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欣欣;翟雨佳;曹雪玲;舒景;张铁军;武巧玲
目的 为规范医生处方书写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规,对医院2013年全年门急诊处方点评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在随机抽取的1 200张点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16张,占点评处方总数的9. 67%.不合理处方类型中,列前2位的是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以及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分别占17. 24%和13. 79%.结论 处方点评工作是提高处方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的必要手段,通过对点评中发现的不合理处方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调剂前的处方审核,变事后评价为事前干预,以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片中没食子酸和槲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 采用HPLC双波长法,以Hypersil BDS-C18柱(250 mm × 4. 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 2%磷酸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没食子酸检测波长为270 nm,槲皮苷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 没食子酸及槲皮苷进样量分别在0. 60~6. 00 μg,0. 03~0. 30μg ( r=0. 999 4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100. 24%,RSD为1. 02%( n=6);槲皮苷平均回收率为99. 88%,RSD为1. 17%( n=6).结论HPLC双波长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猴耳环消炎片2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可用于猴耳环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军;罗德珍;李镜友;张志坚;任锦文;沈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超声标记下穿刺甲硝唑冲洗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引流治疗,治疗组给予超声标记下穿刺甲硝唑冲洗治疗.结果 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 08 ± 0. 84)分,低于对照组的(2. 16 ± 0. 94)分( P<0. 01);瘢痕长度为(0. 51 ± 0. 11)cm,优于对照组的(1. 12 ± 0. 23)cm( P<0. 01);创口愈合时间为(5. 12 ± 0. 23)d ,短于对照组的(8. 45 ± 0. 25)d( P<0. 01);复发率为1. 61%,优于对照组的11. 29%( P<0. 05);二次感染率为1. 61%,优于对照组的12. 90%( P<0. 05).结论 超声标记下穿刺甲硝唑冲洗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具有创伤小、疗程短且美观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荣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补充维生素D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0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配方奶粉喂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第3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500 U/d),连用7 d.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试验后血清钙( Ca )、磷( P )、钙磷乘积及25羟维生素D [ 25-(OH)D ]水平分别为(2. 24 ± 0. 15)mmol/L, (1. 23 ± 0. 08)mmol/L,(34. 34 ± 3. 54)和(31. 75 ± 3. 84)mmol/L,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增加( P<0. 05);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与治疗前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且两组间各指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P>0. 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 ( IL-2 )水平无明显变化( P>0. 05),研究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5).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补充维生素D是其健康支持的重要措施,可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建立由市卫生局相关人员和医院临床药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以南充市10家基层医疗机构578例4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修补术、闭合性骨折手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研究对象,采取培训、督导及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对抗菌药物应用及管理进行持续性干预,分析评价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显著降低,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4. 67%降至干预后的39. 79%,抗菌药物在适应证、药品选择、用法用量、分级使用、溶剂选择、给药途径、用药疗程及给药时机等方面较干预前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 实施行政干预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措施行之有效,对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初步建立起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杨思芸;唐志立;苏强;梁婧;张富东;张贤良;杨明;杨禹;李红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罩式保护套用于泌尿外科小儿围术期的护理体会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围术期采用罩式保护套联合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P<0. 05),护理后躯体功能、物质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在小儿泌尿外科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罩式保护套能明显提高家属满意度及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人患恶性肿瘤后伴发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患恶性肿瘤后伴发焦虑抑郁障碍老年患者30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体疗效、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WHO-QOL )评定,药品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 )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结果 治疗6~8周末HAMD及HAMA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1);治疗2,4,6,8周与第1周CGI疗效总评比较,差异显著( P<0. 01);WHO-QOL评分在治疗2周末提高,4周后明显提高( P<0. 01).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后焦虑抑郁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作者:陆蓉;梅刚;张洪燕;袁道瑞;李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介绍医院药学信息网主要栏目配置、改版后内容及实践情况.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及收集临床科室反馈信息,对旧版药品网进行页面美化、内容调整、版块增加.结果与结论 新版信息网推出后为医院提供了优质、便捷、丰富多样的药学信息服务,加强了医院药学与临床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
作者:周宇;李馥伶;宋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及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4月至12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措施,研究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结果 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合并120例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80. 00%,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 APACHEⅡ评分)和全身性感染相关衰竭评分( SOFA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患儿各项指标( P<0. 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 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 CRP ) ,降钙素原( PCT ) ,CD64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0. 05),研究组好转更显著( P<0. 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 67%,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0. 00%( P<0. 05).结论 绒毛膜羊膜炎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减轻患儿机体的炎症反应,阻止病情恶化,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杨宇艳;高世泉;高彩云;闫爱霞;才海燕;郭丽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住院药房使用全自动口服单剂量分包机(简称分包机)包药错误,总结错误类型,探讨风险控制措施.方法 对住院药房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发生的分包错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包总量为592 644包,分包错误为136包,占0. 23‰.分包错误类型包括药品数量错误、药品品种错误、人工加药错误及药品外观发生改变.其中药品数量错误为91包,占66. 91%,是分包错误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分包机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类型进行风险控制,总结经验,可提高药品分包工作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鲁镜;陈宁;甄健存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抑肽酶对脑出血大鼠脑内损伤区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 ) -1和TSP-2及其受体CD36 mRNA的影响,探讨抑肽酶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肽酶组,采用胶原酶诱导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法观察脑出血后TSP-1及TSP-2和CD36 mRNA表达变化.结果 脑出血第4天,TSP-1表达达高峰;TSP-2第14天表达达高峰;脑出血第4天,第21天CD36呈双峰表达.抑肽酶组TSP-1 mRNA表达第1~4天明显高于模型组( P<0. 01 );TSP-2 mRNA第14天达高峰且第1~21天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P<0. 05 );CD36 mRNA第1~4天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 P<0. 05 ) ,第14~21天明显高于模型组( P<0. 01 ).结论 抑肽酶可能通过调整脑出血大鼠脑内TSP-1及TSP-2和CD36 mRNA的表达,降低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加快血肿吸收,促进脑组织修复.
