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健;刘丽辉;迟玉敏;王晓晟;周丽荣;孙宝华;施焕中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 MMF )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 )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7例RNS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采用足量强的松口服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MMF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疗程均为2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血清肌酐等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3%( P﹤0.05)。结论MMF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RN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英松;卢松;刘珂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经病原菌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敏感的住院腹膜透析患者51例,统计其给药方案,利用抗菌药物药效学/药动学(PK/PD)理论的主要评价参数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析PIP/TAZ的给药方案,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其用药方案。结果51例患者中有23例PIP/TAZ的给药方案为每8 h 1次,28例为12 h 1次4.5 g,给药剂量或给药频次明显超过PK/PD理论以及CCr原则对抗菌药物用药的分析结果;通过PK/PD理论和CCr原则分析,对该类患者可推荐采用每24 h 1次1.5 g的给药方案。结论 PK/PD理论及CCr原则是腹膜透析并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有效应用和优化给药方案的依据,经验用药应以药学理论为指导,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作者:甘露名;宋香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建立测定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总酚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UV)法。方法以原儿茶醛为对照品,对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总酚酸进行测定。结果原儿茶醛质量浓度在0.008~0.030 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A=31.54104 C-0.10397( r=0.9996, n=5),平均回收率为103.61%,RSD为4.85%( 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朱迪;谭丹;侯靖宇;王爱民;兰燕宇;郑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住院治疗的过敏性咳嗽患儿96例(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治疗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对照组),比较患儿MP-IgM测定滴度阳性率差异;另外,将过敏性咳嗽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均按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制订的方案治疗,即常规应用止咳解痉药治疗;A组患儿加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MP-IgM滴度测定阳性率为3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χ2=18.58,P﹤0.05)。过敏性咳嗽患儿中,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B组的70.83%(χ2=6.84,P﹤0.05)。结论 MP感染与小儿过敏性咳嗽有密切关系,MP感染可诱发小儿过敏性咳嗽。对于MP感染的过敏性咳嗽患儿,应在常规应用止咳解痉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文宝;陈简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新鲜四肢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骨折部位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愈伤灵胶囊,观察组患者局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果观察组患者骨痂出现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当( 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骨痂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中不同骨折类型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中仅出现1例延迟愈合,对照组中出现5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连接及畸形愈合,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骨痂生成缩短愈合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子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并对比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和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70例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使用优思明治疗,B组则使用达英-35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的黄体生成素(LH)、血清总睾酮(T)和卵泡刺激素(FSH)3项指标,观察比较妊娠率、排卵率、规律月经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H,T,FSH指标,妊娠率、排卵率、规律月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优思明与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均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8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诱导治疗时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对照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结果观察组共36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共38例患者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诱导治疗后尿蛋白、尿红细胞和血肌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补体C3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53%( Z=2.52,P=0.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χ2=6.96,P=0.01)。结论他克莫司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治疗缓解率和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环磷酰胺,值得推广。
作者:籍子英;边亚;赵丽明;智丽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及甲钴胺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疗效,并分析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封闭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甲钴胺,疗程均为14 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急性疼痛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下降( 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慢性疼痛患者间治疗后VAS均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92%和73.91%(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及甲钴胺封闭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患者,男,64岁,因诊断“右肺下叶腺癌,右侧胸膜转移10天”于2014年3月12日入院。既往无基础疾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治疗前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3月1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二科行第1周期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为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礼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500 mg,批号为J160925)800 mg+注射用顺铂(冻干型,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10 mg,批号为4120411DB )110 mg,化疗前3 d开始给予补充叶酸400μg/d口服,维生素B12注射液肌肉注射1 mg预防培美曲塞的血液学毒性。化疗第4天出现腹泻,水样便,多每日12次,化验大便常规未见白细胞,立即给予止泻对症治疗,急查血常规结果无异常。第5天出现高热,体温高39℃,再次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8×109/L,中性粒细胞75%,血小板下降为89×109/L,立即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升白细胞和升血小板治疗,抽取血培养并化验大便,并给予亚胺培南预防感染。化疗第6天白细胞下降至4度(白细胞计数0.44×109/L,中性粒细胞0)。化疗第7天血小板下降至49×109/L,在原治疗基础输注血小板。在止泻、升白细胞、升血小板、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下,白细胞及血小板无回升(白细胞下降至4度持续4 d),发热、腹泻无好转。化疗第10天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亚叶酸钙解救治疗(首剂100 mg/m2,后50 mg/m2每6 h 1次)。第11天发热及腹泻明显好转,化验白细胞及血小板稍有上升。第12天无发热、腹泻,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上升至5.18×109/L,血小板计数75×109/L,停用亚叶酸钙解毒治疗,继续给予升白细胞及升血小板治疗。第13天化验白细胞计数12.49×109/L,中性粒细胞75%,血小板计数103×109/L,停止升白细胞及升血小板治疗。于3月31日顺利出院,嘱其院外监测血常规。
