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忠;廖明琪;邵婷玑;李玲;梁莉;王婷;乔华;李丹;常威
目的:为心血管类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常用的心血管类中成药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影响及其可能引发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多种常用的心血管类中成药对CYP450有抑制或诱导作用,联合用药时可能发生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雅;韩永龙;杨全军;郭澄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制备丹皮酚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考察其体外释药过程.方法:以丹皮酚为芯材,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皮酚PLGA微球;以聚乙烯醇质量分数、PLGA质量浓度、药物与PLGA质量比及水油相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外观和粒径,并测定其体外释药过程.结果:优选的工艺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0.9%、PLGA质量浓度60g/L、药物与PLGA质量比1∶3、水油相体积比1∶10.制得的微球球型规则,表面平滑,平均粒径为(31.75±0.13) μm.微球的载药量为(21.16±0.51)%,包封率为(66.91±1.62)%,8h体外累积释药量为37%.结论:所选工艺可用于制备丹皮酚PLGA微球,可为缓释药物传递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建立维药菟丝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菟丝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菟丝草中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Pack Gemini-NX 5U C18110A(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8∶82,V/V),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结果:TLC鉴别特征明显、分离度好.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50~45.00、1.37~13.70 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7、0.999 8);二者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11%和98.66%,RSD分别为0.47%和1.71%(n均为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菟丝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毛艳;顾政一;杨伟俊;贺金华;王桂玲;贺俊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的处方工艺和体外释放机制.方法:以乙基纤维素(EC)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50 LV的用量比、滚圆速度、滚圆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的成球性和主要时间点的释放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工艺;并测定不同时间下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的释放度,研究释放机制.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盐酸青藤碱-微晶纤维素-EC-HPMC K50 LV(25∶50∶15∶10,m/m/m/m),挤出速度为50 r/min,滚圆速度为800 r/min,滚圆时间为9 min;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其释放过程为药物的扩散和HPMC溶蚀的共同作用.结论:制备的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有较好的肠溶缓释效果.
作者:李世根;李立军;肖志华;李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河北产蜂胶不同溶剂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板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进行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溶剂(95%乙醇、75%乙醇、纯化水)提取的蜂胶溶液,观察抑菌效果,测定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蜂胶95%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均为256 μg/ml;蜂胶75%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均为128 μg/ml;蜂胶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均无抑菌作用.结论:河北产蜂胶醇提取液对痤疮主要致病菌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蜂胶75%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优于蜂胶95%乙醇提取液.
作者:张芳英;穆丽娟;杨继章;张征;杨树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优选复方芩苍鼻喷雾剂中黄芩和苍耳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质量分数和浸膏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次数、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为药材加12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复方芩苍鼻喷雾剂中黄芩和苍耳子的提取.
作者:韩宪忠;金蜀蓉;柯昌毅;车坷科;谢剑锋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建立咽灵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玄参、麦冬、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与牛蒡苷的含量:色谱柱为Welchrom-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丹参酮ⅡA)和280 nm(牛蒡苷).结果:TLC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丹参酮ⅡA与牛蒡苷的进样量分别在0.420 5~5.256 0、0.128 1~3.203 0 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二者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1%和100.83%,RSD分别为1.98%和2.44%(n均为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咽灵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璐璐;宋英;袁强华;陈佳;赵雪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HP)对高糖和氧化损伤所致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细胞、正常细胞+HP、高糖损伤、高糖+HP、H2O2损伤与H2O2+HP组,采用MT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活力,并采用RT-q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Bcl-2相关X蛋白(Bax)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各自损伤组比较,高糖+HP、H2O2+HP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1),高糖+HP、H2O2+HP组内皮细胞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Bax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HP通过抑制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而拮抗高糖、氧化损伤导致的内皮细胞凋亡,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畏;于彩平;李卓恒;刘岭;孟德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11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中药的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模型试验分别测定11种抗2型糖尿病中药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比较其抑制作用.结果:11种抗2型糖尿病中药总皂苷中,除太子参总皂苷、知母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有活化作用,麦冬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均有活化作用外,其余中药总皂苷均对2种酶有抑制作用,且太白楤木总皂苷具有较强的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67.86±0.62)%和(55.31±1.23)%.结论:太白楤木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窦芳;汤海峰;奚苗苗;文爱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糖尿病(DM)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以复制大鼠DM模型,无菌操作下切开大鼠左侧腿部皮肤,显露左胫骨上段,线据横行锯断胫骨(胫骨平台下约0.8 cm处),复位、缝合、夹板外固定,以复制大鼠DM骨折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DM骨折模型(等容生理盐水)、氟化钠(20 mg/kg)与白藜芦醇(2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测定给药2、8周后的血糖、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显微镜观察给药2、4、8周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给药2、4、8周后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骨保护素(OPG)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给药8周后的BMP-2和OPG蛋白的表达.结果:与DM骨折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给药2、8周后的血糖含量显著降低,给药8周后血钙、血磷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给药2、4、8周后白藜芦醇组病理形态学显著改善;给药8周后,白藜芦醇组BMP-2表达显著增强,给药4、8周后OPG表达显著增强(P<0.01或P<0.05);给药8周后,白藜芦醇组BMP-2、OPG蛋白表达显著增强.结论:白藜芦醇可使DM骨折模型大鼠BMP-2、OPG的表达增强,这为白藜芦醇应用于DM骨折愈合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威;刘学政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丹参对听功能损伤模型豚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5d腹腔注射顺铂2mg/kg以复制豚鼠听功能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即对照(等容生理盐水,5d)、模型、丹参(8 ml/kg,7d)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测定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与Ⅰ波潜伏期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内耳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ABR阈值显著升高、Ⅰ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豚鼠ABR阈值显著降低、Ⅰ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丹参组内耳毛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丹参对顺铂导致的内耳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再兴;付兴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制备水飞蓟素缓释片,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选取不同载体、不同载药比、不同制备方法分别制备不同固体分散体,比较其体外溶出度,并以优化的固体分散体制备水飞蓟素缓释片.根据水飞蓟素缓释片体外溶出曲线和释药过程的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采用热熔挤出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VA64为载体,载药比为1∶4(m/m)制备水飞蓟素缓释片,其可体外持续释药12h以上,12h累积溶出度可达96.87%,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所选方法合理、可行,制备的水飞蓟素缓释片可提高水飞蓟素的体外溶出度,达到长效的目的.