作者:何效平;江承平;王柏强;罗飞;刘福;吴碧华;王晓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药剂科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时间中的患者资料共2 000份,统计药剂科的药品储存调配过程中发生药品损坏、过期、滥用的情况及门诊和住院患者对药物使用的满意度情况,分析安全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结果 实施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前,药品过期、药品损坏和药品滥用3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 70%,1. 90%,3. 40%;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后,发生率分别为0. 10%,0. 20%,0. 50%;实施前后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69. 10%和96. 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树立和安全质量管理的实施,对于药剂科药品的储存调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实现药剂科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药品质量的改善和患者用药满意度的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杨育辉;郭茵;肖志斌;杨辉;邓晓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角膜深层铁屑异物的疗效.方法 选择角膜深层铁屑异物患者180例(180眼),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60例.180例患者均采用环形分离整体剔除术剔除角膜异物,术后试验组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对照1组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照2组术后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术后第3,5,7,9,12天复诊,观察患者症状、角膜创面修复、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结果 用药第5天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3. 33%,对照1组为66. 67%(χ2=32. 98,P=0. 011),对照2组为68. 33%(χ2=31. 09,P=0. 013).用药第9天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6. 67%,对照1组为85. 00%(χ2=33. 26,P=0. 014),对照2组为81. 67%(χ2=35. 47,P=0. 011).平均角膜创面愈合时间试验组为(5. 35 ± 0. 23)d,对照1组为(7. 12 ± 0. 25)d ( t=2. 532,P=0. 018 ) ,对照2组为(7. 36 ± 0. 31)d ( t=2. 653,P=0. 016 ).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应用治疗角膜深层铁屑异物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其中1种,能加速角膜创面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志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镇痛凝胶剂中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 采用RP-HPLC外标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 mm × 4. 6 mm,5μg),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 01%三乙胺(33:45:22,V: V: V),流速为0. 8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氯胺酮和咪唑安定的进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4. 32~243. 2μg/mL( r=0. 999 2)和20. 28~202. 8μg/mL ( r=0. 999 6),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 RSD均小于1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 78%和100. 49%.结论 该方法快捷方便、结果可靠,可作为镇痛凝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丁进峰;曹东航;曹海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琥珀酸氢考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予氨茶碱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每日静脉滴注5 mg/kg琥珀酸氢考治疗.结果 观察组气促缓解、咳嗽消失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 05).两组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E)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7. 50%( P<0. 05).结论 琥珀酸氢考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疗效好,能够快速起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刘媛媛;赵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08例早产儿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9例)予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 59例)予氨茶碱.结果 治疗组患儿显效率为57. 14%、有效率为87. 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 59%和66. 10%;治疗组平均用氧时间为(4. 61 ± 2. 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 86 ± 3. 04)d;同时降低上机率,治疗组发生呼吸支持持续正压通气( CPAP )模式4例、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SIMV )模式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和6例;治疗组发生烦躁激惹、心动过速、喂养困难、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有明显疗效,优于氨茶碱.
作者:王静;陈瑶;尹万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光照、放置时间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考察,模拟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温度、光照等变量因素对两者配伍稳定性的影响.温度为4℃和25℃,光照强度为2 500 Lx和无光,观察时间在配伍后的0,0. 5,1,2,4,6,8 h.考察内容包括外观、不溶性微粒、pH和含量测定等.结果 温度、光照、时间等均会影响配伍液的稳定性.光照对外观、pH、不溶性微粒的影响不大;从外观上看,25℃时药物在4 h时便出现逐渐变黄的趋势,4℃则6 h出现变化;从pH上看,25℃时在6 h时变化较大,4℃时在观察时间内变化不大;从不溶性微粒上看,观察时间内均呈透明;从含量测定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25℃、光照条件下的配伍液主药含量较25℃、无光条件下配伍液主药含量下降快;在同样避光的条件下,4℃配伍液主药含量随时间变化较小.结论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能会受到光照、温度等影响,影响药物的外观、不溶性微粒、pH和主药含量,故应尽量保证在低温、无光照的条件下保存.
作者:刘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改进测定羊藿三七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C18柱(150 mm × 4. 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05%磷酸溶液(26:74),流速为1. 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结果 样品中淫羊藿苷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进样量在0. 514~6. 61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 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 36%,RSD为1. 76% ( n=6).结论 改进方法简化了流动相组成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羊藿三七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小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阿福特罗气雾剂吸入联合糠酸莫米松急诊治疗老年哮喘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阿福特罗气雾剂吸入联合口服糠酸莫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及肺功能均有改善,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舒适护理配合阿福特罗气雾剂吸入联合口服糠酸莫米松治疗急性老年哮喘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欢;鹿志军;张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复方萘普生栓在高危取环中的临床疗效及心理护理对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性.方法 将1 600例属高危取环范畴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米索前列醇、复方萘普生栓、心理护理组)和B组(米索前列醇组).结果 A组总有效率89. 00%,缩短了取环时间,减轻了疼痛,有利于手术进行.B组总有效率69. 00%( P<0. 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复方萘普生栓配合心理护理用于高危取环术达到了低风险、时间短、痛苦小的效果,使手术顺利、安全进行,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王彩妍;李祥丽;杨蕾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