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东;秦明珠;邵志伟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七氟醚静吸复合2种麻醉维持方法下小儿苯磺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颜面、颈部手术的9个月~13岁小儿60例,按麻醉维持方法,分为全凭静脉组(T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组(S组).麻醉诱导后,单次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15 mg·kg-1,麻醉维持:全部患儿均给予瑞芬太尼15 μg·kg-1·h-1、丙泊酚8 mg·kg-1·h-1微量泵注入;S组插管后吸入1MAC(小肺泡内浓度)的七氟醚.以TOF-Watch SX监测仪对尺神经进行连续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拇内收肌的加速度变化.记录2组起效时间、大效应持续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及TOFR(T4/T1)恢复到90%的时间(TOFR0.9).结果:2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大效应持续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和TOFR0.9均显著长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可增强小儿苯磺顺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延长恢复时间.
作者:许斌兵;柏林;叶茂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评价南京地区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南京地区22家医院2007-2009年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持续增长.其中奥美拉唑始终占主导地位,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销售金额及DDDs增长迅速.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以国产药为主,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结论:该地区医院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广泛,同时需注意合理应用.
作者:刘燕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雷帕霉素靶位抑制剂(TOR-I)替代钙调蛋白抑制剂(CNI)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及Medline、Embase、SCI、CBM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3个A级、7个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急性排斥反应和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5,95% CI[ 1.42,1.93]和WMD=8.04,95%CI[2.45,13.62],患者存活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0,95%CI[-0.02,0.02]和RD=-0.01,95%CI[-0.04,0.ot].结论:基于当前证据,TOR-I对比CNI在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中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不影响患者存活率与移植物存活率;但增加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贫血、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风险.
作者:吴斌;吴逢波;卢静;于磊;唐尧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培养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结合带教经验和自身成长经历,从学制、课程体系和教材、专业招生、师资、实习安排、沟通能力等方面,对临床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临床药师的学校培养存在学制不统一、教材不配套、师资缺乏等问题,建议尽快在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临床药师培养体制上进行相关改革,临床药师培养不妨以5年制本科教育为主,合理设置课程和编写专用教材、加强师资培养、合理安排实习,以适应临床药学的发展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临床药师.
作者:高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结合临床药师深入心血管内科的工作实践,总结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方法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运用临床思维及时合理选用药物、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特别对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实施药学监护、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强化用药教育作为心血管专业临床药师工作的切入点.结论:临床药师可为临床提供多种形式的药学服务,以使药物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任汉学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评价我院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模式与经验.方法:介绍我院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流程与模式.结果:我院通过对“有效预警信号”的提取、分析和研究,采取充分发挥药事管理与治疗委员会的作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并扩大ADR的监测范围,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用药期间出现的医疗事件进行监测,定期进行ADR信息反馈,将药品说明书嵌入医师工作站,对医、护、药、患者加强药学教育等药物警戒措施,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我院通过开展药物警戒工作,重视早期发现新的、严重的ADR,提高了安全用药水平.
作者:孙培红;刘晓;梁雁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调查重型肝炎合并真茵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1月-2010年6月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率为26.1% (30/115),以白色念珠茵为主,占5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6.7%;其感染因素为广谱抗茵药物、激素应用、白细胞减少、侵入性操作及疾病严重程度(P均<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70.0% (21/30)和50.6%(43/8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死亡危险因素为侵入性操作、血白细胞减少和疾病严重程度.抗真菌治疗有效的患者肝功能呈好转趋势.结论:了解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对疾病的预防、诊疗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月翠;胡伟跃;李进;骆红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关注老年人群特殊的生理、病理状态,促进老年人群合理用药.方法:结合2例老年患者不合理用药的病例,分析讨论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变化和用药安全性.结果:在临床药师的合理建议下,2例患者调整用药方案,终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处于特殊的生理、病理时期,会影响药物药动学特点与药效学变化,因此临床药师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群特点,为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作者:曾祥海 刊期: 2011年第34期
药物过敏是过敏性紫癜的致病原因之一,约占3.36%.据报道有多种药物可引起过敏性紫癜[1,2],但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引起的过敏性紫癜,药品说明书未见收载.近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引起过敏性紫癜1例,现对其进行详情报道和机制探讨.
