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干预对癌痛患者麻醉止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

律师

关键词:癌痛, 综合干预, 麻醉止痛药物, 认知,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癌痛患者麻醉止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癌症疼痛患者为对象,入院评估后实施综合干预措施,15 d 后对患者进行自拟问卷调查和生活质量评价,并与入院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干预后,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和依从性得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程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节苷脂预防奥沙利铂致末梢神经毒性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预防奥沙利铂致末梢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将接受 FOLFOX6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利用奥沙利铂专用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观察其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64.28%,66.67%,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化疗4周期和8周期时3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Ⅰ~Ⅲ度神经毒性均低于单纯化疗组( P >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

    作者:王南瑶;王琼;费燕华;袁明;吴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医院进行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试验组术前及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给予普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给药后炎症反应、ST 段回落、心功能改善情况以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时心室重构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事件)发生率以评价中期疗效,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以评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心室重构和 mACE 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行直接 PCI 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更佳,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剑辉;刘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肛肠袋泡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肛肠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处方中主药黄柏内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质量浓度在30.0~150.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40%,RSD 为1.27%( n =6)。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肛肠袋泡剂的质量。

    作者:程洪兵;韩石蕊;赵永旗;邵海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炎琥宁注射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炎琥宁注射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 Agilent C18柱(250 mm ×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05 mol / mL 磷酸二氢钾溶液(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1 nm,流速为1.0 mL / min。结果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质量浓度在40~40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 =0.64%( n =9,r =0.9999)。结论该法能有效控制炎琥宁注射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质量,简单、准确、灵敏度高。

    作者:李卫红;郭彩娥;李晓燕;赵靖;贺华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医院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支持。方法运用 EXcel 分析医院2013年上报的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种类、中成药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7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药品66种,60岁以上女性患者多(50例,28.09%);静脉滴注给药容易发生(172例,96.63%);抗感染药物占比大(112例,62.92%);皮肤及其附件累及常见(59例,33.15%);头孢菌素类在抗感染药物中报告多(44例);涉及中成药26例,品种18种;严重不良反应报告4例。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从而确保药品安全使用。

    作者:高伟;姜恩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人工流产手术门诊患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克肟,3个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连续服用3周米非司酮,但给予不同剂量,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膜激素(β- HCg)水平,并对比 B 超检测结果。结果3周后观察组1~3的血β- HCg 水平都有改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有2个观察组宫内残留物范围缩小,观察组1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清除人工流产术后残留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康复。

    作者:白继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的质量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临床该药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方法采用乙腈沉淀处理血清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以硝西泮为内标,色谱柱为 Hypersil ODS 柱(20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25 mmol / L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32:68),流速为1.0 mL / min,柱温为35℃,波长为256 nm。结果伏立康唑质量浓度在0.3~12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3),低、中、高质量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5.0±3.6)%,(101.9±3.3)%,(101.1±3.4)%;日内、日间精密度的 RSD 均小于5%,定量限为0.3μg / m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临床监测。

    作者:张燕青;林雪玉;朱金平;费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盐酸赛庚啶片治疗慢性荨麻疹58例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盐酸赛庚啶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慢性荨麻疹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赛庚啶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7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8%( P <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为(1.8±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8)分( 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盐酸赛庚啶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作者:孔庆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10年至2013年医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至2013年麻醉药品使用数据,分析比较各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医院麻醉药品用量和金额逐年上升,使用频率高的依次为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布桂嗪片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结论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用药教育以保证患者的用药需求。

    作者:邱勤;李耘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0例具有消化性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入 A,B,C 3组,分别使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兰索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胃液 pH、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以评价3种药物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用药7 d 后胃液 pH 均显著上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41.29,P <0.001),其中 C 组患者在治疗3 d 后胃液 pH 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F =7.14,P <0.05);3组患者中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C 组低(7.50%),B 组高(1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1.83,P >0.05);各组腹泻、肌痛、视觉异常和皮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雷贝拉唑均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刘宁;许树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34例

