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华;宿洁;陈涛;卢京光;栾成章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作用,以期选择佳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5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常规影像学检查及PET-CT检查,原发灶则进行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灶诊断则结合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而定,行PET-CT融合图像,CT图像对比进行分析。结果 PET-CT无转移率、转移率、未发现病灶率均优于常规检查( P﹤0.05);PET-CT示淋巴转移数49个,其他转移病灶32个,均较常规检查多( P﹤0.05)。PET-CT检查后仍采用原方案的占48%;PET-CT融合图像能显示肿瘤大小、边界和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为外科手术提供切除范围。临床随访效果满意,仅1例肺癌肺门淋巴结和PET-CT结果不一致。结论 PET-CT可提高恶性肿瘤在分期和诊断方面的准确性,为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保障。
作者:朱园;刘国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及疗程的甘露醇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迟发性水肿疗效的关系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4例,均经头部CT证实,随机对照原则分为3组。混合组26例,采用甘油果糖+呋塞米治疗;甘露醇A组27例,给予20%的甘露醇125 mL,给药时间及疗程根据病情变化加减;甘露醇B组31例,给予20%的甘露醇250 mL,6~8 h 1次。于治疗1,14,21 d时头颅CT按多田氏法对比脑实质内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同时分析脑CT脑水肿情况,检测3组间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结果在血肿体积上,3组治疗1,14,21 d无变化( P﹥0.05);在水肿体积上,混合组治疗1,14,21 d无变化( P﹥0.05);甘露醇A组、B组治疗1,14,21 d存在显著变化( P﹤0.01),治疗14 d及21 d后甘露醇B组显著高于混合组和甘露醇A组( P﹤0.01);治疗1 d后,3组间脑CT检查脑水肿情况无差异( P﹥0.05);在治疗14 d及21 d后,混合组脑CT检查脑水肿情况显著优于甘露醇A组和甘露醇B组( P﹤0.01),甘露醇A组、B组间存在差异( 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BUN及Cr均存在变化( P﹤0.05),甘露醇B组治疗后BUN及Cr水平显著高于甘露醇A组和混合组( P﹤0.01)。结论大剂量或长疗程甘露醇使用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迟发性水肿关系密切,且对肾脏损害明显,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
作者:陈建玲;谈晓侠;刘会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测定银花泌炎灵片中野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为335 nm,柱温35℃,流速0.8 mL/min。结果野黄芩苷进样量在0.027~0.21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7.35%,RSD为0.56%( 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好,可用于银花泌炎灵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白凤芝;孙录;刘玉梅;耿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药源性低血糖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因药源性低血糖入院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27例患者因药源性低血糖入院,其中糖尿病21例,非糖尿病6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4~84岁,平均(66±13.2)岁;9例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悸、大汗、乏力,18例患者伴发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不清,胡言乱语,意识丧志,昏迷;低血糖发作时查血糖均不超过3.9 mmol/L,其中低1例仅0.9 mmol/L。怀疑药物频次高的是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结论因药源性低血糖入院多起病急,危害大,且高龄患者居多。应加强用药教育,预防药源性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李久旭;梁潇;张楠;李芳;汤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柏八味片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黄柏碱含量的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0.5%磷酸溶液(用磷酸调pH至4.0,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2 g)-乙腈(65∶35),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4 nm。结果盐酸小檗碱与盐酸黄柏碱进样量分别在0.204~1.020μg和0.506~2.530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8%和99.82%,RSD分别为0.14%和0.51%( n=6)。结论该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准确,组分分离良好,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湘杰;朱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的8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增高( P﹤0.0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颜艳;魏文惠;肖慈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探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肿、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结果芍药甘草汤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降低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炎症,但对蛋清诱导的炎症无效;芍药的作用类似于芍药甘草汤,但药效较弱;甘草无明显的抗炎镇痛抗炎作用。结论甘草芍药汤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其与甘草提高芍药的作用有关。
作者:孙婷;姜建国;张广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肺结核患者60例均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高(96.67%比73.33%,P﹤0.05);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93.33%比66.67%,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增高(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盐酸氨溴索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男,27岁,因“咯血、左上肺继发性肺结核”收入院。平素体健,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80 mmHg,呼吸正常,节律齐,胸式呼吸,双肺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余无异常。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胸部X线摄片示左上肺见絮状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晰,考虑为左上肺继发性肺结核。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入院后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因患者咯血,为预防厌氧菌感染,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S14043011,规格为每瓶100 mL∶奥硝唑0.5 g与氯化钠0.9 g)0.5 g ,静脉滴注,每12 h给药1次,另予化痰、止血、保肝、护胃等对症处理。入院第5天,患者诉纳差、腹胀,稍感胸闷、乏力不适;当晚21:30再次出现腹胀不适、胸闷明显,并呈进行性加重,约15 min后,出现端坐呼吸。查见张口呼吸、“三凹征”明显,立即停止输液,并予补液处理,同时心电监护提示心率70次/分,呼吸22次/分,血氧饱和度97%,血压101/62 mmHg,急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未见异常。约40 min后,患者呼吸困难、胸闷、腹胀不适逐渐缓解。回顾患者2次胸闷并逐渐发展成呼吸困难,皆出现于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约30 min后,考虑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遂未再使用该药,后患者未再出现上述不适,由此确定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
作者:张亚坤;王美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儿科用药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儿科门诊处方1842份,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从药物给药途径、剂型、药理作用、中西药联用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医院儿科用药,口服给药途径为主要途径;处方剂型的64%适应儿童用药特点;西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抗感染、补充微量元素方面,中成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消食健脾、清热解表方面;中西药联用的处方约占60%。结论医院儿科门诊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联用和重复用药等问题,需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控水平,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石敏娟;杨莲芳;刘军峰;袁秋贞;高锦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4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血气、心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8.46%(χ2=5.0671,P=0.0244﹤0.05);两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心功能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Ⅰ级、Ⅱ级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Ⅲ级、Ⅳ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丹参多酚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和心功能。
作者:胡金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测定跌打活血酊中阿魏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迪马ODS2 C18柱(1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16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阿魏酸质量浓度在2.835~56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4%,RSD为1.77%( n=9);3批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015%,0.018%,0.012%。结论该方法可快速测定阿魏酸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跌打活血酊的质量控制。
