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苏乐群;邵伟;殷佳;张学顺;刘逢芹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酮康唑喷膜中酮康唑和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4:1),检测波长为239nm,流速为0.6ml/min.结果:酮康唑、醋酸地塞米松检测浓度分别在0.2~2、0.02~0.2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1%(RSD=2.29%,n=6)、97.84%(RSD=2.60%,n=6).结论:本方法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易雪梅;王雯佶;张纯;吴建华;温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方法:介绍我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中推行ISO9001标准的经验和体会,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ISO9001标准的推行有利于完善和规范我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作者:郭辉;董栋;韩枫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筛选注射用氟康唑的制备工艺,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pH值及助溶剂种类等为考察因素筛选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溶液pH在6.5~8.5时制剂稳定性较好,且丙二醇可增加制剂澄明度;氟康唑检测浓度在40~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7%,RSD=1.37%(n=3).结论:按照筛选出的处方、工艺制备的注射用氟康唑质量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
作者:付桂英;郭晓华;赵颖;杨珺;吴坤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估长江流域儿童医院抗癫痫药用药现状和趋势.方法:对2002年~2004年长江流域6所儿童医院抗癫痫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生产企业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丙戊酸钠、托吡酯的市场份额较大,其销售金额占抗癫痫药销售总额的比例均在40%左右;临床用药仍以老品种为主,但新产品的市场销售势头良好.结论:目前抗癫痫药品种较少,而销售金额却呈上升趋势,故具有开发前景.
作者:杜甦;谷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为将中药推向国际市场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加强对中药的生产和质量管理;重视并研究各国关于中草药产品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产品的条件和特点,找准国际市场定位,有的放矢;有关方面应集中力量,加强中药研发,并借助中医的推广进入国际市场.
作者:韦晟;李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克林霉素属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是由Magerlein等以氯离子取代林可霉素分子中第7位的羟基而得的半合成衍生物,其抗菌作用较林可霉素强4倍~8倍,在临床上已逐步取代了林可霉素的位置.目前市面上的克林霉素制剂品种繁多,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颗粒剂、阴道栓剂、阴道霜、搽剂、药膜、乳膏、凝胶、糊剂、漱口液、滴耳液、滴眼液、载药珊瑚人工骨、复合盖髓剂等,应用广泛.本文拟就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及耐药现状做一综述,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脏局部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羟苯磺酸钙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行肾切除术建立肾衰模型,1wk后3组分别饮用水或羟苯磺酸钙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肾脏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及残肾组织病理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大鼠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肾脏皮质匀浆中血栓素A2含量显著减少,残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羟苯磺酸钙可能通过降低肾衰模型大鼠肾脏局部血栓素A2含量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王丹;吕永曼;刘晓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发光抑制率表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发光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品、黑豆制品、清蒸品、黑豆加酒制品,即何首乌生品的抗氧化活性高.结论:如果能采取一种炮制方法仅破坏何首乌的泻下成分而保留其有效成分,则能增强其补益效果,充分发挥其抗衰老作用.
作者:古今;刘萍;马凤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舒利通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建立小鼠疼痛扭体模型;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模型;分别观察舒利通颗粒的镇痛及抗炎作用.结果:舒利通颗粒可显著降低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减轻小鼠耳廓肿胀(P<0.05);减少大鼠肉芽肿形成(P<0.01).结论:舒利通颗粒对疼痛和炎症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者:凌云;江海身;张永林;田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性霉素B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0.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甲醇(3:7),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80nm.结果:两性霉素B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125~4.0μg/ml(r=0.9 998),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3.5%,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3.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临床两性霉素B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陈画虹;骆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2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加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3.3%、8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10.0%(P>0.05);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9.48、9.16.与左氧氟沙星组相比,加替沙星组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需多花费11.43元.结论:综合考虑,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优于加替沙星.
作者:邹瑛;刘强;姚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畸形和功能损伤.虽然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人们对其产生机制的进一步理解促进了新药的开发和革命性治疗方法的出现.
作者:奚正德;杨军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给予氢化可地松琥珀酸钠注射液200mg/d,B组和C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ml/d、40ml/d,静脉滴注,连用7 d;然后A组口服强的松片20mg/d,B组和C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9片/d,连用7 d.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87.5%、75.0%、54.2%,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甘草酸苷可迅速降低氨基转移酶水平,并减少水钠潴留和低血钾的发生.结论:复方甘草酸苷(100ml/d)是治疗急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赵华;王喜钟;林碧雯;杨洁;温海鹰;王建平;李恒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制备洛雌油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3nm波长处测定洛美沙星的含量.结果:盐酸洛美沙星检测浓度在2.5~16.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线性关系(r=0.9 995,n=6),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0.74%.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作者:张美祥;张广求;郑锦秀;王树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不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治疗冠心病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3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进行随机开放、三因素交叉、自身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长效异乐定缓释胶囊(A药)和B药、C药总有效率分别为87.9%、69.7%、57.6%;平均每日药费分别为10.25、15.14、14.04;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9.97、130.33、146.25元.结论:长效异乐定缓释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成本-效果优于对照药品.
作者:关德明;于欣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全营养混合液(TNA)又称全合一(AIO),是使用无菌混合技术将所有肠外营养(PN)日需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混合在一个3L的袋中,然后输注给需要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的患者.其配方可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进行调配,给临床TPN支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安全.不过,TNA的使用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保护肠屏障功能、改善蛋白质代谢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弥补上述不足,近年来联合应用药物增强TNA疗效的研究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广泛开展,本文就TNA联用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简要归纳如下.
作者:秦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14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4wk,然后改为序贯疗法,即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连用3mo.结果:注射4wk、序贯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7.12%、81.51%(P<0.05);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且疗效稳定、持久.
作者:叶立新;简希尧;黄小蕊;钟小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