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A无痛麻醉仪韧带内注射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陈亚琼;赵璐

关键词:STA, 韧带内注射, 急性牙髓炎
摘要:目的:观察STA无痛麻醉仪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STA无痛麻醉仪韧带内注射麻醉下确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卡式注射器抽取相同麻醉药物手持推注局部浸润或阻滞麻醉确认治疗.记录确诊、麻醉起效、失效时间及麻药用量并患者自行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确诊,麻醉药物起效及失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药物注射过程中观察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上颌磨牙在口腔治疗中镇痛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下颌磨牙在口腔治疗中镇痛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STA无痛麻醉仪韧带内注射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对于缓解诊疗过程中的疼痛,增加患者就诊舒适感,降低恐惧心理,使服务更加人性化,由此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青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照观察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给予局部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手术均取得成功;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评价为(1.58±0.25)分,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评价为(1.45±0.22)分,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满意度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在下床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手术部位血肿、浆液肿、阴囊积液发生率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在尿潴留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麻醉方法应用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具有下床早、费用少、并发症少的显著优势,且不会影响手术麻醉效果及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伤性癫痫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3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性癫痫患者30例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癫痫发作期的护理、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护理、做好出院宣教,指导正确使用抗癫痫药物.结果:3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恢复良好,经门诊随访1年均未再发现癫痫发作.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控制癫痫发作,改善外伤性癫痫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高压电击伤患者抢救成功一例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分析超高压电击伤患者的护理,总结适合于电击伤患者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方法:严格呼吸道管理,做好气道湿化,遵循补液原则,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进行精心护理,应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使危重患者得以抢救成功.结论:加强超高压电击伤患者的护理,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作者:李广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颈糜烂病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480例宫颈糜烂患者的资料,探讨发病因素.方法:随机抽选宫颈糜烂患者480例,对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0例患者中年龄< 30岁、月经周期≤20天、月经持续天数>8天、有人工流产史以及口服避孕药者宫颈糜烂患者明显增多.结论:宫颈糜烂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年龄、月经周期、月经持续天数、人工流产史以及避孕方式有关.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水中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方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分娩过程和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2月行水中分娩的初产妇165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条件相符的正常传统分娩方式的1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疼痛程度、会阴损伤及中转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宫口扩张4cm到宫口开全平均60min左右,对照组平均240min左右,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P<0.01),第二产程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产程过程中,观察组入水后疼痛级别降低非常显著,会阴侧切率7.6%、剖宫产率4.8%,对照组会阴侧切率35%、剖宫产率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水中分娩方式,可缩短产程,有效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分娩率而被广大产妇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士下肢静脉曲张原因浅析

    目的:了解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与护士劳动强度和工龄的因果关系,针对性提出综合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85名临床护士分不同工龄段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对自1989年-2013年各时期不同床护比时的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护士工龄的增长,下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逐渐增长,85名护士患病率为20%.护士人群中患下肢静脉曲张与护士的劳动强度也有关,护士的床护比增加后,护士患下肢静脉曲张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结论: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应提高预防保健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除护士自身预防外,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床护比要求配备护士,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有效预防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作者:田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西宁地区5 036例体检人群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检出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18岁以上体检人群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检出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 036名体检者为调查对象,检测对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GLU)、尿酸(UA)异常水平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间的关系.结果: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中TG、TCHO、LDL、HDL、GLU、UA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1.2%、20.5%、25.8%、2.5%、7.8%、24.2%. TG、TCHO、LDL、GLU、UA的异常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男性异常水平普遍高于女性,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市城镇居民健康体检人群血糖、血脂、尿酸异常水平检出率较高,且趋于年轻化.异常血脂、尿酸、血糖水平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采取不同的、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杨文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EGFR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FQ-PCR检测89例NSCLC患者的石蜡包埋的病理切片中EGFR基因第(18 ~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89例肺癌组织中,共检测到33例标本有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1%,分析发现,EGFR突变主要发生在19号外显子和21号外显子,其中22例突变发生在19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以de-1E746-A750为主的缺失突变,11例为第21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为L858R为主,并且女性、吸烟和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非吸烟和非腺癌患者(P<0.05).结论:NSCLC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实时荧光定量PCR可有效检测出EGFR的基因突变,具有特异、简便快捷等优点.

