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研究

曹玉;李娅娟;丁海燕;曹志红;隋忠国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考察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我院2009年8-12月(干预前)和2010年8-12月(干预后)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患者病历各60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与疗程、联合用药、通用名书写等方面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通用名书写、病历中抗菌药物用药分析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住院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由27.66%下降到22.62%,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的比例由20.88%降至8.07%.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2.38 d下降至0.95 d.结论:临床药师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可行并且有效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西部健康人群口服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口服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在中国西部健康人群的药动学特征.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人,分别给予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300 mg、恩曲他滨胶囊200 mg+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300 mg、脂肪食物(食物中脂肪比例50%)+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300mg,分别在服药前0 h及服药后0.5、0.75、1、1.5、2、3、4、6、8、12、24、36、48、72 h时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浆,采用固相萃取,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法测定替诺福韦血药浓度,以DAS(Ver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3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8.78±3.28)、(12.72±2.83)、(13.08±1.47)h,tmax(1.05±0.16)、(1.28±0.30)、(1.55±0.37)h,Cmax(290.71±63.21)、(420.84±96.71)、(429.06±174.81)ng·mL-1,AUC0~72(1 871.60±377.00)、(3 869.42±962.85)、(3 569.47±633.47)μg·h·L-1,AUC0~∞(2 284.16±373.54)、(4 107.09±974.82)、(3 856.00±618.39)μg·h·L-1,CL/F(2.25±0.39)、(1.28±0.28)、(1.33±0.20)L·h-1·kg-1.与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组比较,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组、脂肪食物+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组的t1/2降低,Cmax、AUC0~72、AUC0~∞、tmax均明显增加.结论:中国西部人群单独给予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的药动学特征与国外人群相似,高脂肪饮食以及合用恩曲他滨可改变替诺福韦的药动学特征.

    作者:谭瑞;杨俊卿;颜波;尚京川;黄爱龙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与二羟丙茶碱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与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与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分剐加入到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在25℃恒温下放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前、后不同时间的酚妥拉明和二羟丙茶碱含量,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2种配伍液均澄明无色,pH值、含量在放置24 h内基本无变化.结论: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与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25℃放置24 h稳定.

    作者:赵平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法拉滨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氯法拉滨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基叔丁基醚提取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HPLC-MS/MS)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250∶3,其中含4mmol·L-1乙酸铵和0.3%甲酸),流速为0.5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内标为克拉屈滨.用于定量氯法拉滨和克拉屈滨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04.2→170.0、m/z286.1→170.0.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为5min.结果:氯法拉滨和克拉屈滨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83、3.90min.氯法拉滨血药浓度在2.5~5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日间RSD均<14%,方法回收率为95.64%~99.23%.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氯法拉滨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朱宝英;赵立波;王茜;张春燕;陈欣;黄静;方翼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上海地区45家医院2006-2010年抗精神病药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45家医院2006-2010年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为该类药的研究、生产、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上海地区45家医院2006-2010年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一、二、三级医院之间的用药差异.结果:该地区医院抗精神病药的DDDs和销售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0年药品的总DDDs和总销售金额分别是2006年的2.2倍和3.4倍;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DDDs及销售金额均增长较快,销售金额增幅大的是阿立哌唑,DDDs增幅大的是奥氮平.抗精神病药的使用以口服药为主.结论:该地区医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的增长大于数量的增长,涨幅主要来自第2代抗精神病药.控制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对第1、2代抗精神病药作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对具有确切疗效的第1代抗精神病药重新核价、确保生产供应,是促进抗精神病药有效、方便、经济和合理应用的有效手段.

    作者:毛叶萌;黄堃;张明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药师参与外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持续改进

    目的:记录并分析药师在促进我院外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工作,探讨药师参与临床的工作模式.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6月,由药剂科和感染科组成检查组,对外科在架病历抗菌药物应用进行专项检查和督促,并比较合理用药改进情况.结果:观察期内,抗菌药物应用率由84.1%降低至78.4%.不合格率由57.2%降低至42.3%,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较大改善.结论:在药师参与下,推动我院住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展.

    作者:翁感;沈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在室温(25±1)℃下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注射用头孢尼西钠1.0g加入到10mL果糖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在室温(25±1)℃下考察6 h内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尼西的含量,同时考察有无新物质生成.结果:在室温(25±1)℃下,0~6 h配伍液的外观、pH值、头孢尼西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在室温(25±1)℃下6h内配伍稳定.

    作者:惠慧;韩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在呼吸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与感悟

    目的:探讨和总结我院呼吸科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内容及体会.方法:对临床药师干预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从医师习惯性用药中发现问题,解决抗菌药物的使用问题,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帮助的信息.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药学和医学专业知识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全新的药学技术服务.

    作者:陈进兵;姚远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脂肪肝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目的:进一步了解脂肪肝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近年来在脂肪肝治疗领域取得的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结果与结论: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还有待深入研究,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积极防治和综合治疗是重要措施.

