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高志军;赵静
目的:制备葛根素固体自微乳制剂,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通过改变处方组成、稀释倍数、介质、温度等考察影响自微乳化效率和粒径大小的因素,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成乳后粒径,并通过透射电镜对成乳后的微乳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3个月的加速试验考察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的稳定性.结果:处方组成、温度等因素对自微乳化效率和粒径大小都有影响;稀释倍数、分散介质等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不大.葛根素固体自微乳成乳后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30 nm.结论: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
作者:孙洪胜;傅春升;张红艳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荆防止痒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率及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转移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以饮片投料,加12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为佳工艺.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廖银根;丁志军;罗美兰;许时贵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痛经康口服液的镇痛、抗炎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抗炎作用,采用大给药量实验研究痛经康口服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痛经康口服液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由二甲苯致小鼠廓肿胀和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但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的痛阈值未见明显影响;痛经康口服液在剂量为261 g·kg-1时未发现毒性反应.结论:痛经康口服液较为安全且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李运景;赵伟国;陈钧茂;周俊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三七花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型号、上样浓度、吸附平衡时间和洗脱溶剂;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上样量、流速和洗脱溶剂量.以三七花总皂苷的转移率和纯度的平均值为指标,优选树脂富集三七花总皂苷的佳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为选择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50 mL(相当于4.515 g干树脂),树脂径高比为1:20,上样浓度为总皂苷含量25.01 mg·mL-1(即0.6 g(生药)/mL),上样药液15mL,静置2h,用0.1 mol·L-1NaOH溶液200mL(4倍柱体积)淋洗后用水洗至中性(pH=7),再用70%乙醇以每小时3倍柱体积的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200mL(1.5倍柱体积).结论:所选方法可较好地富集三七花总皂苷.
作者:缪红;张海欢;王小萍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怀牛膝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shim-pack VP-ODS (250 mm×4.6Tmn,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79 nm.结果:建立了怀牛膝原药材和经硫磺熏制过的怀牛膝药材的指纹图谱.12批怀牛膝原药材有24个共有峰,其中9批药材的相似度都在0.9以上,另外3批的相似度较低:11批经硫磺熏制过的怀牛膝药材有20个共有峰,其中7批药材的相似度都在0.8以上,相似度较原药材低.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怀牛膝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变;常珍珍;史彪;孙祥德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红花药材黄色素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RP)-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403nm.结果:建立了红花药材黄色素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8个共有指纹特征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红花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雪莹;武永刚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日均费用、药物利用指数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占全部药品品种的1.6%,用药金额占全部药品用药金额的10.4%.用药频度和用药金额排序基本同步,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占主导地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应用广泛,心脑血管类应用尤为突出,临床使用较合理.
作者:陈天朝;孟菲;李学林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6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补骨脂酊+刺蒺藜(A组)、复方卡力孜然酊+刺蒺藜(B组)、复方卡力孜然酊+刺蒺藜+转移因子胶囊(C组)、补骨脂酊+刺蒺藜+转移因子胶囊(D组)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方法进行评价.结果:A、B、C、D组有效率分别为85.0%、87.5%、92.5%、92.5%(P>0.05),成本-效果比依次为5494、392.57、618.05、297.19,各组不良反应较少,均是轻微的皮肤刺激反应,勿需治疗.结论:D组方案较佳.
作者:肖吉元;魏玉平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与消渴热清加味丸合用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甲钴胺(0.275 mg·kg1)、二甲双胍(0.28 g·kg-1)、消渴热清加味丸(15.0 g·kg-1)、二甲双胍+消渴热清加味丸(0.14 g·kg 1+15.0 g·kg1)组.ig给药,连续4周,每2周1次监测大鼠体重、血糖.4周时测定大鼠24 h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尿糖含量、痛觉传导时间、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l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而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血糖、尿糖含量显著减少,痛觉传导时间显著缩短,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增强、TXB2和6-keto-PGFlα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GSH-Px活性无显著改变;且中西药合用较单独给予二甲双胍在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痛觉传导时间、血浆中SOD活力和6-keto-PGFlα水平方面效果更好.结论:中西药合用在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二者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且能在剂量上降低二甲双胍的用量,减轻二甲双胍的副作用.