    作者:杨启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次性乐知垫在测量产后阴道出血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次性乐知垫在观察产妇产时、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避免产后出血误诊率的发生.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乐知垫测量产妇产时、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对照组采用目测法测量产时、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乐知垫在测量产后阴道出血量时准确,安全舒适,简便易用,能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有助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武桂花;甘永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原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测定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胆碱酯酶(CHE)水平.方法:测定并比较136例肝病患者(肝病组)和74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TBA和CHE水平.结果:肝病组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TBA分别是(6.9±4.1)μmol/L、(64.6±66.7) μmol/L、(36.3±45.5)μmol/L、(38.8±43.5) μmol/L、(45.7±39.3)μmol/L、同比对照组(3.9±2.7)μmol/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分别为(5 912.5±2 269.2) U/L、(3 724.5±1 166.2) U/L、(3 185.6±1 084.1)U/L、(1 986.6±682.3)U/L、(2 736.9±947.3) U/L,同比对照组(6 514.9±2 413.6) U/L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不同肝病患者TBA和CHE水平测定有利于临床了解肝病患者病情及肝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拉毛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下肢锁定钢板断裂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下肢锁定钢板(LCP)断裂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随访10例下肢锁定钢板断裂病例,4例重新选用长跨度锁定钢板固定,4例选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外固定架1例,1例石膏外固定.结果:10例钢板断裂时间为术后(2 ~5)个月,平均为4个月.再次手术后随访时间(10 ~ 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钢板再次断裂病例.结论:10例锁定钢板断裂与未正确使用锁定钢板、术中操作技术及术后早期负重活动相关.正确选用锁定钢板长度(距骨折端6cm ~ 8cm以上)、术中微创操作、术后个体化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锁定钢板断裂.

    作者:何春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8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3~4或L2~3为穿刺点,向头端或尾端置入硬膜外导管,(1.5~2.0)h后开始硬膜外麻醉并视患者情况小量追加1.5%利多卡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充分的麻醉效果,完全完成麻醉和手术.腰麻后28例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用于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完善的监测、小量分次用药、严密观察病情、适时对症处理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

    作者:吴建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清热散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小儿清热散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主药人工牛黄和苦地丁,HPLC法测定小儿清热散中君药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HPLC法测得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4 628 ~2.3 14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2.64%(n=6).结论:本研究方法简便、专属性强,能控制医院制剂小儿清热散的质量.

    作者:邵保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骨髓炎8例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急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0月采用中草药治疗慢性骨髓炎8例.结果:经随访,痊愈6例,好转2例.结论:慢性骨髓炎治疗要充分体现内外兼治的原则.本病从急性发作到慢性迁延这个过程中中医药疗效显著.

    作者:武年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用弹力袜配合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妇科开腹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医用弹力袜在预防妇科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医用弹力袜.术后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DVT 8例,观察组发生DVT 1例.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医用弹力袜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李永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男性避孕节育技术现状及进展

    目的:了解男性节育技术现状及进展,为今后开展男性避孕节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国内计划生育期刊中部分男性避孕节育技术文献资料归类整理,全面了解男性节育技术的现状和进展情况.结果:目前临床可选择的男性避孕节育技术仅有避孕套和输精管结扎术两种安全有效的成熟方法,而输精管堵塞术、输精管内安装节育器、免疫避孕法、药物避孕法等新兴的男性避孕节育方法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商榷和研究.结论: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中,男性共同承担与生殖行为相关事务的责任,对改善妇女健康是必不可少的,男性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着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维持我国当前的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加快开发和推广男性节育的新技术、新方法,也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袁冬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科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分娩的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剖宫产和顺产分别为80例和120例,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剖宫产和顺产分别为80例和120例,观察两组的母乳喂养、乳房肿胀、乳腺炎、母乳喂养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母乳喂养率由51%上升到80%,产妇无1例乳腺炎发生.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肿胀和乳腺炎的发生.

    作者:罗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强脉冲光治疗高原地区面部毛细血管扩张8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青海地区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86例患者应用54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病例资料.结果:86例患者经强脉冲光治疗后,痊愈49例(56.98%),显效21例(24.42%),有效15例(17.44%),总有效率98.84%,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修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秀春;傅强;李玉湘;杜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部切口感染三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讨论腹部切口感染的佳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2年3月间腹部切口感染43例;2005年1月-2008年1月过氧化氢纱条局部引流(过氧化氢组);2008年2月-2010年2月呋喃西林纱条局部引流(呋喃西林组);2010年3月-2012年3月碘伏纱条局部引流(碘伏组).对三种换药方法的切口愈合时间长短进行比较.结果:过氧化氢组平均需(6.3±1.5)d能进行二次缝合;碘伏组平均(7.1±0.6)d能进行二次缝合;而呋喃西林组平均需要换药(9.8±1.3)d能进行二次缝合.结论:三种换药方法比较,过氧化氢纱条换药创面清洁早,感染控制快,距二次缝合的时间短.

    作者:朱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62例血必净注射液的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要求,对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中162例血必净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162例中不合格病历102份,占63%,共206使用频次,平均使用率18.17%,不合理使用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频次不符合药代药动学、超功能主治用药、超剂量使用.结论: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用药,以促使血必净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松青莲;徐萌;杨卉;梁立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青海医药杂志

青海医药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