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品质量数据分析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应用

沈烽;张健;王兰珍;吴颖坤

关键词:药品质量, 数据分析, 供应商, 生产企业
摘要:目的:评估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处理药品质量问题的能力,为医院今后选择供应商和生产企业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药库药品质量登记表,将药品质量问题按A型、B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A型药品质量问题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占28.6%,B型药品质量问题即流通、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占71.4%.结论:药品质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客观反映整年度医院药品质量和供应商供货质量的总体情况,可作为优选药品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参考依据.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RP-HPLC法测定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中2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中罗哌卡因和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乙腈-甲醇-20m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26:18:56),流速为1mL·min-1,进样量为20μL,罗哌卡因和醋酸地塞米松检测波长分别为210、240 nm.结果:罗哌卡因和醋酸地塞米松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10、0.2~16 μg·mL-1(r=0.999 9);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7.50%,RSD均小于2.5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徐岩;陈仲清;王照飞;邱秋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正交试验优选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考察

    目的:优化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正交试验法,选取尼古丁与β-环糊精的配比(A)、包合温度(B)、包合时间(C)为因素,以包合率和收率为指标优选包合物佳制备工艺,采用包合平衡常数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考察包合物体外溶出特性.分别对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混合物进行高温、高湿和强光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佳包合条件A为1:3,B为60℃,C为2 h,包合率达65.28%,收率为79.55%.150 min缓慢释药量达92.26%.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强光条件下,包合物中尼古丁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混合物.结论:所选制备工艺简单且条件易于控制,所制包合物稳定性良好且具有缓释作用.

    作者:刘文静;魏玉辉;王慧;武新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P物质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相关性质考察

    目的:优化P物质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相关性质.方法:复乳法制备P物质多囊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磷脂与胆固醇的摩尔比(A)、超声乳化时间(B)、初乳与二相小的体积比(C)、辅助乳化剂的浓度(D)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制备条件;对优化条件所制脂质体进行包封率、粒径分布、体外释药性能、相转变温度和熔点的考察.结果:优化制备条件A为2:1,B为30 s,C为1:2,D为2%;所制多囊脂质体包封率可达85%,粒径分布为0.75-27.75μm,在生理盐水中释药t1/2=11h,可持续72 h释药,相转变温度为34℃,熔点为110℃.结论:所制P物质多囊脂质体包封率高,物理性能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缓释制剂.

    作者:郭文治;赖西南;王正国;刘育杰;黄晖;王丽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地塞米松拮抗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外试验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联合地塞米松(DXM)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U251细胞分为TMZ组(分别加入10、25、50、100、200、400μmol·L-1浓度的TMZ)、TMZ+DXM组(在各浓度TMZ的基础上加入40μmol·L-1的DXM)和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各组细胞加入相应药物72 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TMZ浓度大于100 μmol·L-1时,TMZ组抑制率大于TMZ+DXM组(P<0.01).与TMZ组比较,TMZ+DXM组细胞G0~1期比例增加、G2~M期比例减少,细胞的凋亡率进一步降低.结论:DXM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而减弱TMZ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作用,2药联用具有负协调作用.

    作者:赵丽;章龙珍;刘美艳;刘桂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阿昔洛韦包合物硬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阿昔洛韦包合物硬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含量,并考察阿昔洛韦包合物硬胶囊和市售阿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阿昔洛韦包合物为白色粉末状固体;阿昔洛韦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25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0.72%);包合物硬胶囊和片在30 min时体外溶出度分别为(93.07±0.73)%、(81.13±0.60)%.结论:本制剂制备方法简便,与市售阿昔洛韦片相比阿昔洛韦的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

    作者:邓卅;田舸;杨俊;姜丰;修子冉;田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体外抑菌试验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对解脲支原体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对解脲支原体的低抑菌浓度,并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比较.结果: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对解脲支原体的低抑菌浓度均小于0.125μg·mL-1.结论: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在实验条件下对解脲支原体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作者:栾瑞玲;吴金英;赵泉;程东升;张华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注射剂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政府定价比较

    目的:为完善药品政府定价,特别是对于原研药的定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统计国家发改委药品定价目录中的价格数据.计算注射剂中原研药与仿制药价格的差价率.结果:满足<药品政府定价办法>中对于差价率规定(注射剂差价率35%)的药品仅占总数的26%,且高的一个差价率超过500%.结论:建议政府采用逐步降价等较温和方法,控制给予原研药的价格优惠程度,并建立动态的价格调控机制,使原研药生产企业与仿制药生产企业利益趋于平衡.

    作者:刘夏;叶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柔比星白蛋白微球的生物性质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目的:研究多柔比星(DR)白蛋白微球生物性质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采用胰酶降解法研究微球的生物降解性能并确定交联荆浓度及固化时间与其降解时间的关系;应用透析法研究DR白蛋白微球和DR水溶液的体外溶出/释药性;测定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DR白蛋白微球和DR水溶液2.5mg·kg-1后体内各组织中分布浓度.结果:降解时间随炙联剂浓度和交联时间增加而延长,固化时间以90 min为宜;DR水溶液在6 h内溶出完全,微球混悬液在168 h释放量仅达80%;微球组的DR在肝和脾中分布浓度显著高于水溶液组(P<0.01),其它组织中则低于水溶液组.结论:DR白蛋白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对肝和脾表现出显著靶向性,对心脏具有很低的亲和性.