作者:赵海清;吴志勇;邓杰;伍建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 d(19.0004.85)分,7 d(14.2303.96)分,14 d (11.0603.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107.01)分,(19.4505.01)分,(14.9804.17)分(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3 d(14.2303.96)mg/L,7 d(9.9803.16)mg/L,14 d(3.0600.92)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105.14)mg/L,(12.4504.98)mg/L,(6.9801.87)mg/L( 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作者:曹姗;董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急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院前救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救治。结果观察组患者离开现场和到达急诊科时的呼吸频率分别为(27.8205.48)次/分、(22.9504.82)次/分,与救治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的(30.0105.41)次/分、(27.7404.69)次/分相比降低幅度更大( P﹤0.05);观察组患者离开现场和到达急诊科时的心率分别为(123.96010.24)次/分、(116.26010.71)次/分,与对照组的(129.52010.04)次/分、(124.59010.56)次/分相比,降低程度更显著( P﹤0.05);救治后15,30,45,6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院前急救,在缓解症状、改善支气管痉挛、提高救治效果等方面疗效突出。
作者:袁玉莲;戴立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某三甲医院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83%,革兰阳性菌占33.33%,真菌占6.84%;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3.33%)、屎肠球菌(23.93%)、肺炎克雷伯菌(12.82%)。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未发现对糖肽类及唑烷酮类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该院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呈多药耐药性,根据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杨焕芝;宋沧桑;田静;李兴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顺铂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率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优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2.22%);卡氏生活质量评分( KPS )改善率为66.67%,优于对照组的26.67%( P﹤0.05)。结论采用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子腾;孟艳红;孟纯阳;马鸣;胡荣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通过1例胃癌危重患者病例,探讨静脉泵入给药方式优化给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紧密结合1例晚期胃癌危重患者,分析多种治疗药物采用静脉泵入给药方式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结果对晚期胃癌危重患者静脉泵入给药方式可控制给药速度、维持血药浓度稳定、限制液体摄入量、延长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 MIC)时间。结论应结合危重症患者情况及药物特性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静脉泵入给药方式在优化给药方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婷婷;王伟兰;张超;郭俊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水疗、理疗、推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0 d,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8.89%比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育商评分(78.409.0)分与对照组(73.908.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mNGF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患儿发育商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卫娟;王永;王正香;李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在重症患者肠外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进行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d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 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出现明显回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7 d后氮平衡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801.39)g/d和(13.6503.10)d,对照组分别为(1.3001.25)g/d和(16.5804.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营养支持3 d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 )水平均有所下降,营养支持7 d后观察组患者的IgA,IgG水平恢复明显,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患者治疗中采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对于促进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巧云;丁维强;王云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连续健康教育、米司非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7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米司非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连续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少,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为(2.7300.81)mm,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连续健康教育、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长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桂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54例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每次2.0 Gy,5次/周,总剂量60~66 Gy;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自放疗第1天开始加服替吉奥胶囊60 mg/(m2·d),分2次餐后口服,14 d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继续口服第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26%( P﹤0.05);两组患者治疗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放射性损伤、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观察组骨髓移植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但多为Ⅰ~Ⅱ级,经过临床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结论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虽高于单纯放射治疗,但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邵亮;李春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合并应用小剂量阿立哌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维持原有利培酮治疗不变,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并用阿立哌唑5~10 mg/d;两组于基线及治疗4,8,12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于基线及治疗12周末评定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PANSS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S )、UKU副作用评定量表。结果研究组在第12周末催乳素水平为(17.0104.27)μg/L,较基线(95.73048.77)μg/L显著下降( P﹤0.05),治疗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治疗前后催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和CGI-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阿立哌唑短期内可有效缓解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不良反应少,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唐萍;冯婧;夏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的疗效。方法将1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7例。治疗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不良反应,采用胃肠症状评分法(GSRS)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GSRS评分为(3.10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03.4)分(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1%,优于对照组的73.57%( 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不影响治疗。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倪扬;任黔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