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球囊成形术与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用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疗效比较

文飞;成军

关键词:下肢动脉严重狭窄, 经皮球囊成形术, 选择性支架置入术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或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慢性缺血或严重间歇性跛行患者140例。其中39例行经皮球囊成形术( A组),101例行选择性支架置入术( B组)。结果治疗后6,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髂动脉和股腘动脉的再狭窄及所有病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相比,A组的6 min大步行距离及踝肱收缩压比均明显较小( P<0.01)。结论经皮介入在下肢动脉阻塞的治疗中的安全性较强。但中期疗效表明,两组的再狭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B组的6 min大步行距离以及踝肱收缩压比明显优于A组。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粒细胞减少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医院近2年内针对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粒细胞减少期间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02例患者中,单部位感染72例(70.59%),多部位感染16例(15.69%),未明确感染部位14例(13.73%);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单纯革兰阴性菌(G-)感染40例(39.22%),单纯革兰阳性菌(G+)感染23例(22.55%),G-与G+混合感染15例(14.71%),细菌合并真菌感染14例(13.73%),未检查出明确病原菌10例(9.80%);99例(97.06%)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34例(33.33%)为预防性使用,65例(63.73%)为治疗性应用,用药频度( DDDs )排序前3位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氟康唑注射液,药物利用指数( DUI )≤1有14种,DUI>1有6种。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确保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粒细胞减少期间获得有效治疗的重要保障。

    作者:梁敏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托伐普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65例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伴低钠血症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及对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的影响。方法将125例CHF伴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托伐普坦片,据血钠水平调整剂量,治疗7 d后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血检测血钠、NT-proBNP及hs-CRP浓度,对比两组心功能与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Dd )为(52.2±4.4)mm、左心室收缩末内径( LVSd )为(41.8±3.3) 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4.8) mm和(43.5±3.7) mm;观察组的左室短轴缩短率( LVSF )为(54.3±5.8)%、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4.0±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9±5.1)%和(50.9±6.7)%(P <0.05);观察组24 h尿量为(2312.4±382.6) mL、血钠值为(144.9±10.1) 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55.5±316.8) mL和(135.4 ±15.3) mmol/L ( P<0.05);观察组的hs-CRP为(5.7±1.4) mg/L、NT-proBNP为(857.4 ±186.6)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2.1) mg/L和(1086.1±241.7) ng/L( P<0.05);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为47.69%,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31.67%和85.00%(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6%,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结论在常规抗CHF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托伐普坦能有效增加尿量,纠正低钠血症,有助于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较轻且可控。

    作者:陈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67例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口服六味地黄丸联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7%(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8%( 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可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用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35例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并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结果护理3个月后,综合干预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活动能力量表( ADL )评分及躯体功能、机体活动能力、生命力、心理情绪、社会交际能力、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中,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温换芳;苗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龙血竭胶囊联合医用胶水用于外科整形创口愈合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联合医用胶水用于外科不同部位整形创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外科不同部位整形创口愈合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龙血竭胶囊口服联合医用胶水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医用胶水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 P<0.05),且患者治疗满意度和创口愈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龙血竭胶囊联合医用胶水用于外科不同部位整形创口,可有效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提高愈合效果,降低创口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俊涛;郑志峰;徐丽梅;赵梦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与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与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灌肠组和塞肛组,各39例。灌肠组患者给予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塞肛组患者给予康妇消炎栓肛门纳入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构成差异显著,灌肠组西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3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4.87%,均显著高于塞肛组的61.54%和66.67%(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均较入组时明显下降,灌肠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27.5±7.1)pg/mL和(22.8±5.2)pg/mL,明显低于塞肛组的(39.3±8.8)pg/mL和(27.4±6.0)pg/mL(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较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更显著,且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展;刘进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基于中药专利授权率的中国专利主体研究与思考

    目的:探讨促进中国专利制度“本土化”的主体模式,从专利主体的角度提出提高专利质量的建议。方法对中国1985年至2012年申请的中药专利的主体数据进行多维度实证分析,分析总体、不同性质的主体及合作与非合作主体的授权率。结果专利授权率主要呈现3个阶段的变化:1985年至1992年的不稳定波动,1993年至2004年的平缓上升及2005年后的明显下降。高校、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的授权率较高,企业和个人授权率较低。自2000年以来,合作主体的授权率越来越明显高于非合作主体,而在相对活跃的合作模式中,企业与研究机构及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授权率高。结论加大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同时重视作为医药行业技术创新使用者的服务机构(以医院为代表)对提高专利质量的关键作用。

    作者:魏颖;陈妍;袁红梅;项荣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分离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及所属监护室患者,有潜在感染危险因素存在的部位或感染部位标本所分离的122株肠球菌的相关资料。结果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肠球菌具有好的抗菌活性,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对肠球菌也具有较强的作用,5种抗菌药物对肠球菌具有相同的低杀菌浓度( MBC)和低抑菌浓度( MIC),或 MBC比 MIC高1~2倍;屎肠球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粪肠球菌( P<0.05);5种抗菌药物对屎肠球菌 MBC50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 P<0.05)。结论临床应给予不同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肠球菌体外抗菌的效果以充分的重视,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赵曲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2例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香菇多糖6 mg联合顺铂60 mg胸腔灌注,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药顺铂60 mg胸腔灌注,每周给药1次,均以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52%( P=0.016<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9%( P=0.049<0.05);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为61.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0%( P=0.029<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的临床疗效较单用顺铂更理想,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抑制和改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小浪;王伟明;罗沙阳;柴琴;龚奎玉;郭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药学面临的挑战与创新发展方向