    作者:张艳秋;潘志;徐多多;高阳;姜瑞芝;陈映红;高其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RP-HP LC法测定导便栓中醋酸氯己定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导便栓中醋酸氯已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d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30:70:0.5,用磷酸调pH至3.0),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结果:醋酸氯己定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92 13.10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29%(RSD=2.16%,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秋虹;余继英;陈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影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原因分析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时PIVAS药品损失记录与影响工作效率的电话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配置差错和退药问题;临床要求打单发药的电话多,严重影响了PIVAS药师的工作效率.结论:加强科室内培训,避免不必要的电话,可全面提高PIVAS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赵方允;王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自1961年提出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概念以来,人们围绕如何利用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材料制成SD的技术,在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水不溶性聚合物、肠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缓释SD,并进行中药制剂的开发,从而使SD的研究进入新阶段.本文着重将SD在药剂学中的新应用情况进行如下分类、综述.

    作者:李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红霉素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

    目的:研究红霉素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离新生小鼠海马细胞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方法,观察给予红霉素前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变化和电流-电压曲线的改变.结果:红霉素可抑制小鼠海马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电流,使电流峰值由(810.67±250.86)pA下降至(529.96±171.83)pA(P<0.05);给予系列去极化脉冲刺激海马神经元,随着刺激电压强度的增强,钾外向电流增加,电压-电流曲线右移,但不改变曲线的形态.结论:红霉素可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电流,并可能通过中枢机制来影响其调节胃肠运动的效应.

    作者:鹿勇;钟风;孔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莫昔沙星滴眼剂兔眼内组织分布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探讨莫昔沙星滴眼剂兔眼内组织分布及药动学.方法:将27只兔均分为9组,双眼滴0.2%莫昔沙星滴眼液100μL,分别于给药后0.125、0.25、0.5、1.0、2.0、3.0、4.0、6.0、8.0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组织中药物浓度,以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组织中高药物浓度分别为(76.90±28.11)、(7.68±4.18)、(1.56±0.46)、(1.00±0.42)、(0.065±0.020)、(0.030±0.014)μg·g-1或μg·mL-1;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3.59±1.81)、(4.83±3.41)、(1.80±0.56)、(4.57±3.68)、(2.36±0.65)、(2.98±2.52)h;AUC0→t分别为(75.95±17.57)、(10.68±1.57)、(2.30±0.44)、(2.86±0.42)、(0.74±0.38)、(0.086±0.042)μg·h·g-1或μg·h·mL-1.结论:莫昔沙星易于渗透到眼内各组织,且有较高浓度.

    作者:汪华蓉;蒲刚;张斌;何海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依托电子病历的药品不良反应院内监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院内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方法: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院内监测工作流程为背景,采用Brower/Server体系结构、ASP.NET2.0以及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通过与医院电子病历平台共享数据库的方式,开发了ADR院内监测系统.结果与结论:通过ADR院内监测网的建立,明确了医务人员在ADR工作中的职责,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对安全用药的责任意识及对ADR的判断能力,提高了ADR的报告数量和质量.

    作者:唐雄;徐传新;张先平;胡燕;肖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罗格列酮钠肠溶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罗格列酮钠肠溶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罗格列酮钠为主药制备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主药的含量.结果:所制制剂为白色包衣片,检查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罗格列酮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83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4%(RSD=1.0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

    作者:甘勇军;吴禄春;方大树;胡湘南;秦黄英;黄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我院临床药师的绩效管理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的绩效管理模式.方法:以科室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为背景,结合临床药师的组织结构建设,围绕客观评价临床药师的工作为重心,以提升临床药师服务质量为目的,构建我科的临床药师绩效管理模式.结果:结合表格和文字,初步建立起以绩效目标设置、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模式.结论:所建的临床药师绩效管理模式可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临床药学各项工作的开展.

    作者:卜书红;张健;陆晓彤;胡松浩;杨传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盐酸哌罗匹隆片的溶出度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哌罗匹隆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溶出度测定方法第三法(小杯法),以水为溶媒,转速为50 r·min-1,于30min取样,在316 nm波长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收度,并计算溶出度.结果:盐酸哌罗匹隆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20 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0.27%),3批样品30min溶出度均大于8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溶出度测定.

    作者:胡正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右旋糖酐铁制剂中铁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右旋糖酐铁制剂中铁含量的方法.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右旋糖酐铁溶液使Fe3+游离后,用盐酸羟胺还原成Fe2+,再与邻二氮菲形成红色络合物.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10 nm波长处测定其含量.结果:Fe2+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5-4.μg·mL-1(r=0.999 9);右旋糖酐铁片及其注射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RSD=0.52%)、99.7%(RSD=0.4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该类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云;叶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用阿奇霉素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小儿用阿奇霉素口腔崩解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丙烯酸树脂为载体制备阿奇霉素固体分散体,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口腔崩解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的含量,并对其崩解时限、体外溶出度进行考察.结果:所制制剂为白色片剂,检查、鉴别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阿奇霉素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5.02~35.05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3%);成品在39 S内完全崩解,药物在5 min内几乎全部溶出.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简单,质量可控.

    作者:李笑慧;张丽娥;王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家兔血管刺激性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注射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对家兔耳缘静脉的刺激性.方法:以无菌操作方法分别向家兔耳缘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各19.0 mL·kg-1,每日1次,连续滴注7 d,末次滴注后,分别在24、72 h处死家兔,剪取距注射部位1 cm处和5 cm处兔耳血管,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组注射部位皮肤、静脉均呈现相似的变化,未见明显充血、水肿、硬结及坏死等异常现象.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钠静脉给药时家兔耳缘静脉未见明显的血管刺激性发生.

    作者:唐靖雯;姚强;潘梅;左爱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