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裕林;张永;刘雁;邢蓉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粉剂在1岁以下苯丙酮尿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年龄<1岁的苯丙酮尿症患儿持续32周喂养肠内营养粉剂,20 g/kg,qd.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32周时患儿的苯丙氨酸水平、身高、体质量、头围、智商水平、各项营养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32周时,患儿的苯丙氨酸水平较治疗前逐渐降低,身高、体质量、头围较治疗前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智商水平治疗8周时优于治疗前,治疗32周时优于治疗8周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32周时,患儿各项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32周时患儿的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蛋白(TP)水平显著优于治疗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2周时,患儿的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水平与治疗8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6例患儿在治疗中发生181次不良反应,主要为10次腹泻和126次上呼吸道感染,其中1例患儿出现中度胃肠炎,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给予1岁以下苯丙酮尿症患儿肠内营养粉剂,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的苯丙氨酸水平,避免其智商水平的下降,改善其营养状况,进而满足患儿正常发育生长的营养需求,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陈海燕;曹松山;裴保方;李燕;卫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不同补充时机对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2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其中,A组患者与血浆置换同步进行的替补液为100%新鲜血浆;B组患者与血浆置换同步进行的替补液为:先补充40%生理盐水,再补充60%新鲜血浆;C组患者在血浆置换至离体血液达1个体循环量的12%时,再开始补充替补液,补充顺序为先补充40%生理盐水,再补充60%新鲜血浆.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肝脏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C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显著短于A组和B组,B组又显著短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时机进行血浆置换对药物性肝损伤有着不同的疗效,在血浆置换至离体血液达1个体循环量的12%时,先补充40%生理盐水,再补充60%新鲜血浆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秦海珍;陈绪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为索拉非尼致高血压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索拉非尼致高血压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管理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多靶点抗肿瘤药索拉非尼临床疗效较好,但需长期持续用药,容易引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而减量治疗容易诱导药物耐受,影响治疗效果,但可通过有效血压管理和临床干预得到控制.结论:索拉非尼致高血压不良反应高发,有效预防和积极干预能控制其相关高血压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保障药物治疗连续性.
作者:孙伟张;杨全军;郭澄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门诊各科室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处方,对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处方科室分布、药品使用频次、处方诊断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 000张处方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有1 562张,使用率为10.4%;其中判断为不合理的处方有189张,不合理率为12.1%.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高的科室为耳鼻喉科(27.66%),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的是儿科(16.12%);使用频率高的是地塞米松注射液(44.88%);使用糖皮质激素处方诊断多的是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267张处方).结论:该院在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引起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处方审核和点评,以确保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
作者:刘舜莉;麦毅忠;王小群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为阿片类镇痛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我院癌痛病房患者阿片类镇痛药处方1 882张,以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利用情况的客观指标,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药物评价的判断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当年癌痛病房阿片类镇痛药处方中病种分布多的为肺癌,占42.19%.常用药物有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其DUI都<1.0.药物使用数量、销售金额排名第1位的均为硫酸吗啡缓释片;药物剂型主要为片剂、注射剂及贴剂,其中片剂所占构成比大,达到97.30%.结论:我院在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癌痛时,在用药种类、剂型、给药途径上基本合理规范,但阿片类镇痛药使用剂量偏小,各类药物的DUI均<1,同时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合理处方.
作者:屠文莲;黄辉;赵刚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为减少乃至杜绝门诊高危药品的用药错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4年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高危药品用药错误,对用药错误的类型、差错级别和引发差错的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点评处方670 997张,发现用药错误501例,其中高危药品的用药错误26例,包括胰岛素给药途径错误7例、口服降糖药重复用药和给药剂量错误各1例、阿片类药品和非甾体抗炎药重复用药6例、氨酚待因适应证错误2例、葡萄糖注射液规格错误和适应证错误各1例、利多卡因给药途径错误2例、甲氨蝶呤给药频率错误2例、地高辛给药剂量错误2例、华法林给药剂量错误1例.医师处方错误,经药师审核发现错误并拒绝调配的18例,占69.2%;医师处方错误而药师未发现的8例,占30.8%.结论:门诊高危药品的用药错误主要发生在医师处方环节,主要原因为电子医嘱系统没有实行强制和约束策略.提高门诊高危药品安全用药水平需要找到差错环节并采取靶向性安全用药方案.
作者:马丽萍;吝战权;沈司京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生化汤辅助治疗早期妊娠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8例早期妊娠流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4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25 mg,bid,并于第4天加服米索前列醇600μg,qd,共治疗4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第4天口服米索前列醇后2 h加服生化汤1次,然后bid,连续服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流产率、出血时间、出血量、流产后正常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流产率为96.5%,高于对照组的8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汤辅助治疗早期妊娠流产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邢农;常宏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为精神障碍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精神科47 386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 386张处方共涉及病例39 49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1.42岁,男女比例为1:1.07;主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占65.34%,其次为心境障碍,占15.20%;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分别占30.80%和61.68%;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分列处方药品使用率前3位;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分列药品销售金额前3位;在精神科处方药品使用率前20位中,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药品有7种,治疗心境障碍药品有3种.结论:我院门急诊抗精神障碍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刘小飞;林建敏;李芊芊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甲型H1N1/H3N2感染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3例我院收治的甲型H1N1/H3N2感染合并PB儿童的病例资料,总结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纤支镜灌洗的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内容对该少见病种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儿中有2例甲型H1N1、1例甲型H3N2感染合并PB,其中2例有基础疾病,分别为支气管哮喘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例患儿均诊断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肺不张,其中2例伴有纵膈气肿、皮下气肿.经纤支镜检查均取出树枝状异物,病理检查均为纤维素性渗出,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确诊为PB.3例患儿经过辅助呼吸、呼吸道管理、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纤支镜灌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PB是甲型流感的合并症之一,病情危重.临床上一旦考虑该病,应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基础上尽快行纤支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作者:耿刚;罗健;罗征秀;刘恩梅;符州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17例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7例ADR中,发生人群女性比男性略多;41~70岁患者所占比例高,达53.94%;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高,为35.65%;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74.7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占30.28%.结论:ADR的发生与药品的性质、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应用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陈群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供血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2例CR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激光光凝术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 m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ivgtt,qd.两组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A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小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A的Vmax、Vmin、RI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FFA和OCT影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够明显改善CRVO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侧眼部的供血.