作者:李庆国;关世侠;郭慧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张仲景《伤寒论》中茵陈蒿汤为例,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对茵陈蒿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有体外化学分离、药效跟踪、仿生筛选、生物筛选等,配伍机制可从配伍对体内、外化学成分和对药理效应的影响方面着手研究.结论: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筛选和优化拆方配伍研究是阐释方剂结构关系和作用机制以及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基础,这对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中药现代化产业的进程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爱华;窦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建立咽炎丸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ElitSino Chrom ODS-AP(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1%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确定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并计算相似度.结果:建立了10批咽炎丸的对照指纹图谱,确定了31个共有峰,其中9批样品的相似度>0.900.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准确、方便,有较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能够表征咽炎丸的质量特点,可为其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马艳;于士龙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对中药半浸膏片压片工艺进行定量化控制,为素片进行薄膜包衣提供参考.方法:以甲花片为模型,以润滑剂用量、颗粒含水量、粒度分布、颗粒强度、压片力、压片机转速为考察因素,以抗张强度、重量差异、脆碎度、崩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压片工艺.结果:颗粒含水量、压片力是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粒度分布、颗粒强度和润滑剂用量为次要因素,压片机转速对片剂质量影响很小.佳压片工艺为润滑剂用量3%,颗粒含水量6%~7.5%,粒度分布18~60目间的颗粒占90%以上,颗粒强度98%,压片机指针在0.4~0.5刻度(片厚3.75 mm左右)之间,压片机转速18~19 r/min.结论:通过对压片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控制,可制备出质量较好的中药半浸膏片.
作者:张源;周琴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加味对老年高血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试验组给予黄连阿胶汤加味,300ml/次,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脑力清丸,10丸/次,每天2次,均以28 d为一疗程.记录用药前后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动态血压与心肾不交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SQI总评分和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各动态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膝酸软、舌干而红、潮热盗汗改善程度明显提高,心肾不交症状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连阿胶汤加味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肾不交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提高作用并能稳定血压,可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徐芝秀;石苏英;林章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对杭白菊药材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杭白菊中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分析.色谱柱为HP-5MS(50 m×0.2 mm,0.33 μm),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采用程序升温和不分流进样;电离方式为电轰击电离,电子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四级杆温度为150℃,接口温度为280℃,质量扫描范围(m/z)为35~550 amu;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68个峰,确认了其中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11%,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樟脑(10.86%)、菊油环酮(9.03%)、5-(1,1-二甲基乙基)-环戊二烯(8.52%)、α-蒎烯(7.51%)等.结论:试验结果可为杭白菊的进一步研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江汉美;张锐;卢金清;李雨玲;杨小金;郭彧;杨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黄连废弃物(须根和茎叶)中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表小檗碱等生物碱含量的时空分布情况.方法: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连废弃物中小檗碱在不同采收时间和不同部位中的质量分数,再以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值计算样品中黄连碱、巴马汀和表小檗碱的质量分数.结果:黄连须根(全须)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变化不大,总体维持在2.7%左右.黄连茎叶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变化较大,其中黄连茎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冬季(0.9%)低于夏季(1.9%),但也分别高于黄连叶中冬季(0.7%)和夏季(1.0%)的质量分数.黄连近须和近茎(离黄连根≤4 cm)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分别是远端的2倍以上.结论:黄连废弃物具有深入开发应用的价值.
作者:许婧榆;张荣庆;李颖;庞婕;李学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安乳散结丸中芍药苷与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e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20∶80,V/V),检测波长为230 nm(芍药苷)和330 nm(迷迭香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芍药苷与迷迭香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20~42.00、4.10~41.00 ng/μ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2%和97.80%,RSD分别为1.90%和1.23%(n均为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安乳散结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新娣;石晓峰;沈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考察不同激素配比对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建立测定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不同激素对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系;以出愈率和生长状况为指标,考察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珊瑚菜内酯为指标性成分,检测波长为268 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的含量.结果:以MS培养基+2,4-二氯苯氧乙酸0.5 mg/L+6-糠氨基嘌呤0.2 mg/L +1-萘乙酸1.5 mg/L+6-苄氨基腺嘌呤0.5 mg/L的激素组合对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培养14d左右的出愈率即达到100%,且生长状况也较好.珊瑚菜内酯的质量浓度在4.06~11.60 μ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15%,RSD=2.0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的含量测定,也可为明党参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配比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步达;姚晓;刘晓艺;李祥;陈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