    目的:为促进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药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探讨医院药学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方向。结果与结论新医改政策给医院药学学科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重在把握机遇。

    作者:黄帮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医院门诊注射用品种处方合理性调查分析

    目的: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门诊处方注射用品种处方信息,通过Excel表格筛选、统计数据,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暂行管理规定(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药理学》及药品说明书等对注射用品种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注射用品种处方科室分布中儿科占30.23%,位居第1;药品种类分布抗菌药物品种处方占55.81%,位居第1;不合格处方817张,涉及例次1091例。结论医院处方质量尚存在较多问题,注射用品种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等情况。临床药师需加大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强度,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切实减少不合理用药。

    作者:李玉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腔内输注顺铂、吉西他滨、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53例

    目的:观察并对比胸腔置管引流并胸腔内联合输注顺铂(DDP)、吉西他滨( GEM )、白细胞介素-2(IL-2)与置管引流并输注DDP+IL-2两种方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3例晚期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53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在B超引导下实施胸腔穿刺并置管引流治疗方案,排净积液后,联合组胸腔内联合注入DDP+GEM+IL-2方案,对照组局部输注DDP+IL-2方案,两组均每周注药1次,连续3~4次,化学治疗结束后2个月判定胸腔积液疗效并对比两组药物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两组胸腔积液治疗总体疗效构成未见显著性差异( Z=-1.889,P=0.070);联合组总缓解率(84.91%)、临床获益率(96.23%)均高于对照组(68.00%,90.00%),两组总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治疗过程中出联合组骨髓抑制(39.62%)、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2.08%)大幅高于对照组(22.00%,22.00%),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P=0.042),其余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基础上,局部输注DDP+GEM+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优于输注DDP+IL-2方案,但要警惕联合用药加重的骨髓抑制与胃肠道反应。

    作者:褚瑞明;邱福庭;张亚军;吴小辉;赵宏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奥沙利铂联合热疗对胃癌耐药细胞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热疗对胃癌耐药细胞基因 GST-π,survivin 和 P-gp 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DDP细胞,取其生长对数时期待用。设置对照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组、热疗组和热化疗组,并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每组中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FCM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细胞中GST-π,survivin和P-gp基因蛋白表达变化。将热化疗组置于37~43℃不同的恒温箱中进行试验,72 h后使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温度的吸光度。结果热化疗可抑制GST-π,survivin和P-gp基因的表达,且抑制效果与外界温度呈正相关;热疗和奥沙利铂联合热疗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DDP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奥沙利铂联合热疗下降效果明显。结论热疗及奥沙利铂联合热疗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DDP细胞的增殖和表达,并能抑制该细胞的凋亡。肿瘤基因的表达与热疗温度在37~43℃内呈正相关。

    作者:王婧;张沂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足底按摩配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糖尿病性胃轻瘫胃动素与胃泌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足底按摩配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治疗,连服2周,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日行足底按摩并加服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减,2周后检测血浆胃动素( MTL )、血清胃泌素( GAS )浓度,钡餐检查确认胃排空时间,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MTL与GA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研究组降低更显著( P<0.05);两组总体疗效构成差异显著( Z=2.027, P=0.043),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fisher, P=0.046)。结论足底胃肠反射区按摩配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能有效改善肠道激素分泌,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进一步改善西药疗效。

    作者:张永强;丁永胜;邬小霞;王兰兰;李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基层二甲医院实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分析某基层二甲医院实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成本-效益。方法将医院PIVAS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的运营成本、静脉药物配制成本、设备运行成本、药物成本等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院实施PIVAS,设备运行成本费为5624.40元,材料消耗费为26234.78元,人员成本结余为22500.00元,材料、药品成本结余为16160.50元,总效益为6801.32元。结论在基层二甲医院实行PIVAS,可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可充分发挥PIVAS作用,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杨仕林;舒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脑安胶囊联合康复护理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50例

    目的:观察脑安胶囊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溢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安胶囊。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5.0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0%(χ2=7.48,P<0.01);两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功能障碍遗留率为4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81%(χ2=6.66,P<0.01);观察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结论应用脑安胶囊联合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同时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清热化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26例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因子的影响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西医治疗,并给予相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清热化痰中药方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病症均减轻,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 t=3.50,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4、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明显( t=3.67,3.03,4.51,3.89,P<0.05)。结论清热化痰方治疗AECOPD痰热蕴肺证临床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中药成分抑制了体内的炎症因子的产生及作用。

    作者:张圣浛;邓志刚;张素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康妇消炎栓及盐酸莫西沙星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腔炎45例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9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遵循医嘱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盆腔坠胀、疼痛、阴道流血及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 P<0.05);遵医治疗、注意经期卫生、生活有规律、定期复查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及盐酸莫西沙星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腔炎时不仅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遵循医嘱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张建伟;郑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9例及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心动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均得到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的病情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Lee氏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更优( P<0.05),但Boston积分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联合恰当的护理对策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

    作者:王瑞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大黄蛰虫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4例

    目的:观察大黄蜇虫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7例,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相同护肝药物护肝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大黄蛰虫胶囊口服24周。结果治疗24周后随访,治疗组肝纤维化、B超声像情况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病毒应答、生化指标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蜇虫胶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改善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炜炜;姚建华;吴霞;李慧;田芝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