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聂东红

关键词:舒洛地特, 糖尿病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干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 RIF )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调脂及膳食控制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舒洛地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定期监测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尿蛋白(UP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以及Ⅲ型前胶原(PCⅢ)等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UP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TGF-β,HA,CⅣ及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 P<0.05)。结论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临床疗效较好。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外用凝胶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制一种含有肝素钠和尿囊素的复方凝胶外用制剂。方法对原料肝素钠和尿囊素进行了系统性的溶解试验研究,同时进行了辅料卡波姆、防腐剂、增溶剂等的选择及其用量的筛选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外用凝胶剂的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重复性良好,易于操作,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作者:王宇;丁平田;牛华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药协同创新中教育产业管理中心功能完善策略分析

    目的:促进教育产业管理中心在医药协同创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方法分析教育产业管理中心的现有功能和职责,揭示其现状。结果与结论以医药产业为背景,提出了完善教育产业管理中心的功能及促进医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应措施。

    作者:张天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他克莫司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7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用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及24 h尿蛋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其中24 h尿蛋白的变化差异更显著( P<0.01);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及24 h尿蛋白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 P<0.05),观察组有效患者中显著缓解及完全缓解比例为83.33%(25/30),对照组有效患者中显著缓解及完全缓解比例为69.57%(16/23)。结论他克莫司可纠正Th1/Th2平衡失调,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有较好效果,可显著抑制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对肾脏特别是肾小球的损伤,从而改善患者蛋白尿症状,使患者血浆白蛋白含量上升,总胆固醇及24 h尿蛋白的含量下降,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征得以缓解,且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基础疗法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8例(共45个踝关节),均给予2 mL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1次/周,连续治疗5周。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功能及自主活动等进行评定,并根据AOFAS后得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差4个级别。治疗后定期进行踝关节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观察是否达到影像学愈合标准,结合AOFAS分级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AOFAS总分及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及支撑情况、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反常步态、踝-后足稳定性、足部对线及后足活动各个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0.01);AOFAS评分显示优良率为93.33%,X线摄片检查显示88.89%达到影像学愈合标准,临床有效率为88.89%。7.89%的患者在首次关节腔注射药物后出现关节酸胀感,治疗后1~3 d消失。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攀;卢冰;王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冠心病高危患者的强化调脂作用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冠心病高危患者的强化调脂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收治的冠心病高危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2倍剂量(40 mg/d)的氟伐他汀,观察组加用1倍剂量(20 mg/d)的氟伐他汀和依折麦布(10 mg/d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68%,与对照组的67.57%相当( P>0.05);两组患者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HDL-C水平升高( 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hs-CRP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Crouse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2%( 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能调节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动脉硬化进程,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延平;刘智娜;赵莉;陈俊民;高智耀;王晨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 RIF )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调脂及膳食控制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舒洛地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定期监测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尿蛋白(UP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以及Ⅲ型前胶原(PCⅢ)等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UP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TGF-β,HA,CⅣ及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 P<0.05)。结论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聂东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改进建议

    目的:为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新形势下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及建议。方法结合当前药品注册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对现场核查工作的新要求,分析药品注册核查工作的现状和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结果与结论目前的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判定原则条款简单,针对性不强,核查中存在数据不能溯源问题。为保证现场核查工作的高质量,建议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建立优秀核查员队伍、建立健全的核查体系、细化核查标准、探索新核查模式,从源头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作者:黄森;汪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自拟六味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对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拟六味合剂联合西药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抗病毒、能量合剂改善心肌代谢,同时口服卡托普利。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六味合剂,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及心功能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六味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肌酶,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咳停合剂中吗啡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咳停合剂中吗啡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Xtimate C8柱(Welch Xtimate,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5 mol/L磷酸二氢钾-0.0025 mol/L庚烷磺酸钠(30:85:85,V/ V/ V),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吗啡质量浓度在1.008~20.1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 n=7),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1.28%( n=9)。结论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作为咳停合剂中吗啡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冯静;余孟君;欧阳冰;卢来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缓解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烦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烦躁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开胸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地佐辛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C组),各30例。3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和维持方案。A组患者手术切皮前10 min给予50 mg氟比洛芬酯,手术结束前10 min给予5 mg地佐辛;B组患者给予0.01 mg/kg的芬太尼;C组患者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RSS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8,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A,B,C组分别出现躁动4例(13.33%),3例(10.00%)和20例(66.67%),3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89,P<0.01),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16,P=0.688),但两组均明显低于C组(χ2=17.78,P<0.01;χ2=20.38,P<0.01)。手术后2,4,8 h时,A组和B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 C组( P<0.01);术后24 h时,3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 P=0.17)。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可缓解开胸手术患者出现的术后烦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晓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更正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药学监护要点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探讨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医药信息咨询系统和万方数据库收录2000年至2015年的文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利奈唑胺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和服用时间呈正相关,年龄每增加1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增加0.117%;服用时间每多1 d,不良反应发生率约增加0.244%;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临床药师和医师应重视利奈唑胺所致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监护,保证用药的安全。

