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菊;朱启勇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10月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果 两组产妇子宫缩复情况在产后1d无统计学差异(t=1.67,P>0.05),产后2,3,4,5d与产后1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2.68,3.24,3.28,3.15,P<0.05);两组产妇产后恶露量在产后1,2,3,4d均有统计学差异(t=2.47,2.87,3.16,3.65,P<0.05),两组产妇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也有统计学差异(=3.68,P<0.05);两组产妇产后30 d子宫长径、前后径、横径均有统计学差异(t=2.84,2.97,3.04,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产后常规护理,对子宫缩复疗效显著,且能有效促进恶露排出,缩短恶露持续时间.
作者:姜娟;乔爱玲;侯艳梅;唐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解读2015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的主要增修订情况.方法 对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的主要差异.结果 2015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在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培养体系及质量控制理念等方面都作了较大修订.结论 2015年版《中国药典》将无菌检查法完善成为更加科学并与国际接轨的检查方法.
作者:杨晓莉;李辉;绳金房;钱维清;胡昌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异丙嗪治疗急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确诊为急性眩晕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用强力定眩晕片联合异丙嗪治疗,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葛根素治疗,两组均治疗7d.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2例,组间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强力定眩片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邹文孝;常蓉;胡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佳给药时间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于每日7:00口服替米沙坦,观察组患者于每日19:00口服替米沙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94%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晨时(5:00 ~9:00)平均收缩压(mSBP)及晨时平均舒张压(mDBP)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nSBP,nDBP,mSBP,mDBP等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dSBP及dDBP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米沙坦夜间给药能显著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异常血压波动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谢树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中危肺栓塞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疏血通注射液溶栓,并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联合口服华法林钠片,方法同观察组.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D-聚体(D-Dimer)、脑利钠肽(BNP)、肌钙蛋白(cTnT)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似,其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指数、肺动脉收缩压及心肌功能,且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军;王海英;章艳菊;倪松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合理选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适当控制血压、降纤、调节血糖、调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并积极防治并发症,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胰激肽原酶,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自理能力评分,治疗前后血清中糖分解烯醇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的表达,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自理能力评分,血清中NSE,S-100β的表达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竹青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接受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予相同的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以丙泊酚维持,并持续泵入瑞芬太尼镇痛,间断于顺式阿曲库胺维持肌松.观察组予右美托咪啶全身麻醉维持,首予0.001 mg/kg持续泵入15 min后,以0.0005 ~0.001 mg/(kg·h)维持,术中为变量调节麻醉深度.术中两组均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心脏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同一组体外循环师进行体外循环维持.结果 观察组的脑电双频(BIS)值和心肌酶相关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并维持于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
作者:张玉辉;高亚坤;肖连波;杨明;周继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急性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医院收治的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治疗的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患者105例,根据是否发生急性期不良反应分为有不良反应(观察组)和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血钙、肌酐清除率、骨密度、骨折、二磷酸盐使用率、钙剂使用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共31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头痛10例次,发热9例次,水肿6例次,肌痛15例次,关节痛13例次,流感样症状9例次,呼吸困难2例次,上述不良反应均出现在给药后2~19d,平均(6.2±1.3)d,多数症状经常规治疗后缓解;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折发生率、二磷酸盐使用率、钙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低骨密度、骨折、使用二磷酸盐、使用钙剂4项差异显著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使用二磷酸盐、使用钙剂是急性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OR=3.013,0.659,0.932;P =0.018,0.006,0.041).结论 骨折、使用二磷酸盐、使用钙剂是唑来膦酸注射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急性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印成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患者,男,50岁,身高155 cm,体重70 kg.因“胸痛、胸闷2年余,伴咳嗽咳痰2周”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T)36.5℃,脉搏(P)98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 110/70 mmHg,慢性病容,颜面浮肿,精神差,检查合作;桶状胸,双侧呼吸音稍低,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哮鸣音;心界扩大,心率98次/分,律齐,心音有力,A2> 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膨隆,质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扩大,窦性心率,心功能4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作者:官真水;林海霞;蔡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7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奥拉西坦组(36例)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1d为1个疗程;吡拉西坦组(34例)予吡拉西坦注射液同等剂量治疗,每日1次,21 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MSE和MoC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奥拉西坦组评分高于吡拉西坦组(P<0.05).结论 奥拉西坦较吡拉西坦可更好地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性较高.