作者:王辉;李晓;黄引谦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IM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脂、抗血小板聚集、限制蛋白饮食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qd,若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剂量增加至16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40 mg,tid,症状完全缓解后减至20 mg,ti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24 h尿蛋白定量和TG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改善IMN患者的肾功能和血脂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凌俐;魏革;陈丽;谢兆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评价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效果.方法:分别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2011年5月-2012年4月、2012年5月-2013年4月、2013年5月-2014年4月4个时间段,从我院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00份,共计4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利用指数、围术期抗菌药物选用的种类、给药时间等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1年5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96%下降至33%,药物利用指数从1.44下降至0.79,药物选择合理率从19.8%上升至100%,给药时间合理率从43.8%上升至100%.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使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均明显改善.
作者:吕丹;李玲;杜丹萍;瞿慧君;胡学谦;谢红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评价两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11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复方鳖甲软肝片组(A组)和安络化纤丸组(B组)各56例,两组患者分别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相应的中成药.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瞬时弹性成像,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计算有效率,比较两种方案的成本-效果.结果:A组方案的成本为9 227.10元,有效率为74.11%,成本-效果比为12 451;B组方案的成本为8 202.90元,有效率为69.28%,成本-效果比为11 840;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 205.B组方案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成本-效果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
作者:王沛陵;李晶莹;付娜;段小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药物重整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高龄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就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电解质等治疗药物进行重整:停用非必需药物血必净注射液、康尔心胶囊、蛇胆川贝软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调整氢氯噻嗪片、氯化钾缓释片剂量;停用非一线治疗药物利血平片,降低潜在的用药风险;根据病情转归及时停用呋塞米片、乳果糖口服溶液和开塞露.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物重整,可避免重复用药,优化用药方案,减少用药品种和药品费用,降低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朱裕林;张永;刘雁;邢蓉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受体细胞色素P450(CYP)3A5和白介素(IL)-10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给药剂量(C/D)的关系.方法:利用Sequenom MassArray iPLEX GOLD系统检测51例肺移植患者外周血CYP3A5 rs776746和IL-10 rs180089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代谢表型C/D的相关性.结果:肺移植术后,受体CYP3A5 rs776746 GG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C/D明显高于AA+AG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第1周和第2周受体IL-10 rs1800896 AA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C/D明显高于AG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分析这两个基因,携带快代谢等位基因数目多的患者他克莫司C/D明显低于不携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受体CYP3A5 rs776746和IL-10 rs800896基因型有助于指导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
作者:徐雯;张晓庆;樊军卫;李玉平;谢博雄;舒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类药物在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与经济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青光眼患者790例,按所用药物方案不同分为拉坦前列素组62例、曲伏前列素组356例、贝美前列素组372例,分别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计算3组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并运用小成本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拉坦前列素组、曲伏前列素组、贝美前列素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84.27%、76.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分别为208.00、225.00、173.00元,贝美前列素组的成本低.敏感度分析结果与小成本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针对青光眼的治疗,贝美前列素较拉坦前列素和曲伏前列素更经济.
作者:胡月;刘子琦;张春雨;马满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干预胰岛素使用和自我血糖管理在囊性纤维化相关性糖尿病(CFR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14家医院2007年4月-2013年4月CFRD住院患者1 295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为试验组(743例)与对照组(552例).对照组患者维持胰岛素注射剂量,试验组患者每周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并行自我血糖管理宣教.检测记录并比较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的血糖数据、血脂水平、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等指标.结果:干预后1年随访时,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高血糖次数、低血糖次数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93.5%(695/743)]与对照组[59.6%(329/5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09,P<0.05);试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196.24±15.80)与对照组(180.33±16.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胰岛素使用和自我血糖管理能够有效控制CFRD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作者:陈杰;丁东新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2013-2014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68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8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52.99%vs. 47.01%);5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例数多(占36.14%);引发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居多,分别占40.22%、21.47%;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引发的ADR多(占85.6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分别占39.95%、21.47%.所有ADR患者经停用相关药物后均治愈或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分析评价工作,加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药品风险.
作者:刘平;徐国防;刘长缨;李晓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肾移植术后合并多重肺部感染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多重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协助医师制订初始用药方案:更昔洛韦250 mg,ivgtt,q12 h+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ivgtt,bi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ivgtt,qd+复方磺胺甲 唑片2片,po,qd+环孢素软胶囊75 mg,po,q12 h+碳酸氢钠片1 g,po,qd+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po,qd+法莫替丁片20 mg,po,bid;因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故2次调整更昔洛韦剂量;因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故2次调整复方磺胺甲 唑片剂量;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和患者用药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找准药学监护切入点,促进了患者合理用药,充分体现了药学监护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朱愿超;胡永芳;杨莉萍;胡欣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