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缺血中一氧化氮前体/供体的作用研究

周佩洋;任自敬;孙成林;刘广志;姚旋;曹治华;王璞;高平

关键词:一氧化氮前体/供体, 介入, 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微管相关蛋白2, 大鼠, 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体/供体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检测大脑中动脉栓塞对大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组(n=18)、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G)治疗组(n=1 8)、精氨酸(arginine,ARG)治疗组(n=18).sham组仅进行手术,不造成缺血事实;其余组采用Zea-Longa改良法线栓法制作成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即刻介入给药.各组大鼠术后立即肌肉注射注射用青霉素钠6万U以预防感染.各组于再灌注后3h及24 h分批处死.根据处死时间各组再分为2个亚组,进行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脑切片行MAP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 66只大鼠术后全部存活.再灌注3h时间点,ARG组和NG组大鼠Longa评分与MCAO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24 h时间点,TTC染色显示,2个介入给药组与MCAO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3h和24 h两个时间点,NG组、ARG组分别与MCAO模型组相比,MAP-2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早期给予NO前体/供体,可能通过抑制MAP-2降解、修复大量细胞骨架结构,起到脑保护作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2013年至2016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13年至2016年住院患者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3年至2016年住院患者的所有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WalkAway-40 Plus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15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对检出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共分离出病原菌3 171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1 358株,占42.83%,其中数量居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1 145株,占36.11%,其中数量居前3位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真菌668株,占21.0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8.87%和18.23%;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4.74%和60.3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珠菌.结论 医院住院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情况比较显著,需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何雁鸿;沈丽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大鼠体内清金固本胶囊中橙皮苷药代动力学分析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灌胃清金固本胶囊后血清中橙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清金固本胶囊,于不同时间采血,加甲醇沉淀蛋白后分离上清液进行检测,采用HPLC法检测血清中橙皮苷含量,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70%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3 nm,运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橙皮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1 ~ 1.1 μg/mL(r =0.996 4),定量下限为0.1μg/mL,方法回收率为94.76% ~101.55%,稳定性试验结果良好;大鼠血清中橙皮苷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为(1.00±0.31)h,药峰浓度(Cmax)为(0.53±0.09)mg/L,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1.40±0.03)mg/(L·h),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2.05±0.29)mg/(L·h),消除半衰期(t1/2β)为(68.10±13.12)h.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清金固本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娜;李玎;陈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脑缺血中一氧化氮前体/供体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体/供体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检测大脑中动脉栓塞对大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组(n=18)、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G)治疗组(n=1 8)、精氨酸(arginine,ARG)治疗组(n=18).sham组仅进行手术,不造成缺血事实;其余组采用Zea-Longa改良法线栓法制作成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即刻介入给药.各组大鼠术后立即肌肉注射注射用青霉素钠6万U以预防感染.各组于再灌注后3h及24 h分批处死.根据处死时间各组再分为2个亚组,进行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脑切片行MAP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 66只大鼠术后全部存活.再灌注3h时间点,ARG组和NG组大鼠Longa评分与MCAO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24 h时间点,TTC染色显示,2个介入给药组与MCAO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3h和24 h两个时间点,NG组、ARG组分别与MCAO模型组相比,MAP-2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早期给予NO前体/供体,可能通过抑制MAP-2降解、修复大量细胞骨架结构,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周佩洋;任自敬;孙成林;刘广志;姚旋;曹治华;王璞;高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和健康教育,单一治疗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参芪降糖颗粒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97.67%比81.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治疗组(6.98%比23.26%,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减少低血糖和体质量增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路俊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伐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伐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P <0.01);治疗1,2,3,4周时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疱、结痂、止痛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D8+水平较低,血清CD4+,C D3+,CD4+/CD8+水平均较高(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 (P< 0.05);随访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与对照组的11.90%相同(P>0.05).结论 伐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VAS评分及PHN发生率,并缩短止疱、结痂、止痛用时,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亚军;潘振玉;尹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硝普钠与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联合个性化护理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5例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硝普钠与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联合个性化护理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行硝普钠与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P<0.01);住院时间、心电图监测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机体功能、躯体疼痛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硝普钠与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辅以个性化护理,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加速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濛;彭桂香;王颜;崔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刺五加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刺五加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以刺五加对照药材和异嗪皮啶对照品作为阳性对照,对刺五加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刺五加配方颗粒中紫丁香苷成分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定性鉴别中,刺五加配方颗粒斑点分离清晰;含量测定中,紫丁香苷进样量在0 ~5.66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1.16% (n =6).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单可行,精密度及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刺五加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沛;郑晓英;黄俊忠;张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格瑞洛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替格瑞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结果 主峰与前后杂质峰分离度为2.95和5.29;进样精密度的RSD为0.07%;当色谱条件有微小变化时,主峰与前后杂质峰分离度大于1.5;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30 05 ~0.450 75 g/L,线性回归方程为Y=17 202X-29.492,R2=0.998 9;重复性试验的RSD为0.10%;中间精密度试验的RSD为0.21%;回收率范围为98.32% ~100.86%,RSD=0.95%.结论 该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替格瑞洛原料药的含量.

