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刘史佳;居文政
目的:研究盐酸伐昔洛韦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其体内代谢转化物阿昔洛韦的血药浓度,以BAPP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等效性数据.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阿昔洛韦,其Cmax分别为(2.04±0.48)、(1.94±0.37)μg·mL-1,tmax分别为(1.3±0.6)、(1.4±0.6)h,t1/2分别为(2.53±0.42)、(2.55±0.43)h,AUC0-12分别为(5.82±0.99)、(5.54±0.84)μg·h·mL-1,AUC0~∞分别为(6.04±1.04)、(5.76±0.94)μg·h·mL-1.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7±13.9)%.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邵仲英;宋丽洁;李可欣;刘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利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2005年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度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占我院药品年销售金额的18.07%~23.30%;5年中销售金额增加率分别为-13.25%、22.08%、1.86%、3.69%;抗肿瘤植物药销售金额占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的40%左右.结论:抗肿瘤植物药、辅助治疗药、抗代谢药和抗肿瘤抗生素系抗肿瘤主要用药,其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在用药管理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者:孙惠娟;孙艳;胡坤;刘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00~2005年国内公开报道的46例左氧氟沙星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6例左氧氟沙星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患者多于年轻患者,存在老年患者日用药剂量偏大现象.结论:应重视左氧氟沙星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注意性别和年龄差异及用药剂量.
作者:俞忻璐;方宇瑾;唐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我院神经外科脑挫伤住院惠儿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我院2002~2005年神经外科脑挫伤住院患儿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所占比例大(39.82%),神经系统药、生物制品及生化药品销售金额也较多(分别占13.90%和12.10%).结论:抗感染药在治疗儿童脑挫伤中占有主导地位,神经系统药、生物制品及生化药品应用也较广泛.
作者:王莉文;朱永刚;朱传钧;赵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是一类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症状体征、控制病情发展和阻止关节结构继续破坏的药物[1].主要通过抑制或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中的某一环节而起作用,起效慢,一般在6wk以上才显示作用,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根据其作用特点和来源,可分为经典的慢作用抗风湿药、抗疟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
作者:李江;唐春燕;黄桂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改善人机对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机械通气时发生人机对抗COPD患者应用咪唑安定治疗,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1、4、12h时患者的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的变化和评估镇静效果.结果:咪唑安定应用于COPD患者机械通气改善人机对抗,82.14%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达2~4分,用药后患者RR、HR、MAP、SpO2、pH、PCO2、PO2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但对血压有一定影响.结论: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中的人机对抗疗效好,患者的通气状况可明显改善,但应加强对循环的监测和管理.
作者:王红军;王耀华;田鹤;郑祥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内分泌科的作用.方法: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与体会.结果与结论:我院临床药师采用跟随医师查房、解决有关问题、编写药历、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等方式,可体现自身价值,但仍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作者:戴春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膀胱癌患者术后不同剂量卡介苗腔内灌注所产生的免疫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分别灌注卡介苗60、120mg,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灌注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作为评价免疫效果的指标;同时比较2组的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与灌注前比较,灌注后CD4因子2组均明显升高(P<0.05),灌注后CD8因子2组均明显降低(P<0.05);灌注后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60mg组副作用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120mg组.结论:小剂量卡介苗灌注可取得与大剂量相近的免疫效果,副作用低.
作者:刘俊江;李双利;李守宾;李谨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筛选河南省2005年168例严重ADR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严重ADR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高,占48.21%;注射剂发生率居首位,占86.90%.结论:应慎用注射剂.