作者:柏峻霞;王义兰;李梁蜜;李承;冯裕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用于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瘫高危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配合Bobath和Vojta法联合运动疗法并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两组患儿均1次/日,连续10d、休息2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 1年后,观察组的脑瘫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 (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Gesell儿童发育量表评价的DQ值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静脉血中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的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5),但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 三磷酸胞苷二钠早期干预治疗脑瘫高危儿能预防脑瘫的发生,并可提高高危脑瘫儿的神经行为评分,预防神经内分泌紊乱,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雪玲;王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持续改进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保证临床各病区药品质量,确保危重患者抢救用药的及时性、安全性.方法 通过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评价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指标及督查标准,不定期督查,对科室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追踪评价.结果 提升了病区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 不但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药品质量与患者安全.
作者:张红银;张勤勇;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电子表格统计、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医院上报的108例ADR.结果 发生ADR的药品中,中药注射剂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多见,涉及严重ADR的药品为5种.结论 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尽量避免静脉给药,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志豪;田维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与现状,为提高药师服务水平和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癌痛规范化治疗工作中药品管理、处方管理、用药动态分析和参与合理用药等现状.结果 其55家医院参与调查,用药动态分析缺陷发生率为14.55%,占总缺陷数的9.41%;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为23.64%,占总缺陷数的15.29%;处方管理缺陷发生率为38.18%,占总缺陷数的24.71%;临床用药指导缺陷发生率为78.18%,占总缺陷数的50.59%.结论 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工作中主要承担药学服务工作.在用药动态分析、药品管理等本职工作服务方面质量较好,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整体工作中还未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作用,尤其是在提高癌痛治疗的合理用药和建立便捷的癌痛用药流程等方面未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价值.
作者:骆伟;蔡红;蒋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心脏生物标记物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维持性透析且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纠正心衰,应用抗凝药物、重组促人红细胞生成素,降糖,调脂,扩冠等相关支持治疗.观察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液,连续用药1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125、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肌钙蛋白(cTnⅠ)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均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可显著提高左心功能,改善心脏生物标记物及CA125水平,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刘莉;牛世慧;刘明鑫;王娜娜;卢泽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加强我国药品编码标准建设,推进药品监督管理和使用效率.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家药品编码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编码标准的必要性.结果及结论无论是从药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还是从使用环节考虑,都急需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广泛认同、能实际应用、统一的药品编码系统.
作者:王素;陈玉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康莱特联合多西他赛及顺铂(简称DP方案)治疗Ⅳ期胃癌的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化疗的Ⅳ期胃癌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DP方案进行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康莱特注射液,化疗6周.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13% (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3+ CD8+及CD3-CD16+CD56+水平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后CD4/CD8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CD3+ CD4+,CD3+ CD8+及CD4/CD8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康莱特与DP方案联用治疗Ⅳ期胃癌,疗效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冠雄;马任远;李军;杨中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自然分娩时血压和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分娩时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患者则不采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对照组共47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高收缩压、平均收缩压、高舒张压、平均舒张压和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第二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总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显著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期间血压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同时不影响总产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智明;张翠然;许陪陪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引起呃逆的药物种类及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1994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关键词为“呃逆”“膈肌痉挛”,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94篇,报道688例药源性呃逆,涉及63种药物,包括地塞米松(460例)、抗肿瘤药物(35例)、青霉素钠(20例)等.688例患者中,男598例,女90例.结论 引起呃逆的药物主要为地塞米松,男性为主,机制不明.
作者:熊建群;高晓波;何珍;张恒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作用.方法 药师参与心内科1例高血压合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并对其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和干预.结果 药师在优化利尿剂、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强化实施心力衰竭“金三角”治疗方案、干预硝酸酯类药物重复应用、倡导遵照优化药品说明书用药、关注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结论 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师应为临床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张谦;李岩;匡武;张彦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