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胆脂瘤病变程度决定治疗方式,24例均治愈,随访1~5 a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可能发展为广泛性的乳突破坏,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
作者:周旭峰;姚雅芬;张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1 病历摘要男,45岁.6个月前因外伤致左侧血气胸,在其他医院经左侧第五肋间行开胸探查手术,术后切口Ⅰ期愈合.2个月后,手术切口近锁骨中线处局部出现红肿,胀痛,伴瘘口形成,有淡黄色稀薄脓汁排出,常规换药治疗未愈,一个月前行局部廓清术,术中切除部分破坏的第六肋软骨.术后20 d,切口处又出现红肿,瘘口形成,经10 d局部常规换药未愈,转入我院.
作者:朱然;王长军;高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以胃肠道反应为表现的胰岛素不良反应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3岁.因多饮、多尿、消瘦0.5 a入院,0.5 a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乏力,双手双足麻木感,无多食,无明显紧张,易怒,无心悸气短,无腹痛腹泻,来我院门诊测随机血糖17.4 mmol/L,血酮体阳性,收入院治疗.患者10 a前患胃溃疡,之后间断上腹部不适,近2~3 a未发作;双手湿疹病史7~8 a,30 a前患甲型肝炎,已治愈.10 a余胆囊切除史,否认高血压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母亲死于糖尿病,兄弟姐妹7人,均为糖尿病,均老年发病.
作者:曲正;丘军;陈志君;史磊;史荣成;王永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子宫粘连多见于有反复刮宫史的患者,典型症状为闭经和周期性腹痛.一般无发热和白蛋白升高等感染症状,也无内出血症状.腹痛常为突发性的,轻重不同,严重者可出现急腹症的特征.检查时下腹有压痛,甚至有反跳痛.宫颈举痛明显,后穹隆触痛,宫体正常或稍大,并有压痛,两侧附件伴有压痛或出现包块.对于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并伴有严重痛经者,应想到可能是子宫部分粘连.本症可行子宫碘油造影,如见到粘连部位的充盈缺损影像即可诊断.
作者:孙正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治疗对小儿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浓度,PIVKA-Ⅱ≥2 ng/ml为阳性.结果:抗生素治疗前阳性率为33.33%,治疗5 d后阳性率为83.33%,P=0.001.抗生素治疗时间与PIVKA-Ⅱ浓度正相关r=0.427 8,P=0.003 4.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引起亚临床型维生素K缺乏,治疗时间愈长,影响愈严重.
作者:周金平;戴玉良;苗桂杰;王晓革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膈疝的发病因素,早期诊断方法,误诊、漏诊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07/2007-08收治的创伤性膈疝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24 h内确诊15例,术前确诊20例.治愈28例,死亡1例.结论:详细了解外伤史,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必要的辅助检查,是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率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石桂葆;刘文辉;马利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我院收治的周围神经鞘瘤误诊为腱鞘囊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7岁.因发现右腕部肿物10 a余而入院.患者于10 a余前偶然发现右腕部偏尺侧有一如蚕豆大小的肿物,无疼痛及麻木感,无红肿及活动障碍,当时未予诊治,近2 a来自感右腕部肿物明显增大,仍无疼痛及麻木感,无红肿及活动障碍.体格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右腕关节尺侧近腕横纹处有一约5.0 cm×4.0 cm大小的如乒乓球状肿物,周围无明显发红及点状出血,触之囊性感,压痛(±),质硬,活动度差,Tinel's Sign(叩击试验)(-),两点区分试验(-),大,小鱼际肌无明显萎缩,骨间肌较健侧无明显异常,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肢端末梢血运及感觉无异常.初步诊断:右腕部腱鞘囊肿.
作者:刘小刚;张志华;于洋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抗惊厥药超敏综合征的诊断、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苯妥英钠超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诊断、病因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本病例符合抗惊厥药超敏综合征的诊断,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抗惊厥药超敏综合征非常罕见,但有生命危险.延误早期诊治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多脏器损害.
作者:陶苏江;甄伟;徐晶;郭志丽;顾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恶性胃间质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8岁.以黑便半月,头晕乏力1 d入院.既往无特殊.查体:贫血貌,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5次/min.辅助检查血:WBC 6.7×109/L,RBC 2.01×1012/L,Hb 54 g/L.大便隐血强阳性,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肝、胆、脾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质地均匀,门脉直径1.02 cm,肝右叶小囊肿(1.8 cm),胆囊壁毛糙,脾脏正常,未发现腹水.胃镜示:食管(-);贲门:下段可见破裂的蓝色静脉和溃疡灶;
作者:胡森懋;谢芬高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美容整形外科预防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调查美容整形外科手术1 143例次.围手术期用药869例,未用药274例.对切口感染与围手术期抗生素是否使用及用药时间进行比较并行χ2分析.结果:未用药者感染率5.84%,用药者感染率为1.96%(P<0.05),感染切口术中用药者仅3例(13%).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抗生素术中使用优于单纯术后应用.
