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黄新恩
目的:探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以下简称“诺和灵30R”)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B细胞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及次数。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均为空腹血糖(FBG)3.9~7.2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7.8~10.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FBG、2 hPG、HbA1c、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PG、HbA1c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I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净增值与葡萄糖净增值的比值(I30/G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OMA-B和I30/G30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诺和灵30R强化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1c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郡;周慧敏;董斌;窦婵婵;陈志花;郭艺璇;吕晓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肿瘤专科医院)2013-2015年每月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涉及的住院病历共2221份,对其进行点评,分析不合理医嘱存在的问题。结果:2221份病历中,使用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不合理的病历共680份,医嘱合格率为69.38%。不合理用药类型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用法用量不适宜(32.94%)、联合用药不适宜(31.62%)、无适应证用药或适应证不适宜(27.50%)。用量排名前10位的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医嘱合格率高的是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为85.00%;医嘱合格率低的是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为56.67%。结论:我院需加强注射用辅助治疗药物的规范管理,减少肿瘤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行为。
作者:孔树佳;李高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3-14日,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王培安、崔丽、金小桃、王贺胜,中央纪委驻国家卫生计生委纪检组组长李五四,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出席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环磷腺苷葡胺“”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自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2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得到的病例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涉及2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60岁患者居多,共有11例(占55.00%);ADR大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18例,90.00%);14例(70.00%)为联合用药;ADR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12例,27.91%)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例,25.58%)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环磷腺苷葡胺引发的ADR,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用药,并关注其辅料成分,密切防范ADR的发生。
作者:洪文英;王述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在预防含钆造影剂诱导的肾源性系统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患者100例,根据检查后是否应用黄葵胶囊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均于检查前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或钆贝普胺注射液0.2~0.6 mg/kg。对照组患者检查后并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观察组则于检查结束当日开始服用黄葵胶囊2.5 g,tid,连续服用14 d,比较检查前、检查后14 d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脂水平、纤维化指标、血清和尿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血清和尿液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肾源性系统纤维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脂水平、纤维化指标、CTGF和AngⅡ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14 d,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脂水平、纤维化指标、CTGF和AngⅡ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与检查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透明质酸(HA)、血清和尿液CTGF、血清和尿液AngⅡ水平均显著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显著降低,且上述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变化均较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脂水平、hs-CRP与检查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服用黄葵胶囊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葵胶囊能一定程度预防钆造影剂诱导的肾源性系统纤维化及MRA检查后患者的肾功能异常,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艳;王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及信号挖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3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收集到的TDF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信号进行挖掘。结果:TDF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消化系统、肾和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系统、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等,同时可以影响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共挖掘出TDF可疑不良反应危险信号42个,其中6个说明书尚未提及,且其中氨基酸尿不良反应信号强度较强。结论:TDF致消化道功能障碍虽较多,但大多数表现并不严重,其致肾功能损害数量较多,但后果严重;此外,氨基酸尿信号强度较强,且说明书未提及,故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宇;饶友义;郭军;余江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且初始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26例化脓性脑膜炎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原菌检出情况、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会诊意见和患者转归等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2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26株,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李斯特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株)等;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存在未覆盖病原菌(11例,42.31%)、抗菌药物剂量和频次不合理(5例,19.23%)、联合用药不合理(3例,11.54%)、药物选择不合理(3例,11.56%)、疗程不合理(2例,7.69%)和给药途径不合理(2例,7.69%)等情况。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后,针对性提出了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10例,38.46%)、调整抗菌药物品种(7例,26.92%)、调整剂量和(或)频次(5例,19.23%)、改变给药途径(2例,7.69%)等会诊意见。经用药调整后,有22例患者病情好转(格拉斯哥评分5分)。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分析患者病原菌情况,并通过会诊协助医师调整和完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促进了初始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的病情转归。
作者:王海涛;张抗怀;刘娜;王娜;蔡艳;张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联合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MRSA性重症肺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利奈唑胺组和替考拉宁组,各50例。利奈唑胺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600 mg,ivgtt,bid;替考拉宁组患给予注射用替考拉宁400 mg,ivgtt,bid;联合组患者首先给予同等用法用量的利奈唑胺注射液,持续1周,然后给予同等用法用量的替考拉宁注射液,持续1周。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3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细菌总清除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计数,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0%,细菌总清除率为86.0%,利奈唑胺组临床有效率为84.0%,细菌总清除率为80.0%,均显著高于替考拉宁组(70.0%和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CRP、PCT、TNF-α和白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和利奈唑胺组明显低于替考拉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利奈唑胺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总清除率及治疗后炎性因子、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奈唑胺组和替考拉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联合替考拉宁治疗MRSA性重症肺炎与单用利奈唑胺疗效相当,均能明显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白细胞计数,且联合组和利奈唑胺组明显优于替考拉宁组,但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杜中良;焦玉坤;程振田;牛义凯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停药后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慢性CHB患者为研究对象。