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P-HPLC法测定二十味肉豆蔻散中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量

杨巧虹;康新莉;周雪杉;阿萍;顾健;谭睿

关键词:二十味肉豆蔻散, 去氢二异丁香酚,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二十味肉豆蔻散中去氢二异丁香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omatex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去氢二异丁香酚进样量在0.0368~0.18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8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9%,RSD为1.42%(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检测二十味肉豆蔻散中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量。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对照组)预防和治疗A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1项RCT,合计3881例患者,根据用药目的不同将其分为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试验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27,95%CI(0.22,0.32),P<0.001],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MD=-53.19,95%CI(-79.63,-26.75),P<0.001];治疗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6.76,95%CI(4.16,10.98),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和治疗AAD的疗效较好。但受纳入研究方法学和样本量限制,该结论有待更多设计严格、长期随访的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作者:尤月娟;高云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双波长HPLC法测定益心舒胶囊中4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益心舒胶囊中丹参素、原儿茶醛、阿魏酸、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0.5%磷酸水溶液-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320 nm(阿魏酸),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阿魏酸、丹酚酸B质量浓度分别在9~144、0.5~8、0.65~10.4、221.25~354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1.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100.1%、100.1%、99.4%,RSD分别为1.65%、2.87%、3.01%、2.05%(n=9)。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益心舒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绍志;张熙洁;付连浩;刘晓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匹多莫德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混合,根据病损大小在局部病损区涂擦,3次/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分散片800 mg,两餐间服用,2次/日,连用2周后,改为800 mg,口服,1次/日。两组患者疗效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随访用药1、3个月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较单用曲安奈德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梓镛;余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罗格列酮对比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罗格列酮对比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罗格列酮(试验组)对比二甲双胍(对照组)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腹泻发生率[RR=0.23,95%CI(0.07,0.81),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MD=0.22,95%CI(0.07,0.38),P=0.004]、水肿发生率[RR=0.20,95%CI(0.05,0.57),P=0.01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水平[MD=0.27,95%CI(-0.26,0.79),P=0.32]、恶心/呕吐发生率[RR=0.94,95%CI(0.06,0.89),P=0.6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罗格列酮,但临床应注意患者腹泻的发生。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和样本量限制,该结论有待更多设计严格、长期随访的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作者:王鹏;杨蕊;崔学艳;李妍;李宏建;苏乐群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石韦中4种氨基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石韦中4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elchrom C18,流动相A为0.1 mol/L的醋酸钠缓冲液(以醋酸钠调节pH至6.5)-乙腈(93∶7,V/V),流动相B为乙腈-水(4∶1,V/V),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92~49.2、3.168~31.68、2.6~26、2.88~28.8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0.9999、0.9994、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99.6%、98.3%、100.1%,RSD分别为2.2%、2.5%、2.2%、2.3%(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石韦中4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龙毅;杨武德;袁吉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采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通过干扰试验对不同批号的样品大不干扰质量浓度及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查。结果:样品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无干扰;样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5 EU/ml。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乔世琴;孙著叶;李维刚;吴立磊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居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信-行水平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4个城乡社区抽取1000位常住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信-行水平评估问卷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0份,有效回收率100%。干预后,受访居民对于“抗菌药物不是消炎药”“为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感染,不可以经常预防性地使用抗菌药物”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其特殊自身规律,要慎之又慎,听从医师指导,不能随意使用”等的相关态度的正确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对于“如果生病不适,您会自寻渠道(比如:购买/寻找赠予/找出家中留有的前次药物)获得抗菌药物吗?”等相关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受访居民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和总分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社区居民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非常必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社区居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信-行水平有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陶根惠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胰岛素注射液质量现状及相关标准研究

