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兴泽;赵婷丽;林荣;李成田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复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动脉血气及血浆皮质醇、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择期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的足月儿5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全身麻醉下复合0.10%罗哌卡因(1.0 mL/kg)骶管阻滞麻醉,研究组(31例)在全身麻醉下复合0.10%罗哌卡因(1.2 mL/kg)骶管阻滞麻醉.结果 两组患者在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麻醉诱导前(T1)、麻醉10 min(T2)、术后(T3)、术后8 h(T4)时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无差异(P>0.05),T2及T3时收缩压(SBP)存在差异(P<0.05),T3时舒张压(DBP)存在差异(P<0.05);与T1时比较,对照组T2、T3、T4时血浆皮质醇和IL-6存在显著变化(P<0.01),研究组T2、T3、T4时血浆皮质醇和IL-6无变化(P>0.05),组间比较显著差异(P<0.01);组间低血压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复合1.2 mL/kg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血浆皮质醇、IL-6影响不大,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乔培超;李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醋酸甲地孕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治疗结束6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E2及LH水平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FSH,E2,LH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龄降低、身高增加,对照组身高、体重及骨龄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观察组身高高于对照组,骨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发育正常例数增加,Tanner Ⅳ期例数减少,对照组正常例数增加(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Tanner Ⅳ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多汗及面红发病率与对照组水平相当,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缓释醋酸亮丙瑞林能有效抑制或减缓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腺性激素分泌,抑制第二性征的过早发育,延缓骨龄的增长速度,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红;吴庆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草药足浴、灌肠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肾病合并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降压药物、调脂药物;治疗组患者应用降压药物、调脂药物及中药足浴、灌肠治疗.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异常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及血压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草药足浴、灌肠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可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
作者:吕朋飞;刘计宁;黄同玉;杨小东;刘力亚;李政;谢金莲;张灵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突然终止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80例.分别测定辛伐他汀治疗前、停药前(服药4周后)和停药1周后,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肱动脉B超指标.结果 服药4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停药1周后,TG,TC和LDL-C显著高于停药前,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服药4周后,血清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显著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停药1周后,ET,TXB2和vWF显著高于停药前,但仍低于治疗前;NO和6-keto-PGF1α显著低于停药前,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服药4周后,肱动脉内皮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MD)和肱动脉血管内皮的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停药1周后,NMD和FMD显著低于停药前,但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在冠心病伴有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突然停止辛伐他汀可逆转药物对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谢志刚;陈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标准管理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完善清开灵注射液质量标准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比较研究法,以《中国药典》和近年的研究文献为依据,分析清开灵注射液质量标准与控制要点变化情况.结果 清开灵注射液在鉴别项、检查项、含量测定项等方面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新增了指纹图谱.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质量标准在不断提高和完善,有利于清开灵注射液的现代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作者:李珂;李书平;徐晓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黄色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血栓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花黄色素100 mg溶于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7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sICAM-1)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活化蛋白C(AP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有利于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活化,降低血栓形成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史少华;吕书军;李立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控释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与米索前列醇用于促宫颈成熟和足月妊娠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足月妊娠产妇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诺前列酮组和米索前列醇组.结果 地诺前列酮栓组产妇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为(11.6±2.3)分,显著高于米索前列醇组的(9.3±2.5)分(t=4.162,P<0.001).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构成差异显著(P<0.05),地诺前列酮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米索前列醇组的87.50%(fisher,P=0.486),而剖宫产率为16.67%,低于米索前列醇组的33.33%(x2=3.556,P=0.059).地诺前列酮组产妇临产发动时间为(11.6±2.9)h,总产程为(6.6±2.2)h,均显著低于米索前列醇组的(17.3±3.6)h及(7.8±2.8)h(t=9.911,P<0.001;江2.037,P<0.05),产后出血量为(199.1±54.3)mL,亦低于米索前列醇组的(224.5±69.4) mL(t=1.742,P=0.086).两组自然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8.71±1.87比8.84±1.43)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17.50%比1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范勤颖;李灿;杜胜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方案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YMDD变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HBV-DNA YMDD变异患者6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证候总分[(5.12±0.87)分比(6.91 ±0.63)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8.36 ±4.95)U/L比(76.03±6.21)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1.29±4.45)U/L比(68.54±5.61)U/L]、DNA/copy[(13.20±4.7)×105比(0.248±6.2) ×10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方案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HBV-DNA YMDD变异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锦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心脏生物标记物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维持性透析且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纠正心衰,应用抗凝药物、重组促人红细胞生成素,降糖,调脂,扩冠等相关支持治疗.观察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液,连续用药1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125、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肌钙蛋白(cTnⅠ)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均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可显著提高左心功能,改善心脏生物标记物及CA125水平,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刘莉;牛世慧;刘明鑫;王娜娜;卢泽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完善药品批号管理,保障输液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分析并解决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013年至2014年药品批号管理措施实施与改进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改进效果,并对以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通过整改,多批号药品品种其比例已从2013年的36.51%降至2014年的14.92%,基本消除了混批号使用现象,同时也促进了药品效期和贮存的规范化管理,但二级仓库信息管理系统仍存在缺陷.