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雄;李涛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28±18.92)min和(150.55±19.5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4.68±37.49)mL和(249.12±34.62)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49.99±38.53)mL和(254.04 ±38.42)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33%,与对照组的14.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1,P>0.05),观察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为1.33%,与对照组的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P=0.99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的10.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2,P>0.05).结论 在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丹红注射液和华法林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雄;李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中药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改变情况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牟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由中药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及100例由西药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2类药物所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分析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状况.结果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无症状3例(3.75%),腹部不适12例(15.00%),此2项特征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融合坏死、界面炎、纤维间隔形成分别占51.25%,65.00%,52.50%,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自身抗体阳性22倒(27.50%),西药组阳性14例(14.00%),两组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建议强化对中药肝脏毒性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洪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凝血4项及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同时评价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疗法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发黄斑水肿患者60例93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治疗.两组均进行眼底检查、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佳矫正视力(VAcc)情况、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渗漏面积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变薄,RNV渗漏面积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观察组为4.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发现眼压升高、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晶状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显著,可有效、迅速地减轻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并对患者的视力预后起到促进作用,有效提高视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嘉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清宫术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80例清宫术稽留流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己烯雌酚)和观察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各40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中宫颈软化及扩张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一次性清宫率明显增高,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能明显提高清宫术稽瘤流产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绍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所采取相关措施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2011年1至6月和2014年1至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各180份,平均每个月30份,共360份,对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有明显下降.结论 经过3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明显好转,在用药指征、药物选择、术前首次用药时机以及术后用药时间等方面都得到明显好转,且未发现手术感染几率明显增加.
作者:李光灿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照顾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均有照护者,对照组患者没有照护者.随访调查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并用Logistic多元分析法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MD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全球倡议分级比较,观察组Ⅰ级和Ⅱ级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照顾者、配偶照顾者是影响冠心病患者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照顾者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良好效果,对于完善患者的家庭护理,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会杰;谭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黄色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血栓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花黄色素100 mg溶于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7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sICAM-1)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活化蛋白C(AP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有利于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活化,降低血栓形成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史少华;吕书军;李立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压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庆大霉素组(G组)与康惠尔组(K组),各45例.G组予庆大霉素纱布条外敷创面,K组予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外敷创面.结果 K组与G组相比,疮面结痂脱落、局部组织修复、肉芽组织生长及出现分泌物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减少(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观察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可确保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经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病床号奇偶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缓解率和总控制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02,0.030);T0时两组血清IL-2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T1和T2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结肠癌效果显著,并可显著增高血清IL-2和TNF-α水平.
作者:杨东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建立测定心脉康合剂中淫羊藿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25∶7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淫羊藿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62 6~1.879 8 μg(r=1.000 0),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00%,平均回收率为99.35%,RSD为0.79%(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作者:白荣;龚小倩;邱海蕴;陶恩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对仿制药产品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重要性排序.方法 运用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仿制药产品决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替代品威胁、现有竞争者竞争强度、购买方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和新进入者威胁,关键因素为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结论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可作为仿制药企业制定产品策略的参考与依据.
作者:邱屹;武志昂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研究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片分别联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和单独应用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8例.A组患者给予锝[99Te]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和甲氨蝶呤(MTX),B组患者给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和雷公藤多苷片,C组患者给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A组(94.83%)>B组(87.93%)>C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20/50/70缓解情况,A组>B组>C组(P<0.05);A、B两组各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一般病情、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及类风湿因子改善程度,A组>B组>C组,血沉改善程度,B组>A组>C组,且A组一般病情情况、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及类风湿因子改善程度高于B组(P<0.05),但A组血沉改善程度低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8.97%)>B组(10.34%)>C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可靠,缓解率高,能改善一般病情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娜·沙里江;王彦焱;罗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接受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予相同的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以丙泊酚维持,并持续泵入瑞芬太尼镇痛,间断于顺式阿曲库胺维持肌松.观察组予右美托咪啶全身麻醉维持,首予0.001 mg/kg持续泵入15 min后,以0.0005 ~0.001 mg/(kg·h)维持,术中为变量调节麻醉深度.术中两组均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心脏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同一组体外循环师进行体外循环维持.结果 观察组的脑电双频(BIS)值和心肌酶相关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并维持于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
作者:张玉辉;高亚坤;肖连波;杨明;周继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明确我国不同省份医药制造业在研究与开发(R&D)活动资金投入方面的差异和特征,以期为各省制订医药产业政策特别是R&D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2年至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公布的我国医药制造业相关数据,对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R&D活动资金投入情况,按总量、强度、人均等进行了各省份间的对比和分析.结果与结论 我国医药制造业各省企业R&D资金投入存在投入绝对量分布不均衡,R&D资金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部分省份在高投入之下暗藏“僧多粥少”危机等问题.建议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丰富地方财政对R&D活动的支持方式,加大研发人员投入的同时注重人员质量等,将有助于我国各省医药制造业均衡发展.
作者:张凌怡;陈玉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丙泊酚组(B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0.1 ~0.2 μg/kg,B组患者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及丙泊酚2 mg/(kg·h).观察患者入室前及术后24h2个时间点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术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 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24 h的TNF-α,IL-6及SOD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脑保护作用,且可降低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丁忠阳;张家明;黄国荣;季冬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微血管变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左侧半球模型,使其大脑中动脉发生永久性栓塞,并按随机方法均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4组,各60只,每组再分为1d组和3d组.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采用生理盐水灌胃,通心络组采用通心络灌胃给药,丁苯酞组则采用丁苯酞灌胃给药.测定大鼠血清中Lp-PLA2的含量,采用2,3,5-氯化三苯四唑进行染色以检测脑组织的梗死体积比例,经HE染色观察脑微血管的形态变化,经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脑组织血管生成素-1(ANG-1)、内皮抑素(ES)的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大鼠血清中Lp-PLA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比例均降低,脑梗死面积也明显减少,水肿程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的1d组及3d组的ANG-1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且通心络组3d时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心络组和丁笨酞组1d时ES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3d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心络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p-PLA2的含量,有效减轻脑微血管受损程度,且能通过调节ANG-1和ES的表达量来促进后期微血管新生,达到脑保护的目的.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促进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医院综合干预前(2013年第4季度)及综合干预后(2014年第4季度)骨科Ⅰ类切口植入物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了解综合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植入物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选择、给药时机、给药剂量、给药频次、溶剂选择和给药疗程等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综合干预可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植入物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但仍需加强细节管理,提高手术医师认识.
作者:徐艳;相延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4年包含阿奇霉素制剂的5 167张门急诊处方,并调查分析医院阿奇霉素制剂在门急诊中的使用情况.结果 门急诊阿奇霉素口服制剂及注射剂型处方使用率分别为98.95%和1.05%.12岁以下患者处方4 374张(84.65%),呼吸系统疾病处方4 546张(86.05%).结论 医院阿奇霉素制剂在门急诊以口服剂型为主,主要用于儿童及呼吸系统疾病,用法用量基本合理.
作者:黄海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托洛尔、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血浆脑利钠肽(BNP)含量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雪棉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