作者:刘金霞;张惠霞;宋成;徐思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2种盐酸舍曲林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设计试验,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舍曲林口服液(受试制剂)或盐酸舍曲林片(参比制剂)50mg,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1/2分别为(27.3±5.2)、(26.3±3.0)h,Cmax分别为(9.56±2.49)、(9.43±2.91)μg·L-1,tmax分别为(5.18±1.47)、(6.00±1.07)h,AUC0-108分别为(329±112)、(297±111)μg·h·L-1,AUC0~∞分别为(354±127)、(316±122),μg·h·L-1.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主要药动学参数无差异,但tmax存在差异;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5±26.7)%.结论:2种盐酸舍曲林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文爱东;周敏;杨志福;吴寅;王志睿;冯智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银是一种亮白色金属,可杀灭细菌、真菌和霉菌.自进入20世纪,临床应用银化合物杀菌消毒、抗菌消炎逐渐广泛.如磺胺嘧啶银用于治疗烧、烫伤;在日本,应用含氟化二氨银漱口水防治牙周炎、龋齿、口腔溃疡;美国还推出了一种羧酸银与乙醇复配液,经临床试验证实治疗泪管炎、阴道感染、烧伤、细菌性感冒、面部粉刺等效果良好;瑞士某公司将硫酸氢银与过氧化氢复配作皮肤消毒液效果良好.
作者:王冬梅;莫遗盛;江晓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厘清不同研究目的下不良反应概念的合理界定,纠正实践中存在的概念混乱.方法:从保证研究目的实现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与结论:因研究目的不同,药理学等实验学科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与监管规章中药品不良反应概念应有不同的界定,规章中药品不良反应定义存在着不合理,需要修订.
作者:于培明;黄泰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05年我院检验科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2%,铜绿假单胞菌占5.42%,肺炎克雷伯菌占3.19%,大肠埃希菌占7.29%,硝酸盐阴性杆菌占3.19%,真菌占48.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率仅在10%以下,对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为40%~60%.结论:呼吸系统患者白色念珠菌分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低.
作者:周霞;周建蓉;郑红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尿中酮洛酸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18,流动相为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70:30,用磷酸调节pH值至4.5),检测波长为315nm,柱温为35℃,流速为1mL·min-1,进样量为20μL,保留时间为9.1min.结果:人尿中酮洛酸浓度在0.1~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RSD<10%,低定量限为0.1μg·mL-1.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灵敏,适用于酮洛酸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徐帆;余昉;尚北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方法:对我院ADR监测网成立的背景、意义、运行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4个步骤完成了ADR监测网的建立,明确了医务人员在ADR工作中的职责,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对安全用药的责任意识及对ADR的判断能力,提高了ADR的报告数量和质量.
作者:闫素英;楚燕齐;王育琴;王香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的疗效.方法:305例职业性铅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160例)与对照组(145例),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依地酸钙钠注射液、单用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每周连续用药3d,停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24h尿铅含量恢复至正常所需疗程.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尿铅至正常所需疗程分别为2.89、4.01(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疗效更佳.
作者:郑红;伍健芝;郑刚;范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mL·d-1及阿昔洛韦1.0g·d-1,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1.0g·d,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89%、66.6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不影响治疗.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作者:汪明华;赵华;林碧雯;李恒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为单病种限价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我院2004~2005年阑尾炎手术患者归档病历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阑尾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预防性用药占86.8%,甲硝唑和替硝唑应用率高达87.3%.结论:临床用药基本合理,用法正确,但存在疗程过长、无指征频繁换药等现象.
作者:张建民;冯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钙制剂及钙吸收促进剂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5年钙制剂及钙吸收促进剂的应用情况.结果:碳酸钙、氨基酸鳌合钙在临床应用中占主导地位,老一代钙制剂已趋于淘汰.结论:我院钙制剂应用基本合理,但补钙人群主要集中在婴幼儿,其他人群补钙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作者:龙云;唐捷;夏小燕;罗小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到的24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40a者占79.83%;心血管系统药引起的ADR为多见,占45.69%,其次为抗微生物药;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ADR发生频率高的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占9.0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28.14%.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对ADR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作者:金晓琨;修赤英;赵环宇;闻莉;周苗子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