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业姣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时我院2006年4月~2008年3月上报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6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多,有315例(占67.7%);神经系统用药次之,有39例(占8.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占83.0%,其次为口服给药占16.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54.9%.ADR的转归中,好转占71.2%,治愈占28.8%.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作者:金小坡;卢美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以进口匹多莫德糖浆为对照,评价国产匹多莫德颗粒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自身交叉单刺量口服匹多莫德颗粒(受试制剂)或糖浆(参比制剂)800 mg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匹多莫德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DAS2.0药动学程序评价二者等效性.结果: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2.70±0.80)、(2.62±0.84)h,Cmax分别为(4.04±0.59)、(3.87±0.66)μg·mL-1,tmax分别为(2.28±0.44)、(2.13±0.43)h,AUC0~14州分别为(22.11±4.20)、(23.00±4.25)mg·h·L-1,AUC0~∞分别为(22.85±4.42)、(23.83±4.52)mg·h·L-1.匹多莫德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6.08±22.05)%.结论:匹多莫德颗粒与匹多莫德糖浆生物等效.
作者:刘巍;陈景;熊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新疆地区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新疆地区4家综合性医院20062008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年增长率达80%以上.用药频度以吗啡缓释片、芬太尼注射液较大;哌替啶注射液的用药频度呈减少趋势.结论:该地区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其合理应用宣传.
作者:王智颖;徐雪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77例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种类、频率、费用、给药途径、给药时间、联用情况、治疗结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不良反应、不舍理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00%;应用频率排序列前5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阿奇霉素;二联用药占77.65%;三联用药占2.35%.结论:我院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还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针对性用药,使COPD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规范.
作者:方维军;陈坚;李军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长期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选择9所开滦矿区医院,筛选出轻、中度高压患者.在2周的洗脱期和6周(HCTZ,12.5mg,qd)导入期后,服用HCTZ+螺内酯治疗5 a.于洗脱期末和6周HCTZ导入期末、治疗2 a、5 a检测RAAS活性,每年检测血生化指标.比较各时间点RAAS活性变化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6周HCTZ导入期末,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较基线值显著升高(P<0.01),血钾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a时血浆AngⅡ和ALD浓度已恢复至基线水平;治疗5 a后血糖、Ang Ⅱ、ALD浓度变化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钾和血钠下降(P<0.01).结论:长期合用HCTZ与螺内酯治疗后RAAS活性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对血糖浓度影响不大,而血钾、血钠降低.
作者:曹正新;吴寿岭;王丽晔;李云;王桂玲;王黎光;李东贤;祁瑞萍;汤建中;张克进;韩雪;陆绍杰;张颖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甘油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做根管治疗的门诊患者145例,患牙145颗,随机分为氢氧化钙碘仿甘油糊剂(A组)、樟脑苯酚(B组)、甲醛甲酚(C组)3组,常规根管预备后分别封入上述药物于根管及髓室内,比较3组发生急性反应(EIP)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A组EIP发生率(8.16%)低、有效率(97.96%)高,与B组的31.91%、68.09%,C组的34.69%、71.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甘油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传统药樟脑苯酚和甲醛甲酚,是一种较理想的根管消毒剂.
作者:唐震宇;蒋柏荣;汪海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3种常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方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选择病情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109例,随机分为A、B、C组,分别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硫酸羟氯喹片、来氟米特片.基础用药(甲氨蝶呤片)与基本检查各组均相同.治疗用药24周.运用药物经济学的小成本分析法对各组进行评价.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67.57%、70.27%、74.29%,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1104.60、2049.24、3247.99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组用药方案成本低,有效率虽低,但仍不失为治疗RA的基础方案,尤其适合于经济较困难的初治患者.
作者:陈美玲;谭志明;陈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考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在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与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6 h内的含量,并考察其外观、pH值变化.结果: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与2种注射液配伍后,6 h内其含量变化不大,溶液澄清,pH值基本稳定.结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可与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李雪松;杨龙;钱斌;李小军;晏远智;杨家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建立以液-质联用(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利托君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95:5,含0.02 mol·L-1甲酸铵),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40℃,提取剂为乙酸乙酯一二氯甲烷(4:1).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利托君(m/z 288.2→121.1)和内标多巴酚丁胺(m/z 302.1→107.0)进行测定.结果:利托君血药浓度在0.25~1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定量下限为0.25 ng·mL-1日内、日间RSD均<15%;方法回收率为98.00%~103.4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特异性强,适用于利托君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倪穗琴;吴琳;温预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促使药物经济学在我国得以开展并充分利用.方法:首先探讨了在我国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然后指出哪些瓶颈性问题将会限制或者阻碍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优化利用.结果:我国应加强药物经济学人才培养,在制定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基础上逐步将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结论:卫生决策者对药物经济学的充分认识,有助于药物经济学在我国卫生决策领域得以充分利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海涛;马爱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上报的35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例报告中,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多(占67.6%);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44.9%);口服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4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贾萍;刘辽;王晓丽;孙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1948年,由日本米诺发源(Minophagen)制药株式会社在全球首先从甘草中成功提取了甘草酸苷(Glyeyrrhizin,GL),并与甘氨酸和半胱氨酸(蛋氨酸)共同组成复方制剂--复方甘草酸苷(美能,SNMC),其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类固醇样作用及抗氧化等作用而广泛应用于肝病、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良效.