作者:魏培翰;张撰荣;曹其武;张红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我科2000/2007年颈心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2~68(平均50)岁.均有长期低头工作或高枕睡眠、倚床头看书和电视、长时间用电脑的习惯.本组均有间断性发作,不同程度的胸部疼痛,其中心前区隐痛18例,胀痛6例,绞痛3例, 双侧胸痛1例.合并有心悸20例,胸闷20例,肩部及上肢胀痛、麻木16例,胸部紧束感12例.与看电视不良姿势有关12例,与工作、学习姿势有关8例,长时间玩电脑4例与高枕睡眠有关4例.
作者:任陇滨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0眼)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观察,并以同期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矫正视力>0.8者占30%.结论: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为治疗无晶状体后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庆彩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我院1996-01/2006-10共收治肝豆状核变性(HLD)31例,误诊15例,误诊率48.38%,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临床肝胆病学>诊断标准[1],男8例,女7例;发病年龄5~41(平均20)岁,病程15 d~9 a,平均1 a 5个月.有3例家族中有同类病史.
作者:初贵富;吴洪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针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凝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凝血、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玲;刘玉梅;侯方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通过研究来氟米特(LEF)对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尿白介素-18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来氟米特对LN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9例Ⅳ+Ⅴ型LN患者应用LEF治疗前后血、尿中白介素-18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LN患者血、尿中白介素-18水平在LEF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LEF治疗LN,可能与其降低LN患者血、尿中白介素-18水平有关.
作者:陈伟;张军峰;赵丽萍;李宏伟;王雪剑;张献朝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cadherin 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2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和2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肺组织E-cadherin表达;4例C-erbB2+表达,无C-erbB2过表达.NSCLC中E-cadherin表达率为(49%),低分化组NSCLC E-cadherin表达率为30%,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组表达率60%(P=0.010);中晚期( Ⅲ+Ⅳ)NSCLC表达率为31%,明显低于早期(Ⅰ+Ⅱ)NSCLC表达率62%(P=0.007);淋巴结转移组NSCLC表达率为3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65%(0.026),均有统计学意义.肺腺癌C-erbB2表达率为45%,高于鳞癌过表达率17%(P= 0.017);中晚期NSCLC(Ⅲ+Ⅳ)过表达率为51%,高于早期(Ⅰ+Ⅱ)过表达率21%(P=0.004);淋巴转移组过表达率为41%,高于无淋巴转移组过表达率23%(P=0.028).E-cadherin的低表达和C-erbB2过表达无相关性.结论:E-cadherin低表达和C-erbB2过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联合检测对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有病理临床意义.
作者:刘汉勇;王晓玫;单军;成志强;蔡进中;彭全洲;胡锦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医学生是未来医务工作者,临床误诊也是他们将来要面临的问题.提高医学生的医疗风险意识,将有助于他们提升责任感、端正学习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态度,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中降低临床误诊概率.
作者:曾奇;朴玉霞;吴岳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胃巨大结石内镜激光微弹头爆破术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6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30 a、加重12 d入院.患者在半个月前进食250 g山楂后,感上腹隐痛不适,不伴有反酸及纳差,嗳气等.曾在当地医院行钡餐检查示胃占位.在我院行胃镜检查提示:(1)胃石;(2)胃多发胃溃疡收治入院.查体中上腹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Hb 120 g/L,大便隐血试验弱阳性,凝血常规正常.胃镜示:胃体小弯有一椭圆形溃疡,大小约1.5 cm×1.0 cm,表面覆着白苔,周边黏膜无充血水肿.胃体有一结石大小约4 cm×6 cm.常规进镜至胃腔找到结石后,使用激光微弹头多次爆破结石,并注入碳酸氢钠溶液约200 ml灌洗、溶解,从幽门排入肠道.术程顺利.术后使用碳酸氢钠片,吗丁啉及麦滋林,雷贝拉唑肠溶片口服.住院留观无腹痛腹胀便血症状,未发生穿孔及肠梗阻等并发症.
作者:廖亮;高利利;吴本俨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斌;陈红涛;郭兆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筛选,PCR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IMP和VIM的检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高为27.3%,其次为环丙沙星(20.5%)和头孢吡肟(15.9%);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扩增出IMP型阳性株4株,未检测到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可以考虑使用.北京天坛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中,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丽;顾怡明;张杰;唐明忠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