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临床评价

邓文娟;沈七襄;曹慧娟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 D 组(30例)和 C 组(3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穿刺完成后,D 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 / 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 mL,以80 mL / h 的速率泵注,C 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以相同的速率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镇静程度评分、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胎儿娩出后 Apgar 评分以及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D 组平均血压、心率明显低于 C 组( P <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D 组 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优于 C组( P <0.05),两组胎儿娩出后 Apgar 评分和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节苷脂预防奥沙利铂致末梢神经毒性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预防奥沙利铂致末梢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将接受 FOLFOX6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利用奥沙利铂专用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观察其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64.28%,66.67%,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化疗4周期和8周期时3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Ⅰ~Ⅲ度神经毒性均低于单纯化疗组( P >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

    作者:王南瑶;王琼;费燕华;袁明;吴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重庆万州地区18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万州地区2012年至2013年收集的1892例 ADR 报告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滴注引发的 ADR 多,占60.86%;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 ADR 较多,分别占42.86%和18.82%;ADR 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32.69%。结论加强 ADR 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永建;王泳俨;顾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生长抑制素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生长抑制素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护理策略。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102例,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 +生长抑制素3 mg /24 h 微泵注射维持。观察患者止血时间满意度、治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 h 后心率、治疗前和停药12 h 内胃肠道结果及生活质量。结果患者48 h 内再出血率为13.73%(14/102),护理满意率为95.10%(97/102);治疗12 h 后心率45~65次/ min 为94.12%(96/102),高于治疗前的16.67%(17/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2 h 后心率≥65次/ min 为6.86%(7/102),低于治疗前的83.33%(85/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停药12 h 后腹泻率为96.08%(98/102),高于治疗前的5.88%(6/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停药12 h 后平均腹泻次数为(3.19±4.61)次/日,高于治疗前的(0.94±0.32)次/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生长抑制素能有效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在治疗12 h 后出现心率降低,停药12 h 内出现腹泻症状。应加强患者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小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广东道地药材何首乌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广东道地药材何首乌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指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何首乌药材的HPLC - DAD 指纹图谱,并采用 SPSS 软件对指纹图谱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确定11个色谱峰为共有峰,13批何首乌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良好,对7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化学指认,SPSS 软件将样品聚为Ⅱ类。结论该指纹图谱的建立可对规范何首乌药用资源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焦豪妍;王英;陈丽莉;汤庆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用于各型眼底病390眼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眼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医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眼底病300例患者(390眼),给予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1.5 mg 治疗,每月注射1次,共注射2~3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349眼(89.49%)视力明显提高,平均提高2行以上,患者的眼压正常,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26眼(6.67%)治疗前后视力稳定,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但眼底情况好转,没有眼压升高等症状;15眼(3.85%)视力有所下降,有并发症出现,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结论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眼底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黄斑和视网膜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且能有效促进玻璃体和视网膜下出血的吸收。

    作者:殷志武;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临床药师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

    目的:推动临床药师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挥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工作的能动性。方法分析和总结医院临床药师借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平台,主动参与临床治疗的工作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临床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刘江;曹伟灵;宋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10年至2013年医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至2013年麻醉药品使用数据,分析比较各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医院麻醉药品用量和金额逐年上升,使用频率高的依次为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布桂嗪片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结论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用药教育以保证患者的用药需求。

    作者:邱勤;李耘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生精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建立生精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通过验证确认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采用常规法检查可以检出,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生精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公伟;杨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糖尿病38例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医院内分泌科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实施早期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各监控时间点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早餐后2 h 血糖为[(7.52±0.73)mmol / L]、午餐后2 h 为[(7.61±0.88)mmol / L]、晚餐后2 h 血糖为[(7.18±0.89)mmol / L],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患者相应血糖水平比较明显下降( t =4.87,4.02,5.62,P <0.05)。但在空腹、睡前以及凌晨相比,研究组的血糖水平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 t =0.43,0.23,0.32,P >0.05)。结论胰岛素泵使用可更加有效控制血糖,但在实施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护理,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携泵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及出院指导,使其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泵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颜秀娟;谢倩;孙艳;刘晓星;刘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转移性大肠癌120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效果、毒性反应以及患者依从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 A 组 B 组,各60例。A 组采用改良的 FOLFOX7方案,第1天予奥沙利铂(L - OHP)130 mg / m2+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4 h;后静脉滴注亚叶酸钙(CF)200 mg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2 h 内滴完;再持续静脉滴注2600 mg / m2氟尿嘧啶(5- FU)46 h;重复给药不超过12次。B 组第1天予 L - OHP 2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0 mL,静脉滴注2 h;同时静脉滴注2 h CF 200 mg / 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待上述2种药物同时结束后,再连续静脉滴注6 h 5- FU 300 mg / m2+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结果 A 组患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0例,总有效率为46.67%(28/60),高于 B 组的26.67%(χ2=5.17,P <0.05)。2组均未发现Ⅳ级严重毒性反应,B 组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 A 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化学治疗药物毒性主要表现为脱发,2组均为95.00%;其次是神经毒性和恶心/呕吐,A、B 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0.00%比65.00%和58.33%比6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完全依从,没有脱落病例,B 组有3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脱落率为5.00%,高于 A 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确切,特别是经改良后的 FOLFOX7方案更提高了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药物毒性反应常见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秦皇岛地区医疗机构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考察秦皇岛地区医疗机构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秦皇岛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妇产科近年来病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秦皇岛地区三甲医院与二甲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结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 >0.05);妇科与产科之间抗菌药物使用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产科明显较妇科更规范;三级甲等医院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剂量、疗程和适应证选择更规范,与二级甲等医疗机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软件的医院管理更规范,相关项目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秦皇岛市三甲医院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较规范,部分二甲医院尚待改进;抗菌药物管理软件应尽快普及。