作者:贾建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验证国产与进口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自身交又单剂量口服国产与进口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1 000 mg后的经-时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以及国产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国产与进口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的药-时曲线符合-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4.9±16.4)、(84.5±13.8)μg·L-1,tmax分别为(0.67±0.07)、(0.77±0.08)h,t1/2 ke分别为(1.90±0.17)、(1.79±0.19)h,AUC0~1分别为(161.9±16.8)、(157.2±19.7)μg·h·L-1,AUC0-∞分别为(179.7±18.2)、(173.4±19.2)μg·h·L-1.国产相对于进口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09.0±7.2)%.结论:国产与进口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生物等效.
作者:高洁;曲素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社区高血压目标人群进行筛查,并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该社区常住65000人中共筛查出1250例高血压患者,总治疗率为80.0%.采用2种及以上药物治疗者仅占32.8%,且总体控制血压效果欠佳.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防治结合,可促进其坚持长期服药、科学合理用药和有效、平稳控制血压.
作者:孟兆珂;孙功成;张筱;吴臣;朱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应用盐酸法舒地尔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发病72 h以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治疗组(45例).治疗组根据发病时间分为24 h以内的治疗1组和24 h以上的治疗2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1组和治疗2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疗程均为15 d.应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C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1组较治疗2组C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有效保护脑组织,防止神经功能缺损,且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魏欣;王贺波;郎静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不同表达对局部晚期乳腺癌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ER的表达情况,比较ER(-)病例与ER(+)病例对TC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果:ER阴性组的敏感性为86.36%(19/22),ER阳性组的敏感性为60.00%(21/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ER(-)的乳腺癌患者对TC新辅助化疗方案更敏感.结论:ER(-)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选用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依据之一.
作者:孙素红;黄琴;曾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高校医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北京地区18所高校医院2007~2008年采购的零差率中标药品中口服降糖药品种、采购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α-糖苷酶抑制剂的采购金额、DDDs、DDC均排在各类口服降糖药的第1位;格列喹酮片、二甲双胍肠溶片(0.25 g)的DDDs分列第2、3住,而DDC分列第5、6位.结论:α-糖苷酶抑制剂是2007~2008年北京地区高校医院口服降糖药的首选药物,但采购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相关性较差.格列喹酮片、二甲双胍肠溶片(0.25 g)的药物利用合理性和药物经济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和患者优先选用.
作者:黄业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估应用二重血浆置换(DFPP)、免疫吸附(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处理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致敏肾移植受者分为2组,35例试验组应用DFPP、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21例对照组未进行上述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lSA)方法检测肾移植受者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比较2组急性排斥反应(AR)和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随访2组人/肾1 a存活率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肌酐情况.结果:试验组PRA明显下降,PRA降为阴性者1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AR发生率分别为28.6%、42.9%(P<0.05),DGF发生率分别为8.6%、14.3%(P>0.05),1 a人存活率分别为100.0%、95.2%(P>0.05),移植肾1 a存活率分别为94.3%、76.2%(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血肌酐分别为(115.2±16.6)/(121.2±28.6)μmol·L-1和(128.4±27.4)/(134.6±33.7)μmol·L-1(P<0.05).结论:DFPP、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可选择性去除受者体内的致敏抗体,可降低致敏受者术后AR的发生率,提高术后肾移植受者1 a移植肾存活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肌酐水平也较低.
作者:曲青山;王振璞;苗书斋;陈国勇;邢利;蔡文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7年外科835份病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95例术后院内感染病历,有13个因素与外科院内感染相关(P<0.05),其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各类导管使用、手术时间与院内感染关系密切.结论:为有效预防外科院内感染,应重视呼吸机使用时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护理.
作者:林祖文;钟洪兰;廖广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他达拉非联舍普适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均为勃起功能障碍合并早泄,其中还合并有射精痛23例)患者,服用他达拉非5 mg,隔日1次;普适泰74mg,每日2次.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阴道内射精潜伏期以及射精痛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勃起功能改善者89例,改善率87.3%;早泄改善者70例,有效率为68.6%;射精痛改善者15例(65.2%).不良反应共有6例(5.9%),均为轻度或中度,未经处理即自行缓解.结论:低剂量他达拉非联合普适泰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作者:袁润强;罗刚;李志坚;黎卫;郑少斌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