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用药在化疗所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调查分析

张霞;谢嵩

关键词:预防用药, 调查分析, 化疗,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用药在化疗所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恶性肿瘤患者306例,调查分析预防用药的作用,探索其规律性.结果与结论 预防用药可以减少化疗时引起的不良反应,5-羟色胺类药物对减少化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很大作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合理使用预防药物可以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及生存质量.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间的关联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的性别、年龄间潜在的关联关系,为心脑血管类疾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2009年收集的9 640份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报告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广义规则归纳法(GRI)的关联规则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年龄、性别支持度,不同不良反应现象与不同年龄段间关联关系的置信度以及不同不良反应现象与不同性别间关联关系的置信度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果.结果与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2个年龄段,一是50~59岁年龄段,不良反应主要为咳嗽和头晕;二是60~69岁年龄段,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和恶心.药品不良反应在男性身上发生的频次较女性多;个别不良反应有较明显的性别偏向.

    作者:冯变玲;魏芬;杨世民;赵君;雷祎;覃蓝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卫生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模式及实施中问题的探讨

    目的 探讨卫生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为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丰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卫生部临床药师抗感染专业的培训方法、内容和要求,通过笔者亲身实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目前卫生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模式有优点,也存在弊端,如培训时间短,要求高,学员难以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学员临床知识缺乏,难以在实际操作中给临床医师做好辅助工作.结论 卫生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模式仍需进一步完善,如改进培训方法,加强药历书写训练,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等,让患者、医师、护士真正得到全面的药学服务.

    作者:雷宇;万瑞融;朱子辉;曾尚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克霉唑联合咪康唑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克霉唑联合咪康唑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碱性洗液冲洗外阴后,将克霉唑阴道片500mg置入阴道深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咪康唑霜涂擦瘙痒处,每天2~3次.2组均7d为1个疗程.治疗后第1、4周复查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症状改善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复发率为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复发率为24.0%.2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6.0%、88.4%、95.0%;对照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2.0%、68.2%、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分娩,均未发生孕产妇感染、早产、新生儿畸形.结论 克霉唑联合咪康唑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作者:刘红梅;杨小青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药物经济学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药物经济学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中的应用,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中药物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分析我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对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 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引入药物经济学理念和评价方法,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基本药物制度发展趋势.但药物经济学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专业人才缺乏、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物经济学认知度不高等.建议规范评价标准、提高数据科学性、增强药物经济学认知度.

    作者:陈志军;高文远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9种不同厂家卡马西平片的含量、有关物质和溶出度分析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片所致不良反应与产品质量的内在联系.方法 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分析比较9个厂家卡马西平片的含量、有关物质和溶出度.结果 9厂家卡马西平片含量均符合规定,但存在一定差异(94.5%~106.1%).国产的8种卡马西平片显示了相似的有关物质图谱,与合资厂家A的有关物质图谱存在显著性差异;国产的8种卡马西平片在0.5h和1.0h的累积百分溶出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合资厂家A比较,溶出速率较快,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不同厂家的卡马西平片呈现出不良反应的差异,可能与制剂内在质量(比如有关物质和溶出度)相关.

    作者:李玲;田宁;付胜楠;宋玮娟;游秀华;吴传斌;胡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对零售药店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对零售药店发展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对零售药店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 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使零售药店不再具有价格优势,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单体药店及非“医保”药店生存困难.结论 为促进零售药店的健康发展,确保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零售药店应扩大连锁经营,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医保”定点资格;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多元化发展,寻求差异化经营;努力提升高端产品和中药饮片的销售比例.

    作者:刘伟;王利杰;任令飞;娄鹏举;王伟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RP-HPLC法测定独一味胶囊中木犀草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独一味胶囊中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流动相为甲醇(A相)-0.2%醋酸溶液梯度洗脱(0~35 min,A相33%;35~37 min,A相33%~70%;37~47 min,A相70%;47~50min,A相70%~33%),检测波长为349 nm,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 木犀草苷进样量在0.0411~2.056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6%、96.71%、95.75%,RSD= 1.70%.结论 该法稳定、简便,可用于独一味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林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0年9月213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100例),2组均按冠心痛伴高脂血症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qd,口服.2组均8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血糖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检测,并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von Willebrand因子、内皮素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及一氧化氮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7.0%和95.6%,与对照组(61.0%和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痛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栋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阿托品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阿托品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100例患者根据术前准备方法不同随机均分为2组.A组:给予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并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1mg;B组:给予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分别记录术前(T1)、通过咽部(T2)、通过声门(T3)、气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后(T4)、操作过程中(T5)、结束时(T6)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T1和T6的血压(BP)等数据.结果 2组术后HR均从T3开始增快,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从T3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收缩压(SBP)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BP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在T1、T2、T3、T6时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4、T5时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阿托品有增快患者HR的副作用,但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能使患者保持更稳定的HR、SPO2及SBP,对患者有保护作用,可在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常规应用.