    目的:为了解胰岛素注射液的质量现状及提高相关检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2批胰岛素注射液上市产品,根据本品法定检验标准(包括性状、鉴别、装量、可见异物、无菌及生物法测定效价)进行全检。另参照同类产品的法定检验标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有关物质、含量及苯酚的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分子排阻色谱法对其高分子蛋白质进行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按照法定标准进行检验,32批样品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按照同类产品的法定标准进行检验,杂质A21脱氨胰岛素的测定结果为15.6%~39.2%,全部超过同类产品5.0%的限度标准;含量测定结果为93.2%~102.7%;高分子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为0.5%~0.6%;苯酚的质量浓度测定结果为2.34~2.51 mg/ml;锌含量测定结果为12.3~14.8μg/100 U。结论:胰岛素注射液现行法定检验标准缺少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等关键质控项目;相关上市产品高分子蛋白质、苯酚及锌含量控制较好;杂质A21脱氨胰岛素含量普遍偏高,胰岛素主峰的稳定性较差。

    作者:丁晓丽;李湛军;辛中帅;张慧;梁成罡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赖诺普利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限盐、利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赖诺普利片初始剂量10 mg,口服,每日1次,每1~2周后剂量增加1倍,至大剂量不超过4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片5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胸比、LVEDD、LVESD、HR、SBP、D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赖诺普利联合氯沙坦钾治疗CHF较单用赖诺普利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霞;李怀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舍曲林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与合理用药

    目的:为促进舍曲林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回顾近年国内外有关舍曲林的临床文献报道,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舍曲林除了治疗抑郁症外,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早泄、尿毒症瘙痒、紧张性头痛、心境恶劣障碍等方面的治疗也有新进展。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胃肠道反应、精神及神经系统反应、心脏毒性等。通过加强个体化用药和用药监护等措施可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结论:临床医师及药师应重视舍曲林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问题,采取有效对策,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裴丽;罗艳;李翔;黄显金;王丽伟;刘京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叶酸预防高龄人群胃肠道肿瘤有效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叶酸预防高龄人群胃肠道(GI)肿瘤的有效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叶酸(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对照组)预防高龄人群(年龄>50岁)GI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294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GI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74,1.12),P=0.3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GI肿瘤发生率不受随访时GI肿瘤进展期、年龄、基础血清叶酸水平、服用叶酸类型、剂量和随访时间的影响。结论:补充叶酸并不能有效预防高龄人群GI肿瘤的发生,对不同年龄和基础血清叶酸水平的高龄人群,以任何剂量和疗程补充叶酸均不能显著减少其GI肿瘤的发生率,同时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提示临床对个体补充叶酸时应慎重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和样本量限制,该结论有待更多设计严格、长期随访的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作者:魏振刚;魏丰贤;罗越魁;王根年;张亚武;张晖汉;张有成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昂丹司琼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单胎足月产妇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产妇于麻醉前30 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500 ml,麻醉前5 min给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4 ml,缓慢静脉推注;对照组产妇于麻醉前30 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500 ml,麻醉前5 min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4 ml缓慢静脉推注。记录两组产妇开始实施麻醉穿刺前(T1)、麻醉后产妇取左侧卧位后(T2)、胎儿娩出后(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T2、T3时点MAP显著低于同组T1时点及试验组,HR显著高于同组T1时点及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各时点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昂丹司琼后,可有效降低恶心呕吐、低血压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作者:郭丁伟;方海阳;陈英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校院合作培养临床药学人才模式的教学效果调查

    目的:了解校院合作培养临床药学人才模式的教学效果,为提高临床药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我院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的87名临床药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师、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意见及学生对教学改进的建议,并将所有问卷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94.25%的学生对于校院合作培养模式表示满意,但5名学生认为理论课学习与见习时间的分配还存在一定问题;57.48%的学生认为目前使用教材不合适,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25.29%的学生认为由临床医师承担教学不合适,主要原因为药物知识讲授不够清楚。结论:校院合作培养临床药师的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优势,但在教师、教材及课程安排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鹏;张莉;杨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广东省三城市居民中成药用药安全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中成药用药安全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更好地保证民众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省3个市的居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就受访者对中成药的认知、使用习惯、用药安全意识、获取中成药相关信息及购买的途径等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30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为96.98%。64.01%的受访者不知道所使用的中成药的药物组成;50.39%的受访者不知道所使用的中成药的禁忌证;48.44%的受访者不知道所使用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23.74%的受访者掰开过药片后服用;65.18%的受访者不知道老年人中成药使用剂量要小于青壮年;44.75%的受访者不知道某些中成药不能与西药一起服用。获取中成药相关信息及购买的途径多样,其中主要信息来源是医师和药店的药师;90.08%的受访者从药店购买过中成药。结论:居民在平常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大的问题是对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的匮乏而导致的用药安全意识薄弱,用药行为和用药习惯存在不合理之处,终可能造成用药安全隐患或发生用药安全问题。为此,应当加强对居民自我药疗知识的科普教育、加强药店的处方药管理和发挥执业药师的药学服务功能以及加强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和规范药品说明书的内容。