    作者:位宁;张鹏;郭晓松;柴清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86例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4月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病历295份,对照中药说明书分析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295例应用中药注射剂患者中,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86例(29.15%);发生药品不良反应77例(26.10%),其中中药注射液合理使用11例(14.29%),不合理使用66例(85.71%),不合理使用者所致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合理使用者( P<0.05)。结论为减少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加强各科室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管理。

    作者:陆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院摆药机药品报损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医院口服药品账物不符率及报损率日渐升高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方法整理并分析医院2013年7月至12月的月末盘点记录,通过计算账物不符率及药品报损率,系统分析不符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结果通过加强药品使用、人员素质、机器运行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医院口服药的账物相符率逐步得到提高。结论通过提高全体人员对药品管理的认识,努力协作,共同参与,可合理控制摆药机药品的报损,切实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整体水平。

    作者:陈巧辉;陈德志;黄晓梅;杨舜娟;甘惠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我院妇儿药房儿科全样本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妇儿药房儿科全样本处方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用《问题处方登记表》点评分析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妇儿门诊305336张处方。结果妇儿药房处方基本控制较好,不合格处方2415张,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735张,居首位,占30.43%;其次为医生未签名或签名不符合要求504张,占20.87%;再次为超疗程开药406张,占16.81%。2014年12月不适宜处方达到高,之后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儿科全样本处方点评,暴露了医院儿科门诊的用药问题,提高了临床医师处方质量和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终达到合理用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作者:田宏彦;李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金霉素药膜外贴联合中医方剂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金霉素药膜外贴联合中医方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金霉素药膜外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方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 P<0.05);观察组3 d内愈合率为4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愈合平均时间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金霉素药膜外贴联合中医方剂治疗口腔溃疡,不仅可显著缩短溃疡时间,加快病情痊愈,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居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依从性,统计患者的治疗费用、长期损益,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5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平均治疗费用为(6869.25±1151.38)元,长期损益费用为(5883.25±1116.23)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95.61±1232.51)元和(6997.35±1036.12)元(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与对照组的8.57%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心理干预虽不能提高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率,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及长期损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某院处方点评现存问题及整改措施分析

    目的: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通过处方点评,分析存在或潜在的用药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结果医院处方点评存在的问题:处方点评方法过于简单;药师审核处方存在局限性;不合理处方判定标准模糊;处方点评制度不够完善。结论处方点评应从工作流程各环节全面入手,加大药师对处方干预的力度,改变将处方审核置于处方流程末端的做法,完善计算机系统和处方点评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连新;付燕霞;吴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三七化瘀口服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目的:探讨构建三七化瘀口服液指纹图谱的技术要点及检测条件,建立能反映该制剂整体特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质量评价方法,为提高制剂质量稳定性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A)乙腈-(B)0.05%磷酸水( pH=5,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10个不同批次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1.0间。结论该色谱图可作为三七化瘀口服液指纹图谱,用于三七化瘀口服液的质量评价。

    作者:江国华;黄健;陈淑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青岛地区近5年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状况调研

    目的:调研青岛地区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状况,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辖区内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行监督抽验和现场检查,依法定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统计2010年至2014年的检验结果,归纳汇总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提升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的有效措施。结果5年中,抽验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共2109批次,不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的有342批次,不合格率为16.22%,2010年至2014年连续5年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8.16%,20.22%,14.55%,15.09%,13.82%。结论青岛地区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状况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很多质量问题,需从生产、经营、使用、监管等方面大力贯彻和落实《药品管理法》,大力推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管理,加大整治和规范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的力度,从根本上提高青岛地区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

    作者:宿洁;杨龙华;吴爱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