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用于各型眼底病390眼疗效分析

殷志武;丁艳红

关键词:玻璃体, 贝伐单抗, 眼底病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眼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医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眼底病300例患者(390眼),给予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1.5 mg 治疗,每月注射1次,共注射2~3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349眼(89.49%)视力明显提高,平均提高2行以上,患者的眼压正常,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26眼(6.67%)治疗前后视力稳定,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但眼底情况好转,没有眼压升高等症状;15眼(3.85%)视力有所下降,有并发症出现,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结论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眼底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黄斑和视网膜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且能有效促进玻璃体和视网膜下出血的吸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护肝胶囊中葛根素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护肝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 HPLC)法。方法采用 Kro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92:8),检测波长为245 nm,流速1.0 mL / min。结果葛根素进样质量浓度在0.112~2.24 g / L 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8%,RSD =1.09%( n =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于护肝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 CHF 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75例。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卡维地洛组患者给予卡维地洛片3.125 mg,1日2次,1周后增加为6.25 mg,之后每2周剂量增加1倍,直至25 mg。美托洛尔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 mg,1日2次,每2周剂量增加1倍,直至100 mg,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的74.67%。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IL -1β)、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均显著降低,卡维地洛组降低更明显( P <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Sd 显著升高,卡维地洛组升高更明显( P <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都能明显改善CHF 的临床症状,卡维地洛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

    作者:张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卡前列甲栓联合卡贝缩宫素用于产后大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卡贝缩宫素,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卡前列甲酯栓,1个疗程为7 d,给药2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 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及阴道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维持子宫的收缩时间,止血效果良好,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静;刘金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头孢吡肟致抗生素脑病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致抗生素脑病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促进头孢吡肟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老年女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检索1994年至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头孢吡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肌酐清除率下降,停药后逐渐缓解。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反应在老年人、肾功能不良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常规剂量的头孢吡肟可导致老年患者抗生素脑病,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应谨慎,以减少或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莉;王娜;贾俐萍;马金秋;张伟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洛美沙星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通过对洛美沙星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洛美沙星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洛美沙星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以精准为匹配检索 CHKD 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12年)和 CHKD 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0年至2012年)发表的洛美沙星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病例的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洛美沙星的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密切关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神经系统反应常见,其次为过敏性休克。结论随着洛美沙星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应得到关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充分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病原菌的性质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做到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陈朝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医院药学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与成效

    目的:医院药学部通过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药事管理工作质量,让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法通过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完善药事管理制度,制订质量管理工作检查细则,定期检查,召开质量与安全控制会,通报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追踪整改成效。结果药学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结论有效地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操作,从而持续改进了药学工作,规范了药学部质量管理,确保了药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王柏桉;彭其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0例具有消化性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入 A,B,C 3组,分别使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兰索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胃液 pH、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以评价3种药物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用药7 d 后胃液 pH 均显著上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41.29,P <0.001),其中 C 组患者在治疗3 d 后胃液 pH 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F =7.14,P <0.05);3组患者中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C 组低(7.50%),B 组高(1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1.83,P >0.05);各组腹泻、肌痛、视觉异常和皮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雷贝拉唑均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刘宁;许树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羧酸衍生物血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疗后再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羧酸衍生物血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 ACS 患者7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3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抗血小板治疗(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期间加服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羧酸衍生物血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 - mS / mS)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测定,比较加服阿托伐他汀前后氯吡格雷羧酸衍生物血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与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后,各组氯吡格雷羧酸衍生物血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是否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证,不会影响氯吡格雷羧酸衍生物血浓度,也不影响其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作者:张宏;石桂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14 d 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明显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文波;燕子安;刘文阁;刘希云;韩春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药学服务中实施用药指导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用药指导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从医院各科室选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给予用药指导的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两组均在医师开药前给予常规的医嘱说明,但干预组给予规范的用药指导并强调,且每隔1周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再次强调规范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干预组按时服药67例(67.00%)、按要求剂量服药85例(85.00%),非干预组按时服药64例(64.00%)、按要求剂量服药83例(83.00%),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干预组按时服药91例(91.00%)、按要求剂量服药94例(94.00%),非干预组按时服药58例(58.00%)、按要求剂量服药84例(8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非干预组;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8.00%,对照组为92.00%,两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 Z =-3.428,P =0.001<0.05)。结论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能有效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祯;曹新民;李霞;王爱萍;龙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厄贝沙坦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65~91岁,随机均分为 A(综合护理干预)组和 B(常规护理)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予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 / d、每日1次,A 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B 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P <0.05),A 组降低更明显( P <0.05);治疗6个月后,A 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和 B 组明显提高( P <0.05)。结论在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降压的同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良好控制血压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李冰雁;肖万舫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3种给药方案治疗小儿肺炎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3种给药方案治疗小儿肺炎所产生的经济成本。方法将182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3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 A 组(头孢呋辛针+喜炎平针)、B 组(氨苄西林舒巴坦针+热毒宁针)、C 组(阿奇霉素针+痰热清针)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3种治疗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5.16%,96.67%( P >0.5),所需治疗成本分别是1356.20元、1482.50元、1464.6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53,15.58,15.15。结论头孢呋辛针+喜炎平针是治疗小儿肺炎的佳药物。