作者:封传华;李刚;张静;徐兰;陶晓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13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甲硝唑+雷贝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200 mg+多西环素100 mg+奥美拉唑20 mg治疗,治疗4周后,分析治疗效果、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6%( P﹤0.05);研究组HP根除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 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奥美拉唑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嘉利;周西汉;张慧;吴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贵港地区各抗病毒治疗点收治的310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治疗,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式对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期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影响HAART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3100例患者中,146例确诊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后进行中医治疗,占4.71%;56.00%患者体重下降,35.81%患者持续发热;19.37%患者带状疱疹;11.58%患者持续腹泻;7.50%患者吞咽困难。190例死亡,占6.13%;76例停药,占2.45%;527例失访,占17.00%;2307例继续治疗,占74.42%。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开始时CD4+ T细胞水平数、入治时出现机会性感染种类数、平均每月漏服药物次数等为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 HAART治疗艾滋病效果理想,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监测患者CD4+T变化以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同时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药物教育,动态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吕日英;李健龙;覃雄林;朱宇佳;覃琼芬;付少萍;李仕雄;许超宇;江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8例,所有病例均随访5年,分析TIMP-1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总生存时间(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全组肿瘤组织TIMP-1阳性表达率为57.14%,HER-2为42.86%,二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关( P﹥0.05);TIMP-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 P﹤0.05);HER-2与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状态有关( P﹤0.05)。TIMP-1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61.79%,低于TIMP-1未表达者的66.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ER-2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56.43%明显低于未表达者的64.32%( P﹤0.05)。结论 TIMP-1表达者可能与肿瘤淋巴转移、组织分化有关,但不能作为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HER-2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
作者:庞菁春;樊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药师干预前(2010年6月至8月)与药师干预后(2011年6月至8月)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统计评价及对比分析2次调查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住院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干预前100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率为100.00%;术前0.5~2 h用药78例(78.00%),术前2~24 h用药14例(14.00%),术后用药8例(8.00%),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8例(8.00%),平均抗菌药物总费用为934.7元,平均住院总费用为7083.1元,人均住院时间为295.2 h。干预后,100例患者中有16例(16.00%)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 h用药100例(100.00%),无术后用药,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100例(100.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0元,平均住院费用为4671.4元,人均住院时间为162.2 h,感染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后,可有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思芸;陈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男,70岁,因“心慌、胸闷”于2014年4月6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入院诊断:高血压2级;冠心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纤颤。入院体格检查:体温(T)36.8℃,脉搏(P)75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150/80 mmHg;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未闻及湿性罗音,心界向右侧扩大。予扩冠、降压、调脂、抗心律失常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次日9时遵医嘱予第1组输液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山东省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401100562,规格为每支50 mL∶5 g)5 g静脉滴注,滴速约10 mL/min,约滴至5 min,即出现寒战、发热,立即拔针停止输液,同时予心电监护及低流量吸氧,查见T 38.5℃,P 105次/分,R 26次/分,BP 140/75 mmHg,急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引起的输液反应,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同时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约15 min后寒战、发热逐渐缓解。2 h后查见T 36.7℃,P 78次/分,R 20次/分,BP 135/70 mmHg。继续观察2h后未见明显异常。此后未再使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未再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作者:乐嘉;李先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各40例,术前、术后均给予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比较两组术后1d及2d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d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评分明显降低( 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增高( 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P﹤0.05)。结论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朝;唐天生;唐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卡络磺钠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止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案。方法将收治的86例需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卡络磺钠注射液,对照组加用酚磺乙胺,均于术前30 min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术后静脉滴注2次/日,用药2 d。术后疼痛较剧烈患儿给予镇痛药。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出血时间、切口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术野情况以及术后引流量;记录患儿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情况、血常规、肝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且患儿切口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术野清晰度较对照组更优( 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 P ﹤0.05);两组患儿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水平、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P ﹥0.05),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卡络磺钠可对小儿腹部手术起到良好止血效果,有效缩短术中出血时间,减少切口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提高术野的清晰度,且安全性良好,不会影响机体凝血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加强患儿心理护理,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注重细节,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硫辛酸原料药中乙醇、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甲苯、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8种残留溶剂含量的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保证硫辛酸的质量满足药用要求。方法采用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以FID为检测器,以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 SPB-5,60 m ×0.53 mm,3.0μm )。结果乙醇、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甲苯、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质量浓度分别在123.9~1983μg/mL,126.8~2029μg/mL,7.284~116.5μg/mL,12.89~1031μg/mL,95.32~1525μg/mL,27.05~432.8μg/mL,1.268~20.29μg/mL,0.1399~1.39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在0.9990~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3%,95.9%,93.1%,95.3%,97.5%,95.2%,93.3%,91.1%,RSD分别为0.8%,0.7%,1.1%,0.9%,1.1%,1.0%,1.4%,1.0%( n=9);方法检测限分别为15.37μg/g,0.86μg/g,0.38μg/g,8.30μg/g,0.090μg/g,1.59μg/g,1.27μg/g,0.12μg/g。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简便,色谱峰分离度良好,适用于硫辛酸原料药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
作者:杨龙华;宿洁;陈涛;卢京光;栾成章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