    作者:毛贵元;蔡光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熊去氧胆酸胶囊0.25 g,tid,po;还原型谷胱甘肽片0.2 g,tid,po.对照组39例,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0.25 g,tid,po.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的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血脂各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但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在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可明显地提高对脂肪肝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郭莲怡;李舒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我院2008-2010年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年销售金额DDDs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销售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均是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的DDDs值一直列第1位.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合理,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李卫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循证评价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文献分析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等数据库,收集rhTPO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ITP的临床研究证据.结果:检索到rhTPO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ITP的文献有:自身前后对照试验5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按Jadad量表评分:1篇随机对照研究质量较高,为4分,其余文献均小于3分.5项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认为rhTPO可升高成人难治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且不良反应轻微.2项随机对照试验认为rhTPO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ITP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达那唑,且对于单用达那唑治疗无效者,接受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亦明显升高.结论:现有研究显示rhTPO在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ITP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试验设计存在不足,尚需进行设计良好的大样本研究.

    作者:黄琳;任晓蕾;刘一;李玉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药物临床试验中试验药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监管部门对试验药品的管理和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针对目前药物临床试验中试验药物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与结论:试验药物管理的诸多问题存在于临床试验中的各个环节,各机构应建立并逐步完善严格规范的药物管理制度,积极借鉴信息化管理等新技术和方法,加强GCP培训.

    作者:沈玉红;张正付;李正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我院2005-2010年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52例HSCT患者的基本信息、预处理方案、移植类型、并发症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不论何种移植类型,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相关并发症,其中以感染多,达100%;其次为出血性膀胱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应用药物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主要为抗肿瘤辅助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结论:HSCT是根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其用药品种多,但价格昂贵.预防用药能有效预防和减少HSCT并发症,是确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龚汉明;李晓燕;刘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给予替莫唑胺(75 mg·m-2·d-1)联合4周总剂量40Gy常规头部放疗(2Gy,5 d/周);单纯放疗组仅予40Gy常规头部放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6周期替莫唑胺(第1周期150 mg·m-2 ·d-1;第2~6周期200 mg·m-2·d-1),连续服用5 d,28 d为1周期.结果: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5%、64%(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0%、27%(P=0.019),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5%(P=0.045),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分别为25%、18%(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期分别为9.2、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安全、有效.

    作者:周蕾;安广宇;岳振东;陈力;宋雨光;姜妮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89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孟鲁司特+红霉素,对照组口服酮替芬+红霉素,并根据咳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咳嗽评分为1.89±0.73、0.53±0.19(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咳嗽评分为1.79±0.80、1.23±0.36(P>0.05);2组治疗后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47.73%(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利清;况九龙;邓在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我院住院病房2008-2010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病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我院2008-2010年38个科室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医嘱信息,结合<医院感染管理通讯>公布的细菌分离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情况,判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合理应用情况.结果:碳青霉烯类抗生素3年内用量基本稳定,以重症监护室和老年患者集中的干部科室为主.至2010年,美罗培南替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成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首选.结论:我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顾红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丙泊酚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丙泊酚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6%高氯酸乙腈溶液沉淀蛋白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进样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0∶30,磷酸调pH值至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为室温,内标为麝香草酚,进样量20μL.结果:丙泊酚血药浓度在0.1~1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低检测限为0.1 μg·mL-1;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8.07%~92.08%,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9.07%~100.31%;日内、日间RSD分别为5.50%~6.60%、4.12%~10.90%.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可用于丙泊酚的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药动学研究.

    作者:张惠君;王彦;唐芳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参与内分泌科药物治疗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在内分泌科参与药物治疗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药师在医师查房、护士配药、患者药物咨询等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部分典型事例进行阐述及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对该科用药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药物治疗工作中不但提高了疗效,也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在医师、护士紧密配合下,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季宏建;周小华;龚克明;裔照国;马爱华;焦敏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HPLC法测定脐带血中头孢美唑钠浓度及其在剖宫产产妇中的预防用药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脐带血中头孢美唑钠浓度的方法,并探索头孢美唑钠作为剖宫产术前预防感染的抗生素通过胎盘的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0.026 mol·L-1醋酸铵(pH 6.0)-甲醇(85∶1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3 nm.选择11例健康的剖宫产产妇,术前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2 g,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脐带血,用HPLC法测定其浓度.结果:头孢美唑钠血药浓度在2.5~1 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9.6%~106.0%;日内、日间RSD均<6%.开始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后10 min~4 h内所取脐带血,浓度范围为3.81~25.52μg·mL-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稳定性好,为头孢美唑钠临床应用及药动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璨珏;魏媛;段京莉;倪君君;熊歆;张现化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会诊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79例分析

    目的:调查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病例进行会诊的效果,探讨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的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79例经临床药师会诊的多重耐药、泛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分析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治疗方案、治疗结果及药学监护相关情况.结果:临床药师提供的用药方案接受率为91.1%,其中临床有效率为93.94%,细菌清除率为67.42%,没有出现菌群失调;泛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多重耐药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阴沟肠杆菌为主,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高度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有较好效果;4例泛耐药菌感染病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美唑+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磷霉素,取得了治愈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感染病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应充分重视临床药师工作,发挥其重要作用;需高度重视泛耐药菌、多重耐药菌的耐药问题,可采用选择敏感率高的药物、联合用药、口服肠道活菌制剂等策略进行治疗,同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分级使用等管理措施,控制耐药细菌的蔓延.

    作者:梁智明;梁碧怡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