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泡状视网膜脱离误诊12例分析

卢爱东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诊断, 误诊
摘要:泡状视网膜脱离是继发于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的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本病可因病变范围及程度不同而在临床上造成不同的眼底改变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改变,因而易与其他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混淆,导致误诊,并采用不恰当的治疗,而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调查

    本研究调查了68例近期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指标,并与35例健康男性对照,试图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对后者性功能影响的一般规律性.

    作者:祝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CT导引下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86例分析

    我院2005-10/2007-12对86例肺部结节性占位疾病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如下.

    作者:李戈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病案首页书写缺陷评析及对策

    目的:规范病案首页的书写,提高病案质量.方法:由病案科组织各临床科室对我院2007-07/2007-09的出院病案进行抽查.结果:2582份病案首页中有缺陷病案952份,占37%.结论:为提高病案首页的书写质量,应强化质量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质量监控.

    作者:赵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肠易激综合征23例胶囊内镜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胶囊内镜下表现.方法:分析23例临床诊断为IBS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23例中有17例发现小肠不同程度病变,占所有病例的73.9%.其中多发间质瘤2例,小肠多发息肉1例,小肠单发息肉3例,小肠炎症、糜烂、充血6例,小肠静脉扩张、黏膜隆起2例,疑似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肿物1例,回末憩室1例.结论:IBS患者有可能存在小肠病变,如果有条件可行胶囊内镜检查,以排除小肠病变.

    作者:王群英;钟慧闽;姚萍;杨杰;曲晓静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原发性气管肿瘤误诊17例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气管肿瘤误诊原因,探讨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大一院(1995/2007年)2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查阅文献,统计分析.结果:本组1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误诊率70.8%,平均误诊时间(14.15±4.05)个月.早期易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导致误治.结论:原发性气管肿瘤发病率低,易误诊,应提高认识,积极行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雪冬;李文雅;张林;许顺;韩立波;杜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前列腺偶发癌13例分析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前列腺标本采取连续切片方法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52例术后标本中检出前列腺癌13例,检出率为8.5%.结论:连续切片法有助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睾丸较常用,术后应建立严格的随防制度.

    作者:蒋晓明;徐海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分析

    对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6岁.因发热1周、咳嗽咳痰1 d于2007-05-06入院.既往患者1岁开始易感冒后发热(具体温度不详),1~2次/月,后发热间歇期延长,1次/2月,每次持续1周左右,抗炎治疗后可好转.

    作者:廖洋;陈建斌;杨泽松;卢前微;葛群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Dieulafoy病5例诊断与治疗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6a来收治的5例Dieulafoy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例为胃Dieulafoy病,1例为盲肠Dieulafoy病.3例病灶行楔形切除,1例行出血血管缝扎,1例行回肓部切除术,经1a随诊均无复发.结论:Dieulafoy病可发生于消化道各部位,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作者:高新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奔豚病2例诊治分析

    笔者在近5a中经治奔豚病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26岁.因反复发作性烦躁、伴胸腹闷胀不适0.5a,复发0.5h就诊.

    作者:吕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眼部感染1例分析

    蜡样芽胞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导致胃肠道感染,致眼部感染极其罕见.我们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秀丽;谭友军;贺秋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羊水过少孕妇围产期结局分析

    为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并正确处理,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本文对我院87例羊水过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卢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右胫骨畸形性骨炎1例分析

    对右胫骨畸形性骨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7岁.因右小腿畸形伴跛行多年于2007-08-06入院.患者14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隐痛不适,给予自行补钙及以关节炎处理,不见好转.12 a前始出现胫骨前侧缓慢增大,行走轻度跛行,以后逐渐发现右小腿向前外弯曲而隆起,跛行加重.

    作者:胡泽元;杨永林;黄祖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长效青霉素注射技巧与护理体会

    2006-01/2007-10我院为186例患者注射长效青霉素共计830次,掌握了一定的注射技巧和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吕传芳;林艳霞;齐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提高上肢断肢再植成功率的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提高上肢断肢再植术后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从2003-01/2006-1243例上肢断肢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再植成活42例.结论:密切观察血液循环,及时判断血管危象的发生是患肢成活的关键.

    作者:常宝波;葛季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32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对3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导管灌注氨甲蝶呤后以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β-HCG值以及B超提示盆腔包块大小及腹腔内出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9例成功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0.6%,3例失败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B超检查盆腔包块径线应作为适应证选择的重点.

    作者:孟虓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真假腔的判别7例分析

    我院自2001-05采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共7例,现就EVGE术中真、假腔判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曹健斌;刘永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病历复印和复制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自2002-09-01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开始分布实施后,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复印或复制病历,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现就病历复印或复制管理实践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郑永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BP、PA、ALB水平.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RBP、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患者血清RBP、PA、ALB同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型差异(P<0.01).结论:血清RBP可作为判断急性肝损害的灵敏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肝储备功能.

    作者:韩根良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及药物治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36例,分为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患者1~24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和再次介入治疗率或血管搭桥术,以及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组在心绞痛复发率、再住院率方面同药物保守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高原婴儿亚急性对称性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1例分析

    近期我院收治1例3月龄婴儿急性对称性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建勇;郭彦伟;周忠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