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阳性筋结点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亓秀娟;高淑红

关键词:肩周炎, 针刺, 阳性筋结点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阳性筋结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阳性筋结点、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肩三针、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针刺治疗,10天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从症状总体恢复和疼痛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阳性筋结点可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甘肃产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的动态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期甘肃党参中的党参炔苷含量以及不同氮素形态对甘肃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色谱柱:TC-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2∶7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7 nm,柱温:25℃。结果:不同采收时间和不同氮素形态影响下甘肃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范围为0.87~3.00 mg/g。结论:本法可靠、简便、快捷,可用于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测定;甘肃党参不同采收期党参和不同氮素形态对党参炔苷含量影响有差异。

    作者:张承军;王建良;李川国;李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早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后腹胀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将脊柱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全程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入组后至术后1周内腹胀发生情况以及由腹胀引起的不适症状。结果:2组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有效率达到77.1%,观察组的临床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患者预防及消除腹胀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德娟;赵昭;王美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参芪十一味颗粒对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中血细胞降低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芪十一味颗粒对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中血细胞降低的改善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135/180μg治疗,每周1次,皮下注射,同时联合利巴韦林800~1000 mg/d,分3次口服,总疗程48周;将治疗后4~8周白细胞开始下降时给予参芪十一味颗粒(2 g/次,3次/d,口服)治疗的患者设为治疗组(67例),同时将小檗胺片(84~112 mg/次,口服,3次/d)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48周检测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数、血小板、血红蛋白、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CV-RNA。结果: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组在维护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至治疗范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提升血小板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期间肝功能复常及HCV-RNA低于检测线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参芪十一味颗粒可有效提升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尤其能提升血小板水平,未加重肝功能损害,对抗病毒治疗疗效无干扰,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陈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维药阿里红药材的生药鉴定研究

    目的:探讨维药阿里红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阿里红药材进行生药鉴定,尤其对其显微特征做深层次鉴别。结果:阿里红生药的显微有三大特征:无分支菌丝、孢子、棕色块。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为阿里红生药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沙拉麦提·艾力;胡慧华;陆锦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藏药安儿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安儿宁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建立制剂中胆酸及猪去氧胆酸、甘草、岩白菜素的定性鉴别方法及乌头碱的限量检查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样品中乌头碱总碱及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样品中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测定中乌头总生物碱在0.0999~0.4995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1%(n=9);岩白菜素进样量在0.1324~1.05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n=9)。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专属性强,可作为安儿宁颗粒的质量方法控制。

    作者:杨飞快;李炜;蔡慧侠;杨静;薛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支持联合穴位干预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联合穴位干预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孕产妇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对照组80例。2组均按照常规进行入院后宣教,包括入院介绍、住院环境、责任医生及护士、病房作息时间、注意事项等,同时,由接受过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的资深护士积极与孕产妇及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给观察组孕产妇予穴位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后7、21、42天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心理支持的同时配合中医穴位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声监视引导下行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引导下行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8例(134条患肢)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深静脉功能分级,排除血栓患者,定位标记曲张浅静脉走形,在椎管内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射频闭合手术,术中在彩超监视引导下对小腿曲张团块行点状剥脱、静脉环状缝扎等辅助治疗。结果:9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再通、复发。结论:超声监视引导行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法便捷、安全、有目的性,能明显减少手术创口及创面,具微创、美观、并发症少、恢复快、廉价、效果优良等优点。

    作者:盛丽;霍树靓;李亮;唐晓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三黄中空栓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三黄中空栓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C18柱(4.6 mm×250 mm,5μm),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柱温为30℃进行检测。结果:黄芩苷线性范围为5.0~101.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0%(RSD%=1.17%);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为5.7~114.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1.15%)。结论:该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三黄中空栓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

    作者:郭敏;姜华;肖正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术前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由患者自评。结果:干预组焦虑状况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焦虑程度。

    作者:吕江宏;刘翠林;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西医学中医”培训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西医学中医”的培训情况、政策认可度以及培训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梳理此项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提出了对策。

    作者:魏东明;胡巍;张小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醋炙法炮制香附增强疗效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醋炙法炮制香附增强疗效的作用原理。方法:对香附生品、醋炙品中总皂苷含量和挥发油中r-香附酮进行定量对比测定分析。结果:实验测得香附生品总皂苷含量为2.340%,醋炙品总皂苷含量为3.000%,香附醋炙后总皂苷含量提高了28.21%;生品香附 r-香附酮为0.174 mg/mL,醋炙后为0.208 mg/mL,香附醋炙后r-香附酮溶出量提高了17%。结论:香附炮制后总皂苷和r-香附酮含量明显升高。

    作者:刘忠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情志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具有抑郁焦虑情绪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情志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可减轻SLE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金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道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腹四穴”和“骶四穴”电针神经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舍尼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尿道综合征疗效优于舍尼亭。

    作者:陈修治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小儿白血病腰穿和骨穿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白血病患儿78例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各39例,观察2组患儿疼痛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依从性。结果:在疼痛各级评定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4.87%,依从性为87.1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92%,依从性为69.2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患者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不仅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而且对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大有裨益。

    作者:姚小芳;马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方象探究

    从四象应方象、河图应方象、卦象应方象、五色应方象、五脏应方象、五味应方象6方面入手探讨中医重要的思维方式象思维在方剂学方面的应用,以期对医方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作者:梁永林;李娟;吕金童;贾斌(指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析5S管理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促进作用

    目的:分析5S管理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3月实行5S管理后手术室工作记录资料,随机抽取20例与未实行5S管理的20例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5S管理对手术室工作的影响。结果:手术间物品归位摆放程度、患者衣物归还率、手术物品准备时间、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手术室实行5S管理,手术间更加整齐清洁,能增强护士工作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作者:范东英;谢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COP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0 mL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血气分析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液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气分析和氧化应激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和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藏药六味能消散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藏药六味能消散质量标准。方法:对寒水石、碱花进行理化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没食子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阴性对照无干扰;没食子酸在0.058~0.5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0.67%(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藏药六味能消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金草;禄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升白胶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升白胶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服用升白胶囊治疗,对照组90例服用升白胺治疗。每周1次血常规检测,每月1次肝、肾功能及血糖检测,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患者乏力、头晕、失眠、咽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3%,有效率为42.14%,总有效率为95.14%;对照组显效率为40.00%,有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8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升白胶囊对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有明显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疗程,疗效优于升白胺。

    作者:姚金华;田占雍;赵淑芳;韩明祖;开金龙;段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针刺阳性筋结点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阳性筋结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阳性筋结点、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肩三针、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针刺治疗,10天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从症状总体恢复和疼痛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阳性筋结点可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亓秀娟;高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