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婷;谢演晖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沙格雷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头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予沙格雷酯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研究组中颅内血流流速正常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头痛月发作次数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后研究组头痛月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0.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联合治疗血管性头痛,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痉挛症状,快速降低头痛发作次数,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巧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商品来源云南黄连中重金属残留量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镉、铜、砷、汞5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样品中铅、镉、铜、砷、汞含量差异较大,各元素残留量波动范围较大,但均未超过国家及行业标准的重金属限量值。结论该方法准确、精密度高,可为该品种制订重金属限量标准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德伟;封海霞;熊学庆;朱泽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预防与治疗用生物制品的应用情况,为生物制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并统计该中心门诊生物制品的应用品种、数量与金额。结果人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用量依次列前4位。人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用药金额依次列前4位。该中心门诊生物制品的应用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保证了生物制品预防接种和治疗疾病的需求。结论门诊应安全、合理应用生物制品,使其在预防与治疗疾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胡进平;方大春;杨锟;吴国琴;陈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汤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当归芍药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两组患者血糖、肾功能、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与对照组的6.25%相当( P>0.05)。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汤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其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张秀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药品陈列项目为例,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对其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付诸于教学改革实践。结果与结论开发了诸多高价值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取得了较高的教学改革成效,实现了资源价值的大化。
作者:吴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联合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妇科门诊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坤泰胶囊,同时给予替勃龙片,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替勃龙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好于治疗前( P<0.05),且治疗组潮热出汗、阴道干痛及总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E2)水平增高,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 P<0.05),催乳素(PRL)、孕酮(P)值等无明显改变( P>0.05),且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用替勃龙,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宫春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国内和国际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影响到用药人群对中药的认识和信心。该文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及其出现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如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中药加工技术和标准,加强对医师、药师的用药指导,注意剂型的变化和给药途径,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建立不良反应信息系统,发展中药安全性评价,以及加大中药使用安全知识的宣传等。
作者:曹明成;黄泰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五酯胶囊联合复方益肝灵片对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医院肝胆内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护肝药物和复方益肝灵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五酯胶囊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对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以SF-36量表为依据制订调查问卷,测定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8%和79.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的肝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ALT恢复较对照组迅速,治疗后1周ALT下降1半,治疗后2周ALT已基本恢复正常;观察组脂肪肝患者与健康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脂肪肝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健康者,但随着疗程的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结论五酯胶囊联合复方益肝灵片可显著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ALT,AST,TBIL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药学人员进行有效的岗位再培训,确保其能高效、高质地完成工作,从而提高医院药学的服务水平。方法根据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制订具体的岗位再培训计划、方式、内容并制作多媒体教学,对药学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结果岗位再培训后,96%以上的药学人员较好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规范化药品调剂、药物咨询、参与临床用药指导等基本技能,大部分人员认为参加药学技能岗位再培训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结论开展岗位再培训工作十分必要,可调动药学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药学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
作者:海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及红细胞比容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0.5,1.0,2.0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及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缩短了创伤性休克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促进了患者的恢复。
作者:黄艳;高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14年医院住院科室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情况,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中心数据管理系统统计并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4年度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具体各品种的消耗数量、金额。结果2012年至2014年医院肠内营养制剂消耗数量及金额逐年上升,3年中消耗数量及金额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能全力、百普力、康全甘。结论医院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数据波动在正常范围内,肠内营养用药趋于合理。
作者:王锐;张四喜;王红;李沁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醋煮、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对延胡索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优化延胡索炮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醋煮、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对延胡索生品进行炮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延胡索乙素含量在0.10~1.3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4.05%,RSD为1.94%( n=6);醋烘、醋炙、酒炙延胡索炮制品含量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65~6.342,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延胡索乙素具有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可重复检测的优点,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能增加延胡索有效成分含量。
作者:肖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规范医院病区药品管理,促进病区药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的要求条款,从病区药品目录制订、药品基数管理、药品贮存与养护、高危药品管理、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及急救药品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的管理,制订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流程,并进行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药剂科直接干预和护理部的密切配合,规范了病区备用药物管理,提高了病区护理人员管理意识,各病区高危药品、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急救药品管理合格率达90%以上,各病区药品管理更加符合等级医院评审中的要求。结论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用于该院病区药品的管理,成效显著。
作者:余志刚;王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学监护的策略。方法对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进行分析,运用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理论,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方面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通过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加大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时间等方法加强抗感染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冬梅;尹晓飞;李文杰;李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HFMEA)在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核对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HFMEA的工作流程,选取在静脉用药调配过程中易出现错误的环节(成品核对),成立评估小组,创建相应的流程图,分析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及原因,寻找并执行改进方案,并比较HFMEA实施前后PIVAS成品核对环节差错数量差异。结果对PIVAS实施HFMEA管理后,成品核对各环节出错率均明显下降( P<0.05)。结论应用HFMEA可细化PIVAS工作流程,减少操作差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保障。
作者:王金华;侯疏影;薄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型)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肺力咳合剂(<7岁,每次10 mL,每日3次;7~14岁,每次15 mL,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用药7 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和体征变化,记录消失时间;测定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E,IgM,IgG),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7%( 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退热时间,X线摄片检查结果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IgE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IgM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 P <0.05);肺部罗音消失时间、IgG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肺力咳合剂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能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能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同时给药方便,口感佳,患儿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助力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进程。方法对某地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进行调研。结果与结论提出了在不改变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前提下,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治理信息孤岛问题及改进现有信息系统的思路:一是在基于本地需求的大数据平台上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基础信息数据库提升现有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性;二是在平台上利用共享数据为现有子系统增补新的功能模块;三是在各子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基于平台开发新的子系统,大程度地利用共享后的大数据信息。
作者:罗莉;陈晓隽;陈勇;王怀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根据症状、体征、X线胸部摄片检查结果判断疗效,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治疗组患儿咳嗽、咳痰、喘促的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余强;袁浩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曲妥珠单抗与CAF化疗2种方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成本-效果及患者的依从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AF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曲妥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实体肿瘤长径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2种方案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生活质量( KPS )评分及用药依从性,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 P<0.05)。观察组实体肿瘤长径较对照组更短( P<0.05),肿瘤标记物,如癌胚抗原( CEA )、癌抗原153( CA153)、CA125水平较对照组更低( 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比值为113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71( P<0.05),若对照组增加1%的疗效,需追加成本19.70元。治疗后观察组 KPS改善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两组患者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其成本-效果比显著优于CAF化疗方案,还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竞竞;宇晓蕾;翟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起始量为0.4μg/(kg·min),持续30 min;维持剂量为0.1μg/(kg·min),持续48 h,心绞痛发作患者加服硝酸甘油、1片/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日。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对照组患者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降低( P<0.05),组间比较,除红细胞聚集指数外,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 P<0.05);观察组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仅N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2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与对照组的6.25%相当( 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红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