    作者:李惠;徐维国;王蓉;陈光菊;陈斌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云南、辽宁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辽宁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使用情况,探讨基层用药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以期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云南、辽宁两省的1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所乡镇卫生院进行用药调查.随机抽取每个基层卫生机构2007年的处方,共计22 356份.将有关数据进行平行双录入,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校正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等.结果 22 356份处方中,大部分处方书写不够规范,仅缺少诊断这一项就超过半数;医疗机构诊治的疾病排前10位的共占所有诊断的92.5%;使用药品品种数为292~1800种,平均594.25种,平均每张处方用药数为3.1种,5种及以上占21.1%,单张处方多使用的为云南省18种,辽宁省14种;抗生素联用处方比例高达24.9%,多使用8种;基本药物使用率为75.2%;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76.9%.结论 云南、辽宁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各级政府部门需加以重视和监督管理,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提高和完善.

    作者:肖爱丽;井春梅;傅文;魏晶;金丹;杜鹃;殷园园;耿凤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预防用药在化疗所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预防用药在化疗所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恶性肿瘤患者306例,调查分析预防用药的作用,探索其规律性.结果与结论 预防用药可以减少化疗时引起的不良反应,5-羟色胺类药物对减少化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很大作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合理使用预防药物可以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及生存质量.

    作者:张霞;谢嵩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金葡素治疗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金葡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患者胸腔应用尿激酶后充分引流胸腔积液,再行胸腔注射金葡素治疗;对照组19例患者直接引流胸腔积液后于胸腔注射金葡素治疗.同时,2组患者均采用长春瑞滨+顺铂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和胸腔积液控制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控制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47.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胸腔积液控制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明显提高了金葡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且显著缩短了胸腔积液的控制时间.

    作者:李巍;王季堃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初产妇,按自愿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生产过程中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组于生产过程中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行CSEA镇痛.按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评估镇痛效果,同时比较2组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催产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器械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CSEA用于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剖宫产率.

    作者:陈蓉;林传尧;崔艳梅;徐巍;纪秀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尿激酶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依达拉奉(30 mg,bi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20万U,qd)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的疗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ADL评分均明显提高,而治疗后的ESS评分则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尿激酶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宪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10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进行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肝胶囊(1.2g,tid)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肝纤维化谱(HA、PcⅢ、CⅣ、LN)、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肝脏病理变化.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细胞外基质前胶原α2 (collα2) 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的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其肝纤维化谱及肝脏病理均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水平及CTGF、collα2 mRNA水平以及CTGF蛋白表达水平,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上述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肝胶囊通过下调肝脏组织中CTGF的基因和蛋白水平,降低TIMP-1水平,下调collα2mRNA的表达等多条途径而实现抗肝纤维化的功能,显示其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古赛;黄妙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中药注射剂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存在的问题——以参麦注射液为例

    目的 为中药注射剂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 以参麦注射液为例,通过分析其成分(人参皂苷、人参多糖、麦冬皂苷、麦冬多糖)、不良反应、质量标准,探讨中药注射剂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年版)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安全性、稳定性需药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作者:符冰;卢荣枝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过敏1例分析

    目的 提示临床重视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过敏的不良反应.方法 报道1例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过敏的病例,并结合用药过程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医务人员交接班、药物选择、医护沟通与患者健康教育等环节有关.结论 为确保用药安全,医务人员应重视有效沟通,病史询问、药品选择、交接班及健康教育等环节的安全策略.

    作者:李跃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基本药物目录地方增补品种模式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为选择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本药物目录制定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在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和逻辑推理,对现行的基本药物目录制定所采用的地方增补品种这一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结果与结论 笔者认为,基本药物目录地方增补品种模式的弊明显大于利,不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情.建议我国采用多品种无增补模式制定基本药物目录.

    作者:孙利华;王长之;孙晓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药房工作任务和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要求调研

    目的 为高等职业药学教育课程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时期服务型药房工作任务及其对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要求为调研内容,对医疗机构和社会药房的负责人及药房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问卷设计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开放式问题为辅,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问卷回收率为90.6%.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对药房工作任务和对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基本一致,但由于工作侧重点不同,重要性的认同率有所不同.药学服务型药房的工作任务总体可归纳为药品分类陈列、处方调配、药品销售、药学咨询、经营过程药品质量保证等五大工作任务;对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主要包括药学知识、医学知识、中医药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对药学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处方调配能力、药学服务能力、辨病荐药能力、药品仓储保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对药学专业人才的态度要求的认同率均为100%.结论 在调研的基础上,可进行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项目为引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并重的高等职业药学教育课程开发.

    作者:吴美珠;周本宏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RCT,合计7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玻璃酸在治疗24、48周时,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5.80,95%CI(-90.88,-40.73)、MD=-82.40,95CI%(-140.99,-23.81)];层黏连蛋白在治疗24、48周时,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9.08,95%CI(-36.57,-21.59)、MD=-68.89,95CI%(-107.45,-30.33)];Ⅲ型前胶原在治疗24周时,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7.70,95%CI(-47.86,-7.55)],在48周时,试验组也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61.69,95%CI(-124.50,1.12)];Ⅳ型胶原在治疗24、48周时,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7.77,95% CI(-36.18,-19.36)、MD=-57.58,95CI%(-104.42,-10.74)].2组安全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未见肝、肾功能不良反应,但受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余燕青;周权;冯德云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