结论 严格施行药品批号管理,是保证输液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东艳;李嘉茵;王向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推进药学精细化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方法 从优化窗口服务流程、防范差错事故、深化临床药学服务等方面介绍医院药学部的精细化服务,并比较、总结与分析逐年推进的情况.结果 2015年第1季度与2014年同期比较,药学部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床旁用药教育明显上升,调剂差错率、出门差错率、取药等候时间明显下降;药物咨询门诊例数、临床药师会诊例数、门诊医生联系单、住院不适宜医嘱审核等均有所上升.结论 精细化服务对提升药学技术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贾萍;熊婷婷;何梦婕;王华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严重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风湿科收治的严重RA患者5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联合组28例和常规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与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均治疗24周.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较常规组显著减少,握力显著增强(P<0.05);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的ACR50率为21.4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45% (P <0.05),两组患者的ACR20及ACR70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联合组的ACR70率为42.8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90%(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5.00%,常规组为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辅助甲氨蝶呤治疗严重RA患者,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润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对仿制药产品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重要性排序.方法 运用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仿制药产品决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替代品威胁、现有竞争者竞争强度、购买方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和新进入者威胁,关键因素为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结论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可作为仿制药企业制定产品策略的参考与依据.
作者:邱屹;武志昂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234例HP为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7例.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 治疗1d后,治疗组上腹疼痛的缓解率为7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1周后,治疗组的上腹疼痛缓解率达100.00%;治疗1d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如上腹胀痛、嗳气、反酸、恶心等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及HP根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93.16%,高于对照组的73.50%,HP根除率为95.73%,高于对照组的78.63% (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3% (P <0.05);治疗后1年的随访调查中,治疗组的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年的随访调查中,两组的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均有增加,但治疗组的复合率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贝拉唑较奥美拉唑用于改善阳性HP消化性溃疡效果更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HP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莉;王志荣;李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住院药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检索,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结果 医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达44.38%,年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逐年增加趋势.无论是年销售额还是频度,康艾注射液始终稳定地排第1位,一些价格相对偏高或不良反应较突出的制剂在临床的使用量逐渐下降.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医院应用广泛,临床使用较合理.近年来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增长迅速,须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作者:刘震;侯幸赟;陶霞;陈万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导致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儿科门诊2013年开具的8 045张处方,分析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发生情况及其与患儿年龄、药物种类及医师职称级别间的关系.结果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处方为1 324张(16.46%),其中超药物适应证用药(32.33%%)和超剂量用药(29.08%)是常见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忽略用药禁忌证用药(0.14%)少见;幼儿(32.62%)、新生儿(28.16%)和婴儿(26.02%)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学龄儿童发生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5.06%)低;不同种类的药物发生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不同,其中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25.08%)高,消化系统用药(7.94%)、营养保健药(7.27%)和激素类药物(6.97%)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新生儿、婴儿、幼儿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较高;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师应对处于上述年龄段的新生儿用药予以重视,医药厂商也应加强对上述年龄段患儿用药情况的收集、整理工作,努力完善说明书内容,以尽量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冯锦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自拟健脾益气汤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失衡的干预作用,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3SHRZE/6HRE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益气汤,均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护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痰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再咳血例数、再咳血量、及复发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拟健脾益气汤能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明显且能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复发率;联合个体化护理可提高依从性,保障治疗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伟慧;马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预防脊柱术后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78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仅予常规补液对症治疗,观察组予利伐沙班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分别与术后7d及14d行双下肢血管彩超评价血栓栓塞发生率.同时,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术后14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等止凝血指标并记录术后引流量.此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较观察组明显升高(7.86%比1.12%).术后7d及14d,对照组患者PT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患者较术前均显著延长;两组患者术后7 d FIB及D-D较术前均有明显上升,且对照组较观察组上升程度明显.术后14d,对照组上述指标较术后7d明显升高,而观察组较术后7d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伐沙班用于脊柱术后预防血栓栓塞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尤其适用于既往合并有血栓栓塞病史及肿瘤等高凝状态患者,术后需行常规抗凝治疗.
作者:游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9月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毕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和治疗组(术毕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各4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输血量及围术期总失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迎杰;孟馥芬;向文远;方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陇马陆胃药片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片和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陇马陆胃药片,治疗4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饮食、用药、生活习惯及心理方面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 (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症状评分明显减少,腹痛持续时间、胃痛频率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8 d上腹痛、反酸、嗳气症状评分减少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14d后腹痛持续时间、胃痛频率及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腹胀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与对照组的7.2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陇马陆胃药片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上腹痛,减少胃痛频率,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且安全可靠,同时配合护理措施,对治疗胃溃疡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素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