    目的:观察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第5天后的临床效果以及1,3,5,7 d“患儿乳凝块”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乳凝块消失时间分布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乳凝块平均消失时间治疗组为(4.471±1.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529±1.7)d( P <0.05)。疗效分布情况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治疗小儿鹅口疮虽不能提高总有效率,但可显著缩短患儿乳凝块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兢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花天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观察花天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药理作用。方法应用甲睾酮8 mg / kg 灌胃给药,构建前列腺增生模型,各组大鼠(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康组,花天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连续28 d 给予相应药物或0.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 SOD 活力和 mDA 含量。结果给药后花天胶囊高剂量组大鼠 SOD 活力为(110.58±31.87)U / mgprot,中剂量组大鼠 SOD 活力为(115.70±45.76)U / mgprot,均比模型组明显增加( P <0.05);且高剂量组的 mDA 含量为(112.22±32.75)nmoL / mg,明显减少( P <0.01)。结论花天胶囊可明显增加 SOD 活力、降低 mDA 含量,可能是其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之一,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敖曼;熊怡;刘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医院药学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与成效

    目的:医院药学部通过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药事管理工作质量,让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法通过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完善药事管理制度,制订质量管理工作检查细则,定期检查,召开质量与安全控制会,通报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追踪整改成效。结果药学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结论有效地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操作,从而持续改进了药学工作,规范了药学部质量管理,确保了药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王柏桉;彭其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东宝肝泰片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5例

    目的:研究东宝肝泰片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易善复2粒/次,3次/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东宝肝泰片3片/次,3次/日。90 d 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均有明显下降( P <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其中 TC 和 Tg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血脂的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停药后均可自行缓解。结论东宝肝泰片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 D 组(30例)和 C 组(3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穿刺完成后,D 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 / 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 mL,以80 mL / h 的速率泵注,C 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以相同的速率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镇静程度评分、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胎儿娩出后 Apgar 评分以及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D 组平均血压、心率明显低于 C 组( P <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D 组 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优于 C组( P <0.05),两组胎儿娩出后 Apgar 评分和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邓文娟;沈七襄;曹慧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秦皇岛地区医疗机构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考察秦皇岛地区医疗机构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秦皇岛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妇产科近年来病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秦皇岛地区三甲医院与二甲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结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 >0.05);妇科与产科之间抗菌药物使用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产科明显较妇科更规范;三级甲等医院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剂量、疗程和适应证选择更规范,与二级甲等医疗机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软件的医院管理更规范,相关项目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秦皇岛市三甲医院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较规范,部分二甲医院尚待改进;抗菌药物管理软件应尽快普及。

    作者:张瑞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综合干预对癌痛患者麻醉止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癌痛患者麻醉止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癌症疼痛患者为对象,入院评估后实施综合干预措施,15 d 后对患者进行自拟问卷调查和生活质量评价,并与入院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干预后,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和依从性得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程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律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糖尿病38例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医院内分泌科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实施早期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各监控时间点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早餐后2 h 血糖为[(7.52±0.73)mmol / L]、午餐后2 h 为[(7.61±0.88)mmol / L]、晚餐后2 h 血糖为[(7.18±0.89)mmol / L],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患者相应血糖水平比较明显下降( t =4.87,4.02,5.62,P <0.05)。但在空腹、睡前以及凌晨相比,研究组的血糖水平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 t =0.43,0.23,0.32,P >0.05)。结论胰岛素泵使用可更加有效控制血糖,但在实施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护理,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携泵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及出院指导,使其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泵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颜秀娟;谢倩;孙艳;刘晓星;刘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用于各型眼底病390眼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眼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医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眼底病300例患者(390眼),给予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1.5 mg 治疗,每月注射1次,共注射2~3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349眼(89.49%)视力明显提高,平均提高2行以上,患者的眼压正常,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26眼(6.67%)治疗前后视力稳定,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但眼底情况好转,没有眼压升高等症状;15眼(3.85%)视力有所下降,有并发症出现,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结论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眼底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黄斑和视网膜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且能有效促进玻璃体和视网膜下出血的吸收。

    作者:殷志武;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不同产地芫花根皮药材中西瑞香素含量比较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芫花根皮中西瑞香素含量,确定何种产地芫花根皮中西瑞香素含量高。方法采用 Prodigy 5u 100A C18柱(250 mm ×4.6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55:45),流速为1.0 mL / 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346 nm,进样量20μL。结果西瑞香素质量浓度在0.5~2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84),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 =4.08%( n =6)。不同产地芫花根皮药材中西瑞香素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法可准确地对芫花根皮药材中有效成分西瑞香素进行定量定性测定,对于保证其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瑞;张朋俊;翟晓晓;徐雯;王沛;薛冰洋;张颖;李晓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