达到停药标准后出现复发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治疗未复发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以及乙肝家族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乙肝血清学指标和病毒学指标等,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乙肝家族病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6岁以上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饮酒史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V-DN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见血磷升高、肌酸激酶、尿素氮、肌酐异常等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患者初始治疗时的HBV-DNA病毒载量、高龄、男性和有饮酒史可能是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CHB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作者:赖玲玲;张文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了解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天麻素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天麻素能在脑中降解为天麻苷元,从而发挥镇静、催眠等中枢抑制效应;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管顺应性、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发挥对心脏血管的保护作用;还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使RNA的分泌并抑制受损神经元的凋亡,减轻β-淀粉样蛋白对海马神经元的神经毒性,并提高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的活力,改善学习记忆力;还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浓度,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天麻素注射液临床用于治疗失眠、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头痛、眩晕、神经衰弱、老年痴呆和糖尿病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其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口干、头晕等。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药理机制广泛,应加强对其物质基础的深入分析,开展系统的药理、毒理学研究;天麻素保护神经的药理机制、穴位注射治疗失眠和头痛等治疗方式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还应加强对天麻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的研究,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云;王志伟;耿岩玲;刘大会;王晓;周洪雷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促进患儿合理用药和进一步开展超说明书用药相关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新疆某“三甲”医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的儿科住院病历(患儿年龄≤18岁),依据药品说明书内容,由基金课题组成员和临床药师判断是否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患儿年龄段和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住院病历864份,按病历数和用药记录数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87.85%和46.94%;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集中在超给药频次(39.33%)和超适应证(33.01%)方面;该院超说明书用药主要发生在幼儿(1~3岁,69.01%)及儿童(4~11岁,28.44%);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在各类药品中都普遍存在,其中营养类药物、呼吸系统用药和神经系统用药的超说明书发生率较高,均超过50%。结论:该院儿科住院患儿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普遍。执法部门、执业人员、临床药师及生产企业应从各自角度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干预,以促进儿科合理用药。
作者:李亚昙;贾巍;滕亮 刊期: 2016年第32期
本刊讯2016年10月19日上午,中美百名医院院长互访计划第三届中美医院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代理副部长玛丽·韦克菲尔德(Mary Wakefield)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美双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及专家等约150人出席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济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贝拉唑组(A组)、泮托拉唑组(B组)和奥美拉唑组(C组),各63例。3组患者均根据病情按照药品说明书方法治疗4周,计算临床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A、B、C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9.4%、81.0%、77.8%,Hp清除率分别为85.7%、85.7%、83.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2.7%、1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采用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A、B、C组患者的成本分别为704.08、648.92、611.96元,A组>B组>C组;敏感性分析支持该结果。结论: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相较于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更低、经济性更好,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用药。
作者:魏秀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妊娠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合并饥饿型酮症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妊娠伴甲亢合并饥饿型酮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症状协助医师制订初始治疗方案,并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甲亢症状控制不佳、心率过快和肝功能损伤等情况,先后建议调整丙硫氧嘧啶剂量避免胎儿发育风险,加用普萘洛尔控制心率,加用谷胱甘肽保肝,并调整患者的肠外营养方案。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甲亢症状得到控制,肝功能恢复正常,准予带药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妊娠伴甲亢合并饥饿型酮症患者的治疗进行药学监护,参与了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何瑶;李卓恒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4例。单药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片0.8 mg/kg,qd(早晨),后逐渐减至4 mg/d后。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他克莫司胶囊0.025 mg/kg,q12 h(餐后1 h服用),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血清纤维蛋白原(FIB)、NK细胞、T淋巴亚群(CD4+、CD8+、CD4+/CD8+)和MHCⅡ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72.73%)显著高于单药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联合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SCr、BUN、FIB、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MHCⅡ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略低于联合组(9.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MHCⅡ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邓时素;欧三桃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借鉴国外慢病管理模式,促进国内慢病管理的发展。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慢病管理模式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国内慢病管理提出改进方法。结果与结论:国外慢病管理模式主要有慢病照护模式、慢病自我管理模式、延续性护理模式和英国慢病管理系统模式等;我国慢病管理模式主要为慢病信息监测系统模式、慢病自我管理模式、社区慢病健康管理模式和社区慢病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等。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慢病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从临床信息系统、卫生系统、患者自我管理、社区资源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改进。
作者:田华;李沭;张相林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为提高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门诊药房处方24947张,对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共计1342张,占所查处方的5.38%。主要包括超量、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使用商品名、剂型或给药途径错误、适应证不适宜、给药途径或剂型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和配伍禁忌等。其中以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占22.88%)和用法用量不适宜(占61.18%)常见。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不合理处方的各项干预措施,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唐慧芝;高颖;倪海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了解节拍化疗在乳腺癌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节拍化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节拍化疗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减少肿瘤干细胞数量、调节免疫功能、诱导肿瘤休眠等多方面来实现抗肿瘤作用。单药节拍化疗可减少用药品种,降低化疗费用,但会导致疗效降低;多药联合节拍化疗可通过多靶点作用增加疗效,但会增加费用并降低患者顺应性;节拍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特别适合激素相关的乳腺癌,可减轻耐药程度,提高疗效。结论:节拍化疗在乳腺癌晚期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乳腺癌晚期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程斌;蔡鑫君;王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高蛋白质饮食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po,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S-T段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心电图S-T段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和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hs-CRP、MDA、CK、LDH、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hs-CRP、SOD、CK及LDH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倩;高晓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经济性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调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溶剂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病历各15份,分别包括72和74个化疗周期,以每2次连续化疗周期为1个计量点,收集患者成本数据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计算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较溶剂型紫杉醇组的客观缓解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22%vs.37.84%,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9例vs.16例,P>0.05),因此采用小成本分析法研究二者的经济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成本较溶剂型紫杉醇更高(37404.82元vs.17049.02元),且敏感度分析支持该结果。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效果略高于溶剂型紫杉醇,但后者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作者:范丽萍;焦园园;郭子寒;张艳华 刊期: 201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