水平,改善胃肠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广承;王玉红;徐晓青;邹大军;魏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在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次10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每次270 mg,ti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心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及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和心电图疗效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0%vs.76.67%、71.67%vs.5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大聚集率、血浆血栓素B2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或小于对照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YNTAX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能够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梁鹍;董守仁;彭欢;陈雅丽;孟婉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干预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9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菌药物用药宣教,观察组实施积极的临床药学干预,如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度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和使用情况反馈,进行培训与考核、组织查房等。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品种数、费用占治疗费用的比例及合理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品种数、费用占治疗费用的比例明显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观察组2例实际案例分析,患者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恢复治愈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医师和临床药师的积极配合明显减少了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减轻了患者治疗费用负担。
作者:刘莉;徐婷婷;汤拥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临床精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基因组学与ADR的研究文献,对基因多态性与ADR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目前已发现多种ADR相关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双氯芬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致肝损伤,卡马西平、阿巴卡韦等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有关;肝脏药物转运体1B1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致肌病有关;N-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多态性与异烟肼致肝损伤有关;一氧化氮合酶1调酶基因、心脏钠离子通道5A基因和钾离子通道E1基因多态性与药物致QT间期延长有关等。基因多态性研究可为预防ADR提供新的参考依据,临床可在药物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基因型检测,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作者:孙雪林;胡欣;徐巧玲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高蛋白质饮食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po,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S-T段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心电图S-T段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和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hs-CRP、MDA、CK、LDH、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hs-CRP、SOD、CK及LDH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倩;高晓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及信号挖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3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收集到的TDF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信号进行挖掘。结果:TDF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消化系统、肾和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系统、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等,同时可以影响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共挖掘出TDF可疑不良反应危险信号42个,其中6个说明书尚未提及,且其中氨基酸尿不良反应信号强度较强。结论:TDF致消化道功能障碍虽较多,但大多数表现并不严重,其致肾功能损害数量较多,但后果严重;此外,氨基酸尿信号强度较强,且说明书未提及,故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宇;饶友义;郭军;余江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9日上午,中美百名医院院长互访计划第三届中美医院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代理副部长玛丽·韦克菲尔德(Mary Wakefield)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美双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及专家等约150人出席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