    作者:肖晓慧;宫瑞松;姚茜;侯亚静;黎颖欣;赵长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联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30 mg/kg,每日2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热速清口服液<1岁,1/4~1/2袋;1~3岁,1/2~1袋;3~7岁,1~1.5袋;7~12岁,1.5~2袋;每日均为3~4次。两组患儿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前后CD4+/CD3+、CD4+/CD8+、CD8+/CD3+比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WBC、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D4+/CD3+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4+/CD8+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对照组CD8+/CD3+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CD8+/C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基础上加用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作者:张顺辰;张红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甲钴胺对比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甲钴胺对比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甲钴胺(试验组)对比α-硫辛酸(对照组)治疗DPN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9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CI(0.12,0.24),P<0.001]。结论:α-硫辛酸治疗DPN的疗效优于甲钴胺。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和样本量限制,该结论有待更多设计严格、长期随访的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作者:唐静;刘琛;闫素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CSP患者资料,按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26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50 mg/m2,囊内注射,1周1次,1周后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50%,再给予甲氨蝶呤;若β-HCG下降>50%,不给予甲氨蝶呤,待β-HCG<1000 mU/ml时,行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B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50 mg/m2,肌内注射,1周1次,1周后若β-HCG下降≤50%,再给予甲氨蝶呤;若β-HCG下降>50%,不给予甲氨蝶呤,待β-HCG<1000 mU/ml时,行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4、7、10、14 dβ-HCG,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 CSP包块直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CSP包块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HCG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14 d<10 d<7 d<4 d,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宫腔镜治疗CSP疗效均较好,但甲氨蝶呤囊内注射的安全性优于肌内注射。

    作者:宋佳玉;张清伟;赵晓;张玉艳;王慧芬;付秀虹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丹珍头痛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丹珍头痛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流动相A为水,流动相B为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记录时间为65 min。结果:精密度、稳定性、复复性试验的RSD≤0.23%;标定10批丹珍头痛胶囊共有峰13个,相似度均>0.9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丹珍头痛胶囊的工艺稳定性评价和质量控制。

    作者:张宇霞;昝占全;王统霞;李春梅;纪兰菊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我院2013年门诊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基本药物使用状况,促进基本药物在我院的合理使用。方法:比较我院(眼耳鼻喉专科医院)2013年门诊各科及全院上、下半年基本药物处方品种占比和费用占比;对眼科、耳鼻喉科两个主要科室处方品种占比居前列的药品进行排序,并对4个季度的排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施行,2013年下半年全院门诊基本药物处方品种占比和费用占比较上半年均显著上升(P<0.01)。眼科2013下半年基本药物处方品种占比和费用占比较上半年均有显著上升(P<0.01),处方品种占比前20位中收载入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2种,收载入2010版上海市增补目录的有3种。耳鼻喉科2013下半年基本药物处方品种占比较上半年显著下降(P<0.01),费用占比显著上升(P<0.01),处方品种占比前20位中收载入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2种,收载入2010版上海市增补目录的有3种。结论:我院基本药物的处方品种占比和费用占比呈上升趋势,但非基本药物仍占主导地位,基本药物的使用率有待提高。基本药物目录收载的眼耳鼻喉科等专科药品品种不足、剂型单一,未来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还需要更多考虑专科医院的用药特点。

    作者:沈剑文;闫晶超;陈念祖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入组前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口服,3次/日,连用4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口服,3次/日,连用2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格列汀片5 mg,口服,1次/日,连用24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FP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较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可显著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刁幼林;于建华;王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