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王芳;唐亮;王晓燕;房秀梅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指导、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腺苷钴胺1.0 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至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尺神经的MCV和尺神经的SC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BG、2hPG、TCSS、正中神经的MCV、正中神经的SCV、尺神经的MCV、尺神经的S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正中神经的MCV、正中神经的SCV、尺神经的MCV、尺神经的SCV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2 hPG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及治疗前后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胺治疗DPN较单用腺苷钴胺疗效更好,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丛勇;杨文;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参附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b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结果:人参皂苷Rg1、Rb1进样量分别在3.247~16.235、2.536~12.608 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0.5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99.15%,RSD分别为2.32%、2.71%(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捷,可用于不同规格参附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作者:陈开杰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观察补心丸对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45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试验组给予补心丸9 g,口服,tid;观察组患者给氟伏沙明d1-325 mg,d4-650 mg,d775 mg,每晚饭后服用,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 d.另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血清褪黑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血清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比较除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HAMD-17评分、HAMA评分、PSQI、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心丸可显著增加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谢燕贤;王庆文;钟锐生;陈桂红;温中明;雷圣贤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盐酸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FD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餐前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100 mg,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多塞平片12.5 mg,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例数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餐后饱胀、上腹胀满、早饱、嗳气改善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盐酸多塞平治疗FD伴抑郁症较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疗效更好,安全性较好.
作者:徐玉梅;金桂兰;任习芳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探索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培养模式.方法: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安排等方面总结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培养经验.结果:我院培养的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协作能力和较高的药学服务水平,不仅掌握了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运用临床药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助临床医师解决实际问题.结论:我院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培养模式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临床药学专业实习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马明华;余自成;邱瑾;年华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系统评价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比单用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试验组)与单用那格列奈(对照组)比较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l 1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MD=-0.87,95%CI(-1.64,-0.11),P=0.03]、餐后2h血糖[MD=-0.66,95%CI(-1.20,-0.11),P=0.02]、甘油三酯[MD=-0.11,95%CI(-0.13,-0.09),P<0.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MD=0.11,95%CI(0.09,0.13),P<0.000]、低密度脂蛋白[MD=0.10,95%CI(0.01,0.20),P=0.04]、低血糖发生率[OR=2.41,95%CI(1.66,3.52),P<0.000]、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OR=2.51,95%CI(1.55,4.06),P<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01,95%CI(-0.35,0.38),P=0.94]、血压[收缩压:MD=8.80,95%CI(-0.87,18.48),P=0.07;舒张压:MD=8.67,95%CI(-3.02,20.36),P=0.15]、高密度脂蛋白[MD=-0.00,95% CI(-0.01,0.01),P=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在控制血糖、降低甘油三酯方面优于单用那格列奈,但低血糖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质量不高,该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吴曼;马建丽;王喆;周亮;李翔;邵杰;刘皈阳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建立测定生血宝合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35∶65,V/V),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黄芪甲苷检测质量浓度在0.99~9.9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RSD=1.8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生血宝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常中飞;孙华燕;胡秀敏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系统评价加巴喷丁对比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加巴喷丁(试验组)对比卡马西平(对照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采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后,运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合计9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MD=0.46,95%CI(0.06,0.85),P=0.02]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9,95%CI(0.50,0.69),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有效率[OR=0.06,95%CI(0.00,0.12),P=0.05]和治疗4周后VAS评分[MD=0.01,95 %CI(-0.26,0.28),P=0.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巴喷丁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与卡马西平相当,但起效时间短于卡马西平,且安全性明显优于卡马西平.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袁敏;徐丽君;肖志龙;陈身健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为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各1年内我院服务量、收入情况以及门诊和住院医保患者的次均就医费用、药品费用及自付比例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比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我院门诊和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均有所增加,其中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增加较明显;我院门诊和住院医保患者的次均就医费用分别下降了15.58% (P<0.01)和6.29%(P<0.01),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了21.44%(P<0.01)和9.93%(P<0.01),药占比分别下降了2.95%(P<0.05)和1.81%(P<0.05),总体个人自付比例分别下降了1.76%(P<0.05)和1.69%(P<0.05),药品自付比例分别下降了1.72%(P<0.05)和1.84%(P<0.05),但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增加不显著.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医保患者费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看病贵”的状况,但基本药物在我院仍未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王德平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为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和提高其使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大型三甲医院2013年上、下半年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前后医保患者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数量、人次及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排序、分析.结果:该院2013年上半年医保患者基本药物的使用数量所占比例为42.23%,使用人次所占比例为47.47%,使用数量达到原卫生部对三级医院该指标的要求,但使用金额所占比例(11.80%)偏低;2013年下半年与上半年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金额比例仍未达标.