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美;张锐;卢金清;李雨玲;杨小金;郭彧;杨珊
目的:研究丹参对听功能损伤模型豚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5d腹腔注射顺铂2mg/kg以复制豚鼠听功能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即对照(等容生理盐水,5d)、模型、丹参(8 ml/kg,7d)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测定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与Ⅰ波潜伏期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内耳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ABR阈值显著升高、Ⅰ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豚鼠ABR阈值显著降低、Ⅰ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丹参组内耳毛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丹参对顺铂导致的内耳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再兴;付兴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紫杉醇(PTX)联合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SLN-Cur)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试验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仅含正常生产的HO-8910细胞)、PTX(2.5 μmol/L)、SLN-Cur(10 μmol/L)、PTX+ SLN-Cur(2.5 μmol/L+10 μmol/L)组.MTT法测定HO-8910细胞增殖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HO-8910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酶的表达.结果:PTX、SLN-Cur、PTX+ SLN-Cur均可显著抑制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的增殖,其中PTX+ SLN-Cur作用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TX、SLN-Cur、PTX+ SLN-Cur组凋亡率显著增加,S期细胞比例逐渐降低,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MMP-9表达减弱,TIMP-2表达增强,其中PTX+ SLN-Cur组表现更显著.结论:SLN-Cur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效果,与PTX联合化疗有增效减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表达及上调TIMP-2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邓舒婷;徐建业;李蓉;周琦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制备丹皮酚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考察其体外释药过程.方法:以丹皮酚为芯材,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皮酚PLGA微球;以聚乙烯醇质量分数、PLGA质量浓度、药物与PLGA质量比及水油相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外观和粒径,并测定其体外释药过程.结果:优选的工艺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0.9%、PLGA质量浓度60g/L、药物与PLGA质量比1∶3、水油相体积比1∶10.制得的微球球型规则,表面平滑,平均粒径为(31.75±0.13) μm.微球的载药量为(21.16±0.51)%,包封率为(66.91±1.62)%,8h体外累积释药量为37%.结论:所选工艺可用于制备丹皮酚PLGA微球,可为缓释药物传递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对抗原诱导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t basophilic leukemia cell line,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YSA对RBL-2H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每孔加入抗DNP-IgE单抗(0.25μg/ml)与二硝基苯基人血清白蛋白(30 ng/ml)以复制抗原诱导细胞脱颗粒模型,研究HYSA对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YSA对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3~300 μmol/L的HYSA对RBL-2H3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300 μmol/L HYSA能显著降低RBL-2H3细胞脱颗粒程度以及抑制MAPK蛋白的表达.结论:HYSA对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可能与抑制MAPK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黄丰;李满萍;吴赛春;涂苑青;曾静;童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为槟榔食用、药用安全剂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槟榔所含化学成分对口腔细胞、生殖细胞、肝细胞、免疫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毒性以及可能的致毒机制进行综述.结果:咀嚼槟榔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可诱发口腔角化细胞炎症;槟榔碱对人和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均有细胞毒性作用;咀嚼槟榔可增加患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可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且与男性慢性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有关.结论:国内对槟榔的细胞毒性研究不够深入,且发挥毒性的化学成分不够明确,今后应加强槟榔化学成分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作者:古桂花;胡虹;曾薇;袁劲松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制备水飞蓟素缓释片,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选取不同载体、不同载药比、不同制备方法分别制备不同固体分散体,比较其体外溶出度,并以优化的固体分散体制备水飞蓟素缓释片.根据水飞蓟素缓释片体外溶出曲线和释药过程的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采用热熔挤出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VA64为载体,载药比为1∶4(m/m)制备水飞蓟素缓释片,其可体外持续释药12h以上,12h累积溶出度可达96.87%,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所选方法合理、可行,制备的水飞蓟素缓释片可提高水飞蓟素的体外溶出度,达到长效的目的.
