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过程中的表达

马晓强;王伟杰;李海

关键词: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免疫组化, 大肠癌, 二甲肼, 免疫蛋白印迹
摘要:目的:观察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将雄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20例大肠癌组、20例大肠腺瘤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 APC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PC 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大鼠大肠组织中未见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均表现为包含有1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0×103的特异性条带,而大肠癌和大肠腺瘤黏膜组织却均不含有该条带。结论APC 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呈不表达状态,而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呈强表达状态,提示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可望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文拉法辛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1999年至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文拉法辛致不良反应案例,进行整理并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文拉法辛致不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反应、尿路症状、5-羟色胺综合征等。结论临床应重视文拉法辛致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光灿;肖召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 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中青年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和老年 CHC 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成年 CHC 患者,分为中青年组18~5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所有患者均给予 PEg - IFN α-2a 注射液180μg、每周1次,同时口服 RBV 片300~400 mg /次、3次/日,均用药48周。观察患者的病毒学应答、肝功能、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持续病毒性应答率(SV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CD3+,CD4+,CD8+,CD4+/ 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老年组患者在白细胞下降、抑郁或焦虑、腹胀、心电图异常等4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P <0.05)。结论 PEg - IFN α-2a 和 RBV 联用治疗老年 CHC 有效,但必须重视不良反应。

    作者:周昊;田展飞;樊和斌;严福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

    目的:建立药物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Wonda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3 mol / L 乙酸铵溶液(70:30),流速为0.8 mL / 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37 nm。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质量浓度在2~100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 为1.35%( n =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可作为药物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汤韶坛;谢佳琪;苟帮润;陈小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 D 组(30例)和 C 组(3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穿刺完成后,D 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 / 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 mL,以80 mL / h 的速率泵注,C 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以相同的速率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镇静程度评分、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胎儿娩出后 Apgar 评分以及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D 组平均血压、心率明显低于 C 组( P <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D 组 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优于 C组( P <0.05),两组胎儿娩出后 Apgar 评分和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邓文娟;沈七襄;曹慧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 CHF 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75例。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卡维地洛组患者给予卡维地洛片3.125 mg,1日2次,1周后增加为6.25 mg,之后每2周剂量增加1倍,直至25 mg。美托洛尔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 mg,1日2次,每2周剂量增加1倍,直至100 mg,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的74.67%。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IL -1β)、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均显著降低,卡维地洛组降低更明显( P <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Sd 显著升高,卡维地洛组升高更明显( P <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都能明显改善CHF 的临床症状,卡维地洛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

    作者:张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钠中铁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中微量铁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方法检测波长为248.3 nm,灯电流为15 mA,狭缝宽度为0.2 nm。结果铁质量浓度在0.0~2.5μg / mL 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0%, RSD =2.23%( n =9)。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中微量铁的含量测定。

    作者:毛睿;杨颖;陈乃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卡前列甲栓联合卡贝缩宫素用于产后大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卡贝缩宫素,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卡前列甲酯栓,1个疗程为7 d,给药2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 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及阴道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维持子宫的收缩时间,止血效果良好,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静;刘金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门诊窗口发药交待与合理用药的指导事项

    目的:重视窗口发药交待,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以药学专业知识及技术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从药品名称、用药方法、用药剂量、服药时间、服药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发药交待可减少发药差错及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旨在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结论窗口药师提供正确用药指导,可有效减少患者服药差错的发生及用药安全,提高药品调剂工作的质量,充分说明药品调剂是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赵大贵;李友有;黄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

    患者,男,37岁,因“突发右侧胸部疼痛1小时”于2013年11月29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血压172/96 mmHg,脉搏96次/分,体温36.5℃,呼吸20次/分,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表情痛苦;胸廓对称无畸形,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右肺叩诊呈鼓音,右上肺呼吸明显减弱,左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胸部 SCT 提示“右肺炎症,右侧液气胸,左肺肺大疱”。入院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左上肺肺大疱”。按心胸外科护理、二级护理,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商品名为明可欣,规格为每瓶0.75 g,意大利 Esseti Farmceutici S. R. L 公司,批号为525713)1.5 g /次、2次/日静脉滴注预防感染,18种氨基酸注射液(规格为每瓶250 mL :12.5 g,福建天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308171)12.5 g /次、1次/日静脉滴注营养支持治疗。12月4日予参麦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303073)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时,突然出现胸闷、气促,上腹部及胸背部酸痛,考虑为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L 静脉注射,约2 min 后患者症状好转。