    作者:张瑞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呋喃唑酮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57例

    目的:观察呋喃唑酮片联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 HP 阳性胃溃疡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呋喃唑酮片,疗程8周,8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HP 阴转率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服药8周后,观察组 C -反应蛋白水平为(12.6±4.5) mg /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5.1) mg / L( u =2.609,P =0.010)。观察组总有效率(86.47%)略高于对照组(7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5,P =0.086)。观察组阴转率为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χ2=4.401,P =0.036)。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7%比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P =1.000)。结论呋喃唑酮联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较单纯三联疗法治疗 HP 感染胃溃疡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 HP 根除效率,改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辉;陈文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医院药学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与成效

    目的:医院药学部通过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药事管理工作质量,让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法通过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完善药事管理制度,制订质量管理工作检查细则,定期检查,召开质量与安全控制会,通报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追踪整改成效。结果药学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结论有效地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操作,从而持续改进了药学工作,规范了药学部质量管理,确保了药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王柏桉;彭其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钠中铁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中微量铁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方法检测波长为248.3 nm,灯电流为15 mA,狭缝宽度为0.2 nm。结果铁质量浓度在0.0~2.5μg / mL 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0%, RSD =2.23%( n =9)。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中微量铁的含量测定。

    作者:毛睿;杨颖;陈乃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门诊窗口发药交待与合理用药的指导事项

    目的:重视窗口发药交待,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以药学专业知识及技术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从药品名称、用药方法、用药剂量、服药时间、服药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发药交待可减少发药差错及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旨在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结论窗口药师提供正确用药指导,可有效减少患者服药差错的发生及用药安全,提高药品调剂工作的质量,充分说明药品调剂是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赵大贵;李友有;黄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

    目的:建立药物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Wonda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3 mol / L 乙酸铵溶液(70:30),流速为0.8 mL / 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37 nm。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质量浓度在2~100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 为1.35%( n =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可作为药物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汤韶坛;谢佳琪;苟帮润;陈小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处方点评指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2013年1月至7月的处方进行等距离抽样提取,共抽取1371张处方,对处方的各项基本指标进行审查并逐一登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初的9.20%下降至1.00%。1371张处方中,重点对抗菌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激素、注射剂处方进行审查。平均用药品种数1.9~2.2种,抗感染药物使用率维持在9.4%~17.1%,注射剂的平均使用率高为3.8%。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14.81%,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85.91%。结论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不合理处方问题应值得重视,药师应积极发挥审核和干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谢婷婷;薛丽丽;苏艳;任浩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综合干预对癌痛患者麻醉止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癌痛患者麻醉止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癌症疼痛患者为对象,入院评估后实施综合干预措施,15 d 后对患者进行自拟问卷调查和生活质量评价,并与入院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干预后,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和依从性得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程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律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人工流产手术门诊患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克肟,3个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连续服用3周米非司酮,但给予不同剂量,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膜激素(β- HCg)水平,并对比 B 超检测结果。结果3周后观察组1~3的血β- HCg 水平都有改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有2个观察组宫内残留物范围缩小,观察组1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清除人工流产术后残留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康复。

    作者:白继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为加强抗菌药物的科学管理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由点评前的75.54%提高到点评后的98.52%;不合理问题由点评前的303例次下降为点评后的18例次,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由点评前的280例次下降为点评后的14例次;点评后各科室处方合格率显著提高,其中口腔科、外科的处方合格率分别由点评前的63.10%和72.92%提高到点评后的98.00%和98.52%;临床医师提高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结论医疗机构应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药师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艳华;王雪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