    作者:陈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 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中青年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和老年 CHC 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成年 CHC 患者,分为中青年组18~5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所有患者均给予 PEg - IFN α-2a 注射液180μg、每周1次,同时口服 RBV 片300~400 mg /次、3次/日,均用药48周。观察患者的病毒学应答、肝功能、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持续病毒性应答率(SV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CD3+,CD4+,CD8+,CD4+/ 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老年组患者在白细胞下降、抑郁或焦虑、腹胀、心电图异常等4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P <0.05)。结论 PEg - IFN α-2a 和 RBV 联用治疗老年 CHC 有效,但必须重视不良反应。

    作者:周昊;田展飞;樊和斌;严福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糖尿病38例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医院内分泌科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实施早期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各监控时间点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早餐后2 h 血糖为[(7.52±0.73)mmol / L]、午餐后2 h 为[(7.61±0.88)mmol / L]、晚餐后2 h 血糖为[(7.18±0.89)mmol / L],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患者相应血糖水平比较明显下降( t =4.87,4.02,5.62,P <0.05)。但在空腹、睡前以及凌晨相比,研究组的血糖水平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 t =0.43,0.23,0.32,P >0.05)。结论胰岛素泵使用可更加有效控制血糖,但在实施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护理,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携泵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及出院指导,使其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泵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颜秀娟;谢倩;孙艳;刘晓星;刘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将雄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20例大肠癌组、20例大肠腺瘤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 APC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PC 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大鼠大肠组织中未见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均表现为包含有1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0×103的特异性条带,而大肠癌和大肠腺瘤黏膜组织却均不含有该条带。结论APC 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呈不表达状态,而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呈强表达状态,提示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可望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马晓强;王伟杰;李海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人工流产手术门诊患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克肟,3个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连续服用3周米非司酮,但给予不同剂量,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膜激素(β- HCg)水平,并对比 B 超检测结果。结果3周后观察组1~3的血β- HCg 水平都有改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有2个观察组宫内残留物范围缩小,观察组1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清除人工流产术后残留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康复。

    作者:白继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广东道地药材何首乌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广东道地药材何首乌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指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何首乌药材的HPLC - DAD 指纹图谱,并采用 SPSS 软件对指纹图谱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确定11个色谱峰为共有峰,13批何首乌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良好,对7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化学指认,SPSS 软件将样品聚为Ⅱ类。结论该指纹图谱的建立可对规范何首乌药用资源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焦豪妍;王英;陈丽莉;汤庆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生长抑制素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生长抑制素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护理策略。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102例,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 +生长抑制素3 mg /24 h 微泵注射维持。观察患者止血时间满意度、治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 h 后心率、治疗前和停药12 h 内胃肠道结果及生活质量。结果患者48 h 内再出血率为13.73%(14/102),护理满意率为95.10%(97/102);治疗12 h 后心率45~65次/ min 为94.12%(96/102),高于治疗前的16.67%(17/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2 h 后心率≥65次/ min 为6.86%(7/102),低于治疗前的83.33%(85/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停药12 h 后腹泻率为96.08%(98/102),高于治疗前的5.88%(6/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停药12 h 后平均腹泻次数为(3.19±4.61)次/日,高于治疗前的(0.94±0.32)次/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生长抑制素能有效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在治疗12 h 后出现心率降低,停药12 h 内出现腹泻症状。应加强患者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小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神经节苷脂预防奥沙利铂致末梢神经毒性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预防奥沙利铂致末梢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将接受 FOLFOX6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利用奥沙利铂专用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观察其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64.28%,66.67%,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化疗4周期和8周期时3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Ⅰ~Ⅲ度神经毒性均低于单纯化疗组( P >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

    作者:王南瑶;王琼;费燕华;袁明;吴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解表清热片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解表清热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对挥发油的包合因素、水煎煮提取物中浸膏得率和葛根素含量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葛根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水蒸气蒸馏4 h;挥发油得率高为0.7%。优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温度40℃,挥发油-β-环糊精(1:8),搅拌3 h 包合。优选的水煎煮工艺为加水10倍量,煎煮2次,第1次1.5 h,第2次1.0 h。结论优化工艺设计合理、可行。

    作者:王牛民;尤海生;吕军;周家琛;魏友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