作者:赵玉芬;张新明;周学琴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临床药师参加救治的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疗程长、费用高,故在降颅压的同时,应及时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监测和处置各种药品不良反应(ADR),坚持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治疗,能及时监测和干预各种ADR,确保患者用药合理.
作者:齐晓涟;张倩;白杨;贾东岗;陆红柳;张运周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使用情况与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2010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0位药品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0位药品中,激素及相关药物构成比和金额比高,分别占35.00%和67.20%;抗感染药构成比从35%降至15%,金额比从32%降至10%;用药频度排序列前3位的分别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注射剂种类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我院药品种类分布及变化趋势基本符合临床治疗需求.《抗感染药使用分级管理办法》等政策的制定对药品合理使用具有显著影响,用药知识宣教对促进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作者:胡巧雨;张婷;张晓乐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成都地区17家医院抗高血压药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以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主.3年中,销售金额排序列第1位的均为氨氯地平;DDDs排序列前3位的药品有所变化,2009分别是氨氯地平、普萘洛尔、非洛地平.结论:成都地区医院抗高血压药以钙拮抗药、ARB和ACEI为主,钙拮抗药的销售金额占据了抗高血压药总销售额的近50%,ARB有望成为今后高血压的主要治疗药物.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方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DMA)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Hypercarb,流动相为乙腈:甲酸铵-甲酸缓冲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0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以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监测离子对分别是m/z 203.1→172.1 (SDMA)、m/z 203.1→46.1 (ADMA)和m/z 272.2→171(右美沙芬).结果:血浆中SDMA和ADMA的线性范围均为25~500 ng·mL-1,定量下限均为25 ng·mL-1.平均方法回收率均>97%,日内、日间RSD均<1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快捷,适用于生物样品的快速检测.
作者:朱金辉;万丽丽;郭澄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评价处方点评在我院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的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2009年门、急诊处方合格率为71.92%,2010年上升到88.24%;抗菌药物处方应用率、注射剂应用率由2009年的42.36%、30.49%下降到2010年的36.23%、24.98%;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5.05%、32.48%;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96.67%、99.61%.结论:通过持续处方点评,提高了我院门、急诊处方的质量,但抗茵药物应用率、注射剂应用比例偏高,国家基本药物应用率偏低,有待进一步干预.
作者:王剑虹;王曦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恶性肿瘤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性、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48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24例,均接受医护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相关医护人员同时接受临床药师提供的至少3个月药学服务.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构成比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可以降低抗肿瘤药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方英立;张舒;王耀;王秀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评价我院治疗精神障碍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度所有门急诊处方,对每张处方的平均用药品种数、治疗精神障碍药应用率、注射剂应用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比例及每张处方的平均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治疗精神障碍药应用率为98.30%;注射剂应用率为2.82%;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为56.23%;单张处方金额主要集中在100~500元之间,占40.04%;治疗精神障碍药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其比例分别为48.88%和48.69%:治疗精神障碍药应用不合理处方占所有治疗精神障碍药处方的1.04%.结论:我院2010年治疗精神障碍药门急诊处方用药98.96%合理,治疗精神障碍药的选用还需进一步规范,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李卫;刘琴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肾内科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肾内科临床药师协助医师选用抗茵药物、诊断药源性疾病、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等典型案例4例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能提高医疗质量.临床药师将药学与医学知识融合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刘心慧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齐拉西酮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相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美国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甲醇:缓冲液(三乙胺5mL加入水1 000mL中,冰醋酸调节pH值至3.2)=28:12:60,流速为1.3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齐拉西酮血药浓度在0.022~2.816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n=8),定量下限为0.022μg·mL-1.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用于齐拉西酮临床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黄洪勇;吕路线;王金宝;钱东丽;师天元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分别给予西地那非、贝前列素、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每组服药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3组用药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血管阻力(PVR)等指标变化,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C组6MWD增加较A、B组明显(P<0.05);A、C组mPAP、PVR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且C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变化不明显.各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较2药单用更有效,且安全,值得推荐.
作者:梁新亮;卢厚新;刘煜昊;张传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吸氧、解痉、抗感染及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 mg·d-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量(PEFR),气道炎症指标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FEV1、PEFR、IL-6、TNF-α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改善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仕居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