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度高原地区慢性胃炎的病理特点及因素的分析

杨桂英;熊元治

关键词:高原 慢性胃炎 病理诊断 NO ET 微循环
摘要:目的:分析西宁地区及周边八县(海拔2 000m~2 500m)慢性胃炎发病特点及高原低氧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方法:选取65例我院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的CG病人及活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分析内镜诊断和病理学诊断,并以问卷形式调查其生活状况资料.结果:内镜诊断CSG 43例,绝大部分病理学诊断为CAG(76.74%),其中近一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淋巴滤泡形成等癌前病变;内镜诊断CAG 21例,病理学诊断绝大部分为较重的CAG,且伴有较重的上述病变.结论:青海地区慢性胃炎较重,可能与高原低氧环境下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和内皮素(ET)水平增高,影响胃粘膜微循环血流量有关.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地区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特点与护理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影响患者康复的效果.利用高血压NAH管理治疗网络(Nifedipine Atenolol Hydrid,NAH),对已确诊的30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用药管理及高血压心理健康教育护理,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原低氧环境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富氧室对高原移居者睡眠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氧室对高原移居者睡眠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700m建立富氧室,12名移居高原30天的健康青年入室休息和睡眠10h,观察受试者睡眠前后SaO2的变化及出室后4h内SaO2的改变,并与常氧组比较.结果:富氧组入室1h后SaO2明显升高[(90.17±3.38)%,(94±2.17)%,P<0.01],第二日晨起安静时SaO2较睡眠前增高2.33%,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受试者出室后1h、2h、3h的SaO2依次为(95.5±1.00)%, (93.83±1.64)%, (93±2.17)%,与常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结论: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可明显改善移居者睡眠前后的SaO2,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哈振德;何通晗;邢国祥;张西洲;崔建华;王伟;马勇;张芳;简新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4-DMAP对缺氧红细胞生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效应特点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原鼢鼠、鼠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

    目的:主要对高原土生动物(鼠兔和鼢鼠)与移居高原Wistar大白鼠肺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讨高原土生动物低氧适应机理及临床应用开发前景.方法:所选用动物放血处死进行肺灌洗,得到的肺灌洗液采用FLONH方法萃取脂质并测定磷脂(TP)、磷脂酰甘油(PG)、卵磷脂(PC)和饱和卵磷脂(SPC).肺灌洗液经高速离心后按Bhattec harrya提取蛋白成分,粗提物采用紫外和克氏定氮法测定.结果:Wistar大白鼠肺灌洗液中磷脂、磷脂酰甘油、卵磷脂和饱和卵磷脂低于高原鼠兔和鼢鼠(P<0.05);Wistar大白鼠蛋白质含量也低于这两种土生动物(P<0.05);高原鼠兔和鼢鼠含量基本接近.结论:高原鼠兔和鼢鼠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维持正常肺功能和适应高原缺氧起着重要的作用;Wistar大白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的降低标志着对高原低氧的不适应.

    作者:陈华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吸液态氧对高原移居青年心功能指数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快速进入高原者肺功能变化及意义

    目的: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肺功能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在150名快速进入高原者中随机抽取40人,于进藏前1d及进藏的第3d和第7d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通气量(FEV1.0)、用力肺活量/肺活量预测值(%FVC)、一秒率(FEV1.0%)、大峰流速(PF)及中期流速(V75~V25),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后肺功能各指标检测均较平原值升高,其中进入高原第3d各指标变化尤为显著,第7d次之(P<0.05~0.01).结论:快速进入高原者为适应高原缺氧环境,肺功能会发生由代偿到逐步习服的生理性改变,了解此过程,对于快速进入高原者AHAD的预防,尤其是对快速进驻高原部队合理科学的训练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尚师;郑必海;宋娟;王洪斌;周小波;李素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与液体复苏

    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的病人与平原地区相比,其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因此,在抢救高原地区出血性休克病人时,除按平原地区病人常规评估外,还需紧密结合高原地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做出正确评估.

    作者:陈光安;公保才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高原检测肺动脉压的研究应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氧浓度增加对5 380m高原人体运动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监测与妊娠结局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因围产儿病死率、围产儿病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高被列为高危妊娠.西宁地区海拔高度为2 260m,属中度高原地区,大气氧分压为10.93kPa,氧含量只有平原的75%[1],这将进一步加剧ICP患者胎儿宫内缺氧状态.因此,临产前预测胎儿宫内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本文对我院产科两年中住院治疗的ICP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拉见措;赵红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低氧反应和屏气反应在急性高原反应预测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磷酸果糖治疗高原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10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8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105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70例,非手术治疗35例.死亡23例(21.9%),存活82例(78.1%).随访8个月至4年,49例恢复正常,29例CT提示脑软化灶,4例继发外伤性癫痫.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确诊,选择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阿晓军;马越;李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iN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不同麻醉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增多,随着临床麻醉医师对硬膜外麻醉下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影响认识的深入,国内已逐渐由全身麻醉改用硬膜外麻醉,而我院地处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大气压(386~588 )mmHg,空气PO2(122~123)mmHg的低氧环境,长期受缺氧的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旨在观察此环境下硬腹外麻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

    作者:姚泽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抗氧化酶系统失调与脂质过氧化在急性高原反应中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73例高原心源性猝死尸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73例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并探讨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措施,降低高危人群SCD的发生率;方法:对本院1959年11月至2004年3月73例SCD的尸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原SCD较平原检出率低(P<0.01);结论:青海高原SCD的发病率较平原低,冠心病为SCD的首位病因.

    作者:逯金海;卜凤珍;宋吉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富氧对高原移居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在高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