该院基本药物使用占主导地位的为西药品种,其中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和心血管疾病用药、营养支持类药位居前列;2013年下半年与上半年比较,排名前5位的基本药物品种基本不变,但其使用金额、使用数量、使用人次占总体的比例绝大多数有所下降,且除0.9%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金额比例外,其他各项指标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该院医保患者基本药物品种及其使用情况基本符合国家对三甲医院的要求,但还需采取积极宣教、绩效考核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华小黎;陈东生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长期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1.0 mg,口服,qd,疗程为8年.对出现病毒学反弹的患者,停用恩替卡韦,改用阿德福韦酯或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病毒学反弹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在治疗24周时显著升高(88.9%),在治疗192周达到高值(93.3%),并保持平稳至治疗结束;在治疗8周时出现HBV-DNA阴转(8.9%),治疗96周时显著升高(46.7%),在治疗结束时达到高值(62.2%);治疗48周时5例患者出现病毒学反弹(5.6%),治疗结束时共有25例患者出现病毒学反弹(27.8%);治疗48周时3例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3.3%),治疗结束时共有29例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32.2%);治疗288周时6例患者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6.7%),治疗结束时共有11例患者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12.2%).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ALT水平迅速下降,在治疗12周时基本恢复正常至治疗结束.所有患者中有9例出现恶心,7例乏力,5例心动过速,2例尿液中检测有白细胞,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结论:恩替卡韦长期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作者:吴华峰;刘琦;刘立亚;万志军;杜秀玲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40多个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师进行药学服务开展现状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为97.3%.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仍以“传统调剂”和“药品申购及审核”为主,超过一半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用药咨询”;在药学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为“疾病知识缺乏,无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学中药(西药),西(中)药学知识缺乏”等;困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主管部门或医院领导对药学服务重要性认识不足”“医药学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比较少”等;可以开展的药学服务项目主要有“详细指导患者用药时间、间隔及剂量”“对社区常见病进行用药指导”等;相关建议主要有“加强药师医学知识方面的继续教育”“在社区定期举办药物咨询服务”等;患者常咨询的问题主要有“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的价格”等;患者常咨询的药物类型主要有“感冒药”“降糖药”等.结论: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师需要转变观念,围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开展药学服务,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邓庆华;邓建华;杨建英;刘晓颖;蒋红艳;苏湲淇;夏瀛;郑小红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为提高肿瘤科临床药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路径和营造医药沟通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机结合循证药学思想和临床经验及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临床药学教学.结果与结论:成功将循证药学思想引入肿瘤科临床药学教学中,不仅有效地传授了学生临床药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基于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卓文磊;颜桂芳;谢启超;朱波;孙建国;陈正堂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观察制霉菌素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疾病(VV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VVC的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0.4 g,口服,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制霉菌素阴道栓剂1枚,于每晚休息前置入阴道深部,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阴道分泌物细菌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阴道分泌物细菌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阴道分泌物细菌数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制霉菌素联合伊曲康唑治疗VVC较单用伊曲康唑疗效更好,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林初;汪剑嫔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系统评价替考拉宁对比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EBM、Cochrane抗生素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全面收集替考拉宁(试验组)对比万古霉素(对照组)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分析后,采用Cocha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RCT,合计1 4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OR=1.14,95%CI(0.86,1.51),P=0.37]和细菌清除率[OR=0.98,95%CI(0.70,1.37),P=0.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29,0.65),P<0.000].结论: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与万古霉素相当,但替考拉宁安全性优于万古霉素.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质量偏低,该结论还有待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证实.
作者:李娟;杨婉花;陈冰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氨溴索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双倍剂量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降糖药、肌肉注射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氨溴索口服液10 ml,bid+盐酸莫西沙星0.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双倍剂量组患者给予氨溴索口服液20 ml,bid+盐酸莫西沙星(用法用量同常规剂量组).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双倍剂量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双倍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倍剂量氨溴索治疗糖尿病合并CAP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剂量,安全性较好.
作者:黄茂林;上官杰;龚璐璐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为进一步促进血液系统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武汉地区32家医疗卫生机构2010-2012年临床血液系统基本药物应用状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武汉地区32家医疗卫生机构血液系统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68%和4.51%,其中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为抗血小板药、血容量扩充剂和抗凝血药及溶栓药,DDDs排序前3位的为抗贫血药、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及溶栓药;DDDs排序前5位的品种始终是腺苷钴胺、叶酸、阿司匹林、维生素B12、氯吡格雷;销售金额排序前5位的始终是氯吡格雷、羟乙基淀粉、低分子量肝素、阿司匹林、肝素.结论:该地区血液系统基本药物的应用状况符合临床应用特点,销售金额及DDDs排序合理,其趋势也符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预期和制定的目标.
作者:姜鸽;桂玲;刘东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感冒止咳颗粒中绿原酸、葛根素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甲醇-ph2.6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0~9 min)、250 nm(9.1~15min)、280 nm(15.1~30 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绿原酸、葛根素和黄芩苷的检测质量浓度分别在3.7~37.5,7.8~78.4,15.6~155.8 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4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100.6%、101.6%,RSD分别为1.51%、1.34%、2.69% (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柴鑫莉;陈蕾;舒金富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方法:针对当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职高专的特点,设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块.结果与结论: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采用了“模拟职场教学”“工学结合教学”“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发展设置课程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课程,建立了学校、学生与企业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苏湲淇;龚萍;付晓娟;余虹;杨韵菲;张晋之;谢颖;王韵;许燕 刊期: 2014年第40期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联合自体全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自体血清静脉注射治疗,在无菌的条件下采集患者肘静脉血5 ml,加入2%利多卡因1ml中,臀部肌肉注射,2~3次/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总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IgE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总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IgE含量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自体全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用氯雷他定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重;周东来;黄剑锋 刊期: 2014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