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宁地区不同麻醉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姚泽宇

关键词:西宁地区, 不同麻醉方法, 妇科腹腔镜手术, 硬膜外麻醉, 血液循环系统, 循环影响, 全身麻醉, 麻醉医师, 临床应用, 低氧环境, 呼吸, 麻醉下, 大气压, 缺氧, 气腹, 空气, 海拔, 国内
摘要: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增多,随着临床麻醉医师对硬膜外麻醉下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影响认识的深入,国内已逐渐由全身麻醉改用硬膜外麻醉,而我院地处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大气压(386~588 )mmHg,空气PO2(122~123)mmHg的低氧环境,长期受缺氧的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旨在观察此环境下硬腹外麻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度高原地区慢性胃炎的病理特点及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及周边八县(海拔2 000m~2 500m)慢性胃炎发病特点及高原低氧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方法:选取65例我院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的CG病人及活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分析内镜诊断和病理学诊断,并以问卷形式调查其生活状况资料.结果:内镜诊断CSG 43例,绝大部分病理学诊断为CAG(76.74%),其中近一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淋巴滤泡形成等癌前病变;内镜诊断CAG 21例,病理学诊断绝大部分为较重的CAG,且伴有较重的上述病变.结论:青海地区慢性胃炎较重,可能与高原低氧环境下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和内皮素(ET)水平增高,影响胃粘膜微循环血流量有关.

    作者:杨桂英;熊元治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氧浓度增加对5 380m高原人体运动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酪氨酸对高原人体运动NO和NOS的影响

    目的:探讨酪氨酸对高原人体运动时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m高原半年的4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酪氨酸组、乙酰唑胺组、依那普利组及对照组,每组10人.在安静时、服药前、服药第10天、第15天及停药第10天、第20天分别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至力竭,测定其血清中NO、NOS含量.结果:①4组青年力竭运动后较安静时NO、NOS均增高(P<0.01或P<0.05);②服用酪氨酸、乙酰唑胺、依那普利加硝苯地平10天NO、NOS均增高(P<0.01或P>0.05);酪氨酸组停药20天药效消失,乙酰唑胺组、硝苯地平组停药10天药效消失.结论:酪氨酸、乙酰唑胺、依那普利均能增强高原运动时NOS活性,使NO合成增加,改善高原运动通气/血流比,增强氧合功能,其中酪氨酸效果更明显.

    作者:崔建华;张西洲;王引虎;哈振德;张芳;马勇;王伟;邢国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监测与妊娠结局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因围产儿病死率、围产儿病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高被列为高危妊娠.西宁地区海拔高度为2 260m,属中度高原地区,大气氧分压为10.93kPa,氧含量只有平原的75%[1],这将进一步加剧ICP患者胎儿宫内缺氧状态.因此,临产前预测胎儿宫内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本文对我院产科两年中住院治疗的ICP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拉见措;赵红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46例肺心病并高粘度血症的诊冶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并发高粘血症者明显高于平原地区[1],可见高粘度血症是高原肺心病突出的特殊问题.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高原地区(海拔2 260m~3 200m)肺心病并高粘度血症患者46例,现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会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快速进入高原者肺功能变化及意义

    目的: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肺功能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在150名快速进入高原者中随机抽取40人,于进藏前1d及进藏的第3d和第7d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通气量(FEV1.0)、用力肺活量/肺活量预测值(%FVC)、一秒率(FEV1.0%)、大峰流速(PF)及中期流速(V75~V25),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后肺功能各指标检测均较平原值升高,其中进入高原第3d各指标变化尤为显著,第7d次之(P<0.05~0.01).结论:快速进入高原者为适应高原缺氧环境,肺功能会发生由代偿到逐步习服的生理性改变,了解此过程,对于快速进入高原者AHAD的预防,尤其是对快速进驻高原部队合理科学的训练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尚师;郑必海;宋娟;王洪斌;周小波;李素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165例新生儿手术麻醉体会

    我院地处海拔2 260m地区,自1989年3月-2004年5月共实施新生儿麻醉165例,现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65例,男128例,女27例,年龄2小时~30天,体重1.6kg~3.8kg, ASA(2~4)级.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手术种类:先天性无肛、消化道穿孔、胆道梗阻、脊膜膨出、腹裂、嵌顿疝、小肠闭锁、股骨骨折、脐膨出、骶尾部畸胎瘤、胎粪性腹膜炎、幽门肥厚性狭窄、颅内血肿、先天性食道闭锁并气管瘘.