作者:厉伟兰;陈国明;邵华;郑向宇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莲芝消炎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莲芝消炎片中穿心莲、山芝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莲芝消炎片中的脱水穿心莲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脱水穿心莲内酯进样量在0.516~5.1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46%,RSD=2.89% (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莲芝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梁远园;桂蜀华;倪晨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探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中药源抑制剂的抗炎机制.方法:iNOS在辅助因子存在情况下,将L-精氨酸转变为L-瓜氨酸的同时产生一氧化氮(NO),过量的NO将导致细胞损伤、组织坏死,进而促进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果:iNOS的表达与信号通路中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核因子(NF)-κ B通路、蛋白激酶(PK)C通路、环腺苷酸(cAMP)依赖PKA通路、核激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通路、磷脂酰肌醇三羟基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通路、血红素加氧酶(HO)-1/一氧化碳(CO)通路均密切相关.结论:iNOS中药源抑制剂通过各种信号通路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作者:杨晓露;章丹丹;唐宁;华晓东;卞卡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肌萎灵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样品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注射用肌萎灵供试品初始浓度稀释40倍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注射用肌萎灵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郑亚杰;贾继明;王贵金;刘兴国;蔡艳;宋剑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生牡蛎的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考察X射线衍射分析在生牡蛎质量检测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法对11批生牡蛎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其共有峰的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的相似度.结果:各生牡蛎样品X射线衍射共有峰的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结论:生牡蛎的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其内在质量特征.
作者:邵江娟;钟洁雯;陈建伟;李祥;蔡宝昌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优选丝瓜络中利尿成分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大鼠尿量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以大鼠24 h尿量、丝瓜络总提取物百分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和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丝瓜络利尿成分的佳工艺.结果:醇回流法为合适的提取方法.乙醇浓度对评价指标有显著影响,回流时间及乙醇用量对评价指标无显著影响.佳提取工艺为用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1次加8倍量乙醇提取1.5 h,第2次加8倍量乙醇提取1h.结论:该方法简便、科学,可为开发丝瓜络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房春燕;孙文启;史立宏;张秀荣;王琳;康白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测定环草石斛中石斛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检测波长为490 nm.结果:D-无水葡萄糖的进样量在0~0.104 40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9%,RSD=1.62%(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环草石斛中石斛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化;陈竹;梁斌;赵俊;冯子坤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三七提取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葡萄糖酸铝ig小鼠以复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实验分为5组,即正常、模型、石杉碱甲和三七总皂苷(PNS)高、低剂量组,ig给药,每天1次,每周5d,连续3月.复制模型同时ig给药.通过跳台法观察小鼠的被动回避性学习能力,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NS高、低剂量组训练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PNS高、低剂量组MDA含量显著减少,SOD和ChAT活性显著增强(P<0.01).结论:PNS可通过降低MDA含量,增强SOD和ChAT活性的途径减缓老年痴呆病变状态.
作者:易辉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5组,即假手术、模型、丹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梗死面积,脑水分、脑钙、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显著增大(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结论: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比单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保护作用更有效.
作者:张莉;高志军;赵静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对L-谷氨酸钠(MSG)诱导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观察京尼平苷时MSG肥胖小鼠体重、Lee氏指数、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脂肪细胞大小的影响.结果:800 mg·kg1剂量下京尼平苷可明显抑制MSG肥胖小鼠的摄食量,减轻体重,降低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含量,使白色脂肪细胞变小,但对血糖无影响.结论:京尼平苷对MSG肥胖小鼠具有减肥作用.
作者:石磊;孙静;李玲;张婷婷;阳光;宋光明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制备散结明目颗粒,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散结明目颗粒,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夏枯草、赤芍、槐花、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制备的颗粒干燥、均匀;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丹酚酸B的检测浓度在0.062~1.054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52%,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散结明目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艳君;马婷玉;聂继红;王萍;刘兆龙 刊期: 2011年第39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微乳液相色谱法.以微乳为流动相,通过对影响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因素进行考察,优化佳微乳体系组成为2.5%(W/V)十二烷基硫酸钠-0.1%(V/V)正辛烷-8.0%(V/V)正丁醇-0.5%(V/V)三乙胺(磷酸调pH值至3.0);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μm),柱温为2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进样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7~47.0 μg·mL 1(r=0.999 9)、5.1~51.0 μg·mL-1(r=0.999 6)、5.5~55.0 μg·mL-1(r=0.999 6)、6.3~63.0 μg·mL1(r=0.999 9)和0.4~40.0 μg· mL1(r=0.998 7);五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97.53%、101.37%、99.34%和99.52%,RSD (n=6)分别为0.31%、0.38%、0.49%、0.53%和0.8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大黄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测定.
作者:何素珍;张忠义;张守尧 刊期: 2011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