    作者:郭盼;吕久安;张克军;张凯;彭效明;晁建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痤疮合剂的制备及其黄芩苷含量测定

    目的 制备痤疮合剂并测定方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煎煮法制备痤疮合剂,采用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黄芩苷质量浓度在3.872~48.53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4 6(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0%,RSD=1.76% (n =5).结论 痤疮合剂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质量可控.

    作者:张正贵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某院2016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提高抗菌药物的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医院处方点评小组累计点评的1 860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统计不合理处方类型及比例;同时对排名前10的临床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10位的药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15.64%,抗菌药物注射剂平均使用率为10.93%,个别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50.00%,不合理处方率平均为26.51%,全年不合理处方率呈下降趋势;序号比值显示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较好.结论 每月对门诊抗菌药物进行处方点评,对提高处方合理率,降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点评药师的专业技能.

    作者:凡小燕;张燕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金乌骨通胶囊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98例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金乌骨通胶囊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95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每次25 mg,每日3次,饭后服用;治疗组患者口服金乌骨通胶囊,每次1.5g,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在此治疗基础上,两组同时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患处,每日4次,持续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2%,与对照组的89.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部安大略省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关节液一氧化氮(N0)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76% (P <0.05).结论 金乌骨通胶囊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能有效缓解KOA的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育红;朱浩;廖秋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2015年至2016年医院门急诊处方合理性分析

    目的 减少门急诊不合理处方数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15年至2016年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抽查处方6 240张,发现不合理处方128张,其中不规范处方79张(常见的为诊断书写不全),用药不适宜处方47张(常见的为用法用量不适宜),超常处方2张,处方合格率为97.95%.结论 该院门急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电子处方的监管,强化医师和药师的岗位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卢志军;杨瑾;翁舜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辅酶Q10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60例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辅酶Q10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基础药物如盐酸美金刚、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辅酶Q10+多巴丝肼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3%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BI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酶Q10辅助治疗帕金森病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药物制剂制备工艺与操作》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网络教学平台在《药物制剂制备工艺与操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级专科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119名,随机分为对照组(60人)和试验组(59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实施网络平台辅助的信息化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 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试验组的学生理论和技能成绩均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在《药物制剂制备工艺与操作》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可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作者:林凤云;罗易;江尚飞;何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不同质量浓度罂粟碱预防手外科患者血管痉挛和静脉炎效果比较

    目的 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罂粟碱预防手外科患者血管痉挛及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行手部手术的外科患者68例,按手术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完成后即开始采用输液泵持续泵入罂粟碱防治血管痉挛,两组患者均于6h内泵入60 mg罂粟碱(但质量浓度不同,A组为1.2 g/L,B组为0.6 g/L),每6h换1次,连续6d.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时患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A组患者并发静脉炎26例(76.47%),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14例(41.18%);A组患者静脉炎Ⅲ级比例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 低质量浓度罂粟碱静脉泵入用于手外科患者,虽不能明显增强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但能有效降低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岩;汪晓霜;刘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10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PPH)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产妇10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各52例.预防组产妇分娩后注射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产妇仅注射缩宫素.结果 预防组产妇第3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预防组产妇血红蛋白(Hb)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产妇Hb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预防组(P<0.05);术后24 h内,预防组产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安全、有效地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后出血.

    作者:吴淑芬;张秀丽;黄文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医院2016年门诊处方附子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附子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门诊含有附子的中药饮片处方,对附子的使用频率、剂量、科室等进行分析.结果 附子多集中使用于针灸科、脉管病科和传统医学科;50岁以上患者使用附子比例较高;医院医师对附子的使用基本遵循《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处方以1贴、7贴和14贴的用量为主;单张处方中与附子合并使用的药味数多集中在10味左右;三伏天及冬至前后使用较频繁;有一定数量的“十八反”处方.结论 临床附子的使用频率较高,药师要确实担负起审方职责,规范用药,协助医师保障患者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郤庆;王嵩;曹禺;李国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 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因网络机房蓄电池故障而导致部分硬件设施损毁,引起持续3d的重大信息网络故障.结果 故障期间医院启动了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保证了医疗秩序的稳定;在执行应急预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网络故障排除后,根据所收集的问题,重新设计了医院PIVAS的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演练.结论 PIVAS具有涉及科室多、劳动强度高、风险集中、时间紧迫、溯源精确等特点,是仅靠人力难以完成的工作,故应建立有效、可行的PIVAS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作者:叶旭辉;陈霓;程晓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2012年至2015年烟台某医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12年至2015年烟台某医院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或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统计耐药率,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2年至2015年共分离出26 499株细菌,常见的前5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前3种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除外)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动态监测地区的细菌耐药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降低细菌耐药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飞宇;吴金英;丁月霞;孙海燕;张华芸;赵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2例,按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对照组)和分娩镇痛组(研究组).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改良Bromag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会阴侧切率和转剖宫产率分别为16.13%和9.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和30.00%(P<0.05);研究组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30 min为(3.1±0.6)分,活跃期为(2.9±0.3)分,第二产程为(1.6±0.7)分,第三产程为(1.8±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点评分[(8.1±0.8)分,(9.2±0.6)分,(7.8±0.6)分,(7.4±0.7)分](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痛抑制效果显著,不延长产程,不增加器械助产率,同时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和转剖宫产率,有利于分娩母婴安全.

    作者:姜国玉;何开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