    作者:屈青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10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8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105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70例,非手术治疗35例.死亡23例(21.9%),存活82例(78.1%).随访8个月至4年,49例恢复正常,29例CT提示脑软化灶,4例继发外伤性癫痫.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确诊,选择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阿晓军;马越;李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头痛头晕症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200例以头痛头晕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探讨西宁地区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根据.方法:用美国MET-1010 TCD仪对脑血管疾病患者Vs、Vm、Vd、PI、RI及频谱、音频信号等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并分析,做出相应的临床诊断.结果:脑供血不足构成比中青、中、老年组无明显差别(P>0.05);脑血管痉挛的构成比中青、中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脑血管狭窄多见于老年组(P<0.05).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西宁地区以头痛头晕为主要表现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

    作者:李萍;祁钰;张富阁;张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富氧室对高原移居者睡眠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氧室对高原移居者睡眠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700m建立富氧室,12名移居高原30天的健康青年入室休息和睡眠10h,观察受试者睡眠前后SaO2的变化及出室后4h内SaO2的改变,并与常氧组比较.结果:富氧组入室1h后SaO2明显升高[(90.17±3.38)%,(94±2.17)%,P<0.01],第二日晨起安静时SaO2较睡眠前增高2.33%,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受试者出室后1h、2h、3h的SaO2依次为(95.5±1.00)%, (93.83±1.64)%, (93±2.17)%,与常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结论: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可明显改善移居者睡眠前后的SaO2,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哈振德;何通晗;邢国祥;张西洲;崔建华;王伟;马勇;张芳;简新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磷酸果糖治疗高原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原低氧环境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银杏叶片对高原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银杏叶片对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 700m 半年的20名青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对照组口服自制炒面胶囊,每次2粒,每天2次;实验组口服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天2次.在服药15天后两组分别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结果:实验组服药后较对照组P、TPR、ALT降低明显(P<0.05),η、PAWP、CCP降低非常明显(P<0.01);SV、mAP、BK增加明显(P<0.05),BV增加非常明显(P<0.01).结论:服用银杏叶片对进驻高原青年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王伟;白国顺;张芳;哈振德;张西洲;崔建华;马勇;邢国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富氧对高原移居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原康胶囊对快速进入高原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了解高原康胶囊对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80名由平原乘飞机初次进入高原的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平原登机前开始给予口服高原康胶囊,2粒/次,3次/日,连续服用3日,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分别于进入高原的前1d及进入高原的第3d和第7d对两组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的肺功能及7d内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进入高原后肺功能各指标均较平原增加,但实验组比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P<0.05~P<0.001);且实验组的AMS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5%,对照组32.5%,P<0.001).结论:高原康胶囊能非常显著地改善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肺功能,通过提高快速进入高原者的高原适应能力而显著降低其AMS的发病率,有利于AMS的预防.

    作者:李素芝;郑必海;王洪斌;李尚师;姚文新;王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原鼢鼠、鼠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

    目的:主要对高原土生动物(鼠兔和鼢鼠)与移居高原Wistar大白鼠肺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讨高原土生动物低氧适应机理及临床应用开发前景.方法:所选用动物放血处死进行肺灌洗,得到的肺灌洗液采用FLONH方法萃取脂质并测定磷脂(TP)、磷脂酰甘油(PG)、卵磷脂(PC)和饱和卵磷脂(SPC).肺灌洗液经高速离心后按Bhattec harrya提取蛋白成分,粗提物采用紫外和克氏定氮法测定.结果:Wistar大白鼠肺灌洗液中磷脂、磷脂酰甘油、卵磷脂和饱和卵磷脂低于高原鼠兔和鼢鼠(P<0.05);Wistar大白鼠蛋白质含量也低于这两种土生动物(P<0.05);高原鼠兔和鼢鼠含量基本接近.结论:高原鼠兔和鼢鼠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维持正常肺功能和适应高原缺氧起着重要的作用;Wistar大白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的降低标志着对高原低氧的不适应.

    作者:陈华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XT-400B骨创伤治疗仪治疗高原地区外伤性骨不连18例临床体会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3 600m[1],外伤性骨不连发生率高,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是高原地区骨折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已成为骨科医生所面临的棘手的问题,传统的自体骨移植,由于创伤大,痛苦及并发症多,大多数病人不愿接受.我院骨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XT-400B骨创伤治疗仪治疗高原地区外伤性骨不连18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喜民;李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富氧对海拔3 700m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心电图STII、III、avF下移45例临床分析

    自2002年6月至2003年11月,我院对入高原施工人员(海拔3 080m~4 700m)每月体检一次,选择心电图STII、III、avf水平型下移≥0.1mV(1mm)者45例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谢远志;郭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进驻青藏高原铁路建设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进驻青藏铁路建设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其心理健康保健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PHI)、精神症状清单(SCL-90)和自编的相关问卷,对平均海拔4 000m以上施工现场约20 000名施工者中随机抽取的239名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分析.结果:本组人员中SCL-90的总均分≥2.0的有68例(28.3%), 多为抑郁、焦虑(其总均分≥2.0分者分别占14.64%和11.72%); 本组中男性194人,女性45人,总均分分别为1.26±0.52和1.53±0.59,两者间差别存在显著性(P=0.005);其SCL-90中的强迫症状严重度及阳性症状分与进入高原的时间呈正相关 (Pearson系数=0.133,P=0.040和 Pearson系数=0.127,P=0.050).结论:进驻高原施工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且以女性为著,主要表现在抑郁和焦虑等方面,有随进入高原时间的延长而症状加重的趋势.

    作者:杜欣柏;宋志强;安海生;李平善;刘兰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