    作者:叶智才;杨雪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转移性大肠癌120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效果、毒性反应以及患者依从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 A 组 B 组,各60例。A 组采用改良的 FOLFOX7方案,第1天予奥沙利铂(L - OHP)130 mg / m2+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4 h;后静脉滴注亚叶酸钙(CF)200 mg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2 h 内滴完;再持续静脉滴注2600 mg / m2氟尿嘧啶(5- FU)46 h;重复给药不超过12次。B 组第1天予 L - OHP 2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0 mL,静脉滴注2 h;同时静脉滴注2 h CF 200 mg / 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待上述2种药物同时结束后,再连续静脉滴注6 h 5- FU 300 mg / m2+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结果 A 组患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0例,总有效率为46.67%(28/60),高于 B 组的26.67%(χ2=5.17,P <0.05)。2组均未发现Ⅳ级严重毒性反应,B 组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 A 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化学治疗药物毒性主要表现为脱发,2组均为95.00%;其次是神经毒性和恶心/呕吐,A、B 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0.00%比65.00%和58.33%比6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完全依从,没有脱落病例,B 组有3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脱落率为5.00%,高于 A 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确切,特别是经改良后的 FOLFOX7方案更提高了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药物毒性反应常见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综合干预对癌痛患者麻醉止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癌痛患者麻醉止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癌症疼痛患者为对象,入院评估后实施综合干预措施,15 d 后对患者进行自拟问卷调查和生活质量评价,并与入院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干预后,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和依从性得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程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律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0例具有消化性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入 A,B,C 3组,分别使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兰索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胃液 pH、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以评价3种药物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用药7 d 后胃液 pH 均显著上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41.29,P <0.001),其中 C 组患者在治疗3 d 后胃液 pH 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F =7.14,P <0.05);3组患者中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C 组低(7.50%),B 组高(1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1.83,P >0.05);各组腹泻、肌痛、视觉异常和皮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雷贝拉唑均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刘宁;许树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肛肠袋泡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肛肠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处方中主药黄柏内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质量浓度在30.0~150.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40%,RSD 为1.27%( n =6)。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肛肠袋泡剂的质量。

    作者:程洪兵;韩石蕊;赵永旗;邵海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处方点评指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2013年1月至7月的处方进行等距离抽样提取,共抽取1371张处方,对处方的各项基本指标进行审查并逐一登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初的9.20%下降至1.00%。1371张处方中,重点对抗菌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激素、注射剂处方进行审查。平均用药品种数1.9~2.2种,抗感染药物使用率维持在9.4%~17.1%,注射剂的平均使用率高为3.8%。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14.81%,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85.91%。结论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不合理处方问题应值得重视,药师应积极发挥审核和干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谢婷婷;薛丽丽;苏艳;任浩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花天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观察花天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药理作用。方法应用甲睾酮8 mg / kg 灌胃给药,构建前列腺增生模型,各组大鼠(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康组,花天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连续28 d 给予相应药物或0.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 SOD 活力和 mDA 含量。结果给药后花天胶囊高剂量组大鼠 SOD 活力为(110.58±31.87)U / mgprot,中剂量组大鼠 SOD 活力为(115.70±45.76)U / mgprot,均比模型组明显增加( P <0.05);且高剂量组的 mDA 含量为(112.22±32.75)nmoL / mg,明显减少( P <0.01)。结论花天胶囊可明显增加 SOD 活力、降低 mDA 含量,可能是其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之一,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敖曼;熊怡;刘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情况调查

    目的: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引起其临床应用不规范的主要因素。方法从医院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70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30例,调查其住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分析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原因。结果95例(73.08%)患者出院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其中19例(14.62%)虽坚持服用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56例(43.08%)间断服用他汀类药物;20例(15.38%)未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担心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导致肝功异常);患者对脑梗死复发认识不足;患者或家属认为无效;患者未坚持内科门诊随访,未接受专科医生指导;门诊医生随访中忽略询问使用情况;患者嫌麻烦;患者因出现副作用而停药。结论相当多的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及未能坚持长期服用,调脂达标率较低。应对脑梗死患者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以提高他汀类药物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龙秀英;宋春江;曾尚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9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1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特利加压素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的体重、腹围、24 h 尿量、尿钠、血肌酐、白蛋白等有效性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4 h 尿量显著增加,体重、腹围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尿钠升高,血肌酐降低( P <0.05)。结论特利加压素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方案。

    作者:曾忠远;夏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头孢吡肟致抗生素脑病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致抗生素脑病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促进头孢吡肟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老年女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检索1994年至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头孢吡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肌酐清除率下降,停药后逐渐缓解。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反应在老年人、肾功能不良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常规剂量的头孢吡肟可导致老年患者抗生素脑病,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应谨慎,以减少或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莉;王娜;贾俐萍;马金秋;张伟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34例

    目的:观察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第5天后的临床效果以及1,3,5,7 d“患儿乳凝块”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乳凝块消失时间分布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乳凝块平均消失时间治疗组为(4.471±1.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529±1.7)d( P <0.05)。疗效分布情况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治疗小儿鹅口疮虽不能提高总有效率,但可显著缩短患儿乳凝块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兢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维生素 AD 防治截瘫患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30例

    目的:观察补充维生素 AD 在预防与治疗截瘫患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唐山市截瘫疗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截瘫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和加用维生素 AD 口服治疗的观察组30例,观察组口服维生素 AD 3~6个月,均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再次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17例,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再次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适当给截瘫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补充维生素 AD,可缓解症状和体征、缩短疗程,且能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敬;王淑珍;薛新宏;么焕新;张丽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