作者:李庆国;关世侠;郭慧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糖尿病(DM)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以复制大鼠DM模型,无菌操作下切开大鼠左侧腿部皮肤,显露左胫骨上段,线据横行锯断胫骨(胫骨平台下约0.8 cm处),复位、缝合、夹板外固定,以复制大鼠DM骨折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DM骨折模型(等容生理盐水)、氟化钠(20 mg/kg)与白藜芦醇(2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测定给药2、8周后的血糖、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显微镜观察给药2、4、8周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给药2、4、8周后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骨保护素(OPG)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给药8周后的BMP-2和OPG蛋白的表达.结果:与DM骨折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给药2、8周后的血糖含量显著降低,给药8周后血钙、血磷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给药2、4、8周后白藜芦醇组病理形态学显著改善;给药8周后,白藜芦醇组BMP-2表达显著增强,给药4、8周后OPG表达显著增强(P<0.01或P<0.05);给药8周后,白藜芦醇组BMP-2、OPG蛋白表达显著增强.结论:白藜芦醇可使DM骨折模型大鼠BMP-2、OPG的表达增强,这为白藜芦醇应用于DM骨折愈合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威;刘学政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加味对老年高血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试验组给予黄连阿胶汤加味,300ml/次,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脑力清丸,10丸/次,每天2次,均以28 d为一疗程.记录用药前后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动态血压与心肾不交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SQI总评分和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各动态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膝酸软、舌干而红、潮热盗汗改善程度明显提高,心肾不交症状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连阿胶汤加味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肾不交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提高作用并能稳定血压,可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徐芝秀;石苏英;林章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以商标法为视角探析保护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方法.方法:分析中医药商标保护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药商标保护对策.结果与结论:商标是商品质量信誉的保证,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竞争的利器.但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商标保护方面存在缺乏品牌意识,将中药药品名与商品名混淆,商标设计质量低,道地中药材保护欠缺等问题.今后应从加强商标竞争力,重视商标宣传,建立完善的联合商标及防御商标体系,申请国际注册塑造品牌文化,引用地理标志对道地药材进行保护等方面加强中医药商标保护.
作者:吴秀云;胡静娴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大黄、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水提物与丹参注射液.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8d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血淀粉酶水平、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VEGF含量显著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血淀粉酶水平、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大黄、丹参能抑制TNF-α分泌,下调VEGF水平,对SA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牛威;郭莲怡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的处方工艺和体外释放机制.方法:以乙基纤维素(EC)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50 LV的用量比、滚圆速度、滚圆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的成球性和主要时间点的释放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工艺;并测定不同时间下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的释放度,研究释放机制.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盐酸青藤碱-微晶纤维素-EC-HPMC K50 LV(25∶50∶15∶10,m/m/m/m),挤出速度为50 r/min,滚圆速度为800 r/min,滚圆时间为9 min;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其释放过程为药物的扩散和HPMC溶蚀的共同作用.结论:制备的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有较好的肠溶缓释效果.
作者:李世根;李立军;肖志华;李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黄连废弃物(须根和茎叶)中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表小檗碱等生物碱含量的时空分布情况.方法: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连废弃物中小檗碱在不同采收时间和不同部位中的质量分数,再以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值计算样品中黄连碱、巴马汀和表小檗碱的质量分数.结果:黄连须根(全须)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变化不大,总体维持在2.7%左右.黄连茎叶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变化较大,其中黄连茎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冬季(0.9%)低于夏季(1.9%),但也分别高于黄连叶中冬季(0.7%)和夏季(1.0%)的质量分数.黄连近须和近茎(离黄连根≤4 cm)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分别是远端的2倍以上.结论:黄连废弃物具有深入开发应用的价值.
