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破裂120例诊治分析

刘晓斌;于子华;于铁夫

关键词:脾破裂/诊断, 脾破裂/外科学
摘要:脾破裂为常见的腹部损伤[1],由于损伤程度不同,在治疗上亦不相同.我院1992-08/2007-08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20例,分析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病案首页书写缺陷评析及对策

    目的:规范病案首页的书写,提高病案质量.方法:由病案科组织各临床科室对我院2007-07/2007-09的出院病案进行抽查.结果:2582份病案首页中有缺陷病案952份,占37%.结论:为提高病案首页的书写质量,应强化质量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质量监控.

    作者:赵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1例

    1 病历摘要男,45岁.因右足红肿痛3周,左足红肿痛2 d收入我院皮肤科.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足癣并发足底多发感染,具体治疗不祥,治疗后病情缓解,5d前左足疼痛加重2d前左足前内侧出红肿、疼痛,疼痛难忍.

    作者:王溪涛;张丙信;刘翠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结肠镜检查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的对比分析

    廊坊市人民医院2000-12/2008-02分别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对患者进行检查,我们对两种操作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书琴;王志刚;张文洪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士长在医护矛盾协调管理中的作用

    协调是指消除管理诸要素之间以及管理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不和谐现象,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达到均衡发展的管理过程.护士长作为手术室医护关系的协调管理者,其本身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提高对协调管理的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践管理中感到,要处理好医护矛盾协调必须从下面两方面管理:

    作者:张如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椎管硬膜下脓肿1例

    1 病历摘要女,13岁.因腰痛半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放射痛3 d于2007-10-26入院.入院前2个月曾出现发热,呈持续高热,体温达39℃.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7 d,高热缓解.入院前半月,开始出现腰痛,对症治疗无缓解,入院前3 d,腰痛加重,并伴有双下肢放射性疼痛.

    作者:张洪征;张树雷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神经鞘膜瘤1例

    1 病历摘要男,35岁.因声嘶、咽部异物感、渐进性吞咽不适3 a,活动时呼吸困难0.5 a.于2000-07-10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喉肿物为诊断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吸气性呼吸困难Ⅱ度,全身情况可,表浅淋巴结末触及.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喉面有一乒乓球大小肿物,表面溃烂,有灰白色坏死物附着,触之无痛,易出血.

    作者:张宇;贾云志;马宪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腮腺炎症与肿瘤误诊4例分析

    目的:总结腮腺炎症与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对近6a来本院腮腺炎症与肿瘤互为误诊的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误诊,延误了治疗.结论:对腮腺肿块的诊断要充分利用针吸活检和CT的检查.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容量治疗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163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液体需要量进行容量调节,即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以及补充适量的红细胞与血浆.结果: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结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疗效确切.

    作者:时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中医治疗小儿痉咳的临证体会

    痉咳见于顿咳的中期.顿咳即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痉咳一般是从百日咳发病的第二周开始.

    作者:孙燕鸿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病案首页在现代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我院病案室从1993年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病案首页管理[1],现对使用计算机病案首页方面体会如下.

    作者:王旖婷;乐新;蒲春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历摘要男,4岁.因发热、咳嗽于2007-01-30到我院儿科就诊,两侧扁桃体肿大,T 38.9℃,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首先给予热毒宁注射液10 ml(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61105),加入10%葡萄精液100 ml静脉滴注约10 min后,患儿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眼角出现红斑,皮肤瘙痒.考虑为热毒宁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液,静推氟美松2.5 mg,约3min后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再给予氟美松5 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min后,皮肤瘙痒、红斑消失.

    作者:李云峰;付晓翠;王光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眼部感染1例分析

    蜡样芽胞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导致胃肠道感染,致眼部感染极其罕见.我们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秀丽;谭友军;贺秋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长效青霉素注射技巧与护理体会

    2006-01/2007-10我院为186例患者注射长效青霉素共计830次,掌握了一定的注射技巧和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吕传芳;林艳霞;齐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不同麻醉用药、方法及麻醉效果.方法:11个月至8岁患儿329例,随机分为三组:氯胺酮组(Ⅰ组)、氯胺酮+地西泮组(Ⅱ组)和氯胺酮+地西泮+r-羟基丁酸钠(Ⅲ组),比较各组手术中呛咳,咽喉反射,下颌肌松弛,呼吸暂停,发绀,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地西泮+r-羟基丁酸钠组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单独应用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地西泮组(P<0.01).结论:应用氯胺酮、地西泮和r-羟基丁酸钠实施复合麻醉,麻醉深度适宜,术中并发症少,是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国利;王昊;柴丽;康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IGF-1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正常对照、60例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IGF-1含量,其中HIE轻、中、重度各20例.结果:新生儿HIE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清IGF-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恢复期IGF-1含量相对于急性期有明显升高(P<0.01).急性期HIE轻、中、重度各组间的IGF-1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病情越重,IGF-1含量越低.结论:HIE患儿血清IGF-1含量的降低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控指标.并为临床引用IGF-1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冯国祝;彭珊璐;王文亮;莫泉初;詹淑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泡状视网膜脱离误诊12例分析

    泡状视网膜脱离是继发于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的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本病可因病变范围及程度不同而在临床上造成不同的眼底改变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改变,因而易与其他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混淆,导致误诊,并采用不恰当的治疗,而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作者:卢爱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治疗分析

    自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组合性疗法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分析如下.

    作者:郑若;胡明;曾晓玲;庄华章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氨甲蝶呤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术后应用氨甲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3例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MTX组,比较两组的β-HCG下降时间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β-HCG下降时间为8~10 d,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无一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对照组有l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氨甲蝶呤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效果满意.

    作者:李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林可霉素致神经肌肉阻断作用2例

    1 病历摘要例1:男,18岁.因咽痛、发热2 d就诊.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查体:T 38.6℃,咽部充血、水肿,两侧扁桃体均Ⅱ度肿大,表面有较多脓点.心、肺、腹部无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示:RBC 4.6×1012/L,Hb 130 g/L,WBC 1.3×109/L,N0.76、L0.24,胸透正常.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因青霉素过敏,红霉素类不能耐受,而用林可霉素静脉滴注.

    作者:高淑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肺癌并皮肌炎误诊1例分析

    对肺癌并皮肌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9岁.因皮疹1个月,伴四肢乏力2周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发现头额部皮肤瘙痒并有红斑,第2天累及颈、前胸、四肢.

    作者:徐红;徐征红;牟雪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