作者:许婧榆;张荣庆;李颖;庞婕;李学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黑面神水提物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药理作用.方法:内源性组胺和外源性组胺实验均分为空白对照(等容蒸馏水)、扑尔敏(4 mg/kg)与黑面神水提物高、中、低剂量(18、9、4.5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d.末次给药1h后尾静脉注射0.025%低分子右旋糖酐-40(1.25 mg/kg)诱发小鼠阵发性皮肤瘙瘁模型,记录小鼠30 min内皮肤瘙痒发作次数与时间;末次给药1h后于小鼠腹部正中脱毛皮肤处皮内注射0.1%磷酸组胺(0.1 ml/10 g),观察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黑面神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30 min内瘙痒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瘙痒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黑面神水提物可通过抑制组胺的释放发挥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作用.
作者:彭伟文;戴卫波;梅全喜;高玉桥;林慧;胡莹;张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为鬼臼毒素制剂更好的用于治疗尖锐湿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鬼臼毒素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在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常用的鬼臼毒素制剂有鬼臼毒素溶液、0.5%鬼臼毒素酊剂、鬼臼毒素软膏剂、鬼臼毒素涂膜剂、鬼臼毒素凝胶剂和鬼臼毒素脂质体.它们是外用制剂中治疗尖锐湿疣的一线药物,且联合用药的疗效更好,但其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治疗周期较长,且有一定副作用,今后应加强对鬼臼毒素制剂的工艺、作用机制及副作用等研究,使鬼臼毒素制剂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马海忠;廖明琪;邵婷玑;李玲;梁莉;王婷;乔华;李丹;常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炮制可缓和药性、增强药性,也可改变药性.同一中药的不同炮制品其药效存在很大差异,药性变化的表征是药效变化,药性变化的实质是物质基础的变化.临床用药应根据不同证候区分使用炮制品.
作者:周远征;贾天柱;林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优选复方芩苍鼻喷雾剂中黄芩和苍耳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质量分数和浸膏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次数、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为药材加12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复方芩苍鼻喷雾剂中黄芩和苍耳子的提取.
作者:韩宪忠;金蜀蓉;柯昌毅;车坷科;谢剑锋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玉郎伞多糖(YLSPS)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试验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无血清DMEM低糖培养基)、模型(10μmol/LAβ25-35溶液)、石杉碱甲(1μmol/L石杉碱甲溶液)与YLSPS高、中、低浓度(1.0、0.1、0.01 μg/ml YLSPS溶液,10μmol/L Aβ25-35溶液)组.检测细胞培养液与细胞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匀浆中,与模型组比较,YLSPS高、中、低浓度组NO、MDA含量显著减少、NOS活性显著减弱,SOD、GSH-Px活性显著增强,GSH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YLSPS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作者:陈晓宇;荣延平;张士军;黄仁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考察不同激素配比对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建立测定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不同激素对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系;以出愈率和生长状况为指标,考察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珊瑚菜内酯为指标性成分,检测波长为268 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的含量.结果:以MS培养基+2,4-二氯苯氧乙酸0.5 mg/L+6-糠氨基嘌呤0.2 mg/L +1-萘乙酸1.5 mg/L+6-苄氨基腺嘌呤0.5 mg/L的激素组合对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培养14d左右的出愈率即达到100%,且生长状况也较好.珊瑚菜内酯的质量浓度在4.06~11.60 μ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15%,RSD=2.0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明党参叶片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的含量测定,也可为明党参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配比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步达;姚晓;刘晓艺;李祥;陈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为心血管类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常用的心血管类中成药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影响及其可能引发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多种常用的心血管类中成药对CYP450有抑制或诱导作用,联合用药时可能发生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雅;韩永龙;杨全军;郭澄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11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中药的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模型试验分别测定11种抗2型糖尿病中药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比较其抑制作用.结果:11种抗2型糖尿病中药总皂苷中,除太子参总皂苷、知母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有活化作用,麦冬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均有活化作用外,其余中药总皂苷均对2种酶有抑制作用,且太白楤木总皂苷具有较强的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67.86±0.62)%和(55.31±1.23)%.结论:太白楤木总皂苷对α-葡糖苷酶和α-淀粉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窦芳;汤海峰;奚苗苗;文爱东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